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y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现代职业教育中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工学结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例,分析探索了现代学徒制模式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具体思路,对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产教融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培养方案
  现代学徒制是让学生尽早进入企业实践,企业培训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是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办发[2017]95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深化全日制职业学校办学体制改革,在技术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推动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相衔接,校企育人“双重主体”,学生学徒“双重身份”,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权利义务关系明晰。
  人才培养工作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根本,设计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文以高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专业”为例,对现代学徒制下的人才培养进行探讨。
  1.“双元制”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建立
  “校企联合培养”,是现代学徒制的主要原则。校企联合培养的首要工作基础是建立校企深度融合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由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进行方案建设、过程监控及成果验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应来自四个方面:地铁运营企业人力资源、地铁运营企业一线岗位权威专业技术人员、专业领域职业教育专家和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组成如下图1所示。
  2.“双主体”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按照“现代学徒制”的理念,人才培养过程必须遵守“工学交替、实岗培养”的方式。所以,人才培养方案必须由校企双方按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运营岗位的需要来制定。在制定之前必须明确调研对象及调研关注点,调研对象与调研关注点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
  通过调研结果进行职业分析与培养目标定位。首先对该专业工作岗位进行分析,然后进行工作任务分析,最后进行职业能力分析。通过职业分析,梳理出相关岗位职业能力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设置课程结构、课程标准、师资及实训条件等保障;通过校企双方校内考核与技能鉴定并行,进行教学质量检验,最终形成人才培养方案。下图4为人才培养方案具体实施思路。
  3.“双导师”教学过程的实施
  “双导师教学”是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的基本教学形式。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将所有课程分为四大类:公共基础课、专业课两大类。公共基础课强化对学生人文素质和基本生存能力的培养,专业课程又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并涵盖有关实践性教学环节。公共基础课主要强化对学生人文素质和基本生存能力的培养,专业课程主要强化对学生专业基本技能和专业综合技能的培养,专业拓展课强化对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适应目标职业岗位的要求,同时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教学过程的实施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3.1校企双方共建共管
  校企双方共同组建组织机构,共同参与招生管理、学生管理、专业建设、教学管理、校内外实训室建设、就业管理等各项管理工作,实施共建共管。
  3.2双导师育人
  专业管理实行校企双带头人制,每门课程均由校企双导师共同进行课程建设开发,定期交流研讨教学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共同完成全过程人才培养。
  3.3校企双方资源共享
  专业师资队伍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在教学工作需要时,企业技术人员应为教师,在企业需要时,学院教师也为企业员工。企业设备、生产场地随时为学徒培养提供条件。
  3.4“灵活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运行机制
  学生有学生和学徒双重身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学徒在企业学习的课程及所对应的学期学时,第一学年在企业从事认识性实训1周,第二学年针对课程内容实施灵活工学交替,第三学年在校学习2.5个月,其余时间在企业顶岗实习。
  3.5搭建“学校课程+企业课程”组合式课程体系
  按岗位核心工作内容设置专业核心课程,按核心课程的知识与技能需求设置专业基础课程,并把与工作任务紧密相连的知识与技能设置为企业课程,构建学校课程与企业课程相互联系、相互依托的组合式课程体系。下图5为“学校课程+企业课程”组合式课程体系。
  4.“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验收
  国发[2014]19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强调: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和合作企业共同实施考核评价,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在保障地铁运营企业正常秩序的前提下,校企双方共同协作,安排高技能、高水平的企业一线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徒弟,徒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勤奋刻苦、善于思考,提高自己的能力。在实习过程结束后,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相应的汇报或考核。教学过程的评价应围绕校企管理制度的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标准的制订、学校专任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学徒培养过程的管理等进行,学徒的岗位能力應体现在岗位实际工作中,所以,应通过学徒的行为规范、工作质量、综合能力三个方面来考察学徒在实习期间的表现。
  5.结束语
  近年来,各大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突飞猛进,运营管理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巨大,所以,当前形势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中建立现代学徒制,可以促进教育体系与就业体系的融合与协调,降低毕业生“从学校到职场”的难度,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提高多样化的成才和生涯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赵志群,白滨.职业教育教师教学手册[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魏仁辉,邹星,滕勇,徐小勇.基于“现代学徒制”理念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甘肃科技,2017,33(3):26-31
  [3]张庆玲.校企双主体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教育,2019(1):196-198
  [4]李金凤.高职“二元制”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J].职教论坛,河北职业教育,2019(8):14-17
  [5]李淑华.浅谈如何进行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管理[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77-79
  [6]丛晓芳.论高职课堂教学评价工作的诊断与改进[J].河北职业教育,2017(16):35-37
  (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102200)
其他文献
【摘要】慧学课堂,是一种高效、优质的课堂类型,其核心特征是注重情感的交融性、直抵思维的深刻性、用合作共享引导学习,让课堂延伸到课外。针对小学信息技术科目,教师要运用多元化策略构建慧学课堂,让学生尽情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慧学课堂;学生  当前,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的进一步落实,信息技术教学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信
根据测控技术发展要求,对宽带下行遥测信号进行非相干角误差解调是必须解决的技术问题,据此设计了一种双通道非相干解调方案,截取小部分带宽内的信号进行角误差解调,同时介绍
【摘要】“互联网+”下的小学数学智能课堂,可助推学生生成数学深度思维,促生形式多元的高效课堂。信息化智能课堂,以生为本“融合技术”“整合内化”启智引思,思辨融合,多元驱动多元评价,可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智能课堂;多元驱动;启智引思  “互联网+”背景下,交互式电子白板软件、微课、短视频等多媒体技术应用促生了多种方式的智慧课堂教学,助推数学高效课堂生成,教学方式更多元,教学内容更丰
研究了影响精确制导中的图像匹配末制导性能的季节和地形2种因素。季节的更替导致地表植被状况特别是含水量呈现规律性变化,引起电磁特性的变化。其中,复介电常数相对于单位体积的液态水含量呈线性变化,发射信号频率越高,衰减作用越大,有效穿透越低;地表状况和雷达系统内部因素将影响测高精度,对匹配带来间接影响;地形起伏也会带来电磁散射特性变化,其对成像的影响可归结为像点的平移,成像点的偏移量与成像区域的相对高度
在DCSK系统多址方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跳时多址的实现方案.分析了系统的信号和系统的性能,重点分析了在高斯白噪声信道中的特性,推导并给出了误码率公式和系统仿真
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SDRAM)在数据存储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针对一项基于PCI总线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SDRAM控制器的实现方法,FPGA中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详
【摘要】文化意识是新课标下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题中之义,是提升学生英语知识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的重要基础,加强其专项培养研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立足于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从培养初中生的英语文化意识出发,重点就如何有效开展初中英语教学进行了深入探索。  【关键词】初中英语;文化意识;培养策略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深入,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指导各门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与模式革新的一个核心教育理念。其中文化意识是初
随着煤矿开发强度不断加大,矿山环境影响也日益加大,亟需保护和治理.文中就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进行了简要论述,为同类矿山企业的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参1.
【摘要】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文本解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初中语文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且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而不少教师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忽略了文本解读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降低了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难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基于此,本文就结合初中文本解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逐步消除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