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指导下散文的动词翻译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siyue520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接受美学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种文学美学潮流,同时是文学研究领域出现的一种新方法。姚斯和伊瑟尔调查发现传统的文学作品割裂了文学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联系,没有考虑读者的能动角色。接受美学重视接受者的自主性、创造性及美学意识的需求和规则机制。
  关键词: 接受美学 《白杨礼赞》 散文 动词
  一、接受美学理论
  接受美学认为读者的阅读反应和创造性的理解是形成文学内涵的基础。根据接受美学的理论,文章的含义是在读者的接受过程中定义的:是读者而不是作者使其产生意义。(Crosman,1980:149—164)即使一篇文章的每个篇章、词、句子均未改变,其含义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改变或更新。不同读者对同一作品的理解也可能不同,即“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作品必须尽可能传达出所有内容,包括画面、状态、精神等,为读者对作品的能动性理解创造条件。
  二、对比分析
  从美学角度看,张培基与张梦井的译文各有千秋,整体上张培基译本更灵活、更接近原文,更能表达原文的魅力、美学意义和美学价值。本文对张培基和张梦井的译本(TT1、TT2)从接受美学理论指导下在动词的翻译方面进行对比。
  接受美学理论最基本的特性是以读者为中心。接受美学理论赋予读者崇高的地位,强调读者的主动参与和译者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当接受美学应用于翻译时,译者既是原文读者,又是译文的创造者,要求译者对目标读者的接受水平、审美和语言习惯做出评估。散文是对心灵的滋养,根据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及接受美学对翻译的要求,在翻译过程中,必须特别关注散文风韵、美学情趣、精神内涵及美学意境的再现,而其中动词的翻译对再现效果尤为重要。
  如:“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
  TT1:When you travel by car...
  TT2:When your car is speeding along...
  TT1对动词“扑”的翻译更忠实地道。对“奔驰”的翻译:“travel”,“is speeding”,不难看出,TT2传达出的画面更有质感,读者更能准确理解原文,原文的动态美也得到体现。因此,动词翻译是以目标受众对原文所传达的美学感受的体验为目标的。
  “力争上游”
  TT1:aim high
  TT2:going-all-out
  原文主要是指白杨树的形态——笔直的树干和树枝,同时暗示不甘落后、力争上游精神。“going-all-out”尽管有正义的精神含义,但不能给人传达力争向上之力,也没有奋力向上生长的概念。因此,“aim high”的表达更加形象、直接,意义也更加丰富。因此,原文的精神内涵可以更好地被外国读者接受,也就更好地领会到了原文的精神内涵。
  “纵横激荡”
  TT1:fighting heroically
  TT2:the length and breadth
  “纵横激荡”暗示到处都是勇敢抗敌的人民。“纵横”只是一个泛指,表示广泛的意义。像TT2的逐字翻译会使目标读者难以理解。TT1译为副词修饰的动词词组,在读者脑中形成动态画面的同时也传达了英勇反抗的精神内容,进而达到了接受美学的美学和意境要求。
  “横斜逸出”
  TT1:sideway growth
  TT2:transverse branches
  “屈曲盘旋”
  TTl:twine and climb
  TT2:spiral branches
  这两个四字短语能让读者在想到或茂密或弯曲的树枝形态的同时,感受到它的生机勃勃。如果目标读者无法同时感受或联想到这种美妙的画面就会是一个很大的遗憾。由于语境的限制,对“横斜逸出”的翻译,虽然TT1没有直接使用动词,而是灵活使用了由动词“grow”做词根的名词“growth”,使译文读起来同样有生气和活力。对“屈曲盘旋”TT1直接译为两个少音节动词,读起来朗朗上口,生动活泼。在处理这两个词组时,TT2都用了形容词修饰的名词词组结构,虽然传达了原文意思,但原文的意境及精神特点会缺失。
  除了这些例子外,对原文中出现的“看不起”“贱视”带明显感情色彩的词,TT2采用动词词组和多音节词“look down upon”“disrelish”翻译,这种略显拖沓的动词或词组无疑削弱了原文厌恶感强烈度,导致原文感情冲击力丢失,而TT1选择短小精悍的动词“despise”“snub”,有更强的情感色彩表达效果。
  三、结语
  在散文翻译过程中,译者在从宏观上把握原作的整体风格的基础上,要达到整体意境、精神内涵、韵律、感情色彩等与原文相近的同时,还必须从微观上把握动词的翻译,充分理解和感受动词翻译对整体表达效果的影响。因此,动词的翻译必须同时兼顾美学、精神等多方面内容达到译者的个人翻译风格与目标读者的美学要求相符合,进而达到原文与译文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Crosman,Robert.The Reader in the Text[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0.
  [2]金元浦.接受反应文论[J].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3]张梦井,杜耀文.中国名家散文精译[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9.
  [4]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5]朱立元.接受美学导论[J].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一、主题内涵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是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教师有序地安排对幼儿有很大的影响,不仅能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还能减少事故的发生。如何让幼儿减少隐形的浪费及等待的时间,让各环节过渡紧凑,值得我们思考,我们必须寻找一种方式满足现实的需要。  二、背景意义  每天的盥洗、餐后、午睡起床等生活过渡环节,我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就工具性而言,学生通过英语学习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而语言与故事的关系就像花与土壤的关系,语言的学习离不开故事,所以英语语言的学习和故事不是割裂开的,两者整合在一起,才能形成完美的知识传授载体。  一、故事教学与情景教学设计  1.故事教学可以弥补情景设计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二级话题项目参照“分级标准”中的“语言知识”部分,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个人情况,
摘 要: 爱是班级管理润滑剂,有爱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班主任有一颗“爱”心,是管好班级的前提,是每一个孩子开花结果、走向成功的基础。  关键词: 爱心 责任心 班级管理  世界上的爱各种各样,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一种高尚而特殊的爱,这种爱是由班主任的工作性质、教师职业道德而决定的。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打开学生们的心扉,让他们畅所欲言,取得他们的信任,进而更好地了解、发现他们内在的心理世界,从而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人们愈发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注重学生自主体验学习能力的培养,体验式学习方法已成了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教学手段。在体验式学习中,学生不仅学习基础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有关情感、价值、态度及实践等方面知识的认识。体验式学习法是小学语文阶段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它的使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自主体验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能力,获得情感体验。
一、教材解读  《诉衷情》是长春版教材第十一册第六板块的一首包含悲壮沉郁之感的词,作者是宋朝词人陆游。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闲居山阴所作。积贫积弱、日渐窘迫的南宋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但这又是一个英雄“过剩”的时代。陆游的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伸。“壮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历史的秋意,时代的风雨,英雄的本色,艰难的现实,共同酿成这一首悲壮沉郁的《诉衷
摘 要: 深度学习发生于真实性和批判性的情境之中,是基于建构主义、情境认知等现代经典教育理论,针对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浅层学习现象提出的新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知识遵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点到面、从浅到深、从单一到整体和综合的生长规律。在这样的知识深度生长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理顺知识生长的轨迹,构建有联系内容的“知识树”。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有效学习 知识树  1.深度学习与
摘 要: 毕业生对教学的满意度数据反馈对于地方高校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毕业生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评价,可以极大地促进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  关键词: 毕业生 满意度 教学改革  一、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满意度与反馈  (一)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满意度  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满意,我们将调查数据中满意、比较满意、非常满意指标合并得出满意度,其
《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对语文学科感受、鉴赏的特点界定是:“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对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定位,是这样要求的:发展独立阅读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在阅读中加深思考。  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学校教育中,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
摘 要: 随着教育不断改革,教育目的从单纯的教知识变成了全面培养学生,其中包括学生健全人格培养。本文就初中美术课堂对健全人格培养的意义,深刻分析美术课程与学生人格培养的关系。  关键词: 初中美术 课堂教学 健全人格 培养  初中生正处于人格塑造的最关键时刻,然而初中生的生活环境与心理活动较为复杂,一旦没有正确引导,很容易产生残缺性人格。为了培养全方位的社会型人才,同时为了帮助初中生形成健全人格,
摘 要: 细节描写,是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悟作者表情达意的一项重点内容。在写作中,细节描写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语言文字,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有利于学生更积极地观察、运用和交流。本文论述了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细节描写的训练。  关键词: 閱读教学 细节描写 训练方法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在课堂上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写作,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