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家校共育活动实施现状调查分析

来源 :江苏教育·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ke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读:
  “家校共育,携手同行”已经成为当下的教育共识。只有家庭与学校有效配合,家长与教师通力合作,形成家校共育的整合优势,共同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成长环境,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真正的家校合作,需要学校和教师尽可能调动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热情,获得家长对学校和教师教育理念和目标的认同,其是家校双方相互配合、互相支持的双向活动。要达成家校的同向同行,家校共育活动是最好的抓手,而要提升家校共育的针对性,班级层面的落实尤为重要。班主任要通过开展各种有效的家校共育活动,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并与教师形成良性互动,逐步实现家校之间的信念一致、行动一致。本期围绕“班级家校共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主题,以调查分析、活动案例和高校学者的点评呈现大家对这个话题的实践和思考。
  【摘 要】班级家校共育活动是家校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家庭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调查显示,教师和家长对班级家校共育活动内涵的理解有待深化、活动的形式有待拓展、双方的活动意愿趋同存异。学校要积极构建家校共育体系,教师要积极开展家校共育活动实践研究,充分发挥家长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家校共育;活动设计;班主任;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75-0050-03
  【作者简介】1.罗京宁,南京市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南京,210002)研训员,高级教师;2.刘娟,南京市金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南京,210008)教师,高级讲师。
  一、调查目的与实施
  家校合作主要在班级层面开展,班级层面的家校合作与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关联最为紧密。目前班级层面家校合作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开展共育活动,教师、家长对班级家校共育活动的基本认识、主要做法、情感体验、具体需求决定了共育活动的效果。要深入理解“班级家校共育活动”首先要正确认识“家校合作”的概念和内涵。“合作”是双方或者多方为达到共同目的,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或方式。合作双方应该地位平等、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合作过程应该是双向互动的,而不是单方面输出,要在互动中有生成;合作应该是共赢的,能促进共同发展,而不是单方面的配合。深入理解“合作”的内涵,就能界定哪些是“真合作的共育活动”,就能聚焦“真合作”进行研究,按照“真合作”的目标进行家校共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所以,我们聚焦“班级家校共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制作教师和家长调查问卷,了解班级层面家校共育活动开展的情况。
  我们主要借助问卷星软件进行线上调查,共收集教師问卷375份、家长问卷507份,同时我们还有针对性地选择了部分教师和家长进行访谈。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班主任对“班级家校共育活动”的理解有待深化。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班主任对“班级家校共育活动”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只要有家长参与的活动就是家校共育活动。调查统计中班主任选择“与家长面谈”“电话或网络与家长沟通”“常规家长会”“家访”活动的占比分别是89.33%、87.47%、84.8%、82.93%,大家觉得这些方式最为便捷。但从家长访谈的反馈得知,这样的合作只是教师单向的信息传递,缺乏双方的合作和互动。
  2.班主任实施“班级家校共育活动”的形式有待拓展。
  问卷调查中,家长反馈“班级经常开展的家校共育活动形式”主要有“常规家长会”“电话或网络与家长沟通”“与家长面谈”“家访”四种,占比分别是74.75%、53.85%、44.18%、41.22%,其他如“家长开放日”“家长沙龙”“亲子活动”等活动的占比均低于10%。为什么班主任依然钟情于这些传统的合作形式呢?从班主任访谈中我们得到了答案:这些活动是学校的“规定动作”,而其他新颖的活动形式“学校没要求、学习没途径、开展没时间”,所以不受欢迎。
  3.“班级家校共育活动”中教师和家长的意愿趋同存异。
  目前,绝大多数的班级家校共育活动是教师主导、组织并实施的,家长只是参与者和配合者。两者的角色不同,其意愿自然也不尽相同。了解并分析双方意愿的共同之处与差异所在,便于在活动设计与实施中满足双方的需求。我们将教师的活动意愿归结为“互动、传授、提升”三个关键词,家长的活动意愿归结为“参与、互动、提升”三个关键词。对比两组关键词,表面看双方的意愿总体趋同。
  从统计数据看,教师最注重的是“互动”,如“能有机会倾听家长的建议”(66.4%)、“能与家长有情感的交流”(52.27%)、“能在探讨中有生成”(50.4%)等,教师们希望通过与家长的互动增进彼此情感、生成新的认识。教师第二关注的是“传授”,如“能传授家庭教育知识和技能”(56%)、“让家长有新的体验”(38.67%)。教师第三关注的是“提升”,如“能形成系列化活动”“要有后续跟进”等,这些可以保证班级家校共育活动的有效性。值得关注的是,只有21.87%教师认为活动“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这反映出教师对家校合作价值的认识不够;仅有10.93%的教师认为通过活动“能向家长学习”,这表明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把家校共育活动当作向家长学习的好机会。
  从统计数据看,家长的首要意愿是“能有机会参与孩子成长”(76.33%),其次是“能与教师探讨孩子成长”(72.39%),再次是“能解决家庭教育困惑,提升育儿水平”(58.58%)。值得注意的是,分别有10.45%和6.71%的家长希望借活动“能给教师提建议”“能给学校提建议”,虽然占比不大,但也提示教师在活动中要多为家长提供发表意见和观点的机会。
  除了上述情况,在问卷调查和访谈中我们还发现了以下问题:一是班主任表现出的“能力恐慌”,反映了学校没有真正重视家校合作,缺乏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二是家校合作活动流于形式,班主任为活动而活动,家长没有能够从中受益。家长普遍反馈“只是传授家庭教育知识和技能”“讲的都是正确的大道理,对解决自己的家庭教育问题没有帮助”,而且因为是单向的传授,所以“没机会发表观点”“没有交流讨论和相互切磋”。
  三、 建议与对策
  1.学校要积极构建家校共育体系。
  一要加强家校共育指导。学校应通过顶层设计和指导,让教师明晰家校共育的内涵与价值,实实在在地开展“真合作”。
  二要建立家校共育的评价机制。学校要制定家校共育总体规划,明确学校、年级、班级层面家校共育活动的目标、内容、形式,确定具体实施与评价方案,逐步完善并系统化。
  三要建立教师培训体系。家校共育活动的具体实施者是教师,提升教师对家校共育的认识和工作能力至关重要,家校共育的专题培训、研讨以及经验交流、活动展示有利于家校共育活动的深入开展。
  2.教师要深入开展家校共育活动实践研究。
  一是提升认识与实践创新相结合。教师通过家校共育专题学习,进一步提升认识,真正把家长作为合作主体,尊重家长并虚心“向家长学习”,积极开展家校共育活动实践,创新活动形式,实现家校间的“真合作”。
  二是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一方面要传承原先好的“规定动作”,如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另一方面要学习并运用新的“自选动作”,如亲子家长会、家长沙龙等,与家长进行交流互动,引导家长互学互助。
  三是群体活动与个体指导相结合。教师要将普适性的集体指导活动和针对性的个体指导活动结合起来。“家长学堂”等群体活动可以普及家庭教育的一般知识和方法;部分家长参与的沙龙、工作坊则可以针对个性化问题进行个性化的交流指导。
  3.发挥家长和学生在班级家校共育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教师作为教育专业人士,理所应当是家校合作的第一推动者,也是相关家校共育活动的直接领导者。教师要让家长在活动与交往中感受到尊重,形成自己是家校合作主体的意识。教师要充分发挥家长的主体作用,让家长主动发起、组织和实施班级家校合作活动,如组织开展校外综合实践活动等。在家校共育活动中,学生既是受益者,同样也可以是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和评价者。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真实的需求,才能确定班级家校共育活动的“为什么要做”“做什么”“怎么做”,才能发挥共育活动的最佳教育效果,才能促进学生全面而健康的发展。
其他文献
请和我一起去昆承湖   春天,就去那状元堤   缤纷的太阳伸出顽皮的小手   将茸毛般的青草   一寸一寸轻抚东风托起翩飞的纸鸢   那是孩童清脆的笑声   请和我一起去昆承湖   夏天,就去昆承湖公园热烈的阳光   搭乘着云朵将池塘里的那片绿,轻轻展平   挺立的荷花仙子   是一把把娇俏的利剑   迎着暖阳,粉了脸颊   请和我一起去昆承湖   秋天,就去那言子堤   盛开的鲜黄的野菊花  
期刊
冬日的夜晚,  我從梦中醒来,  妈妈正给我盖着被子。  啊!妈妈的爱是暖和的被子。  瓢泼的雨天,  妈妈来学校接我。  一把伞遮住我的头顶,  雨水却打在妈妈身上。  啊!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  有一回,我病了  妈妈抱我去医院,  摸着我很烫很烫的额头,  着急得哭了。  啊!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水。  指导老师:钱枭
期刊
我愿变作一棵小草   在山上聆听那采茶姑娘悦耳的歌声   我愿變作一只蚂蚁   在炎热的夏天钻进小屋   尽情地享受盛夏的阴凉   但,   我还是更爱做我自己   指导老师:管慧
期刊
南湖的游船见证了您的诞生,   南昌的枪声传递出您的怒吼!   西柏坡的窑洞展现了您的运筹帷幄,   天安门的城楼记载了您的光辉岁月!   党啊,我想对您说:   是您领导着我们从黑暗走向光明,   向世界宣告:我们站起来了!   改革的春风洒满神州大地,   经济的腾飞验证无数奇迹。   “三个代表”指明了路线方针,   “科学发展”促进了和谐共进。   党啊,我想对您说   是您领导着我们从贫
期刊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新时代推进和落实课程思政建设做了全面部署和系统安排。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在高校要加强,在中小学阶段也要加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发展,是实现“三全育人”的關键环节和重要手段,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这种教育方式的转换、育人模式的转型,为课程育人开辟了新思路、提供了新路径。   构建全面覆盖、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
期刊
·主持人语·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又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  思政课程是“关键课程”,而课程思政更多的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它们都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
期刊
【关键词】德性自觉;德性场境;课程育人;品格涵育范式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75-0031-02   【作者简介】赵华,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南京,210013)教研员,正高级教师,江苏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项目指导中心主任。  走进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以下简称“省丹中”),大门左边“万里澄澈”四个大字映入眼帘,“澄澈”是一种精神、一
期刊
【摘 要】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南京市中华中学上新河初级中学的“新六艺”德育课程就是学校通过挖掘自身的文化资源,以校园环境为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所构建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国家要求的、富有学校特色的课程思政新路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新六艺;德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
期刊
【关键词】文化场境;德育课程;协同共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75-0029-02  【作者简介】1.顾润生,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南京,210013)德育教研员,正高级教师,江苏省政治特级教师;2.沃玉峰,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江苏丹阳,212399)副校长,高级教师。  顾润生:请问学校“明镜体悟:大成青年品格涵养行動”项目的设计思
期刊
【摘 要】作为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的主要教师和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他人,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的带动、发动、推动作用,体现出其在育人领域的主导性、多个教育主体的合力性和实现儿童发展性方面的显著影响。班主任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作用和操作系统。  【关键词】班级活动;班主任;自主教育;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75-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