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言实践中落实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iver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统编教材是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行的编排模式。鉴于其特殊性,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有效落实这“双线”。教师要引领学生初读文本,总结批注的角度;细读文本,感受批注的作用;实战演练,把握批注的特点。这样教学就能在落实语文要素与人文素养的同时,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言实践;人文主题;语文要素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9-0057-02
  统编教材采用了宽泛的人文主题和螺旋上升的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编排模式,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却总是把握不准:或重内容的理解,偏重人文的熏陶;或变成语文要素的烦琐分析。尤其是新增的几个阅读策略单元,教师们往往上成机械的训练课。
  心理学研究认为,语文学习的对象是母语,最好的学习方法不是直接教学规则性的语文知识,而是通过听说读写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使学生在运用语言的实践中习得语言规则。
  如何真正实现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双线并进呢?设计巧妙的任务型实践活动就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下面就以《牛和鹅》一课为例,谈谈我的做法。
  《牛和鹅》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新课文。这个单元是新增的阅读策略单元:学会做批注。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童年生活”,选文内容指向童年生活中的多样情感体验。语文要素一是学习批注阅读的方法(单元导语明确提出“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精读课文有示范批注,“交流平台”总结了批注的常用方法),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情感。
  如何在教学中理解编排意图,找准文本的教学价值,将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巧妙地结合起来呢?我采用的方法是在真实的阅读情境中设计任务型的语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文本阅读中学习方法,在方法运用中理解文本,最终实现以下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的批注示范,掌握批注的基本方法(在哪里批注,怎么批注)。(2)默读课文,练习用刚刚学到的方法对文本进行多角度的批注。(3)通过批注阅读,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获得一定的启示。以下是我设计的几个任务型活动。
  一、初读文本,关注批注内容,总结批注的角度
  1.教师出示学习任务一:这篇课文与以往的课文有何不同?引导学生发现文本除了作者的语言外,旁边还有略小一些的读者语言。教师随机揭示:这写在文本旁边的读者语言就是阅读批注。
  2.教师出示毛泽东主席批注《二十四史》的图片,给学生直观的批注印象,引发学生深度质疑:批注有什么好处?在哪里批注?怎样批注?
  3.阅读批注内容,初步总结批注的角度。
  学生自主阅读批注内容、同位交流、全班交流总结,得出结论。批注角度一:提出疑问。角度二:点评写法。角度三:记录感受。角度四:写下启示。
  此环节主要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发现这篇课文与以往课文在形式上的不同。教师则相机揭题,补充毛主席这位伟人的批注原稿,从而激发学生对批注的兴趣:批注有什么好处?怎样批呢?在这种“悱愤”的状态下,学生仔细阅读文中的批注部分,大略地概括出批注的不同角度。这样,在第一个“阅读—发现—总结”的实践活动中,关于批注的大致内容,学生就有了自己的阅读建构。
  二、细读文本,品味不同的手法表现人物心情的变化,感受批注的作用
  1.教师出示学习任务二:文中读者的批注是这样写的:“逃跑—被鹅咬住—呼救,那种惊慌失措写得很真实。”真的是这样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5~7自然段,画出关键句,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小组交流,感情朗读再现情境。
  (1)学生自学圈画,体验情感,通过感情朗读再现情境。
  (2)反思总结,作者将“惊慌失措”写得真实的方法。
  确实如批注所说的:“逃跑—被鹅咬住—呼救,那种惊慌失措写得很真实。”前半句在梳理文脉,后半句在点评写法。那么,文中是如何真实地表现出惊慌失措的呢?我们可以总结出几点。
  ①用动作表达害怕:
  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
  ②用状态表达慌乱:
  我吓得腿也软了,更跑不快了。
  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
  ③用语言、神态表达极度恐惧:
  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就又哭又叫:“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
  (3)相机点明批注的好处之一:帮助读者梳理文脉,引导读者深度阅读。
  课文第二个需要把握的语文要素是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情感。这个目标落实好了,就可以达到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感受童年生活中的多樣情感”的教学目标,就能够很好地落实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我在教学中巧妙地设计,以小读者的批注作为教学切入口,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抓住关键词语感受人物的心情,并通过感情朗读再现当时的情境,最后再反过来思考“这种惊慌失措作者是如何表现得这样淋漓尽致的”,从而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表达,体会批注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可以引领读者深度阅读。这个“阅读感受—朗读再现—反思总结”的实践活动收到了一石多鸟的教学效果。
  三、学以致用,进行实战演练,把握批注的特点
  (一)通过批注把握鹅的特点
  1.教师出示学习任务三: 再读课文的5~7自然段,找出描写鹅的语句,选择一处反复读,试着在文中圈画,在旁边空白处用简洁的文字进行批注,可以概括特点也可以点评写法 。
  2.学生默读批注。
  3.师生交流,感情朗读。
  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地、神气地朝我们走过来;还伸长脖子,吭吭地叫着,扑打着大翅膀,好像眼里根本没有我们这些人似的。
  
  带头的那只老公鹅就啪嗒啪嗒地跑过来,吭吭,它赶上了我,吭吭,它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
  4.整体回读5~8自然段,感受鹅的嚣张及“我”的惊慌失措。
  (二)通过批注把握金奎叔的特点
  (1)教师出示任务四:默读课文的8~13自然段,找出描写金奎叔的语句,选择一处反复读,试着在旁边空白处用简洁的文字进行批注。
  (2)学生默读批注。
  (3)师生交流、感情朗读。
  捉鱼的金奎叔从船里跳上岸,飞快地走了过来。
  他一把握住了鹅的长脖子。鹅用脚爪划他,用嘴啄他。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它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然后就像摔一个酒瓶子似的,呼的一下,把这只老公鹅摔到半空中。
  像批注这种阅读策略单元,落实的关键是学生要会实践,而且在后期的阅读过程中要不断地实践,渐渐形成阅读习惯。本课所呈现的批注是对主人公的心情变化的批注,但是对故事另外的主角鹅的嚣张、凶悍还有金奎叔的英雄形象都没有进行批注,而这些却是理解文本、感受人物心情变化的关键所在。所以,巧妙地利用此处空白,让学生趁机进行实战演练,就能使学生学会品味关键词以及概括人物的特点,学会梳理文脉、学会点评写法。在这个学生自主阅读、充分批注的任务活动中,课文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均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五)作业设计:尝试用动作表现心情
  选择一个词语,尝试用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它。
  生气 自豪 着急 伤心
  在任务二的实践活动中,我已经让学生尝试总结作者是如何将惊慌失措的心情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的。学生也了解到作者是用动作来表达害怕,用状态来表达慌乱,用语言、神态来表达恐惧,而此处落实语文要素,就是要让学生知道学会批注、体会感情等最终的目标就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此作业的设计将表达训练进一步落到实处,实现了阅读和表达的均衡。
  事实证明,只要遵循儿童语言学习的规律,摒弃烦琐的分析和讲解,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巧妙地设计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就能够在落实语文要素训练的同时实现人文主题教育目标,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摘 要]关于写景与抒情的关系,其实古人已经有很多论述,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这组古代离别诗时,教师可寻找一个切入口,找到这组离别诗的共同点,运用“景语”这个线索,把这组离别诗不露痕迹地串联起来,引领学生解景语、悟情话、得学法。  [关键词]群文阅读;古诗教学;景语;情语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摘 要]文言文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载体,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编教材的文言文选编起步早,篇目多。教学时,教师要读懂编者意图,充分发挥文言文的教学价值。在课堂上,教师要把准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独特韵味,并注重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语言训练。这样,能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特点,掌握阅读文言文的基本规律,爱上阅读文言文,自觉传承我国优秀文化。  [关键词]统编教材;文言文教学;语言训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校的一位老师执教了《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为了上好这节课,这位老师认真阅读了《呼兰河传》,精心预设了每个教学环节,然而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我细细品味了其中的几个教学环节,启发颇多。  启发一:抓实基点,顺应学情教字词  上课伊始,教师出示了三组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第一组:蜂子 蝴蝶 蜻蜓 蚂蚱 小鸟  第二组:韭菜 倭瓜 玉米 黄瓜 谷穗  第三组:栽花 拔草 下种
[摘 要]习作单元中精读课文的教学应从单元语文要素出发,指向为学生习作而教。在习作单元精读课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让学生感受到精读课文的特点,把准精读课文的教学目标定位,并能够从教学范式与激发学生情感等方面进行教学,以发挥习作单元中精读课文的教学价值,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统编教材;习作单元;习作例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
如何处理外界的反馈也是一门艺术。大致来说,可以把外界反馈分为三种:正面肯定、否定和批评、提示之前未知的方面。  每一种反馈都有特定的价值:正面反馈能坚定我们犹豫不决的心态,增强我们的自信;否定和批评会促使我们反思,校正之前的错误想法;而提示之前未知的方面则让我们发现新的世界,让我们的思考更加周全。  正如英国作家罗根·史密斯说的:“这个宇宙上的一件古怪的事情是,虽然我们大家意见不一,我们大家却总是
曾加过一个创业群,朋友邀请进去的,群里面每个人都有各种光鲜的头衔,都是各种CEO、创始人。  这些人每日在群里谈论的,动辄是常人无法企及的事务,A轮、B轮、上市啊等等。他们谈论的金钱、挂着的头衔、做的商业活动,都是我这种朝九晚五的人未曾想过的。  当时无比羡慕他们这种生活,觉得如果有一天,我能创业,混进这个圈子就好了。哪怕到不了这种地步,哪怕和他们见一次面、谈一次合作,也算是一种幸运。  朝着这个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情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走月亮》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巧设留白、仿写练笔、续写故事等策略展开读写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关键词]读写结合;巧设留白;仿写练笔;续写故事  [中图分类号]  C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
[摘要]在整本书阅读的导读课上,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和认知空白,创设阅读情境,渗透阅读方法。而“猜想”,不失为点燃学生整本书阅读兴趣的重要策略。教师可以在组织学生阅读《宇宙最后一本书》的导读课中,以猜为线,组织三个教学环节:取舍封面信息,猜人物身份;关注目录信息,猜故事情节;品悟关键语段,猜书籍主旨。从初步感知猜想的依据性,到让思维同时在几条相关联的线索之间来回穿梭,最后在猜中阅读,在阅读中
里约残奥会中国女运动员表现抢眼。努力拼搏的背后是为国争光的勇敢勇气!  “最美剑客”荣静  记者郑直、何军:轮椅击剑运动员荣静在里约残奥会开幕式上担任中国代表团旗手。  “之前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我觉得首先是没有想到。”笑容如阳光般灿烂的荣静说,“我觉得挺光荣的,也是一个很神圣的责任,我只是无数残疾人或者残疾人运动员中的一个,我像他们一样,都有一颗乐观向上的心吧!”  “我相信,荣静的气质、形象一
[摘要]预测,也是一种阅读策略。但预测更多带有学生主观意愿,只有准确把握方向,有重点教,才能推促教学成就精彩。具体教学依据有以下重点,即得出预测结果的方法、理论,还有预测依据。  [关键词]预测;方法;理论;依据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19)34-0057-01  预测也是一种阅读方法,属于多种阅读能力统整的体现。但不容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