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究学习方法 提升浯文素养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cr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经常听到家长们这么说:“某某学生的学习太棒了!不知道他(她)有什么灵丹妙药?”“我的孩子智力不比别人差,为什么学业成绩不如他(她)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和困惑,我经常深入学生中,走进他们的世界里,探索成功学生的良方,研究失利学生的原因,并得到了粗浅的结论:一是观念不同。优秀学生总是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去学习和运用知识,并逐步内化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失利的学生眼里只有学法。走唯方法论的极端,造成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弊端。二是价值观不同。优秀学生着眼于高效又舍得花“慢工”,对于语言的学习总是不断深入和积累,不在一个层面上重复,失利的学生急功近利。三是耐力不同。优秀学生总能把自己学到或积淀的方法深入到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过程中,舍得下“笨功夫”、“苦功夫”,不走终南捷径。而失利的学生浅尝辄止。
  这时,大家或许已经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有所顿悟,但是对于具体的语文学习方法还是觉得一头雾水。现在,我就根据优生们所拥有的语文学习方法略谈一二,仅供参考。
  
  一、厚积奠定基础
  
  毛泽东同志曾说:“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这就为我们阐明了“一口吃不成一个大胖子,一镢头挖不出一个金娃娃”的道理,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地循序渐进,才能积小胜为大胜,逐渐改变现状。
  1 词汇积累。词汇的积累既枯燥无味。又易记快忘。学生可以这样积累:集合法,即把含有相同特点的词语集合在一起进行积累掌握的方法。如关于动物的成语,关于人体的成语,关于方位的成语,关于数字的成语,含有同义(近义)词的成语,含有反义词的成语,等等;接龙法,即以第一个词的词尾同另一个词的词头接连起来的形式积累词语的一种方法;讲述故事法,即用讲述故事的方法来积累词语。
  2 读书法宝。对于语文课内的学习。应用“三宝法”:看(预习时看“单元导读”、“预习”、“思考练习”及相关资料);想(看到课文题目,想想这个课题,作者会写些什么,读了课文,想想课文是写人的什么事呢,还是通过一种事物写一类人……);记(听了老师的讲义及自己搜查到的资料,进行归类入档,建立相关的“信息库”和“记忆库”,进行整合)。同时,践行“课前预习找疑点,课堂笔记记要点,课后复习抓重点”的语文学习三部曲。
  3 课外阅读。现在的课外书多如牛毛。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显得特别重要。可以采用四结合来进行:结合课文选择(阅读与课本有关的书籍和文章);结合活动选择(配合社会、学校、班级和家庭开展的某种活动,可以阅读有关书籍);结合节日选择(根据法定节日和民俗节日,选择相关的文章和诗词);结合自己的课余生活进行博览群书。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应遵循茅盾老先生的“三遍读法”,实现“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的意境。
  
  二、善问催生成长
  
  阅读实际上就是读者通过文章这个中介与作者对话。学会阅读就是要增强“对话”的意识,与作者产生共鸣,走进文章之中。与文章对话,自己须不断地向它发问,把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在心里说出来,把文章当作你的倾听者。再者,我们还应有“不耻下问”的精神。不要爱面子而贻误正确知识的获到,相信“知识越问越明白,真理越辩越清楚”。
  
  三、薄发成就灵活
  
  知识在于积累,积累贵在坚持;知识重在运用,运用贵在灵活。换一句话说:即便你背得再多,记得再牢,不会用也是一场空,那也只能是“死读书”、“读死书”、“书呆子”。为了把语文读好、读活,在考场上一显身手。我建议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景、事物、人物,面对这些情景、事物、人物,又总会有各种不同的感受。这时,你不妨启用你积累的成语(词语),积累的诗(词)句,或者自己的一句话、几句话、一段话、甚至一篇小短文,把这个情况绘声绘色地再现出来,把这种情感传神形象地表达出来,说完后还可以动笔写一写。长此以往,你的知识将会越积越多,越用越活,文章也将会越写越好。
  学习语文,重在平时,我们既要把书读犀。又要把书读薄,在书海的邀游中收获沉甸甸的知识。金灿灿的人生!
其他文献
新形势下,为解决广大聋生面临的严峻社会生存和就业问题,注重职业化教学的总体趋向已得到特殊教育学界的普遍认同。针对聋生普遍具有思维专注认真、动手能力往往强于正常学生的生理特点,美工教学成为聋校职业技能教育的主要突破口之一。在此大背景下,在聋校高年段如何实践美工教学职业化呢?我认为可以从如下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    一、要以适应就业为目的,针对性设计以职业需求为主的美工教学内容    目前,要想针对
美籍华人、著名心理学家李恕信在《潇洒的母亲》一书中,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小女孩趴在窗金上看窗外的人正埋葬她心爱的小狗,不禁泪流满面,悲恸不已。她的祖父见状,连忙引她到另一个窗口,让她欣赏他的玫瑰园,果然,小女孩的愁云为之一扫而空,心中顿时明朗……教师在教学中,就是为学生打开溢满玫瑰之窗的智人。    一、开启情感智力之窗    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说:“知识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
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爱的阳光。教师的爱在心里、在语言上,在批评教育学生时,我常说三句口头禅:  第一句:“我找你有点事。”  去年暑假,和朋友的孩子一起出游,一路上我们常常在一起交流学校的情况。其中有一次交谈,令我终身难忘。那次,这个六年级孩子跟我谈了很多。当我们谈到是否经常受批评时,孩子的脸涨得通红,显得很激动。他向我讲述当初挨批的事,说到最后,孩子生气地说:“阿姨,听着同学们的哄笑声,我真想找个
为了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推进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在全市各中小学还没有全部推行校园集体舞的基础上,我校欣然接受了市教育局下达的任务:一个月后在我校召开阳光体育现场会,要求我校以校园集体舞作为本次现场会的重头戏推出。接受任务后,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我们两位专职体育教师也积极行动起来。通过全校师生近一个月的共同努力,我校的展示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综合实践活动,必须根据其与社会、生活、自然的广泛联系,开发课程资源,拓展活动时空,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课程资源单一、学习空间封闭的状况,从而带领学生走进蓝天下的学校,去阅读生活的教科书。    一、开发品德教育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是提升学生精神境界,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这方面资源很多,可紧密结合时令开展活动,像“3.8”可以开展“走近,半边天”’的实践活动,“5.1”可开展“感恩劳动者”
“让孩子们认识周围的事物”既是一种体验的过程,也是我们美术教学所追求的。我一直认为美术教学就是一种体验。在跟孩子们一起认识古老而又年轻的蓝印花布过程中着实体验了一回淳朴的蓝白之美。  南通濒江临海,是全国研究开发和生产民间蓝印花布的重点地区,被誉为中国蓝印花布之乡。蓝印花布蓝白二色,色彩深沉明快,图案朴实典雅,具有浓厚的乡土味。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在继承蓝印花布民间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工艺和技术创
赫尔巴特认为:教学中如果没有德育渗透,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加强和重视青少年的品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热点。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真、善、美的熏陶。小学英语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学生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等诸多方面教育的任
为了让我们的课堂学习富有生命活力。我们常常要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该如何转变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生成需要怎样的课堂生态环境?新课程理念强调: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让学生亲历体验,不但有助于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感受活力无限的数学。    一、联系生活实际,在生活中
《我喜欢》这篇课文是台湾女作家张晓风的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文章像一首散文诗,语言简洁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教学时不应作过多分析,主要以朗读为主,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读中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欣赏作者独特的审美品位,体会这篇散文语言的细腻精美。    一、品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教学课文第一部分,首先让学生闭眼听配乐朗读,接着让学生模仿朗读,边读边想边找:你从
在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教师进修学校工作重心由学历补偿教育向继续教育转变的新形势下,教师进修学校应怎样加强自身师资队伍建设以适应新的需要?笔者认为,关键是搞好两个转变,建好两支队伍。  首先,转变师资培训观念。要充分认识到由学历补偿教育到继续教育、校长培训、班主任培训、新课程培训,培训目标变了——变培养中师学员到培训合格的小学教师和教育干部;教学任务变了——变进修中师教材为继续教育、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