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生态课堂的理念出发,对足球头顶球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体育课堂应该通过最优化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唤醒学生的运动学习自觉性,实现学生个人运动素养生态式的成长。
关键词:生态课堂;体育教学;头顶球;足球模块;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12-0058-03
生态课堂强调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原则,其核心理念就是通过最优化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做到关注人性、突出个性,让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诚然,体育生态课堂也应该紧跟步伐,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本,遵循体育实践课的教学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唤醒学生的运动学习自觉,提升个人体育运动素养,实现学生个体生态式的成长。
前一时期,本人有幸参加十校联谊“生态成长”同课异构活动,课题是足球模块的头顶球。课后,市教研员与到场的市内外30多名体育教师进行了足球头顶球的专题研讨,收获颇丰、感慨良多。随后,紧绕“生态成长”这一理念,我对足球头顶球的教学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认识。
一、任务驱动式教学,学习目标亦达成
闭眼问题是头顶球教学的一个难点。球朝你飞过来,会闪躲、会闭眼,这是人的本能。学生在初学头顶球时经常会出现闭眼的问题,大部分教师的处理办法是直接告诉学生不要闭眼,鼓励学生勇敢去顶,可是球来的时候,学生还是会闭眼。如何让学生不闭眼呢?可以尝试给顶球人设定任务目标来解决闭眼的问题。例如,两人一组在练习的时候,一人抛球接球,一人头顶球;接球人可向左或向右移动,抛球之前,可以给顶球人一个任务目标,“顶球的同时你要迅速报告我的方向,并用手臂指向我的位置”。这样,给顶球人设定了任务目标,他就会为了准确报告接球人的位置而不得不去努力睁眼,也就在这种任务驱动下解决了闭眼的问题。
在头顶球的提高阶段,通过设定一定的任务,利于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在进行顶平球、顶高球、顶弹地球的教学时,教师一般会先告诉学生,顶球的中后部是平球,顶中下部是高球,顶中上部是弹地球,然后教师一一示范,最后再让学生去练习。其实可以换种策略,在教学之前不告诉他怎么顶、顶哪里,只给学生设定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练习,同样可以完成学习目标。以头顶球一抛一顶的练习为例,抛球人只要告诉顶球人,把球顶到我胸前;把球顶高一点,顶过我的头顶;把球顶到地上,让球反弹给我。在顶球人练习的过程中,没有告诉他顶到球的什么位置,只告诉他了一个目标,“顶到我的胸部”“顶过头顶,顶高”“顶到地上”,学生会去自行调整顶球的位置去完成这个目标。只要目标达成了,学生也就掌握了顶出不同高度球的方法,也就知晓了顶球的位置。
在足球侧顶球的教学中,教师一般会先讲解示范,然后再组织练习。其实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什么也不说,只是给学生提供练习的方法和要求。设置情景,A、B、C三人三角站位,A抛球,B顶球,C接球。A直接告诉B一个需要完成的任务,“把球顶给C”。B接到任务后,自然而然会去想怎么才能顶给C呢,要摆头、转体吗?他会试着去完成这个任务,当他把球真的顶给C时,也就学会了侧顶球。
所以,给学生一个任务,告诉他一个需要达成的结果就可以了。学生会自己想怎么做才能达到这个结果。学生去想,做,到完成这个过程,是学生自己领悟的,是教师所不能告诉他的,学生学会比教师教会更具价值。教师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学更要学会自学。
二、适当降低要求,感受自由发挥空间
足球头顶球第一次课,是解决学生敢顶且能顶出一定距离的问题。其实第一次课时,可以不讲解具体的哪个部位击球,只要告诉学生,把球顶给搭档就可以了。不用管学生用头的什么部位,只要敢顶,能顶给搭档就可以了,让学生自己去体会顶球的部位。
跳起头顶球教学中,对于跳起,是可以适当降低要求的,不设过多的框框,让学生自由的跳起。课堂上可以不讲单脚还是双脚起跳,不讲左脚还是右脚起跳,不讲前后站立还是左右开立,不去强调起跳的姿势。只要告诉学生在跳起的过程中完成头顶球,就达到学习目标了。可能你会说,跳起头顶球,需要强调起跳的姿势,要双脚起跳,要标准、规范。举个例子,在排球扣球教学中,扣球难道都是双脚起跳吗?背飞不就是单脚吗?在羽毛球运动中,杀球难道都是双脚起跳吗?单脚的点杀也可以呀。对待专业的队员,我们要讲标准、规范,可是我们面对的是普通的学生,能完成学习目标是重点。那么在进行足球跳起头顶球教学時,老师只需要告诉学生跳起来用头顶就可以了。学生是用单脚还是双脚起跳,前后还是左右站立,可不加限制,自由发挥,让他们选择自己最擅长和习惯的方式起跳,也可以达到跳起头顶球的学习目标。
课堂上,适当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独学、对学、群学,交流彼此的体验感悟,互相启发、互相促进,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享受学习的乐趣与自我的进步。
三、增加练习密度,学练贴近实战
练习内容要贴近实战,通过增加练习密度来增加运动强度,优于利用素质练习来进行补偿。足球比赛中的头顶球,又有多少是原地头顶球呢?大都是运动中的头顶球,所以在设计练习内容时,一定要尽可能地贴近实战,增加运动中的头顶球。例如,一人一边倒退一边抛球,另一人一边前进一边头顶球;一人一边前进一边抛球,另一人一边倒退一边头顶球。同时,也可以让抛球人给顶球的同学提要求,顶到我的胸前,顶球人自然而然会去调整自己的动作和击球部位。或者是顶高一点,顶远一点,会自然而然去增加顶球的力量。或者顶弹地球,学生也会调整击球的位置去完成任务。或者,抛球者把球抛高一点,告诉顶球人“跳起顶给我”“跳起顶给我胸前”“跳起顶给我弹地球”“跳起顶高顶远”,都是可以的。在课堂上,可以随时变化任务目标,让学生的练习多样化。这样,练习密度增加了,强度也就增加了,收到的效果要比用俯卧撑、折返跑、仰卧起坐等练习内容好得多。教师要进行多样化的设计,让学生在多元、多向、多层次的互动中释放天性,彰显个性,快乐学习,自由成长。
关键词:生态课堂;体育教学;头顶球;足球模块;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12-0058-03
生态课堂强调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原则,其核心理念就是通过最优化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做到关注人性、突出个性,让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诚然,体育生态课堂也应该紧跟步伐,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本,遵循体育实践课的教学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唤醒学生的运动学习自觉,提升个人体育运动素养,实现学生个体生态式的成长。
前一时期,本人有幸参加十校联谊“生态成长”同课异构活动,课题是足球模块的头顶球。课后,市教研员与到场的市内外30多名体育教师进行了足球头顶球的专题研讨,收获颇丰、感慨良多。随后,紧绕“生态成长”这一理念,我对足球头顶球的教学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认识。
一、任务驱动式教学,学习目标亦达成
闭眼问题是头顶球教学的一个难点。球朝你飞过来,会闪躲、会闭眼,这是人的本能。学生在初学头顶球时经常会出现闭眼的问题,大部分教师的处理办法是直接告诉学生不要闭眼,鼓励学生勇敢去顶,可是球来的时候,学生还是会闭眼。如何让学生不闭眼呢?可以尝试给顶球人设定任务目标来解决闭眼的问题。例如,两人一组在练习的时候,一人抛球接球,一人头顶球;接球人可向左或向右移动,抛球之前,可以给顶球人一个任务目标,“顶球的同时你要迅速报告我的方向,并用手臂指向我的位置”。这样,给顶球人设定了任务目标,他就会为了准确报告接球人的位置而不得不去努力睁眼,也就在这种任务驱动下解决了闭眼的问题。
在头顶球的提高阶段,通过设定一定的任务,利于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在进行顶平球、顶高球、顶弹地球的教学时,教师一般会先告诉学生,顶球的中后部是平球,顶中下部是高球,顶中上部是弹地球,然后教师一一示范,最后再让学生去练习。其实可以换种策略,在教学之前不告诉他怎么顶、顶哪里,只给学生设定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练习,同样可以完成学习目标。以头顶球一抛一顶的练习为例,抛球人只要告诉顶球人,把球顶到我胸前;把球顶高一点,顶过我的头顶;把球顶到地上,让球反弹给我。在顶球人练习的过程中,没有告诉他顶到球的什么位置,只告诉他了一个目标,“顶到我的胸部”“顶过头顶,顶高”“顶到地上”,学生会去自行调整顶球的位置去完成这个目标。只要目标达成了,学生也就掌握了顶出不同高度球的方法,也就知晓了顶球的位置。
在足球侧顶球的教学中,教师一般会先讲解示范,然后再组织练习。其实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什么也不说,只是给学生提供练习的方法和要求。设置情景,A、B、C三人三角站位,A抛球,B顶球,C接球。A直接告诉B一个需要完成的任务,“把球顶给C”。B接到任务后,自然而然会去想怎么才能顶给C呢,要摆头、转体吗?他会试着去完成这个任务,当他把球真的顶给C时,也就学会了侧顶球。
所以,给学生一个任务,告诉他一个需要达成的结果就可以了。学生会自己想怎么做才能达到这个结果。学生去想,做,到完成这个过程,是学生自己领悟的,是教师所不能告诉他的,学生学会比教师教会更具价值。教师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学更要学会自学。
二、适当降低要求,感受自由发挥空间
足球头顶球第一次课,是解决学生敢顶且能顶出一定距离的问题。其实第一次课时,可以不讲解具体的哪个部位击球,只要告诉学生,把球顶给搭档就可以了。不用管学生用头的什么部位,只要敢顶,能顶给搭档就可以了,让学生自己去体会顶球的部位。
跳起头顶球教学中,对于跳起,是可以适当降低要求的,不设过多的框框,让学生自由的跳起。课堂上可以不讲单脚还是双脚起跳,不讲左脚还是右脚起跳,不讲前后站立还是左右开立,不去强调起跳的姿势。只要告诉学生在跳起的过程中完成头顶球,就达到学习目标了。可能你会说,跳起头顶球,需要强调起跳的姿势,要双脚起跳,要标准、规范。举个例子,在排球扣球教学中,扣球难道都是双脚起跳吗?背飞不就是单脚吗?在羽毛球运动中,杀球难道都是双脚起跳吗?单脚的点杀也可以呀。对待专业的队员,我们要讲标准、规范,可是我们面对的是普通的学生,能完成学习目标是重点。那么在进行足球跳起头顶球教学時,老师只需要告诉学生跳起来用头顶就可以了。学生是用单脚还是双脚起跳,前后还是左右站立,可不加限制,自由发挥,让他们选择自己最擅长和习惯的方式起跳,也可以达到跳起头顶球的学习目标。
课堂上,适当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独学、对学、群学,交流彼此的体验感悟,互相启发、互相促进,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享受学习的乐趣与自我的进步。
三、增加练习密度,学练贴近实战
练习内容要贴近实战,通过增加练习密度来增加运动强度,优于利用素质练习来进行补偿。足球比赛中的头顶球,又有多少是原地头顶球呢?大都是运动中的头顶球,所以在设计练习内容时,一定要尽可能地贴近实战,增加运动中的头顶球。例如,一人一边倒退一边抛球,另一人一边前进一边头顶球;一人一边前进一边抛球,另一人一边倒退一边头顶球。同时,也可以让抛球人给顶球的同学提要求,顶到我的胸前,顶球人自然而然会去调整自己的动作和击球部位。或者是顶高一点,顶远一点,会自然而然去增加顶球的力量。或者顶弹地球,学生也会调整击球的位置去完成任务。或者,抛球者把球抛高一点,告诉顶球人“跳起顶给我”“跳起顶给我胸前”“跳起顶给我弹地球”“跳起顶高顶远”,都是可以的。在课堂上,可以随时变化任务目标,让学生的练习多样化。这样,练习密度增加了,强度也就增加了,收到的效果要比用俯卧撑、折返跑、仰卧起坐等练习内容好得多。教师要进行多样化的设计,让学生在多元、多向、多层次的互动中释放天性,彰显个性,快乐学习,自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