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来源 :江苏教育·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yang2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找准共同方向是协同效应得以形成的前提;开展共同行动是协同效应得以形成的依托;各方努力,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建设交流共享机制和资源共享机制,有助于实现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为协同效应的形成提供保障。
  【关键词】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效应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75-0007-05
  【作者简介】顾润生,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南京,210013)思政课教研员,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在高校要加强,而且在中小学阶段也要加强,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从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角度,谈如何提高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共同方向:协同效应得以形成的前提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首要前提是找到共同的方向。在日常教学中,因课程性质、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差异,学科与学科之间似乎存在着天然的壁垒,教师只专注自己学科的教学,很少关注学科之间的共通之处。但是在落实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思政课程与其他学科其实有着共同的追求。
  1.各学科都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教书育人”有两种不同的解读,一种是将“教书”和“育人”作为并列关系,即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另一种是将“教书”和“育人”作为目的关系,即教书是为了育人。不管是哪种解读,都强调了“育人”的重要性。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往往强调了“教书”,而忽视了“育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高度重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立德树人作为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开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新中国成立以来,思政课建设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9年至1966年,为恢复重建期。1950年8月,教育部颁发《中学暂行教学计划》,明确指出初高中各年级均设政治科目,标志着政治课在学校课程中的地位正式确立。第二阶段从1966年至1976年,为挫折期。这一阶段思想政治学科的课程体系被肢解,课程服从政治运动的需要,变成了“运动”课。第三阶段从1978年至今,为改革发展期。这一阶段思政课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将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设计课程内容,思政课建设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思政课建设的历史启示我们,思政课在育人方面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取代的。
  其他学科也要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己任。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要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课程特点,充分挖掘各門课程蕴含的德育资源,将德育内容有机融入到各门课程教学中”。各学科在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中,只有坚持德育为先,才能正确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才能保证我们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各门学科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着共同的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既指明了人才培养的要求,也蕴含着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思政课与其他学科之间尽管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却有着共同的内容。
  一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认同。青少年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对他们进行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他们确立正确的政治认同,避免行为失范而走向社会的反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功能。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全面体现党和国家意志,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四个自信”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法治观念教育、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劳动教育等内容,或以显性的方式旗帜鲜明地教育学生,或以隐性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学生。
  二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今社会,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多元的价值选择,帮助学生学会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所在。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旗帜鲜明地对青少年学生开展价值观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青少年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三是对学生开展时事政治教育和国情教育。时政教育和国情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时政教育和国情教育,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紧跟时代潮流,让青少年学生及时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新成果;能够培养青少年学生开阔的视野、发展的眼光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能够促进中小学生把个人的学习进步与祖国的发展紧密连在一起,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
  二、共同行动:协同效应得以形成的依托
  找到共同的方向,才能心往一处想;开展共同的行动,才能劲往一处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思政学科和其他学科开展共同行动,形成教育合力。
  1.共同挖掘学科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无疑,各门学科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各门学科也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并不知道究竟有哪些资源可挖掘利用,处于一种想说却又说不清的状态。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只有挖掘学科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教师才知道从哪些方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如例1)。   【例1】初中数学学科德育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建议(部分)
  2012年5月,浙江省教育厅发布《浙江省中小学学科德育指导纲要》,系统挖掘各学科中蕴含的德育资源,并提出教学建议(见表1)。
  挖掘学科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不是个别教师的自发行为,也不是一个学科的单打独斗,而应该是在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的组织下,各学科开展的共同行动。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引领作用,让思政课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开展研讨,最终实现对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挖掘、系统呈现。
  2.共同开展跨学科主题教育教学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在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各学科之间要打破教学上互不往来的状况,通过开展跨学科主题教育教学活动,共同找寻思政课程开展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其他学科开展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规律,从而能够达到让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入行的效果。
  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建设中开展跨学科主题教育教学活动,就是不同学科围绕着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结合学科特点开展的主题教育,然后以此为基础研讨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方式(如例2)。
  【例2】南京市中华中学上新河初级中学中秋节开展以“团圆”为主题的跨学科主题活动
  道德与法治教师从弘扬传统文化角度,与学生一起探究如何传承孝亲敬长的美德;
  语文教师开展“家圆,国更圆”主题经典美文诵读,让学生体会家国关系;
  音乐教师教授学生唱《七子之歌》歌曲,培养学生爱国之情;
  历史教师组织学生演绎嫦娥奔月的故事,表达思乡之情;
  美术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以“团圆”为主题的创意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品质;
  生物教师组织学生制作月饼并走访部分父母不在身边的学生家庭,培养学生的关爱之心。
  一位参与活动的老师这样说:“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我们能够找到学科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使得自己的整个教学是丰满的而不是割裂的。”
  3.共同开展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评价。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评价起着引导、规范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但在当前的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建设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评价却成为一个最薄弱的环节,甚至是可有可无的。不管是思政课教师,还是其他学科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大多只是一个考试成绩,不能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实际状况。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评价一般只出现在班主任每学期对学生的评语中,而且往往以一两句话概括。教师对思想政治素质评价的忽视,也必然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的忽视。
  对学生思想政治学习情况的评价,要渗透于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在结合学科教学设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就要把评价作为其中的组成部分(如例3)。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评价属于过程性评价,将这些评价情况记录下来,就可以准确地反映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发展过程,既可以不断矫正学生的学习行为,也可以为后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和依据。
  【例3】初中英语学科“异地游”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设计
  2016年4月,山东省教育厅发布《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其中对学生“异地游”活动中思想政治学习情况的评价建议是:
  1.评价目标:家国情怀
  2.评价方法:交流反馈、作品展示、成长档案袋
  3.观测点:
  (1)出游目的是否明确,是否验证出游预期。
  (2)展示内容能否包含出游地地貌特点、风土习惯、名人轶事。
  (3)能否更加深刻地认识、理解出游地的文化,了解其文化渊源。
  (4)是否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否理性看待某些社会现象、尊重包容非本土文化。
  (5)语言表达是否思路清晰,对友好学校学生有启发性、导向性;是否情感丰富,渗透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等。
  对学生思想政治学习情况的评价,不仅要在平时进行过程性评价,还要在每学期结束时进行总结性评价。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任课教师每学期须对每个学生进行学业述评”。学业述评要求学科教师每学期不仅要提供考试成绩,还要通过语言对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评述。教师在开展学业述评时,要将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情况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结合过程性评价记录,对学生一学期来的思想政治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
  三、共建机制:协同效应得以形成的保障
  当前,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面临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不愿做”“不会做”“不能做”三个方面。这些问题既需要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解决,更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学校大力支持。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为协同效应的形成提供保障条件。
  1.完善教学评价机制,解决不愿做的问题。
  有的教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课程的事,自己只要把任教的学科教好就可以了;也有教師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在考试中又不体现,上课时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如果教师甚至学校管理者在思想认识上缺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愿,那么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之间就很难形成协同效应。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广泛宣传、发动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能够促进教师主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这个机制就是评价机制,包括课堂教学评价和考试评价。
  研究“好课的标准”我们会发现,在各种“标准”中,关注学科知识、学科能力、教学方式、教学资源的比较多,而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则很少。因此在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订中,有必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实情况作为其中的重要标准。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改变,让各学科教师认识到:结合学科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科教学应有之义,而不是外在强加的要求;不能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就是不合格的课。   考试考不到,这是许多教师在学科教学中不愿开展,甚至反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由。由此,在考试评价中,也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考试命题的必考内容。如果能在中考、高考命題中落实对思想政治教育考查的要求,将会大大提高各学科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在2021年各地方中考命题以及全国和地方高考命题中,都注重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考查的重要内容,对引导各学科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2.建立交流互动机制,解决不会做的问题。
  各学科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对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一定的要求。一方面,只有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过硬,才能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起到好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各学科教师都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善于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如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更是需要各学科教师把握好的问题。如果这两方面的素质得不到提高,教师就不知道从哪些方面、运用哪些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打破各学科之间的教研界限,建立学科间互动交流机制,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可以开展学科间的研讨会、集体备课、学术沙龙、教学观摩、教学竞赛、读书会、合作教学以及教科研项目联合申报等,加强学科之间的经验交流,实现相互借鉴。在交流互动的内容上,可以从“问题”入手,针对青少年思想政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或者社会上存在的相关问题开展讨论,研究如何针对问题开展教学;也可以从“主题”入手,将国家要求开展的各种主题教育作为研讨内容,既加深对相关主题的认识,又研究如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教学(如例4)。
  【例4】南京市中华中学上新河初级中学项目教研组建设
  学校为了提升教师对课程的重组与实践能力,以完成特定主题或项目为目的,在组织架构上进行了创新,成立项目教研组。教研组成员来自不同学科,每个学科至少1名教师,这样既有助于项目综合育人目标的实现,也方便不同教研组在开展主题活动时进行集体备课、研讨观摩、交流展示等。目前,学校成立了“水文化”(含历史、政治、生物、地理、化学、物理)和“教育戏剧”(含语文、历史、英语、政治)等项目教研组,定期根据不同的主题开展各项德育活动。
  3.建立资源共享机制,解决不能做的问题。
  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各学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相应的课程资源支持。通常情况下,课程资源建设只是在学科内部进行,学科与学科之间很难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都需要各学科教师自己去开发,就会存在能力不够和精力不济的问题。实际教学中,资源缺乏是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
  要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之间形成协同效应,就要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具体来说,学校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分解成多个主题,然后每一个主题都可以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存在方式(见表2)。
  按照共建共享原则,各学科教师将自己搜集、开发的资源分门别类地上传到资源网。可以想见,参与建设的教师越多,资源就会越丰富;积累的时间越长,资源就会越丰富。在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思政课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在主题选择、内容审核、资源整合等方面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参考文献】
  [1]申亚民,刘天才.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历史演变与启示[J].唐都学刊,2004(5):106-112.
  [2]肖茂红.开展跨学科主题教育教学活动[J].中国德育,2015(2):19.
  [3]李伟.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逻辑理路[J].河南社会科学,2020,28(8):119-124.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的主要教师和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他人,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的带动、发动、推动作用,体现出其在育人领域的主导性、多个教育主体的合力性和实现儿童发展性方面的显著影响。班主任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作用和操作系统。  【关键词】班级活动;班主任;自主教育;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75-0
期刊
导读:  “家校共育,携手同行”已经成为当下的教育共识。只有家庭与学校有效配合,家长与教师通力合作,形成家校共育的整合优势,共同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成长环境,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真正的家校合作,需要学校和教师尽可能调动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热情,获得家长对学校和教师教育理念和目标的认同,其是家校双方相互配合、互相支持的双向活动。要达成家校的同向同行,家校共育活动是最好的抓手,而要提升家校共育的针对
期刊
【摘 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初中思政课程(即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校本化实施,需要建构与思政主题相适应的课程环境,开展课程内容教育价值的研究,进行互生式课堂教学范式和活动型课程建设等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实施。  【关键词】思政课程;道德与法治;校本化实施;互生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75-0016-04   【作
期刊
【关键词】班主任;耐心;爱心;恒心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75-0048-02  老唐是我高中的班主任。印象中他喜欢穿条纹衬衫,圆圆的脸,挺着大肚子,总是笑眯眯的,像个弥勒佛。  耐心如他  老唐特别有耐心。我是那种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女孩,凡是做错的题目或者上课听不懂的地方,我是一定要找老师问清楚的。不知道多少个大课间和晚自习,
期刊
【摘 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话题。从实践的角度看,学校要从思维方式的转换中寻找新思路,基于身体哲学的思考,从身与心的关系建构校本课程,从知与行的关系探索育人方式,从心与物的关系营造育人环境,从而增强各类课程同思政课建设的协同效应。  【关键词】课程思政;身体哲学;知行合一;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7
期刊
【摘 要】家庭和学校是儿童成长的两个重要场所,是两个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的教育系统,二者不可替代,却又相互依存。家校之间的有效互动,可以更好地促进班级育人工作的开展。班主任应该通过开展班级亲子活动,引导家长全方位参与到活动中来,切实提高家校共育的综合效益,通过创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家校关系,促进彼此的共同成长。  【关键词】亲子活动;家校合育;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志码
期刊
【摘 要】立德树人是思政课教学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但现实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影响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南京市中华中学上新河初级中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进行互生式课堂教学的尝试,通过“情境导学、探究问学、合作互学、展示品学、训练做学、实践思学”等六个要素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精神等素养品质,提升学生质疑、理性思维、合作与公共参与等综合能力。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互生
期刊
【摘 要】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坚持“大成教育”理念,继承和发扬“正谊明道、成德达材”的古训,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通过文化熏陶、活动塑造、情感升华,多维度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助力学生成长为“人格健全有智慧、勇于创新有能力、全面发展有特长”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品格涵育;文化传承;自主德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75-0026-
期刊
【摘 要】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学生。班主任应重视运动、劳动、活动三者的教育功能,这对新时代学生的意志力培养、责任意识形成和心理健康等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学生发展;身心健康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75-0033-05  【作者简介】薛寒冰
期刊
【摘 要】劳动主题班会是推动班级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主要有观察式、参与式、访谈式、視听式、调查式、演讲式等多种方式。劳动主题班会应充分聚焦“劳动”主题,着力提升学生的劳动情感,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不断拓展学生的劳动教育边界。  【关键词】班级生活;劳动教育;主题班会;班集体建设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75-0040-04  【作者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