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创造史初探

来源 :重庆陶研文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yang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绪论:永远留在人间的声音生活教育创造史是陶行知1946年4月27日在上海大任小学为筹备生活教育社上海分社的座谈会上演讲的命题。这是他对中国生活教育运动最为简明的概括。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1826年在《天鹅之歌》著作中对他1774—1825年从事自贫苦学校到平民学校的试验总结命名为“生活教育”。
其他文献
生活教育运动在中国开展将届八周年时,即1935年3月1日,陶行知在《生活教育》半月刊第2卷l期上发表短文《生活教育现代化》,文章开头写道:生活教育是早已普及了。自有人类以来,便是
陶行知逝世于1946年7月25日,享年55岁。毛泽东为这位中国十分著名的教育家题了“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千古”的挽词。5年之后,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刚刚两年,已
刘琪同志写的《平民教育运动中的陶行知》一文是他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所做的毕业论文,在我指导下花了一年时间,搜集了不少的原始资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论文较长,这次修
一、美的感知能力    人们的认识总是从感知开始的,通过感知形成表象,我们读别人的作品,能理解它的内容,并不一定能体会它所具备的内涵美。对作品的理解主要表现在思想认识上,而对作品的美感则更多地表现在情感和想象上。这就是说,美感是理解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在钻研教材时,要使自己从作品所表现的“境”中看到“形”,从“形”中看到“美”。比如阅读朱自清的《春》,就应将自己置身于作品当中来感受其美感。这篇
金秋十月秋风劲,育才中学秀乾坤。体育又得捷报传,今日略说与君听:南非传来比赛果,国际象棋摘桂冠。
当我漫步在熙熙攘攘的都市街头,我有一个基础教育者的身份,我骄傲,我是育才人!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为普及和发展各族人民教育,尤其是普及和发展内蒙古人民教育而呕心沥血,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他是本世纪二十年代现代中国进步教育
陶行知是世界创造教育最早的探索者之一,他为中国创造教育奠定了基石。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不仅在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和世界教育史上金光灿灿,独领风骚,而且对当前我
为在全社会弘扬尊师爱生的良好风尚,激励教师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师生交流,增进师生感情,营造平等、民主、愉悦的师生氛围;在第28个教师节之际,重庆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解放区的传播,主要是通过《解放日报》进行的。1942—1946年间,延安《解放日报》对陶行知及其教育思想曾放在重要位置上进行宣传评介。其主要内容集中在以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