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预测成就教学精彩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ming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预测,也是一种阅读策略。但预测更多带有学生主观意愿,只有准确把握方向,有重点教,才能推促教学成就精彩。具体教学依据有以下重点,即得出预测结果的方法、理论,还有预测依据。
  [关键词]预测;方法;理论;依据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19)34-0057-01
  预测也是一种阅读方法,属于多种阅读能力统整的体现。但不容否认,预测更多带有学生的主观意愿,如果不加以区分,结果只会让他们的思維更为混乱,让课堂更为低效,最终导致语文要素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因而针对预测教学,教师需要准确把握方向,正确区分“能教”与“不能教”,以便让预测成就精彩。
  一、基于预测方法,需要重点教
  统编教材编排预测单元,其目的也是让学生跟着课文学习,以便学会预测。从单元导读,到旁批,课后习题,乃至学习园地、单元习作,等等,都是围绕预测而言,渗透了各种预测方法。而这既是单元要素,也是语文教学重点,需要重点教,以便真正贯彻教材意图,助力学生掌握方法,学会预测。
  比如《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一课,认真研读教材,就会从中发现编者通过批注方式,展示多种预测结果。比如课题批注“老屋总也倒不了,是被施了魔法么”,文中批注“我想老屋可能会不耐烦”,结尾批注“估计老屋不会倒了”,等等,都直接指向预测方法。针对预测各种方法,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加以渗透,并且引导学生进行提炼总结、理解运用,以便让他们能够掌握相关方法,体验预测快乐。
  不过针对这些预测方法,之间也是有一些差别的。比如针对题目预测,就有可能产生与原文不一样的结果,毕竟结合题目进行预测,更多是源于学生自己的单纯想象与判断,缺乏具体的依据。但是结合课文其他提示,根据具体批注,进行有依据的预测教学,然后与课文结果进行一一验证。这种策略与方法,其实也是教材编撰目的,即便是预测,也需要一定的依据,落实语文要素,最根本的是让学生学会有依据的预测。
  二、基于预测说理,需要重点教
  预测具有不确定性。因而即便学生顺着所教给的预测方法进行预测,其结果也不一定符合文本需要。对此教师不应过分关注学生预测结果,而是关注学生预测的方法,乃至其中所蕴含的思维方法。如有可能,教师还应组织学生对预测结果进行分组阐述,或者评价,帮助他们从中获取预测方法,推促语文要素落实。
  比如《不会叫的狗》这一课中结尾,教材就提供三种预测结果:第一种,与原文情节相似,学生很快就能预测出结果;第二种,遇到一个农民,这就让结果有了很多可能,毕竟人虽是不会叫的,但可以教给狗许多东西;第三种,遇到了狗,其结果也很明确,很多学生都能顺利猜出,给故事画上句号。不同的选择,就有不同的结果,同样也给其结尾带来不同可能。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结合自己想法,进行阐述,以便从中帮助他们理清思路。
  还有,针对这一课课后习题,即“故事的几种结局会是怎样,说说你的理由”。这点出了教学方法,即尊重学生合理的,有依据的预测;组织学生对其各种结果进行比对评价,让学生说说那种可能最受欢迎。通过这种方法,引导学生对其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判断,乃至重新选择,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引导学生对其故事进行重新构思,相比单纯让学生预测,更有价值,也更能推促课堂生成精彩。
  三、基于预测依据,需要重点教
  前面已经提到基于预测说理,需要重点教;说理也要一定的依据,不能信口开河,进行狡辩。这里的预测依据,同样也是教学的重点。
  比如《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这一课,教师就应结合课后习题,引导学生分析四次对话,从中找出预测依据。第一个学生的发言,主要针对文本细节进行预测;第二个学生的发言,则是联系生活进行预测;第三个学生的发言,虽然可知预测结果的失败,却提到“依据”,意在告诉学生,只要是有依据的预测,即便失败也没关系;第四个学生的发言,正面提出预测修改方法。四个学生,四次发言,不仅再现预测过程,而且还从中渗透方法指导,为学生进行科学预测指明了方向。
  由此可知,针对预测依据,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进行提炼。第一步,结合文本,联系生活;第二步,大胆预测,联系依据小心验证;第三步,在预测中结合新的依据,应及时对其预测进行调整。而这里的“依据”,却是教学重点。不过这里,教师需要注意的是,针对预测依据与说理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只要有利于学生进行科学预测,都应该重点教,以便让学生能够掌握相关预测技巧,提升阅读质效。
  (责编韦淑红)
其他文献
天气转凉,一些人面对气温下降咬牙硬挺也不添加衣服,结果被“冻”出了感冒。  医学专家提醒,“秋冻”是有讲究的,身体有些部位不能被“冻”,否则会让病邪乘虚而入落下病根。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中医科晋献春教授介绍,所谓“春捂秋冻”,是通过适当的“秋冻”让人体慢慢适应逐步下跌的气温,从而为即将到来的寒冬腊月做准备。就像是潜移默化的锻炼,“秋冻”能在无形中提高人的体质。另一方面,在中医理论上,秋天是养阴季节
[摘 要]关于写景与抒情的关系,其实古人已经有很多论述,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这组古代离别诗时,教师可寻找一个切入口,找到这组离别诗的共同点,运用“景语”这个线索,把这组离别诗不露痕迹地串联起来,引领学生解景语、悟情话、得学法。  [关键词]群文阅读;古诗教学;景语;情语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摘 要]文言文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载体,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编教材的文言文选编起步早,篇目多。教学时,教师要读懂编者意图,充分发挥文言文的教学价值。在课堂上,教师要把准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独特韵味,并注重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语言训练。这样,能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特点,掌握阅读文言文的基本规律,爱上阅读文言文,自觉传承我国优秀文化。  [关键词]统编教材;文言文教学;语言训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校的一位老师执教了《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为了上好这节课,这位老师认真阅读了《呼兰河传》,精心预设了每个教学环节,然而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我细细品味了其中的几个教学环节,启发颇多。  启发一:抓实基点,顺应学情教字词  上课伊始,教师出示了三组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第一组:蜂子 蝴蝶 蜻蜓 蚂蚱 小鸟  第二组:韭菜 倭瓜 玉米 黄瓜 谷穗  第三组:栽花 拔草 下种
[摘 要]习作单元中精读课文的教学应从单元语文要素出发,指向为学生习作而教。在习作单元精读课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让学生感受到精读课文的特点,把准精读课文的教学目标定位,并能够从教学范式与激发学生情感等方面进行教学,以发挥习作单元中精读课文的教学价值,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统编教材;习作单元;习作例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
如何处理外界的反馈也是一门艺术。大致来说,可以把外界反馈分为三种:正面肯定、否定和批评、提示之前未知的方面。  每一种反馈都有特定的价值:正面反馈能坚定我们犹豫不决的心态,增强我们的自信;否定和批评会促使我们反思,校正之前的错误想法;而提示之前未知的方面则让我们发现新的世界,让我们的思考更加周全。  正如英国作家罗根·史密斯说的:“这个宇宙上的一件古怪的事情是,虽然我们大家意见不一,我们大家却总是
曾加过一个创业群,朋友邀请进去的,群里面每个人都有各种光鲜的头衔,都是各种CEO、创始人。  这些人每日在群里谈论的,动辄是常人无法企及的事务,A轮、B轮、上市啊等等。他们谈论的金钱、挂着的头衔、做的商业活动,都是我这种朝九晚五的人未曾想过的。  当时无比羡慕他们这种生活,觉得如果有一天,我能创业,混进这个圈子就好了。哪怕到不了这种地步,哪怕和他们见一次面、谈一次合作,也算是一种幸运。  朝着这个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情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走月亮》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巧设留白、仿写练笔、续写故事等策略展开读写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关键词]读写结合;巧设留白;仿写练笔;续写故事  [中图分类号]  C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
[摘要]在整本书阅读的导读课上,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和认知空白,创设阅读情境,渗透阅读方法。而“猜想”,不失为点燃学生整本书阅读兴趣的重要策略。教师可以在组织学生阅读《宇宙最后一本书》的导读课中,以猜为线,组织三个教学环节:取舍封面信息,猜人物身份;关注目录信息,猜故事情节;品悟关键语段,猜书籍主旨。从初步感知猜想的依据性,到让思维同时在几条相关联的线索之间来回穿梭,最后在猜中阅读,在阅读中
里约残奥会中国女运动员表现抢眼。努力拼搏的背后是为国争光的勇敢勇气!  “最美剑客”荣静  记者郑直、何军:轮椅击剑运动员荣静在里约残奥会开幕式上担任中国代表团旗手。  “之前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我觉得首先是没有想到。”笑容如阳光般灿烂的荣静说,“我觉得挺光荣的,也是一个很神圣的责任,我只是无数残疾人或者残疾人运动员中的一个,我像他们一样,都有一颗乐观向上的心吧!”  “我相信,荣静的气质、形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