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越是升官越是感到官小
风风雨雨的1987年我收到过天才地(乡土)才兼人才鬼才的同行贾平凹兄的一封信,这是他给我的不多的信里的一封,他夸奖我说:“你不仅得了道,简直还得了‘通’……”
虽说是好话,回想起来或有美滋滋的一面,但他还是说早了,他没有看到我兹前兹后尴尬狼狈的许多故事。当然与前辈们相比,我的难处,我的尴尬狼狈,实在算不了什么。
去文化部时我倒是说过一句话,官员也是,至少是正当职业。
越是升官越是感到自己的官小,这是第一个感想。当官方知己太小,掌权方知权有限。
第二,你升官的结果是接触到了更多更大的官,更高更管事更权威也更掌握资讯的机构部门。
第三,部门也罢,组织也罢,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已经存在了三十多年,它的运转,它的规则,它的人马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章法格局。
琢磨自己官小并不是急于“做大”,而是明白了謙虚谨慎的必要,请示报告的必要,遵守规则纪律的必要,知道自己许多事做不成不能做的必要。
而责任是一个沉重的词儿。那几年,每天下班回到家,我常常感到语言信号的高度疲劳,我最怕的就是回到家里有人与我说话,因为听话说话看文件(无声的话),我已经搞了整整一天。我无法想象那些习惯性加班加点的工作狂们是怎么样工作的。我其实是怕吃苦的人。
每到夏季雷雨闪电,我就心惊肉跳,生怕故宫火灾。无官一身轻,戴乌纱好比是囚人的帽(河北梆子《辕门斩子》唱词),从反面说明了官的责任。
文场多政治
官有官的效率、方便和办事服务系统。
官当然也有官的麻烦,许多会你必须参加。有时连续多少天会,我开始怀疑我的神经的坚持能力。许多事你必须表态和负责。许多话你必须说。你常常被妒被告被“参”乃至被诬,你会成为某些对立面的眼中钉。
我曾经企图在任职期内做一两件影响全局的事,有些虽然开了头,但不算成功。一个是1988年开了全国文化工作会议。制定了艺术演出团体改革的文件,基本上明确了分类改革的方针,即分别哪些是国家重点扶植的,哪些是推向市场的。这也引起了很大争论。还有一年青年艺术剧院,设立了艺术总监一职,事后受到严厉批评,说是艺术总监的称谓来自香港。
中央实验话剧院选拔新的团长,采取了“招标”方式,至今颇受争议,我还有待进一步认识。
另一件事,是我一直希望建立国家文艺评奖与荣誉称号体系。世界各国,包括号称不问文化事宜、连文化部都不设立的美国,都有国家奖。如普利策奖,就由总统颁发。日本的芥川文学奖,则由天皇颁发。我认为建立全国性正规的文艺评奖与荣誉称号体系,有助于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我开了多次会,部里制定了一套方案,未克落实,搁置下来了。
曾听说过(〈旧〉中国的特色)“官场无政治,文场无文学,情场无爱情,商场无平等竞争”。我的有限见闻体会到的倒是有“文场多政治,官场多文学”之虞。那些年的文人谁不是政治神经绷得比弓弦还紧?
幸亏我还有一个写作的身份,而且自己很看重这个身份,我从来没有忘记有言在先,我最多干三年,我从来没有忘记部长王某人是很容易取代的;而作家王蒙,不论你对他的评价比较高或者比较低,他是不可替代的。一个作家可以远胜王某,就是代替不了次一等的王某。
部长是可以做出瘾来
不管怎么说,一到文化部,我的新角色仍然是有魅力的。国内国外,更多的人在注意我。我有了秘书有了专车有各个有关部门有精明能干的干部们执行我所解释和贯彻的上级的意图。而我,至少在文化部范围内感到了被信任被依靠的滋味。说话算话的感觉真好。你还从来没有这样地相信自身的确实存在。被周围的人所期待的感觉真好。不断地思考,计划,商议,听取,决定,实行,分析,讲解,辩论,扯满智力的风帆的感觉真好。受到优待受到礼让与照顾的感觉也不错。不论出席什么演出晚会,都是先进贵宾室,后坐全场最佳座位。新皇冠车的音响真好。工资条的排号是0001也有令人一笑开颜的感觉。到处受到欢迎和讨好的感觉真好。
我还必须承认,如果我再多干几年,也许我也不想再回到写作的案头了。这正是我最怕最怕的。实话明说,部长是可以做出瘾来的。
最难堪的是任部长期间,我去听过一回李世济等演员演出的京剧《哭塔》,是说白娘子的儿子,在二十年后长大成人,到雷峰塔前痛哭母亲,感天动地,最后将塔哭倒的故事。我竟然泪如雨下,而且是涕泪交加。我根本止不住。这完全是失态。要知道不是我一个人看戏,周围都是我的下属呀!
我一边当着部长一边不忘写作。一边当着部长一边设想着下来的那一天。我甚至在与外国官员会见时,听到人家介绍我“文化部长,并且是一位作家”的时候,用蹩脚的英语补充说:“I’d like to correct the saying:l am a writer,mean while I am a minister.”(更正确地说,我是一个作家,同时是一个部长)。我还说过,“I was a writer,I am a writer and will be a writer only.”(我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只想当一个作家。)这样想起,我又不能不感到愧对我们的共产党,愧对那些信赖我任命我的领导人,更愧对文化部的同仁们与文学界的同行们了。
(摘自《作家文摘报》)
风风雨雨的1987年我收到过天才地(乡土)才兼人才鬼才的同行贾平凹兄的一封信,这是他给我的不多的信里的一封,他夸奖我说:“你不仅得了道,简直还得了‘通’……”
虽说是好话,回想起来或有美滋滋的一面,但他还是说早了,他没有看到我兹前兹后尴尬狼狈的许多故事。当然与前辈们相比,我的难处,我的尴尬狼狈,实在算不了什么。
去文化部时我倒是说过一句话,官员也是,至少是正当职业。
越是升官越是感到自己的官小,这是第一个感想。当官方知己太小,掌权方知权有限。
第二,你升官的结果是接触到了更多更大的官,更高更管事更权威也更掌握资讯的机构部门。
第三,部门也罢,组织也罢,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已经存在了三十多年,它的运转,它的规则,它的人马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章法格局。
琢磨自己官小并不是急于“做大”,而是明白了謙虚谨慎的必要,请示报告的必要,遵守规则纪律的必要,知道自己许多事做不成不能做的必要。
而责任是一个沉重的词儿。那几年,每天下班回到家,我常常感到语言信号的高度疲劳,我最怕的就是回到家里有人与我说话,因为听话说话看文件(无声的话),我已经搞了整整一天。我无法想象那些习惯性加班加点的工作狂们是怎么样工作的。我其实是怕吃苦的人。
每到夏季雷雨闪电,我就心惊肉跳,生怕故宫火灾。无官一身轻,戴乌纱好比是囚人的帽(河北梆子《辕门斩子》唱词),从反面说明了官的责任。
文场多政治
官有官的效率、方便和办事服务系统。
官当然也有官的麻烦,许多会你必须参加。有时连续多少天会,我开始怀疑我的神经的坚持能力。许多事你必须表态和负责。许多话你必须说。你常常被妒被告被“参”乃至被诬,你会成为某些对立面的眼中钉。
我曾经企图在任职期内做一两件影响全局的事,有些虽然开了头,但不算成功。一个是1988年开了全国文化工作会议。制定了艺术演出团体改革的文件,基本上明确了分类改革的方针,即分别哪些是国家重点扶植的,哪些是推向市场的。这也引起了很大争论。还有一年青年艺术剧院,设立了艺术总监一职,事后受到严厉批评,说是艺术总监的称谓来自香港。
中央实验话剧院选拔新的团长,采取了“招标”方式,至今颇受争议,我还有待进一步认识。
另一件事,是我一直希望建立国家文艺评奖与荣誉称号体系。世界各国,包括号称不问文化事宜、连文化部都不设立的美国,都有国家奖。如普利策奖,就由总统颁发。日本的芥川文学奖,则由天皇颁发。我认为建立全国性正规的文艺评奖与荣誉称号体系,有助于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我开了多次会,部里制定了一套方案,未克落实,搁置下来了。
曾听说过(〈旧〉中国的特色)“官场无政治,文场无文学,情场无爱情,商场无平等竞争”。我的有限见闻体会到的倒是有“文场多政治,官场多文学”之虞。那些年的文人谁不是政治神经绷得比弓弦还紧?
幸亏我还有一个写作的身份,而且自己很看重这个身份,我从来没有忘记有言在先,我最多干三年,我从来没有忘记部长王某人是很容易取代的;而作家王蒙,不论你对他的评价比较高或者比较低,他是不可替代的。一个作家可以远胜王某,就是代替不了次一等的王某。
部长是可以做出瘾来
不管怎么说,一到文化部,我的新角色仍然是有魅力的。国内国外,更多的人在注意我。我有了秘书有了专车有各个有关部门有精明能干的干部们执行我所解释和贯彻的上级的意图。而我,至少在文化部范围内感到了被信任被依靠的滋味。说话算话的感觉真好。你还从来没有这样地相信自身的确实存在。被周围的人所期待的感觉真好。不断地思考,计划,商议,听取,决定,实行,分析,讲解,辩论,扯满智力的风帆的感觉真好。受到优待受到礼让与照顾的感觉也不错。不论出席什么演出晚会,都是先进贵宾室,后坐全场最佳座位。新皇冠车的音响真好。工资条的排号是0001也有令人一笑开颜的感觉。到处受到欢迎和讨好的感觉真好。
我还必须承认,如果我再多干几年,也许我也不想再回到写作的案头了。这正是我最怕最怕的。实话明说,部长是可以做出瘾来的。
最难堪的是任部长期间,我去听过一回李世济等演员演出的京剧《哭塔》,是说白娘子的儿子,在二十年后长大成人,到雷峰塔前痛哭母亲,感天动地,最后将塔哭倒的故事。我竟然泪如雨下,而且是涕泪交加。我根本止不住。这完全是失态。要知道不是我一个人看戏,周围都是我的下属呀!
我一边当着部长一边不忘写作。一边当着部长一边设想着下来的那一天。我甚至在与外国官员会见时,听到人家介绍我“文化部长,并且是一位作家”的时候,用蹩脚的英语补充说:“I’d like to correct the saying:l am a writer,mean while I am a minister.”(更正确地说,我是一个作家,同时是一个部长)。我还说过,“I was a writer,I am a writer and will be a writer only.”(我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只想当一个作家。)这样想起,我又不能不感到愧对我们的共产党,愧对那些信赖我任命我的领导人,更愧对文化部的同仁们与文学界的同行们了。
(摘自《作家文摘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