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英语课堂上的五步教学法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AQS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材是一套学用结合的新教材。新教材采用听说领先的结构功能教学,图文并茂,语言地道,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它使我国的英语教学水平逐步与国际接轨。为了适应新教材的要求,必须改革传统的以讲授语言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而代之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教学目标的新型的课堂教材结构,笔者认为采用五步教学法,是最佳选择。
  一、五步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1、五步教学法符合认识规律
  从哲学角度来说,“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经过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并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辩证途径实现的。”五步(复习、介绍、操练、练习、巩固)教学法中,“介绍”这个环节就是教 师将新的语言知识示范表演,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通过“操练”这一环节,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是认识的第 一次飞跃;然后以“练习”这个环节,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即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最后巩固阶段,将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认识规律告诉我们:“对一个具体事物的认识,往 往是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五步教学法遵循的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过程。语言作为交际工具,语言的词汇和语法必须经过语言环境的过滤,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 运用,否则就看不出其语言功能。书上的文字和老师的讲解,只是语言知识,把知识化为能力,要经过反复练 习才能掌握,语文能力是培养出来的,五步教学法提倡把每节课大部分时间(大约35分钟左右)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习游泳”,在言语操练中学习言语并形成熟巧。
  2、五步教学法符合语言习得规律
  美国语言学教授克拉申提出的第二语言习得论是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外语学习理论,他提出关于外语学 习的五个假设:[1]习得是无意识地形成语言能力的过程,这一过程非常近似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2]自然习 得时,学习者是按一定的可以预见的顺序学会语法结构的;[3]习得在外语学生中起主要作用,是形成流利地运 用外语的能力的关键途径;[4]主张外语教学的输入,即学习材料应该超出学习者的现有能力(i+1,而不是i ),因为只有当学习材料含有略微超出现有水平的语法结构时,习得才会产生,但学习材料必须是“可理解的 ”。[5]只有在最佳情感条件下(即学习者动机强烈;信心十足,自我感觉良好;心情轻松,焦虑程度低),才会产生真正的习得。
  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就是与语言习得规律完全吻合的,例如教材中语言材料的选择与编排,以及学以致用的 教学目的。五步教学法的课堂结构形式更是符合习得规律。克拉申认为:流利的口语是不可教的,只是随着时 间的推移自然形成,课堂上大量的操练和练习,不就是为语言的习得创造条件吗?另外五步教学法教学形式生 动活泼,灵活多样:对话、表演、唱歌、游戏,就是让学生处于良好的“情感过滤”的学习环境之中,去学习 可理解的、有趣的(i+1)学习材料,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习得第二语言的场所。
  3、五步教学法符合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规律
  中国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心理、学习行为与西方国家的学习者不同:[1]中国学生普遍缺少语言环境,因 为我国是单一语种的国度,平日学生除了汉语外,很少接触外语;[2]学习材料来源有限,主要局限于教师和教 材;[3]进入青少年期的中国学生,受母语思维的影响很大,儿童时期的“语言习得机制”逐步丧失,必须进行 有意识的学习是中国学生习得外语的主要途径;[4]我国经济还不发达,教育还比较落后,缺乏先进的教学设备 。针对以上现状,我国学生学习外语的主要途径是英语课堂。改革旧的课堂结构势在必行,五步教学法的课堂 上教师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操练英语的机会,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培养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五步教学法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怎样运用五步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以及每个步骤教师应承担的任务,《教师教学用书》中已阐述一清二楚 ,广大教师在实践中也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这里简单提一下采用五步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五步教学法与 传统教学截然不同,每个环节的顺序与时间要严格控制,例如第一步“复习”是温故知新,以往教师只是简单 概括上一节课内容,而五步教学法应采取提示、暗示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回顾所学知识,以对话形式既复习知 识又复习技能,时间不宜过长,约7、8分钟;“介绍”是讲解新课内容,时间只能占用1/4课时,否则又成了满 堂灌形式;关于“操练、练习、巩固”是三个环节,不能混为一谈,但有的老师没有进行充分操练,就匆匆进 行俩俩对话,结果学生不知所措、课堂乱哄哄;有的害怕“练习”阶段自由对话、做游戏会影响课堂纪律,干 脆取消练习;有的认为五步教学法就是口语练习,整堂课热热闹闹,忘了“巩固”阶段应落实到书面练习上。 综上所述,五步教学法在实施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往往会变成穿新鞋走老路。要正确地运用五步教学法,必 须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具有扎实的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具有一套训练有素日臻成熟的教学方法;还必须努 力钻研教学,熟练驾驭教材,才能使五步教学法充分发挥其优越性,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和培养 交际能力的场所。
  三、五步教学法的意义
  传统的教学模式与五步教学法相比:
  1、传统教学课堂以教师为中心;五步教学课堂以学生为中心。
  2、传统教学采用“满堂灌”注入式教学,五步教学以交际法为指导,是以“精讲多练”为原则的启发式教 学。
  3、传统教学把学生当作观众,自己演独角戏,课堂形式单调、枯燥,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热情;五步教学融 知识与趣味性为一体,课堂形式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传统教学强调语言知识的讲解,忽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五步教学使学生既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又培 养了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以上对比,清楚表明五步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赋予课堂结构以新的生命,是我国英语课堂结构 的一次重大改革。从测试情况看,采用五步教学法,学生不但笔试成绩优秀,口试、听力水平也大大提高。学 生对语言知识学得活,记得牢,用得上;学生的言语能力和交际能力也与日俱增。
其他文献
【摘 要】由于建筑识图课程内容的严谨性和抽象性的特点,教师上课劳力费神,学生学习枯燥无味。本文就建筑识图课程中常常存在的教与学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建议,着力探究如何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建筑识图 课堂氛围 兴趣  建筑识图课程的课堂教学存在的困难:1)教师的困难是很难引入大项目,缺乏实训条件,没有条件接触新技术,设备缺失或陈旧;2)学生的困难是知识
【摘 要】伴随着教学改革的全面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现已成为教学工作的思想主导。人们通常认为教学手段决定着体育教学效果,然而还取决于学生的心理状态。中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会产生许多心理活动,只有掌握学生的心理规律,并尊重学生的心理规律,才能取得理想的初中体育教学效益。现阶段,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心理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效益已经成为体育教学工作者的主要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适时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又是时代发展对新时期人才素质的要求,所以,做好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至关重要。  【关键词】中职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途径  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念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根据中职学生的生理、心理发育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调控和适应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心理状态和素质,是摆在中职
【摘 要】作为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品,《威尼斯商人》成为许多语言学家及文学家研究的对象。整部作品背景立足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萌芽阶段,通过对剧中情节主线与主人公们的话语与冲突,呈现了各自代表的伦理观、道德观与价值观的冲突与对立,进而供读者与观众评析。在本文中,笔者将立足于应用语言学界的语言分析视角,对莎士比亚代表作《威尼斯商人》中的一些话语进行分析,并由此阐述作品所处时代的两种价值观与人文观。 
【摘要】对佳木斯羽毛球运动开展情况进行调研,研究结果表明,羽毛球运动深受佳木斯市广大群众的喜爱,但是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场馆内没有专业的医务人员。  【关键词】羽毛球 佳木斯 问题         羽毛球运动是我国的优势传统项目,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据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统计,羽毛球运动在我国已成为除散步之外群众参与最多的体育健身项目。羽毛球作为一种全身运动项目, 因为不受
【摘 要】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成功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我们应如何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展开我们的教学?又怎样以丰富多彩的形式以及灵活多变的手段促使学生热爱我们的数学课堂呢?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9/view-4662972.ht
【摘要】CAD是一门操作性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学与用的统一。将尝试教学法引入到CAD教学过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尝试教学法的相关理论,探讨尝试教学法在CAD教学中的应用,从而探索尝试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相比具备的优势。  【关键词】尝试教学法 CAD 中职生  中职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职业学校内涵提升
对国有林权进行改革应当选择一种模式,既保证国有资产的根本属性又能使得国有森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得到充分发挥。我国国有林权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所有者缺位,通过股
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低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要提高造林成活率、实现植被恢复,首先必须合理利用十分紧缺的水资源,于是使用各种抗旱材料来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