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三疑三探”教学法,包括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 运用拓展四个教学环节,是以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出发,转换师生角色,重视学生发展的新教学模式。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通过有关文献资料的研究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的运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创设了体育课堂教学的新境界。
关键词:三疑三探健康创造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4(c)-0253-01
1 三疑三探教学法的运用背景
传统的体育教学流程是:准备活动→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练习→下课前讲评。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教师为中心,许多课外朝气蓬勃的学生,在课堂上都变得死气沉沉,学生的参与和配合的积极性不高,出现了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的怪现象,体育课训练也只是为了中招加试时那30分而已。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体育课堂中一直处于被动、消极、压抑的状态,身体素质得不到提高与发展,最重要的是连表现自己的机会都争取不到,大多数学生没有兴趣。随着教育新课改不断地深入,以教师讲,学生听、练为基本特征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以显落后,而西峡县教研室探索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就显现出了它的先进性。它的体育课堂理念是:以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科学地参与体育活动和养成终身体育意识为目的,发展学生的体育特长,促使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学会独立思考锻炼,学会合作探究及灵活运用拓展。它改变了过去以接受性学习为主、以记忆模仿为主、以书面知识为主和间接经验为主的传统模式,融学习于活动中,寓乐于教育中,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得以培养,是适应新时期教育的一种以人为本的新型学习方式。因此我们体育教师不断地摸索、实践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让它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让课堂真正活起来。
2 三疑三探教学法的具体内容
三疑三探教学法是在设定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进行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和学生自由选择有目的的活动相结合的体育教学活动。其流程为:设疑自探—解疑合探— 质疑再探—运用拓展。其特点是:统一要求与个体发展相结合,培养学生创造力、表现力,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2.1 设疑自探
在体育课开始时,教师向学生讲明学习任务,然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这个环节,教师应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设定目标,以把握学习进度和达成课程效果。自探活动中学生可以“自作主张”,谈话时学生可以提出批评,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会游戏。这里的“自主”就是要多给学生一点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作主张”与“任性”中得到心理与生理上的满足,而不是始终在教师指导与安排的阴影下学习与锻炼。
2.2 解疑合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彼此协调的活动,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教师则适当引导,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使学生得以充分发展。它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合作教学也是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生活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走出“自我为中心”的局限心理。在此教学环节中,体育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课堂学习中就要引导学生多探讨、广积累、勤练习,这样做才能培养学生的好习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认知能力不断提高。特别是在进行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更要注意引导和创造丰富的教学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極性、主动性,欢迎学生从参评一个新动作起就七嘴八舌,广发议论。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体育新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更能提高学生鉴别所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很快建立以往的传统体育教学中所没有的快乐、信任、创新。
2.3 质疑再探
教师引导学生针对已学的技术提出问题,深入领会教材内容。也就是说,学生根据本节内容,提出新的疑难问题,老师引导其他学生共同解决,也可根据课堂情况提出更深层次疑难问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4 运用拓展
强化操作训练,巩固、拓展并延伸已学的技术动作,培养能力,也就是说根据学习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可以通过小组游戏、课堂展示,结伴比赛检测每位学生是否当堂完成了学习目标。也可以通过学生自己设计编制训练,表演做到对知识举一反三。
3结语与建议
从“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四阶段可以看出,这种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能较好地体现教师的主导功能,因此这种模式运用于中学体育教改具有必要性。
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坚持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只有让全体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活动中的“小主人”,才能实现体育教学优质高效,才能促进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提高,为今后的终身体育创造条件,才能真正让课堂充满生命力。总之,随着“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逐步深入和不断推广,必将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赵小雅.把课堂空间向学生思维全面开放[N].中国教育报(新课程周刊),2008-10.
[2] 王敏勤.“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体现了高效方便[N].中国教育报,2008-10.
[3] 杨文普.如何正确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8-10.
[4] 褚清源.课改背景下—— 西峡一个县教研室的职能转变[N].教育时报,2006-11.
[5] 杨楠.体育教学模式与主体教学浅论[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0(1):1~11.
关键词:三疑三探健康创造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4(c)-0253-01
1 三疑三探教学法的运用背景
传统的体育教学流程是:准备活动→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练习→下课前讲评。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教师为中心,许多课外朝气蓬勃的学生,在课堂上都变得死气沉沉,学生的参与和配合的积极性不高,出现了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的怪现象,体育课训练也只是为了中招加试时那30分而已。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体育课堂中一直处于被动、消极、压抑的状态,身体素质得不到提高与发展,最重要的是连表现自己的机会都争取不到,大多数学生没有兴趣。随着教育新课改不断地深入,以教师讲,学生听、练为基本特征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以显落后,而西峡县教研室探索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就显现出了它的先进性。它的体育课堂理念是:以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科学地参与体育活动和养成终身体育意识为目的,发展学生的体育特长,促使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学会独立思考锻炼,学会合作探究及灵活运用拓展。它改变了过去以接受性学习为主、以记忆模仿为主、以书面知识为主和间接经验为主的传统模式,融学习于活动中,寓乐于教育中,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得以培养,是适应新时期教育的一种以人为本的新型学习方式。因此我们体育教师不断地摸索、实践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让它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让课堂真正活起来。
2 三疑三探教学法的具体内容
三疑三探教学法是在设定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进行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和学生自由选择有目的的活动相结合的体育教学活动。其流程为:设疑自探—解疑合探— 质疑再探—运用拓展。其特点是:统一要求与个体发展相结合,培养学生创造力、表现力,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2.1 设疑自探
在体育课开始时,教师向学生讲明学习任务,然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这个环节,教师应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设定目标,以把握学习进度和达成课程效果。自探活动中学生可以“自作主张”,谈话时学生可以提出批评,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会游戏。这里的“自主”就是要多给学生一点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作主张”与“任性”中得到心理与生理上的满足,而不是始终在教师指导与安排的阴影下学习与锻炼。
2.2 解疑合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彼此协调的活动,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教师则适当引导,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使学生得以充分发展。它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合作教学也是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生活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走出“自我为中心”的局限心理。在此教学环节中,体育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课堂学习中就要引导学生多探讨、广积累、勤练习,这样做才能培养学生的好习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认知能力不断提高。特别是在进行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更要注意引导和创造丰富的教学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極性、主动性,欢迎学生从参评一个新动作起就七嘴八舌,广发议论。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体育新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更能提高学生鉴别所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很快建立以往的传统体育教学中所没有的快乐、信任、创新。
2.3 质疑再探
教师引导学生针对已学的技术提出问题,深入领会教材内容。也就是说,学生根据本节内容,提出新的疑难问题,老师引导其他学生共同解决,也可根据课堂情况提出更深层次疑难问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4 运用拓展
强化操作训练,巩固、拓展并延伸已学的技术动作,培养能力,也就是说根据学习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可以通过小组游戏、课堂展示,结伴比赛检测每位学生是否当堂完成了学习目标。也可以通过学生自己设计编制训练,表演做到对知识举一反三。
3结语与建议
从“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四阶段可以看出,这种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能较好地体现教师的主导功能,因此这种模式运用于中学体育教改具有必要性。
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坚持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只有让全体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活动中的“小主人”,才能实现体育教学优质高效,才能促进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提高,为今后的终身体育创造条件,才能真正让课堂充满生命力。总之,随着“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逐步深入和不断推广,必将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赵小雅.把课堂空间向学生思维全面开放[N].中国教育报(新课程周刊),2008-10.
[2] 王敏勤.“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体现了高效方便[N].中国教育报,2008-10.
[3] 杨文普.如何正确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8-10.
[4] 褚清源.课改背景下—— 西峡一个县教研室的职能转变[N].教育时报,2006-11.
[5] 杨楠.体育教学模式与主体教学浅论[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