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中国实践

来源 :世界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myue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为一名教师、一名教育管理者的我,在多年从教及走访全球各地的过程中,似乎自然而然地会将自身的关注点更多地投向大学校园。尽管心中一直对一所优质的大学校园念兹在兹,但是,当谈及要亲手打造一个校园的时候,这一想法似乎超越了我最初的梦想。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下文简称海宁国际校区)的兴建,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一个培养诸多人才的大学校园,从无到有,亲身照看;从江南青绿色的田野里,一点一点萌动、生长、成形,直到“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中甘苦,有不足为世人道者;个中欣喜,也有甚于完成一个实验、交出一篇论文。这段宝贵的经历,让我生平第一次,那么靠近建筑学,与建筑师们一起经历从无到有的创作过程,并因此更加理解他们——读懂他们眼中的光芒,理解他们心中的成就感。
  2013年5月,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正式定点在隶属于浙江省嘉兴市的海宁。校区建设之初,我们就定位于要建设一所一流的校园。正所谓一流的校园,岂能轻易得之?多少堂皇精美的校园,只称得上华丽气派,但与一流无关。一座校园,要判断她是否达到一流,以规模论高下显然行不通,大,并不等于好;以位置论高下也缺乏根据,无论闹市乡村,皆有书桌之地;以造价論更是荒唐,校园之间的比较,远超财富排行榜之意味。毫无疑问,人是最好的衡量标尺。我到过许多世界名校,有一流的校园环境,更有一流的师生精神风貌。在全世界追求“公平而卓越”的教育改革浪潮下,营造育人为本的优质校园环境,是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说起我心目中的理想校园,她的标准很高,但其实也很简单,概括成一句朴素的话,即“大学,是师生们的大学。”
  在自身一系列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大学教育,应当是多元而包容的。我一贯主张,教育者应当培养学生胸有家国情怀,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其具备全球竞争力,从而成为一名具有世界担当的人。“育人”二字,也要进一步解读。育人者,非能教成,只能养成。言传身教仅是教育的一个方面,而日常起居、衣食住行,都是“养成”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已成人,他们的自我教育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因此,校园不单是教育的场所,校园本身就是一本值得品读的教材,甚至也是一位值得学习的教师。从这个角度来讲,大学中“大楼”之重要,并不亚于其他的任何因素。多元而包容的学校,也要求校园环境的多元与包容。所谓“多元”,需落脚于国际化的校园面貌;所谓“包容”,则体现在师生的主体性、校园空间服务功能上。概括为一句口语化的表述,即“大学校园,不是拿来看的,而是拿来用的。”
  具体负责海宁国际校区设计的董丹申院长和他的团队来自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他们是一批令人敬佩的职业建筑师,他们优秀且专注,对校园设计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殷切的情怀。我很推崇他们关于平衡建筑的设计哲学——站在高校这个平台上,以学术统领并融合建筑艺术、工程技术和商业效率,以包容之精神、多元之姿态,在功能与艺术、本土与全球、传统与时代、创意与现实之间,允执厥中。这一哲学思想与先哲“知行合一”的精神也高度契合,很多地方也与我秉持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我和董院长两人的合作,也担得起默契无间这一说法,海宁校区的建立正是这种默契的成果。也正是因为海宁国际校区的特殊性,我跟随设计团队共同开展相关工作,也得以真正地体会到“全过程设计”之含义。蓝图绘成,仅仅是设计的开始;在后续的施工、监理、验收、交付等一系列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都是同等重要的环节。而在整个设计及建设过程中,设计团队中的所有参与者与我同喜同忧,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段极为难忘的宝贵经历。如今,校区即将落成。都说“建筑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相信到过海宁国际校区的人,都能从校园的一砖一瓦中读到我们的理念和情感。
  提到一流的大学和一流的校园这个话题,似乎又不得不让我再次回忆起清华老校长梅贻琦先生的那句著名的话:“孟子说,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我现在也可以仿照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句话来源于先生1931年的一篇演讲,因为切中要领,所以经常被引用。人们常以之批判那些以一流校园来代替一流大学的浅薄做法。然而,尽管一流的校园未必能造就出一流的学校,但纵观全球,一流的学校,却无一不有一流的校园。建筑的影响有时并不亚于大师——这不难理解:砖石廊柱,从来就是大学文化的重要载体,无言,但持久。重视建筑对传承大学文化的价值,绝无“重大楼,轻大师”之意。校园落成,只是一个开始;人要“养成”,校园更要“养成”。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是为今天建造的,更是为明天而建造的。我们希望,这是一次回归,让大学回归其“教书育人”的本源。
  大楼造好了。那么大师何在?大楼无言,无言不等于沉默,持久却有待证实。大楼太新而大师欠缺,是当今大学所面临的困境之一。我们精心地打造海宁国际校区,就是为了跳出这个怪圈。大师们的传奇要等待时间来书写,我们先行一步努力建好大楼,之后努力用好大楼,以待大师,更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从这里走出明天的大师。
  编辑 吕伊雯 校对 徐玲玲
其他文献
根据教育新闻网(www.educationnews.org)2015年5月26日报告,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一项研究显示,社区学院在线课程的效果不及传统面对面授课的课程。该校研究人员在对加利福尼亚州的112所公立社区学院2008-2012年的数据进行研究后发现,所有社区学院的学生完成在线课程的比例比传统课堂教学下的课程完成率低11%。  研究人员卡桑德拉·哈特(Cassandra Hart)指出
编者按:2017年3月2日,美国联邦教育部长贝琪·德沃斯(Betsy DeVos)在美国媒体《今日美国报》(USA Today)评论版上发表题为《特朗普总统履行教育承诺》的文章,指出特朗普总统正在履行其竞选期间所做出的教育承诺,并强调,要重视自下而上的解决方案,进行实质性的改革,而不是依赖拨款解决问题。  特朗普总统在对国会联席会议发布的第一次演说中清楚地提到:做出承诺,信守承诺。总统承诺要改变华
由英国智囊机构“英国未来”(British Future)和英国大学校长联盟(UUK)公布的《国际学生与英国移民之争》报告显示,在对2111人的调查中,59%的人认为政府不应减少国际学生人数,其中66%为保守党支持者;61%的人同意“若没有国际学生支付的高额学费,英国大学将缺乏投入一流设施和教学的资金”的观点;75%的受访者认为应允许国际学生在完成学业后留在英国工作,至少是一段时期。  报告建议,
作者简介:恩里克·萨蒙(Enrique Salmon),著有《食用地景》(Eating the Landscape),讲述美国大西南地区原住民小农的农耕传统以及他们如何维护生态-文化多样性(biocultural diversity)。萨蒙拥有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人类学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研究墨西哥奇瓦瓦州马德雷山区拉拉穆里人(the Rarámuri people of the Sierra M
摘 要:“力争上游”计划是美国投入经费最多的竞争性教育改革资助项目之一。该项目以“更高的标准、更好的教学、更好的学校、基于数据的成果”为支柱,倡导各州开展系统的教育改革和促进薄弱学校转化,推动了美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该项目得到美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秉持系统的学校改进思路,推动教育改革行动共同体构建,注重加强数据库建设,对于我国深入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力争上
根据联合国相关机构的排名,在发展信息通信技术(ICT)行业的166个国家中,巴基斯坦排在第143名。  对于巴基斯坦信息技术(IT)和电信产业来说,2015年是有非常意义的一年,因为信息通信技术行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处于更有利的地位。过去十年,巴基斯坦电信产业呈显著增长。截至2015年3月,移动电话普及率(tele-density)达到75.1%。巴基斯坦国家银行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2015年7-1
摘 要:中外合作办学在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师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容易受到国外文化的影响。文章以中外合作办学中的党建工作为切入点,将苏州科技大学作为案例,介绍了该校国际教育学院直属党支部在党建工作上“把握方向,完善机制,促进发展”的基本工作思路,阐述了党支部的各项具体实践工作,以此为我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党建工作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苏州科技大学  
有三种方法可以使大脑保持年轻,而且可以 “三管齐下”。  方法一:阅读  更勤于阅读的年长者在思维能力测试中得分更高。实际上,他们的得分远远高于疏于阅读的年长者。用于检测年长者是否患上痴呆①的标准化测试名为“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这一简短的测试涉及到算数、记忆、空间关系等。一个研究小组(Galluccia et al, 2009
摘 要:2015年12月18日,2030年教育发展议程国际研讨会于北京召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民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席、《教育2030行动框架》起草委员会联合主席丹克特·维德勒(Dankert Vedeler)先生在会上做了主旨报告。会后,我们就《教育2030行动框架》的制定过程、“教育2030”愿景、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等问题对维德勒先生进行了专访。维德勒先生表示,行动框架的起草经过充分协商,并将
据大学世界新闻网 2016年4月15日报道,根据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学习者使用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的情况不同于发达国家的学习者。该研究主要对哥伦比亚、菲律宾和南非18~35岁的1400名MOOC学习者和2250名非MOOC学习者进行调查。  这项调查由华盛顿大学信息学院的技术和社会变革小组(TASCHA)进行,是MOOC发展规划的核心组成部分,由美国国际开发署(U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