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学习拖延研究进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拖延是在学习情境中的拖延,或者是与学习任务相关的拖延。该问题已经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高度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研究。国内研究者从学生学习拖延的现状、学习拖延的影响因素、学习拖延的的心理干预三方面进行了研究。本文对国内学习拖延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期望学习拖延的后续研究更有效。
  关键词:学习拖延 现状描述 影响因素 干预 研究展望
  
  近20年国外兴起了对“academic procrastination”的研究,形成了各种较成熟的理论体系,也做了丰富的实证性研究。而国内的学习拖延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近五年来逐渐出现了实证研究。纵观国内关于学习拖延的研究内容,发现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对国内学生学习拖延的现状描述、学生学习拖延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及学生学习拖延的心理干预研究。本文主要从这三方面对国内学习拖延研究进行梳理。
  一、学生学习拖延的现状研究
  关于学习拖延的定义,至今没有得到直接的界定,但是普遍认为学习拖延是在学习情境中的拖延,或者是与学习任务相关的拖延。
  学习拖延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我国的大学生群体中,有20%的大学生存在严重的学习拖延[1];韩贵宁发现学习拖延现象在不同地域和级别的高校中都普遍存在,有近80%的大學生有强烈改变学习拖延现状的意愿[2];但是有研究者发现大学生学习拖延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和专业差异[3];陈红丽发现大学生的学习拖延中男生学习拖延程度高于女生[4];而胡春宝在对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拖延现象进行研究时,发现女生的学习拖延现象比男生更为严重[5]。
  中小学生中也存在学习拖延现象,但对中小学生学习拖延的研究较少。仅有的一些研究表明,中学生学习拖延行为在年级和学校的维度上存在明显差异[6];在单独对初中生的学习拖延情况进行研究时,又发现女生拖延程度高于男生,学业拖延程度由低年级到高年级呈逐渐上升趋势[7]。
  二、学习拖延的影响因素研究
  国内学习拖延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是从拖延者的心理机制和外部因素两方面进行研究的,下面对这两方面的研究结果进行梳理和分析。
  1、学习拖延的心理机制
  1.1、学生人格与学习拖延
  国内对学生人格的研究主要从人格维度中的严谨性、神经质和外向性进行了研究。严谨性被描述为“有计划组织、勤劳、坚持、目标导向和自我控制”(王登峰,2005),甘良梅的研究发现,严谨性与学习拖延呈显著负相关[8];赵婉黎[9]的研究也证明了人格中的严谨性在学习拖延中起重要的作用,同时研究中也发现神经质与学习拖延存在显著正相关,也就是说神经质会导致学业拖延行为。
  1.2、学生动机与学习拖延
  对学生动机的研究主要从内外动机和动机自我决定水平、成就目标以及自我效能感来考虑。夏晓娟的研究也证明内部动机与学习拖延呈显著正相关,学习动机自我决定程度越高,学习拖延程度越低[10]。
  黄晗在研究目标取向和学习拖延之间的关系时,发现具有逃避型自我取向的学生表现出更多的拖延行为,而任务取向和趋向型自我取向的学生虽然能主动监督和调节自己的学习,但是却未能减少学习拖延的倾向性[11]。
  自我效能感一直被看成是决定学习拖延最重要的因素,黄晗的研究表明,自我效能低的学生比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表现出较多的学习拖延行为[11];并且对非特质拖延者,自我效能感对拖延行为有重要影响,拖延者则影响不大[12]。
  1.3、学生不合理的认知与学习拖延
  综合国内的研究,发现学习拖延者身上主要存在三种具体的不合理的信念:害怕失败、完美主义、自我评价错误。甘良梅[8]等发现学习拖延的不合理信念中“害怕失败”是影响大学生学习拖延的主要原因;陈保华[1]发现造成拖延行为的原因是自我评价错误,包括高估可利用的学习时间、高估自己的学习效率、高估自己未来的学习意向;韩贵宁[2]的研究发现,追求完美主义只能导致部分学生学习拖延。
  1.4、自我调控与学习拖延
  大部分的研究者认为拖延是缺乏自我调控所引起的行为,自我调控分为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越强,学习拖延程度越低[13];但是徐丹丹的研究发现,主动拖延者与非拖延者的自我调节能力并无显著差异,但是主动拖延者的拖延行为依然存在[14];而自我控制策略显著影响学习拖延行为,从学习拖延行为上来看,内控程度越高的学生,学习拖延行为越少[15]。
  1.5、情绪与学习拖延
  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拖延行为与负面的情绪存在显著相关,如:学习拖延行为会产生学习焦虑情绪,而焦虑情绪又会促进拖延行为的产生。也有学者研究了积极地情绪与学习拖延的关系,发现积极情绪与学习拖延呈显著正相关,消极情绪与学习拖延呈显著负相关[4]。
  2、学习拖延外部因素
   研究者对影响学习拖延的外在因素主要从学习任务、父母教养方式,班级环境这三方面来考虑。有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生学习拖延的一个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对学习任务的厌恶[1],潘若利的研究表明班级环境以及教师的个人魅力也是导致学习拖延的主要原因,良好的同学关系和激烈的竞争能减少中学生学习拖延的发生[16],赵婉黎[9]对父母的教养方式进行了研究,民主型教养方式下的学生的学习拖延较低。
  三、学习拖延干预研究
  学习拖延的干预方法通常包括时间管理技能的干预、理性情绪疗法、行为矫正、交互抑制干预和认知——行为疗法等等。
  我国学习拖延干预研究仍处于起步状态,并且进行的干预研究较少,总结国内关于学习拖延的模式,即先向被试提供干预训练,然后评估这种干预训练的效果。研究表明,团体干预能改进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方面的拖延行为,并且能有效提高学习拖延的时间管理倾向[17]。
  四、国内学习拖延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国内对于学习拖延的研究已经进行了不少的探索,得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结论,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从研究范围方面看,研究对象始终是以在校的大学生为主,近两年虽然有涉及到高中生和初中生的研究,但是实证研究内容较少,小学儿童和学前儿童的学习拖延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
  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方面,国内目前主要是用自陈式量表测量拖延行为,这种研究方法较难考察在具体情境下的学习拖延情况,国外的研究者已采用实验法探讨学习拖延的心理机制,实验法可以帮助我们真实系统地观察到学生的学习拖延行为,是我们今后严重中应该大量采用的方法。
  在对学习拖延进行研究时,大部分的研究者都重点研究拖延者的拖延行为和心理机制,而忽略了拖延者所处的环境,所以在今后的研究中,要将研究的重心考虑放在学习拖延者所处的环境中。
  国内在进行干预研究时,干预的方法也比较单一,主要采用的是团体干预策略,在进行干预时,采用的是短期干预的工具,由于学习拖延是一种长期的行为,所以,应该针对这种特性,对学习拖延进行长期干预。在对学习拖延以后的研究中,寻找学习拖延的预防措施,发现有效的干预策略,是我们研究者的努力目标。
  
  参考文献:
  [1]陈保华.大学生学习拖延初探[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2]韩贵宁.大学生学习拖延的现状与成因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3]蒙茜.大学生拖沓问卷的初步编制[D].重庆:西南大学,2007.
  [4]陈红丽.大学生学业拖延与情绪状态及其调节方式的关系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9.
  [5]胡春宝.硕士研究生学业拖延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6]郑素瑾.中学生学习拖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9.
  [7]王超超.初中生自我效能感、学业情绪与学业拖延的关系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8]甘良梅.大学生学习拖延与人格、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9]赵婉黎.大学生学业拖沓及其影响因素模型的初步建构[D].重庆:西南大学,2007.
  [10]夏晓娟.大学生时间洞察力、自我决定动机与学业拖杳的关系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9.
  [11]黄晗.大学生目标取向、自我效能及价值与学业拖延的关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12]薛玲玲.自我效能对大学生情境拖延的影响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13]赵霞.大学生认识论信念、自我调节学习与学业拖延的关系[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9.
  [14]徐丹丹.大学生学业拖延的类型比较及干预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9.
  [15]陈欢欢.大学生学习拖延与控制类型、学习策略的关系[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
  [16]潘若利.中学生学业拖延及班级环境对其的影响[D].郑州:河南大学,2009.
  [17]邱于飞.大学生学习拖延认知-行为团体干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其他文献
语感是学生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学生的认识逐步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培养语感对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它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有着重要作用。学生有了较强的语感,无论读写听说,对语言的反应就比较敏捷,领悟它的含义就比较准确,运用起来也比较恰当,也就具有了较高的语言能力。 它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有着
【摘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将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广大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教学实践改革中适时正确引导,不断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探讨,首先教师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再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然后要突破课堂教学空间,创设语文实践天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后通过采用新技术,新手段,实现教师与学生的“零距离、无缝式”互动教学,从
【摘 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如何让数学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如何让我们的学生更好地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高质、高效的数学课堂。为此,作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尝试,并总结出了:紧贴生活、形象直观、练说并重、求新求活等经验与方法。  【关键词】教学 有效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形式与发展,对小学生心理个性特征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许多学生的作文,常常缺乏真情表现,有时只有假情假意,语言干巴巴的,内容千篇一律。一些学生为了应付老师的作文任务,笔下的妈妈是别人的妈妈,美丽的景色是作文选上抄来的,感动的事情是编造的…
作为一门人文应用的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皆重要,因而语文教育在学生人格的完善、精神世界的拓展、语文素养的提高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在新课程标准下,那种一堂言,老师眉飞色舞地沉浸在语文世界中,而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的教学方式已不能胜任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有老师会说“满堂灌有什么不好,别人灌进去的是‘自来水’,我灌进去的是‘牛奶’,我的学生
【摘要】中学教育教学活动传统的“升学率一条龙”考评体系,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性和学校教育的功利性,对中学教育及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已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立新的相对独立的考核评价体系,使中学教育活动进一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更好地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并为高校输送富有创新能力的可造之材。  【关键词】中学教育 考核评价体系    中学教育评价
【关键词】双主体;英语课堂;交往;互惠性;人情味    目前,我国课程改革已经在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努力。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减轻学生学过重习负担,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此,要积极地探索和改革, “双主体”的提出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全新的界定,在课堂教学中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这种理念的提出,对学校教育发展而言,对教育的目标和价值而言,影响深远。笔者就英语课堂 “双主体论” 实践意
摘要:激发聋生学画的自主意识,发扬其学习的主动性,调动主人翁的精神进入学习状态,提高聋生的学画信心,是需要教师讲究教学策略的。怎样充分利用课内外教学活动,创设优良的教学环境,调动积极的情感因素,加强聋生美术学习自主意识的培养,是聋校教师美术教学取得良好成效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聋生美术 积极 情感因素 培养    聋生学画,加强其积极情感因素的培养,将是教学上的一大好推手。到了中学阶段,聋生学
【摘要】体育教育其他学科一样不单单我让学生强身健体,同样也要教会他们怎么做人,把体育和道德心里素质等结合起来,对于有潜力的学生培养成国家优秀的运动员,对于一般学生要教育他们怎样去锻炼身体,让体育运用于生活和学习中,在体育发挥到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心里素质;优秀;锻炼身体    良好看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是使一个民族振兴的必要保证。我们教育工作者,担负着培养祖国后代的历史使命,如何完成好培养接班
怎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活?怎样的课堂教学才是乱?这是对课堂教学的评价问题。  专家指出:“评价课堂教学乱不乱,要看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形散神不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不叫乱,如果学生没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形散神又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叫乱。”由此可见,虽然学生把小手举得高高,且伴着“给我”的声音;虽然为了弄清学习上的问题而争得面红耳赤;虽然学生为了探究一个问题而离开了座位、学习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