试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_wpp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而不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是我们理解其含义的关键。在系统科学方法论中,“整合”表示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较小部分的事物、现象、过程、物质属性、关系、信息、能量等在符合具体客观规律或一定条件的前提下,凝聚成较大整体的过程及结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可以分为“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两种。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特征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基本特征是:有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的指导、学科交叉性和立足于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进行驱动教学,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甚至多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的教学。比如目前的网络游戏,刚进去玩时,系统一般都会提供一系列的新手任务,当你完成这些新手任务后,该游戏的基本操作你也就基本会了,可以说这也是教育技术在游戏中的体现。
  2、信息技术作为教师、学生的基本认知工具: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学科的内在需求,服务于具体的任务。教师和学生都已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恰当的融到课程的教学与学习中去。
  3、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强调能力的培养也是我国新课改的重中之重,现在的中小学课程改的很厉害,其实说白了就是要求教师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看现在的新课改的教材和示范课你会觉得有些内容或程序总有点多此一举,但其实这都是学生能力培养所必要的必需的,这也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真落实。当然,这样也就无形中加重了老师的负担,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教育工作者,牺牲一点也是应该的。
  4、“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结构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5、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信息技术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是每一位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这种个别化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学习室很有帮助的。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种类
  目前,国内许多学者根据自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提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由此使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扩大化。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种: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这一层面的整合结果包括:CAI、Web-based CAI,CMI、校内闭路电视、卫星传输教学节目、电影、幻灯等利用信息媒体展示教学信息而开展教学的模式。
  (2)信息技术与学习活动的整合,这一层面整合结果包括:CAL、CSCL、利用计算机网络开展的讨论,在线会议,利用视频会议开展网上讨论学习、在线答疑等模式。与(1)不同的是,这一层面的整合体现了信息技术不只是作为呈示教学信息和抽象知识的载体,它更多地是作为教与学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的工具特点。
  (3)学科教学与学生学习活动的整合上述(1)、(2)两方面共同构成了目前大多数学者和中小学教师认为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同时, “整合3”部分显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在国外“二十世纪50年代以来这两种课程形态由截然分开和彼此对立走向相互融合和趋向统一,熔于一炉,从而形成了以建构主义课程观为基础的‘学生本位课程’”。结合活动开展学科教学,在我国一些学校也有所实施。但著者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的是下述(4)的内容。
  (4)教育的信息化一信息技术与学科以及实践活动的整合“ITE与学科整合”显示,信息技术教育(ITE)学科与其他学科(如语文、数学)以及活动课程的整合,它反映了整合后的综合课程的特征,又指明了在真实活动或学习共同体中体验性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性,同时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支持这一学习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之间的整合。其结果是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真实活动的系统化知识技能的主体学习活动。可是,知识是无穷尽的,就目前情况来看,还没有一个理想方法使得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建构结构化的知识。学科技能是有限的,可以通过分析学科专家的活动行为使之结构化。
  根据上述的讨论,笔者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结果即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也就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综合学习。比如,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以及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整合,首先我们要考虑语文科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语文学科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语言能力,任务是通过演练使学生学会利用语言进行表达、交流。而信息技术学科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信息的能力,任务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信息教育,如,通过E-mail与远离自己的其他学校小朋友交换信息,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将两者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整合,其结果就变成,利用信息技术工具E-mail开展校际交流,获取所需的信息。这一过程中既需要用到信息工具,又需要熟练的语言文字的交流、表达的技能。
  
  (作者单位: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关坝乡小学)
其他文献
一、 引言  如何培养多样化应用型人才一直是独立学院探索的主题。由于体制新、机制活的特点,独立学院能够紧密结合当地区域经济建设中当前和远期的规划,并结合毕业生就业的需求趋势,积极主动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相对于公办高校,独立学院更能够提前感知市场变化,预见人才需求,并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  因此,除了探索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课程体系框架,保证这种课程教学体系下培养的学生具有合理的人才知识结构外
一、青年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特征及其行为表现rn青年学生由于缺乏理性上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往往依据对一些具体现象的判断与评价作出价值选择.rn1.主体意识越来越强烈,自我意识
隧道灭火设计是隧道安全运营的重要部分,笔者根据多条山区隧道及城市隧道灭火设计实践,对比分析山区隧道与城市隧道灭火设计的异同,为以后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爱心,就是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热爱班主任工作,归结到一点就是要热爱学生,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只有教师将整个身心扑在学生管理上,时时处处关心、爱护、理解学生,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拥护和爱戴,才能为管理好班集体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文章针对学校教师对待“差生”关爱或关爱不当的现象,提出了要正确认识差生,并注意爱的艺术,即注意关爱的方式方法,从而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在每一个学校的每
依据稻田渗漏量对地下水溶解氧、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作物产量等的影响特点 ,通过 3年的试验研究 ,首次提出滨海沙性盐土地区稻田渗漏量的上限控制指标 ,为该类地区暗管排水系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政治课应努力贯彻“实、活、准”的原则。在注重素质教育的同时,应狠抓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方面努力抓好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重视辅导和转化差生,只有这样,政治课教学才会取得明显的成效。   一、课堂教学要贯彻“实、活、准、精”的原则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政治课应努力贯彻“实、活、准”的原则。“实”,就是一切从本校、本班、本学科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类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引入学校课堂教学是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小学数学教育进程中,恰当、正确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新知识的获取,有利于学生智力、能力等的开发,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  一、利用多媒体组合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表明:兴趣是人们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生活和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如果一个人对某件事产生兴趣,他就会关心
通过新课程教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的预计是否一定合理,教学是否能够预计学生,教学任务是否一定要完成,如何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数学教师们探讨的热点。  新课程教学,让课堂变得十分热闹,学生思维异常活跃,也让一些老师感到不适应,总觉得不能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驾驭课堂。其实,教学设计只是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对教学的一个预计,具体的课堂教学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文章试图从正确理解预设与生成的本质关系入手,再结合实际灵活机动的运用科学方法处理课堂中的预设与生成。以构建一个和谐生态的绿色课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人们对数学教育的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师教学理念不断革新,广大数学教师越来越呼唤和重视生成性的数学教学课堂的构建,更加关注在教学过程中,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