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摘 要:刘慈欣是中国科幻小说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的科幻小说不仅充满了理性的逻辑思维,同时也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刘慈欣在瑰丽奇幻天马行空的想象世界中表现出了人类独有的超拔的精神,在现实和科幻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也重构了无数人对宇宙、生命的思考认知。 关键词:科幻小说;刘慈欣;科幻与生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0-0-01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的传统戏剧作为一个综合艺术,表演是它的主要目的,中国传统戏剧创作思维主要是要求剧本写作能够为表演提供相应的空间发展。从我国近现代的戏剧创作思维来看,我国的戏剧在对西方的戏剧进行着模仿,衡量戏剧好坏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写实和程式的对立,在我国的话剧发展的过程中,并没能对剧作和表演互动式的创作的优势进行很好的借鉴。本文主要是通过对中国传统戏剧创作思维进行了分析和论述,讨论了创作思维在今天的
作者简介:许昶(1986-),男,汉族,陕西汉中人,主攻法学方向,爱好文化学,工作单位:勉县中心法律事务所。 一、失街亭 先帝(刘备)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其子刘禅继位,史称“后主”。丞相诸葛亮仍然殚精竭虑辅佐后主。蜀后主建兴六年,他发动了北伐曹魏的战争。计划兵出祁山(今甘肃礼县),夺取郿城,直蹈长安,推翻曹魏政权,实现统一天下的政治蓝图。他任命赵云、邓其为疑军,占据箕谷(今陕西汉中市北),作佯
摘 要:本文在研究中以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独特结构为核心,从线型结构、平行线结构、马赛克结构等角度入手,明确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叙事结构的独特性和艺术性,进而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线型结构;叙事中心;艺术内涵;独特结构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王淑敏(1996.3-),女,辽宁省朝阳市人,汉,大连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在读本科生;第二作者王敏(1997.4-),女,辽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 …… 崔斯坦看见她,朝她暖暖一笑。 “原来你在这里。” “我在这里。” …… 一、相逢:相见时难别亦难 灰暗的车站。 15岁的迪伦不知道,她将与死亡零距离接触。一场火车车祸将她卷离一切,一场意外,她成了唯一没有生还的人。火车疲惫的鸣叫声犹在耳侧,她却已不属于这个世界。半晌醒来,在一片“苏格兰荒原”里,迪伦认识了一个名叫“崔斯坦”的男孩。他看起
摘 要:白居易在中国诗歌史上的特殊意义在于其开发了诗歌的日常性,他的闲适诗致力于表现日常生活的细节,正视个体生命的价值,这与晚明公安派倡导的性灵文学不谋而合。文章以白居易《感时》诗及袁宏道次韵作品为例,从语言结构与情感取向分析了白居易日常诗性的建构过程及其对公安派的影响。 关键词:《感时》;白居易;公安派;日常诗性 作者简介:李映晓(1995-),女,汉族,江苏南通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
摘 要:在中国两宋词史中,活跃于十三世纪中期的吴文英是一位重要的大词人,以质实晦涩著称。本文简要介绍了吴文英《莺啼序》的海外研究,并以小见大地总结了海外汉学批评特点,以及对中西文化交流的启发。 关键词:吴文英《莺啼序》;海外研究;文体研究;中西比较 作者简介:黄秋霞,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当代大学生鲁迅作品阅读现状调查与研究——以江苏师范大学为例》(项目编号:201510320011)。 摘 要:从阅读对象、阅读方式、阅读动机、阅读感受等方面对江苏师范大学理工科学生进行鲁迅作品阅读状况的调查,旨在进一步探索当代理工科大学生鲁迅作品阅读现状。结果显示,理工科学生在大学阶段的鲁迅作品阅读仍然囿于中学教材并且存在遗忘现象,网络文学的发展使得
摘 要:卡勒德·胡赛尼的代表作《追风筝的人》一经出版便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分析阿米尔的创伤记忆,来再现其特殊的成长之旅,从而揭示出创伤记忆的恢复和个人的成长是相辅相成的。 关键词:《追风筝的人》;阿米尔;创伤记忆;成长 作者简介:马晓君(1993-),女,汉,河北省邢台市人,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丁玲的青春时代——20世纪20年代,政治历史的浪潮裹挟着一代女儿从乡土卷入城市,由封建农村的生活方式向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进行文化性迁移,面临着新的生存处境。本文从丁玲的两篇小说作品——《梦珂》和《莎菲女士的日记》入手,由女性悲剧性的命运遭际,分析这一代女性的内心精神世界,由她们的异化和孤独,阐释女性启蒙和女性幸福最终获得的艰难。 关键词:女性启蒙;丁玲;《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 [
摘 要:本文以《沃尔特·米蒂的秘密生活》为文本,从文本中人物塑造上男女角色的倒置、文中反复出现的梦境以及小说的循环式结尾三个维度来分析詹姆斯·格罗弗·瑟博在文本中对于反讽修辞的运用,借此反映瑟博对当时美国社会的担忧。 关键词:《沃尔特·米蒂的秘密生活》;反讽;美国社会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3--01 一.引言 詹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