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力争上游”计划是美国投入经费最多的竞争性教育改革资助项目之一。该项目以“更高的标准、更好的教学、更好的学校、基于数据的成果”为支柱,倡导各州开展系统的教育改革和促进薄弱学校转化,推动了美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该项目得到美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秉持系统的学校改进思路,推动教育改革行动共同体构建,注重加强数据库建设,对于我国深入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力争上游;学校系统改进;教育改革行动共同体;数据
2009年,美国联邦政府在基础教育领域启动了“力争上游”(Race to the Top)计划。这是美国投入经费最多的竞争性教育改革资助项目之一。自2010年至2015年,美国联邦政府相继投入43.5亿美元,资助11个州和华盛顿特区加入“力争上游”计划,重建本州教育系统,提升教育质量。2015年暑假,“力争上游”计划资助结束,同年11月,联邦教育部发布研究报告,对“力争上游”计划进行了高度肯定。各项数据显示,该项目较好地达成了预定目标,对受资助各州及全美基础教育改革发挥了推动作用。
一、“力争上游”计划及其成效
(一)背景
“力争上游”作为《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The 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Act of 2009,ARRA)的一部分,于2009年启动。2009年7月24日,奥巴马在启动这一项目时,对“力争上游”计划的实施意义进行了极具煽动性的演讲。他指出,对于应对和结束经济危机来说,一项很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就是改造美国的公立学校,因为“我们身处于这样的经济形势之中,在这个时代,知识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国家所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最好的工作岗位将由受过最好教育的人占领,不管他们生活在美国、印度,还是中国。在21世纪,哪个国家拥有最好的教育,哪个国家就拥有最强的竞争力”。然而,美国的数学和科学教育比较落后,黑人学生及拉丁裔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其同学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很多学生在没有达到相应学力时就升入了高一年级,一些学生尽管获得了高中毕业证,但是不具备就职的基本能力,以上问题将会威胁美国的经济以及美国人民的未来[1]。为了让美国拥有更安全的未来,奥巴马宣布启动“力争上游”计划。
“力争上游”计划以“更高的标准、更好的教学、更好的学校、基于数据的成果”[2]为支柱。与以往的教育改革项目仅注重学校教育某一方面的改进不同,在申请阶段,“力争上游”计划就要求各州通过综合的、系统的方式推进教育改革和薄弱学校转化。联邦政府要求各州围绕四个方面设计项目申请方案:一是确立高标准的、有挑战性的、有助于成功进入大学和就业的学业标准,改革教学实践以支持学生达到这些更具挑战性的标准;二是培养和支持有效的教师和校长;三是创建数据系统,使用信息技术反馈和促进教学;四是转化表现最为薄弱的学校[3]。“力争上游”计划的经费并不是平均分配给各州,而是要求各州通过竞争获得,以更好地刺激改革、激励优秀。奥巴马在演讲中宣称,如果某个州能够通过清晰数据表明本地区确立并实施了严格的、有挑战性的学习标准和测试,确保每一间教室里都有优秀的教师,改造了薄弱学校,该州就能赢得“力争上游”计划的资助,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在与世界各地的劳动者竞争时胜出,也能让他们充分发展潜能。[4]
项目启动以后,先后有46个州提交了申请,11个州和华盛顿特区被选中,分别获得了7500万~7亿美元不等的拨款。在项目运行的五年中,获得资助的各州根据本州申请方案所列任务和联邦教育部的部署,积极开展各项工作。
(二)内容
1.提升学习期望和改进教学
参与各州普遍认识到采用更高学业标准的价值,从幼儿园到高中均推行了富有挑战性的课程内容标准,以期帮助学生为成功地进入大学和就业做好准备。基于新课程标准,教师、学生和家长对于学生在每一阶段需要知道什么、能够做到什么有了清晰的认识。学业标准的提高,给教师及相关各方带来了压力和动力。教师相互支持,通力合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开发相应资源以改进教学;教师培养机构注重加强临床培训,开展实践本位的教师培养,帮助新教师依据新标准实施有效的课堂实践;各地创建和完善教学资源网站,为教师提供丰富的、与新标准相一致的教学资源,供师生免费下载使用。为了更加有效地监督学生的进步,参与各州积极引入课堂评价工具,完善测试手段,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发展,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持续而有力的数据支持。[5]
2.优秀教师和校长培养
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参与各州和学区改进了本区域的教育者评价和支持系统,通过为教师和校长提供有意义的反馈来改进教育工作。新的评价和支持系统倡导校长成长为教学领导,与教师围绕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沟通;为优秀教师和校长提供了新的生涯发展通道,他们可以作为新教师的导师或者薄弱学校校长的导师为教育系统作出更大的贡献。在项目推动下,校长的主要角色从行政管理者转向教学领导者,他们花大量的时间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同时得到相应的培训和支持,以改善其课堂观察技能,以及给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反馈的能力;教师的专业发展机会得到极大的丰富,他们可以通过在职辅导、问题解决研讨、在线学习等方式提高专业素养,如特拉华州的每位教师每周会在专业学习共同体中聚会90分钟,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提出调整教学的设想,以缩小学生学业差距。[6]
3.应用数据系统和技术改进教学、支持学生发展
各州致力于数据系统的整合,成功地将原来多样的数据系统高质量地进行统整,以提供更加透明、可靠的数据信息。基于这种整合的信息系统,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作业、排名以及各项学习活动的表现情况;家长可以看到学生的学业表现、出勤和排名;教師和校长可以直观地看到学生的成就数据,从而寻找策略和资源,以更好地支持学生成长。各州为教师组织了数据分析技能专项培训,使他们能够通过学生的成绩了解每名学生的进步,据此调整教学。新的数据系统能够清楚地表明哪些做法是有效的,能够让相关各方更加充分而及时地了解学校和学区的进步情况,也为不同地区的教育者相互学习和借鉴开辟了广阔的空间。[7] “力争上游”计划充分吸取以往改革失败的教训,要求各州从教学改革、教师培养、薄弱学校转化和数据使用四个方面提出改革学校系统的综合方案,评审专家围绕四个方面进行评审,项目推进过程中,也对这四个方面的进展实施动态监督和反馈。因为联邦政府确立了“更高的标准、更好的教学、更好的学校、基于数据的成果”四大支柱,在项目评审时将开展综合的教育改革放在绝对优先的地位,所以,参与各州形成了有机筹划薄弱学校改进、推动“三驾马车”(即教学改革、教师成长、学校转化)齐步走的良好格局。
从参与各州的实际工作情况来看,四个方面的工作有机融合,很难截然分开。如新课程标准的确立,要求教师提升专业素养,改进教学;教师的成长、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能够有力地推动薄弱学校转化;数据资源的提供,尤其是学生学习进展数据的全面反馈,能够促进教师在职学习和成长,有助于课程标准的落实;校长转变为教学领导者,也可以有力地推动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成长。于是,四个方面的工作相互推动,牵一发而动全身,构织成为薄弱学校转化的复杂动力系统。
(三)“力争上游”计划推动了教育系统工作人员的角色转变和专业成长,构建了教育改革的行动共同体
倡导整合是“力争上游”计划的突出特征。奥巴马在启动该计划时就指出,这一竞争指向的是各州官员、学区领导者、学校董事会、校长、教师、企业、教师培养机构、非营利组织乃至家长和学生。项目实施五年来,各州在改进教学方面有了基础性的改变,形成了包括州教育行政部门和督学、校长、教师、社区管理者、非营利组织、教师培养机构等在内的广泛的协作体。
州教育行政部门的角色转变是显著的。州教育行政部门是“力争上游”计划的责任人,作为改革的發动者,其工作人员要从传统的学区监督者角色中走出来,转而走入改革现场,与学区合作,使用各种工具持续收集教师、家长、校长及公众的意见,更加有效地指导和支持学区和学校。[15]
在“力争上游”计划中,越来越多的校长从学校管理者转变为教学领导者,同时,教师在学校管理、专业培训中的地位有所提升,优秀教师和校长的专业领袖地位凸显。值得一提的是,在“互联网 ”时代,网络平台极大地拉近了相关各方的距离。便捷的网络平台和海量的教学资源,使不同地区的教师可以自如互动,使教师与学科专家可以随时交流;清晰、全面的学生学习进展数据,使教师、家长、校长的沟通更为高效。
(四)“力争上游”计划注重加强数据库建设,通过数据公开加速学校改进的经验传播,推动各州学校改进
奥巴马高度重视数据的作用,将基于数据的成果作为“力争上游”计划的第四大支柱。奥巴马强调:“成功应该由结果来判断,而数据是判断结果的可靠依据。”[16]他指出,学生、班级在每一学年的表现情况的电子档案,有助于相关各方判断哪些做法是有效的,哪些做法是无效的,并识别优秀教师和不称职教师,各州要有效地使用数据,依据数据来奖励有效的教师,支持需要帮助的教师,在必要时辞退最不称职的教师。
数据公开透明,保障了“力争上游”计划评选的公正性,也在无形中给参与各州提供了切实改革学校系统的压力和动力。各州的申请书和评分都在网上公布,可以得到公众和媒体监督。联邦教育部依托项目专用网站公开发布各州年度进展报告、评论及教育改革资源,方便媒体和公众评价,也可供研究者深入研究。
“力争上游”计划主张,在教育改革中,没有唯一、最优的路径;每个州可以在本州已有工作基础上前进,推广本州出现的已经得到验证的好做法。数据系统的建立,有助于衡量学生的进步,提示教师和校长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而各地有效做法和优质教育资源的网上传递,有力地加速了教育改革信息的分享,提升了教育创新的社会效益。
三、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一)政府要高度重视教育公平,从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高度推动教育改革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强国必先强教”,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17]。然而,一直以来,我国的各项教育改革政策缺少明显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较少结合复杂多变的国际竞争局势、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阐发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容易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民众淡忘挑战和使命,以致诸多改革举措力度不大、效果不佳。
美国政府在推进教育改革方面的危机意识和实干精神值得我国学习。尽管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政府仍然注重提醒民众意识到教育领域的落后可能给国家安全和未来带来威胁,薄弱学校可能给公众生活带来危害。知识经济时代,我国面临着从国际分工到利益分配等多层面的挑战,惟有持续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教育质量,才能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
(二)确立全面、统整的学校改进思路,克服教育改革碎片化、分散用力的问题
学校改进是一项系统工程,课程标准、教师专业素养、学校管理方式、学校与家庭和社区的关系等相互影响,经常会互相掣肘,彼此牵制。迄今为止,我国推行的学校改进政策大多是“孤军奋战式”的,或者致力于加强校园基础建设、实现办学条件达标,或者致力于课程改革、倡导教学优化,或者致力于教师和校长培训、提升教育者专业素养。然而,各项举措的现实效果值得审思。
谨以教师培训为例。近年来,我国加大了教师培训力度,精心研制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从中央到地方单列教师培训经费,对全体教师进行名目各异的培训。然而,很多教师对培训的满意度偏低,认为培训缺少针对性,与实际工作距离较远,更有一批教师在报告厅里“很激动”,但回到学校“没行动”,教师培训并没有转化成学校改进的推动力量。[18]
我国有必要反思教育改革和学校改进的推进思路,从“一枝独秀”式的改革转为全面、统整的改革,推动学校工作核心领域“齐步走”。 (三)建立协作机制,促进教育领域相关各方通力合作,共同推动学校改进
如果将教育实践者、教育管理者、教育研究者看作教育改革的三大主体,我们必须看到,三大主体阵营分割、相互隔膜不利于教育改革的深入。在调研中,我们看到:有些教师、校长将自己看作巨大教育机器中的一个小零件,认为“我只是一名教师”“我只是一名校长”,工作方法因循守旧;部分教育管理干部热衷于“开会”“发文”,追求文件表述的全面和完美,满足于“走马观花”,不愿深入了解学校改进的实际情况;一些教育研究者沉迷于书斋中的学问,不会坚持走进常态教室去了解实情。这些状况,助长了教育改革中的表演、形式主义,加大了教育改革的难度,拖慢了教育改革的进程。
对于薄弱学校转化,相关各方必须通力协作,才能成功。政府要大力倡导教育改革领域的协同创新,尤其是管理者、研究者、实践者的跨界协作;要转变高校教师评价方式、公务员评价办法,激励研究者和管理者投身改革第一线。具体来说,教育行政部门要转变职能,增强服务意识,在提供政策指引和经费支持的前提下规范和减少对学校的行政审批和考核,由开会、发文、授牌的传统工作方式转向做好后台的数据分析、为学校发展提供支持的新型工作方式;研究者应转变学风,扎根一线,勇于直面教育改革的真问题,增加聚焦现实问题、逐步改良学校面貌的小微研究,多提如何办好一所学校、造福一方民生的可操作策略;教师、校长要提升教育改革的主体意识,深入把握学情,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方法和资源。
(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信息公开强化监督机制,通过信息共享加速改革进程
我国教育经费使用仍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管理者、实践者、研究者好大喜功,在工作报告中夸大成绩、回避问题等情况时有发生;各地针对相同或者相似问题重复立项,一些研究成果空洞无物,缺少操作价值。这些情况都是务实的教育改革需要避免的。
在“互聯网 ”时代,这些问题不难解决,“力争上游”计划所倡导的“基于数据的成果”可以给我国提供重要借鉴。我国要大力加强教育改革相关网站建设和数据库建设,促进数据公开和信息共享。一方面,数据公开可以为落实媒体和公众的监督权益提供保障,使各种溢美之辞不攻自破,更能迫使实践者、研究者、管理者直面现实,踏实谋改革,认真求发展;另一方面,数据公开有助于识别真正有效的做法和确实优秀的教师,体现对实干型教师和校长的尊崇,并且,信息共享能够加速先进做法的传播,加快各地各校的改革进程。
参考文献:
[1][2][4][12][13][16]The White House. Remarks by the President at 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EB/OL]. https://www.whitehouse.gov/the-press-office/remarks-president-department-education,2009-07-24/2015-12-24.
[3][5][6][7][8][15]U. 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Office of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Office of State Support. Fundamental Change: Innovation in America’s Schools Under Race to the Top[EB/OL].http://www2.ed.gov/programs/racetothetop/performance.html, 2015-11-20/2015-12-24.
[9]Reform Support Network.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etting Outcomes and Strategies to Improve Student Achievement[EB/OL]. http://www2.ed.gov/about/inits/ed/implementation-support-unit/tech-assist/performance-management-setting-outcomes.pdf,2014-02-14/2015-12-24.
[10]Executiv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Every Student Succeeds Act: A Progress Report on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EB/OL]. https://www.whitehouse.gov/sites/whitehouse.gov/files/documents/ESSA_Progress_Report.pdf,2015-12-15/2015-12-24.
[11]Catherine R. Barnes. Race to the Top Only Benefits Big Government[J].Journal of Law
关键词:力争上游;学校系统改进;教育改革行动共同体;数据
2009年,美国联邦政府在基础教育领域启动了“力争上游”(Race to the Top)计划。这是美国投入经费最多的竞争性教育改革资助项目之一。自2010年至2015年,美国联邦政府相继投入43.5亿美元,资助11个州和华盛顿特区加入“力争上游”计划,重建本州教育系统,提升教育质量。2015年暑假,“力争上游”计划资助结束,同年11月,联邦教育部发布研究报告,对“力争上游”计划进行了高度肯定。各项数据显示,该项目较好地达成了预定目标,对受资助各州及全美基础教育改革发挥了推动作用。
一、“力争上游”计划及其成效
(一)背景
“力争上游”作为《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The 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Act of 2009,ARRA)的一部分,于2009年启动。2009年7月24日,奥巴马在启动这一项目时,对“力争上游”计划的实施意义进行了极具煽动性的演讲。他指出,对于应对和结束经济危机来说,一项很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就是改造美国的公立学校,因为“我们身处于这样的经济形势之中,在这个时代,知识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国家所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最好的工作岗位将由受过最好教育的人占领,不管他们生活在美国、印度,还是中国。在21世纪,哪个国家拥有最好的教育,哪个国家就拥有最强的竞争力”。然而,美国的数学和科学教育比较落后,黑人学生及拉丁裔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其同学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很多学生在没有达到相应学力时就升入了高一年级,一些学生尽管获得了高中毕业证,但是不具备就职的基本能力,以上问题将会威胁美国的经济以及美国人民的未来[1]。为了让美国拥有更安全的未来,奥巴马宣布启动“力争上游”计划。
“力争上游”计划以“更高的标准、更好的教学、更好的学校、基于数据的成果”[2]为支柱。与以往的教育改革项目仅注重学校教育某一方面的改进不同,在申请阶段,“力争上游”计划就要求各州通过综合的、系统的方式推进教育改革和薄弱学校转化。联邦政府要求各州围绕四个方面设计项目申请方案:一是确立高标准的、有挑战性的、有助于成功进入大学和就业的学业标准,改革教学实践以支持学生达到这些更具挑战性的标准;二是培养和支持有效的教师和校长;三是创建数据系统,使用信息技术反馈和促进教学;四是转化表现最为薄弱的学校[3]。“力争上游”计划的经费并不是平均分配给各州,而是要求各州通过竞争获得,以更好地刺激改革、激励优秀。奥巴马在演讲中宣称,如果某个州能够通过清晰数据表明本地区确立并实施了严格的、有挑战性的学习标准和测试,确保每一间教室里都有优秀的教师,改造了薄弱学校,该州就能赢得“力争上游”计划的资助,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在与世界各地的劳动者竞争时胜出,也能让他们充分发展潜能。[4]
项目启动以后,先后有46个州提交了申请,11个州和华盛顿特区被选中,分别获得了7500万~7亿美元不等的拨款。在项目运行的五年中,获得资助的各州根据本州申请方案所列任务和联邦教育部的部署,积极开展各项工作。
(二)内容
1.提升学习期望和改进教学
参与各州普遍认识到采用更高学业标准的价值,从幼儿园到高中均推行了富有挑战性的课程内容标准,以期帮助学生为成功地进入大学和就业做好准备。基于新课程标准,教师、学生和家长对于学生在每一阶段需要知道什么、能够做到什么有了清晰的认识。学业标准的提高,给教师及相关各方带来了压力和动力。教师相互支持,通力合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开发相应资源以改进教学;教师培养机构注重加强临床培训,开展实践本位的教师培养,帮助新教师依据新标准实施有效的课堂实践;各地创建和完善教学资源网站,为教师提供丰富的、与新标准相一致的教学资源,供师生免费下载使用。为了更加有效地监督学生的进步,参与各州积极引入课堂评价工具,完善测试手段,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发展,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持续而有力的数据支持。[5]
2.优秀教师和校长培养
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参与各州和学区改进了本区域的教育者评价和支持系统,通过为教师和校长提供有意义的反馈来改进教育工作。新的评价和支持系统倡导校长成长为教学领导,与教师围绕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沟通;为优秀教师和校长提供了新的生涯发展通道,他们可以作为新教师的导师或者薄弱学校校长的导师为教育系统作出更大的贡献。在项目推动下,校长的主要角色从行政管理者转向教学领导者,他们花大量的时间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同时得到相应的培训和支持,以改善其课堂观察技能,以及给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反馈的能力;教师的专业发展机会得到极大的丰富,他们可以通过在职辅导、问题解决研讨、在线学习等方式提高专业素养,如特拉华州的每位教师每周会在专业学习共同体中聚会90分钟,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提出调整教学的设想,以缩小学生学业差距。[6]
3.应用数据系统和技术改进教学、支持学生发展
各州致力于数据系统的整合,成功地将原来多样的数据系统高质量地进行统整,以提供更加透明、可靠的数据信息。基于这种整合的信息系统,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作业、排名以及各项学习活动的表现情况;家长可以看到学生的学业表现、出勤和排名;教師和校长可以直观地看到学生的成就数据,从而寻找策略和资源,以更好地支持学生成长。各州为教师组织了数据分析技能专项培训,使他们能够通过学生的成绩了解每名学生的进步,据此调整教学。新的数据系统能够清楚地表明哪些做法是有效的,能够让相关各方更加充分而及时地了解学校和学区的进步情况,也为不同地区的教育者相互学习和借鉴开辟了广阔的空间。[7] “力争上游”计划充分吸取以往改革失败的教训,要求各州从教学改革、教师培养、薄弱学校转化和数据使用四个方面提出改革学校系统的综合方案,评审专家围绕四个方面进行评审,项目推进过程中,也对这四个方面的进展实施动态监督和反馈。因为联邦政府确立了“更高的标准、更好的教学、更好的学校、基于数据的成果”四大支柱,在项目评审时将开展综合的教育改革放在绝对优先的地位,所以,参与各州形成了有机筹划薄弱学校改进、推动“三驾马车”(即教学改革、教师成长、学校转化)齐步走的良好格局。
从参与各州的实际工作情况来看,四个方面的工作有机融合,很难截然分开。如新课程标准的确立,要求教师提升专业素养,改进教学;教师的成长、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能够有力地推动薄弱学校转化;数据资源的提供,尤其是学生学习进展数据的全面反馈,能够促进教师在职学习和成长,有助于课程标准的落实;校长转变为教学领导者,也可以有力地推动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成长。于是,四个方面的工作相互推动,牵一发而动全身,构织成为薄弱学校转化的复杂动力系统。
(三)“力争上游”计划推动了教育系统工作人员的角色转变和专业成长,构建了教育改革的行动共同体
倡导整合是“力争上游”计划的突出特征。奥巴马在启动该计划时就指出,这一竞争指向的是各州官员、学区领导者、学校董事会、校长、教师、企业、教师培养机构、非营利组织乃至家长和学生。项目实施五年来,各州在改进教学方面有了基础性的改变,形成了包括州教育行政部门和督学、校长、教师、社区管理者、非营利组织、教师培养机构等在内的广泛的协作体。
州教育行政部门的角色转变是显著的。州教育行政部门是“力争上游”计划的责任人,作为改革的發动者,其工作人员要从传统的学区监督者角色中走出来,转而走入改革现场,与学区合作,使用各种工具持续收集教师、家长、校长及公众的意见,更加有效地指导和支持学区和学校。[15]
在“力争上游”计划中,越来越多的校长从学校管理者转变为教学领导者,同时,教师在学校管理、专业培训中的地位有所提升,优秀教师和校长的专业领袖地位凸显。值得一提的是,在“互联网 ”时代,网络平台极大地拉近了相关各方的距离。便捷的网络平台和海量的教学资源,使不同地区的教师可以自如互动,使教师与学科专家可以随时交流;清晰、全面的学生学习进展数据,使教师、家长、校长的沟通更为高效。
(四)“力争上游”计划注重加强数据库建设,通过数据公开加速学校改进的经验传播,推动各州学校改进
奥巴马高度重视数据的作用,将基于数据的成果作为“力争上游”计划的第四大支柱。奥巴马强调:“成功应该由结果来判断,而数据是判断结果的可靠依据。”[16]他指出,学生、班级在每一学年的表现情况的电子档案,有助于相关各方判断哪些做法是有效的,哪些做法是无效的,并识别优秀教师和不称职教师,各州要有效地使用数据,依据数据来奖励有效的教师,支持需要帮助的教师,在必要时辞退最不称职的教师。
数据公开透明,保障了“力争上游”计划评选的公正性,也在无形中给参与各州提供了切实改革学校系统的压力和动力。各州的申请书和评分都在网上公布,可以得到公众和媒体监督。联邦教育部依托项目专用网站公开发布各州年度进展报告、评论及教育改革资源,方便媒体和公众评价,也可供研究者深入研究。
“力争上游”计划主张,在教育改革中,没有唯一、最优的路径;每个州可以在本州已有工作基础上前进,推广本州出现的已经得到验证的好做法。数据系统的建立,有助于衡量学生的进步,提示教师和校长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而各地有效做法和优质教育资源的网上传递,有力地加速了教育改革信息的分享,提升了教育创新的社会效益。
三、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一)政府要高度重视教育公平,从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高度推动教育改革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强国必先强教”,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17]。然而,一直以来,我国的各项教育改革政策缺少明显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较少结合复杂多变的国际竞争局势、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阐发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容易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民众淡忘挑战和使命,以致诸多改革举措力度不大、效果不佳。
美国政府在推进教育改革方面的危机意识和实干精神值得我国学习。尽管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政府仍然注重提醒民众意识到教育领域的落后可能给国家安全和未来带来威胁,薄弱学校可能给公众生活带来危害。知识经济时代,我国面临着从国际分工到利益分配等多层面的挑战,惟有持续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教育质量,才能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
(二)确立全面、统整的学校改进思路,克服教育改革碎片化、分散用力的问题
学校改进是一项系统工程,课程标准、教师专业素养、学校管理方式、学校与家庭和社区的关系等相互影响,经常会互相掣肘,彼此牵制。迄今为止,我国推行的学校改进政策大多是“孤军奋战式”的,或者致力于加强校园基础建设、实现办学条件达标,或者致力于课程改革、倡导教学优化,或者致力于教师和校长培训、提升教育者专业素养。然而,各项举措的现实效果值得审思。
谨以教师培训为例。近年来,我国加大了教师培训力度,精心研制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从中央到地方单列教师培训经费,对全体教师进行名目各异的培训。然而,很多教师对培训的满意度偏低,认为培训缺少针对性,与实际工作距离较远,更有一批教师在报告厅里“很激动”,但回到学校“没行动”,教师培训并没有转化成学校改进的推动力量。[18]
我国有必要反思教育改革和学校改进的推进思路,从“一枝独秀”式的改革转为全面、统整的改革,推动学校工作核心领域“齐步走”。 (三)建立协作机制,促进教育领域相关各方通力合作,共同推动学校改进
如果将教育实践者、教育管理者、教育研究者看作教育改革的三大主体,我们必须看到,三大主体阵营分割、相互隔膜不利于教育改革的深入。在调研中,我们看到:有些教师、校长将自己看作巨大教育机器中的一个小零件,认为“我只是一名教师”“我只是一名校长”,工作方法因循守旧;部分教育管理干部热衷于“开会”“发文”,追求文件表述的全面和完美,满足于“走马观花”,不愿深入了解学校改进的实际情况;一些教育研究者沉迷于书斋中的学问,不会坚持走进常态教室去了解实情。这些状况,助长了教育改革中的表演、形式主义,加大了教育改革的难度,拖慢了教育改革的进程。
对于薄弱学校转化,相关各方必须通力协作,才能成功。政府要大力倡导教育改革领域的协同创新,尤其是管理者、研究者、实践者的跨界协作;要转变高校教师评价方式、公务员评价办法,激励研究者和管理者投身改革第一线。具体来说,教育行政部门要转变职能,增强服务意识,在提供政策指引和经费支持的前提下规范和减少对学校的行政审批和考核,由开会、发文、授牌的传统工作方式转向做好后台的数据分析、为学校发展提供支持的新型工作方式;研究者应转变学风,扎根一线,勇于直面教育改革的真问题,增加聚焦现实问题、逐步改良学校面貌的小微研究,多提如何办好一所学校、造福一方民生的可操作策略;教师、校长要提升教育改革的主体意识,深入把握学情,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方法和资源。
(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信息公开强化监督机制,通过信息共享加速改革进程
我国教育经费使用仍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管理者、实践者、研究者好大喜功,在工作报告中夸大成绩、回避问题等情况时有发生;各地针对相同或者相似问题重复立项,一些研究成果空洞无物,缺少操作价值。这些情况都是务实的教育改革需要避免的。
在“互聯网 ”时代,这些问题不难解决,“力争上游”计划所倡导的“基于数据的成果”可以给我国提供重要借鉴。我国要大力加强教育改革相关网站建设和数据库建设,促进数据公开和信息共享。一方面,数据公开可以为落实媒体和公众的监督权益提供保障,使各种溢美之辞不攻自破,更能迫使实践者、研究者、管理者直面现实,踏实谋改革,认真求发展;另一方面,数据公开有助于识别真正有效的做法和确实优秀的教师,体现对实干型教师和校长的尊崇,并且,信息共享能够加速先进做法的传播,加快各地各校的改革进程。
参考文献:
[1][2][4][12][13][16]The White House. Remarks by the President at 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EB/OL]. https://www.whitehouse.gov/the-press-office/remarks-president-department-education,2009-07-24/2015-12-24.
[3][5][6][7][8][15]U. 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Office of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Office of State Support. Fundamental Change: Innovation in America’s Schools Under Race to the Top[EB/OL].http://www2.ed.gov/programs/racetothetop/performance.html, 2015-11-20/2015-12-24.
[9]Reform Support Network.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etting Outcomes and Strategies to Improve Student Achievement[EB/OL]. http://www2.ed.gov/about/inits/ed/implementation-support-unit/tech-assist/performance-management-setting-outcomes.pdf,2014-02-14/2015-12-24.
[10]Executiv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Every Student Succeeds Act: A Progress Report on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EB/OL]. https://www.whitehouse.gov/sites/whitehouse.gov/files/documents/ESSA_Progress_Report.pdf,2015-12-15/2015-12-24.
[11]Catherine R. Barnes. Race to the Top Only Benefits Big Government[J].Journal of L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