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破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GYXK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
  ……
  崔斯坦看见她,朝她暖暖一笑。
  “原来你在这里。”
  “我在这里。”
  ……
  一、相逢:相见时难别亦难
  灰暗的车站。
  15岁的迪伦不知道,她将与死亡零距离接触。一场火车车祸将她卷离一切,一场意外,她成了唯一没有生还的人。火车疲惫的鸣叫声犹在耳侧,她却已不属于这个世界。半晌醒来,在一片“苏格兰荒原”里,迪伦认识了一个名叫“崔斯坦”的男孩。他看起来约莫十几岁,眼睛是好看的钴蓝色,脸上挂满了冷漠。
  而迪伦也渐渐知道了这里的规则:这是一片荒原,是死去的灵魂从生者世界到死者世界的中间地带。而崔斯坦则是带领她穿过这片荒原,到达另一个世界的“摆渡人”。在穿越荒原的路途中,他们最大的敌人,是魔鬼。它们是吞噬灵魂的恶魔,灵魂若惨遭毒手,就真真正正的魂飞魄散了。
  摆渡人的工作,则是尽力将灵魂护送至那个世界,但自己却不能过去。不可生,不可死,只能周而复始地重复这个工作。他们看似掌控全局,但却其实由他人而变,也无人关心他们麻木的心灵。
  而迪伦,对崔斯坦的命运感到不公,她的话语与行为,戳进了崔斯坦最柔弱的心灵深处,惊醒了崔斯坦沉睡的心。
  他渴望爱,非常渴望。
  接下来的行程,他们互相帮助,相互依偎,一起突破重重危险、闯过一个又一个难关,他们的感情也渐渐升温。
  但分别的一天,终将来临。为了安抚迪伦,崔斯坦安慰她,会和她一起进入那个世界。
  但这是个谎言。终有一时,将被揭穿。
  到达临界点。当迪伦走进那个世界时,她发现崔斯坦并没有跟过来。
  她慌了,真的慌了。她等待著,希望像以前一样看见崔斯坦突然出现的金色身影。
  但是没有……
  世界的两端,两个人跪倒在地,失声痛哭。
  明明都克服了重重困难了,为什么还是分开了呢?
  相逢是首歌,悠扬绵长;相遇是幅画,清新宛然。
  相见时难,别亦难。
  二、逃离:众里寻他千百度
  到达新世界后,迪伦本该到达她的“家”,但奇怪的是,她却到了一片和之前一样的荒原。不知如何的,心中满是震撼的感觉:人生漫漫十几年,却在一个之前都素不相识的男孩那里得到了安全感。也许,在和崔斯坦的日夜相处中,崔斯坦已经给了她家一般温暖的感觉,超过了她在现实世界里的温暖了吧。
  迪伦依旧郁郁寡欢。在得知传言曾有人逃离过死亡世界后,几经尝试,迪伦终以真诚的心返回了荒原。危机四伏之中,她仅凭一腔热血冲出门,只为那一人,那一个目标。众里寻她千百度,在峡谷,迪伦竟然找到了崔斯坦。
  我们可以说迪伦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无知者无畏:在独自行走在荒原的过程中,迪伦有惊无险地冲出了魔鬼的包围,到达了安全屋。她的意念那么坚强,支撑着她向其前进,我们又如何不能说她的强大呢?放在现实世界中,有多少人为威严的墙吓得只会放声大哭而后放弃,可却从未想过这面墙是否能被推开……
  在大多数灵魂眼里,崔斯坦是一个冷漠的人,仿佛他只是一个摆渡的机器。但在迪伦眼里,他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情绪的、有血有肉的人。
  三、新生: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再次相逢后,迪伦说服了摇摆不定,渴望生命的崔斯坦一起尝试回去,回到火车里,回到生的现实生活中去。
  这实在是个大胆且有些草率的决定:崔斯坦本就不是现实世界的人,他是一个突然出现的存在。对于现实世界来说,这一切都不合常理:以今天的角度来看,崔斯坦是一个没有身份的人,是一个平白无故冒出来的人。到了现实世界——不,他又怎么能到现实世界?况且迪伦已死,若能回去,岂不是荒唐?
  但是他们上路了。充满斗志,满怀希望!
  回去的路变得更加凶险。他们时常迷茫,但仍坚持向前。他们缓缓地走进火车,走到迪伦的躯体旁,小心地凑近她的躯体。她本该抓着崔斯坦的手,可对于血的恐惧,使她晕了过去,两手空空。
  当迪伦醒来,耳边充斥着尖叫声和各种杂乱的声音。她感到和在死亡世界里一样的后悔和焦急。直到那个熟悉而腼腆的身影出现,彻底打消了她的疑虑。
  他坐在出口的左侧,两只白皙好看的手轻轻搭在腿上。他看见她了,朝她暖暖一笑。
  ……
  结局了然。手中最后只剩薄薄的几页纸,可我巴不得这又是一个世纪。如此精彩的故事,请永远不要结束。
  以前倒霉透顶又怎么样,至少现在是她最大的幸运。
  暖暖的阳光斜射过来,照着她微微颤抖的嘴唇。
  “嗨。”
  你,终于来了。
  四、踏破荒原
  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荒原,一座座山坡让人望而生畏,一个个魔鬼正阻挠着你。但人若在低谷,便不会再下落而只会上升,最终踏破荒原,走向光明。但有些人,如同被魔鬼拖下水的灵魂,放弃了自己,半途而废。“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也许,你在离胜利仅仅一米的地方放弃,在距离阳光一指的距离止步。那你心中的目标,又谈何而来?你心中的梦想,又如何实现?
  文中的迪伦和崔斯坦,在命运的一个个十字路口没有踌躇不前,反而勇敢坚定地前进,一次次克服困难,踏破荒原,走进了美好的现实世界。
  也许,我们有时会像崔斯坦一样,对未来的不确定使我们常常动摇。但脑海中的迪伦便自信地喊着:“别放弃!都走到这一步了,你有什么理由辜负你自己而动摇?”
  台灯的光眩着眼睛,窗外的夕阳如火一般烧着,壮观而寂静。黑夜一点点爬上天空,太阳已悄无声息地滑下西边的高山。
  前面就是最后一个安全屋了。你看见了吗?
  (指导老师 徐丽微)
其他文献
摘 要:唐传奇在继承汉魏六朝志怪小说的创作基础上,结合唐朝时代文化特色,实现了小说由描写神仙鬼怪到人士传奇的转变。唐传奇中以“梦”来讲述人事故事的一类题材小说被称为托梦文学,他们大多借主人公梦中之所见所感,经历人世之离合悲欢、宦海浮沉,实现对现实社会的辛辣讽刺。本文就以《南柯太守传》和《枕中记》为例,分析这类托梦小说中所折射出的社会内涵。  关键词:唐传奇;托梦;讽刺;释道  作者简介:陈冲(19
摘 要:《金瓶梅》是我国小说史上一部出格的奇葩,它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后世小说的发展。而在一条狭长海峡相隔的日本,数十年后的江户时代,出现了同样以生活情色为主题的伟大小说家。两个民族性格都较为内敛的国家在彼此几近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创作出了类似的“好色”作品,甚至有了世之介、西门庆这样外在类似的形象。兰陵笑笑生与井原西鹤的“好色”之观,似乎正彼此呼应。  关键词:井原西鹤;好色一代男;“好色”;
摘 要:萧红是一位命运坎坷的现代女作家,她的一生充满着寂寞孤独与无可奈何。她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被伤害、被遗弃的过程。然而,孤独而寂寞的童年,对于渴望温暖与爱的萧红无疑是残酷的。但是她却把这样的温暖与爱深深地埋在心里,成为一个不能说的秘密。萧红在忍受巨大的痛苦中写出《呼兰河传》可以说这是从萧红心中流淌出来的话,是萧红对自己悲惨命运的申诉,对寂寞人生隐逸的呐喊。  关键词:童年;寂寞;秘密  作者简
摘 要:每一种文化载体从不同角度展现出不同的文化观念、生活习俗等,而且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体验感也不尽相同,作品想表达的感情传达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眼中也会有差异。根据好多影评来看,大家各持己见,对于《大鱼海棠》的褒贬不一,相较《千与千寻》却仍存有不小差距。本文将两部动漫影片从表现方法、人物形象以及所反映出来的文化三方面进行比较,重点从文化层面体现出两部动漫的差异。  关键词:《大鱼海棠》;《千与千寻
摘 要:《包法利夫人》中通过三位包法利夫人的故事,勾勒出几类女性的悲剧,而这种悲剧绝非特例,在文学及现实世界,都有这三种典型悲剧女性形象。本文立足对包法利夫人们人物形象及悲剧分析,提出对女性如何获得自尊与地位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包法利夫人》;女性悲剧;爱玛;女性主义  作者简介:方程,1994年10月出生,女,汉族,现就读于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16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欧
摘 要:本文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理论基础,研究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灶神之妻》中的性爱伦理冲突。该作品中女主人公江雯丽的性爱伦理冲突最为典型,一是江雯丽作为泄欲工具与追求真爱尊重的冲突,二是丈夫文福性淫乱与江雯丽性忠诚的冲突。这两种性爱伦理冲突体现出她与丈夫文福两人性关系上的冲突,更体现了封建传统性伦理观念与男女平等性伦理观念的冲突。以此为例进行具体分析,以期为谭恩美及其作品研究提供启迪,引发人
作者简介:杨箫箫(1992-),女,四川省成都市人,汉,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2-0-02  1、西部流寓小说概念  西部流寓小说,我认为可以在结合李兴阳《中国西部当代小说史论》:“以流放、谪戍、屯垦、盲流和游历于西部或西部流向东部的现代社会流动群体的流徙生活极其漂
摘 要:中国的传统戏剧作为一个综合艺术,表演是它的主要目的,中国传统戏剧创作思维主要是要求剧本写作能够为表演提供相应的空间发展。从我国近现代的戏剧创作思维来看,我国的戏剧在对西方的戏剧进行着模仿,衡量戏剧好坏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写实和程式的对立,在我国的话剧发展的过程中,并没能对剧作和表演互动式的创作的优势进行很好的借鉴。本文主要是通过对中国传统戏剧创作思维进行了分析和论述,讨论了创作思维在今天的
作者简介:许昶(1986-),男,汉族,陕西汉中人,主攻法学方向,爱好文化学,工作单位:勉县中心法律事务所。  一、失街亭  先帝(刘备)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其子刘禅继位,史称“后主”。丞相诸葛亮仍然殚精竭虑辅佐后主。蜀后主建兴六年,他发动了北伐曹魏的战争。计划兵出祁山(今甘肃礼县),夺取郿城,直蹈长安,推翻曹魏政权,实现统一天下的政治蓝图。他任命赵云、邓其为疑军,占据箕谷(今陕西汉中市北),作佯
摘 要:本文在研究中以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独特结构为核心,从线型结构、平行线结构、马赛克结构等角度入手,明确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叙事结构的独特性和艺术性,进而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线型结构;叙事中心;艺术内涵;独特结构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王淑敏(1996.3-),女,辽宁省朝阳市人,汉,大连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在读本科生;第二作者王敏(1997.4-),女,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