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数学作业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_oo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新课程改革由更多关注学习的结果转为更多地关注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勤于动手动脑,积极探索,善于收集和处理信息。这些目标的实现不仅依赖于课堂教学传授知识,还依赖于课后的练习,作业便成了课后练习的主要形式。而小学生作业负担过重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它困扰着素质教育的落实。因此教师要努力实现作业不再是学生的负担。
  关键词:减负;用好教材;兴趣引导;有效作业;激励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新课程改革由更多关注学习的结果转为更多地关注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勤于动手动脑,积极探索,善于收集和处理信息。这些目标的实现不仅依赖于课堂教学传授知识,还依赖于课后的练习,作业便成了课后练习的主要形式,而小学生作业负担过重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它困扰着素质教育的落实。因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减负措施。那么如何才能让数学作业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呢?笔者作为一名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十多年的一线教师,在这里浅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用好教材
  所谓的用好教材,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整体观念,从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处理教材。首先要通过教材分析,弄清它的地位、作用和前后联系,以把握新、旧知识的联接点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生长点。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学生只有在弄懂、吃透知识的前提下,才能有效的完成作业。
  例如,在教学认识《年月日》一课,儿童在以前已经接触过这部分的知识。因此,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关于时间的感知方面的知识。教学认识大小月时,我先让学生在课前准备的日历中认真观察找一找、看一看、比一比,当学生心里有谱之时,才下指令让他们填写统计卡,为后面的分类认知大小月奠定了基础。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他们感兴趣的教学方法是很重要的。大月和小月的记忆有拳头法和儿歌: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总不差,来帮助他们记忆,这一内容本来很枯燥,但通过动手数一数和朗朗上口的儿歌,学生很快就记住这一知识点,可见这些是很有效率的教学手段,特别是对于中、低年级学生来说,更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这样设计教学思路的目的,就是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中尽可能的掌握知识,学会知识,不会使课后的作业成为课堂新知的补充,课后的负担。
  二、兴趣引导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枯燥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长此以往,对数学学习的厌倦就在所难免。那么怎样不使作业成为学生的分担呢?教师就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让他们在兴趣的学习中不知不觉的完成作业。就像上面提到的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新授结束时,教师布置这样的作业:请你们回家调查自己的爸爸妈妈,看看他们的生日在几月,那是个大月还是小月?有没有人的爸爸妈妈到现在只过了几个生日呢?这是为什么呢?你们能自己找到答案么?设计这样的作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已经不再是他们的负担,而是一种兴趣了。
  三、有效作业
  有效作业就是要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學习风格、能力差异、智力发展水平的不同,在作业内容、数量、难度和完成的时间方面提出不同的要求,也就是要把握好“度”。教师要变硬性统一作业为有梯度性作业,即分层次作业。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认知水平,以及学习程度的不同,围绕本节课知识设计不同的作业,让学生有选择的去做。这样的作业布置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同时,学生又具有好强的心理,有的学生往往会知难而进,又有一部分学生会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去跳一跳,摘到“果子”。
  教师还要变封闭性作业为开放性作业,在练习的设计上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实践、多运用,让学生在大量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真正有效地实现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激励评价
  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会更好的完成回家作业,而不是把作业当做一种负担。只要是学生能够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那么,就没有作业负担这一说了。对于学生的回家作业,我一般都会像批改作业本一样的去检查,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就及时的以及评价“方法太好了!”,“可要细心呀!”、“解得巧,真聪明”。不去责骂质量特别差的作业本,而是耐心的告诉他应该怎么做,尽量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鼓励的语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你准行!”、“你的进步很大,因为你付出劳动”。“看到你在进步,我万分高兴,希望你更上一层楼”。这种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充满了希望,从而会使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实现有效作业,是为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主动发现和探索问题,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吴老师的灵动课堂下,作业不应是学生的负担,而是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成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活动,成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体验成功乐趣的活动。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之秋红叶.激励性评价对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影响,2012.
其他文献
理答是教师的一种课堂行为,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的反应、处理和即时评价,理答处理的好坏决定着小组合作效率的高低.在小学语文课堂小组交流中,教师通过充分预设学生行为,
摘 要:实施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教学,是推进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中思想政治课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不仅担负着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政治方向的任务,而且还承担着社会科学知识的传播以及培养学生继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在现实条件下,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功利主义的影响,政治课长期得不到重视,学生更不愿意学,教学效果欠佳。因此,要求政治教师在平时要切实地把有效教学的理念贯彻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开展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不断多元化,道德意识逐渐被忽视,道德底线也被突破,如今会计作弊案件时有发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已成社会关注的话题。本文就如何在德育工作中
摘 要:《义务教育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地理课程应该是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并“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就是要创建初中地理的高效课堂。《地势和地形》是八年级地理内容,地形作为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地理学习的重点内容。我就以这一节课堂教学为例,谈谈高效课堂的有效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地理;高效课堂实例;教学方法  “高效课堂”就是在课堂内发挥最大限度地完
摘 要:空间能力的性别差异在研究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研究结论中还存在一定的争议,通过研究发现在空间能力的培养中确实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但是差异大小以及差异体现的过程等都需要在研究中不断的进行验证。本文先阐述了空间观念性别差异研究现状,接着提出了、空间观念性别差异研究建议,以便更好的推进空间能力下的性别差异研究,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空间能力;性别差异  空间能力尤其是心理旋转
21世纪国际上的各种激烈竞争,说到底是知识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科技发展也好,知识经济也好,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好,其源头是教育,基础是教育.教育是一个民族进步和发展的基础,
摘 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为载体辅助教学,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有效的进行直观教学,将知识形成的过程充分展示,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启迪、发展和深化,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载体;低年级数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可以将信息技术利用到初中化学课堂中,能增强实验的可见度和动态感,变抽象为形象——具体,变微观为宏观——真实,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提高了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随着课程教育的不断改革,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进步,新的教学方式运用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就我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多
摘 要:音乐活动作为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需要幼儿教师掌握弹唱技能等基本岗位技能方可顺利组织开展。本文从学前教育专业弹唱课教学现状入手,基于创新教学法理念,着重探讨了一些新型教学法及其在弹唱课教学中的应用,期望为后续有关学前教育弹唱课教学的相关研究、应用和学习提供参考。  關键词:学前教育;弹唱课;创新教学法  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孕育幼儿教师的摇篮,是使幼儿教师掌握专业幼儿教育理念、方
摘 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当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然成为国内外教育事业的共识。我国近几年通过课改,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模式,运用电子白板,将平板引入课堂。通过一系列电子产品的引入,改变了一成不变的学生“被学习”模式,使学生的课堂氛围活跃起来,使学生多动脑,勤动手,不再一味地吃老师“咀嚼”过的知识,提高了自身的自主学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