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展开探究式学习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minga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发热贴”为情境素材,以实验探究和小组讨论为主要活动方式,设计并实施了“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的探究教学,在教学设计中,重点设计了两个探究:“发热贴”中铁粉发生电化学腐蚀原理的探究以及电化学防腐的原理的探究,分析关键探究活动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价值,反思了教材的整合、情境创设的整体性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生活化情境;电化学腐蚀;探究式教学;发热贴
  一、 教学的背景分析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普通高中化学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使学生适应现代化的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对于高二的学生而言,在学习选修4时明显感觉知识的理论性太强,为此,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创设生活化情境,依据大部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水平选择合适的情境,借助常见的生活素材对化学教学内容予以情境创设,从而提高学生兴趣。案例中的情境素材“发热贴”来源于生活,在考虑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探究能力的基础上,以学生活动为主体,教师引导为主导教学模式实施教学。本教学设计由学生对关键问题提出猜想,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目的是培养学生假设检验、综合分析、评估等科学思维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二、 教学过程的设计
  1. 整体设计思路
  本教学设计以“发热贴”为情境素材,活动方式为实验探究和小组讨论,目的是激发学生利用生活素材进行实验,探究化学反应原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学习理念,本案例重点设计了两个核心探究:“发热贴”中铁粉发生电化学腐蚀原理的探究以及电化学腐蚀条件的探究。
  2. 探究活动中的关键过程
  “发热贴”中铁粉发生电化学腐蚀原理的探究
  [问题1]结合“发热贴”的成分判断,发热贴中的发热原理是什么?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问题2]发热贴中铁粉的电化学腐蚀是如何发生的?若将发热贴中中性电解质溶液换成酸性或者弱酸性溶液,铁粉还会发生腐蚀吗?
  [分组实验]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试剂和仪器,探究在不同介质中FeC原电池的反应原理。
  实验组一的介质:食盐水(发热贴中自带);
  实验组二的介质:pH=4的CH3COOH溶液;
  实验组三的介质:2mol/L的H2SO4溶液。
  学生活动:通过对实验意图的理解,结合已经掌握的知识,学生分组动手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在学案上。
  学生活动:各组汇报实验现象。
  教师质疑:在中性介质和弱酸性介质中看到滴管内红色液面上升,在酸性介质中看到滴管下端有气泡冒出,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现象?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分析原因并作答。
  学生回答:正极消耗了氧气,滴管内压强变小,液面上升。
  [问题4]O2在正极参加反应生成了什么?如何检验?(用正极区的溶液做验证实验)
  学生活动:猜测正极生成了OH-,上讲台做实验检验OH-,并写出电极反应式。
  [问题5]弱酸性条件下的现象与中性条件下现象相同,反应原理相同吗?
  学生回答:正极反应相同。
  [问题6]酸性条件下看到有气泡,是什么原因?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正极上产生氢气,滴管内压强变大;板书出电极反应式;
  [问题7]负极上是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生成了什么?设计实验检验负极产物。
  学生活动:思考后上讲台检验猜测是否正确,并写出电极反应式。
  教师活动:介绍检验Fe2 的新方法:铁氰化钾溶液K3[Fe(CN)6]。
  3Fe2 2[Fe(CN)6]3-Fe3[Fe(CN)6]2↓并演示实验。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出现蓝色沉淀。
  [问题8]负极只生成Fe2 ,但是我们看到使用过的发热贴中铁粉被氧化成红棕色铁锈,这一转化是如何实现的?
  学生回答:4Fe(OH)2 O2 2H2O4Fe(OH)3,
  2Fe(OH)3→Fe2O3·nH2O。
  教师小结:在酸性條件下,正极上有氢气析出,叫析氢腐蚀;中性和弱酸性条件下发生吸氧腐蚀;钢铁是铁和碳的合金,所以钢铁的电化学腐蚀与发热贴中铁粉的电化学腐蚀完全相同,钢铁常发生吸氧腐蚀。钢铁(FeC合金)在电解质溶液中形成无数微小原电池,活泼金属铁作负极。
  无论是析氢腐蚀还是吸氧腐蚀,都是Fe-2e-Fe2 ,所以金属腐蚀的实质:M-ne-Mn 。
  该探究过程的设计意图:“发热贴”发热原理的探究即为金属电化学腐蚀原理的探究。该部分的教学设计由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提出探究性问题:“发热贴”的发热原理是什么?
  通过师生的共同分析得出“发热贴”FeC形成原电池快速反应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然后学生进行验证性探究“发热贴”中铁的电化学腐蚀过程,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猜想假设,通过实验探究来收集证据,进行分析论证。利用生活素材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且将“发热贴”的成分用作探究实验的药品,真正体现“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皆化学”的科学理念,有利于化学知识的构建和应用。
  该探究过程的设计意图:该探究活动是在探究活动1的基础上的应用探究。在学生已经掌握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原理后,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金属电化学腐蚀,以培养学生关联、评估、抉择的高级思维能力,解决冲突的创新能力。由学生根据电化学原理自主设计防腐装置,则是培养学生进行系统设计和模型建构的高级思维能力。
  三、 教学反思
  1. 情境创设的整体
  以发热贴为情境素材,通过对发热贴发热原理的探究从而理解金属电化学腐蚀的过程。而且探究实验所用到的原材料就是发热贴的原料,使学生很有兴趣,感受到生活处处皆化学,将发热贴这个情景素材贯穿整堂课,这样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是完整的。这种设计安排体现了“知识源于生活,知识指导生活”的设计理念,使学生将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连贯起来。
  2. 教学设计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
  传统的教学设计中对于金属电化学腐蚀的应用都是从钢铁腐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角度引入,然后引导学生设计防腐的措施。本教学设计一改传统,从金属电化学腐蚀的正面应用入手,先例举了金属电化学腐蚀在发热贴中的应用,然后,培养学生辩证性地看待问题的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自主地想办法去解决防腐问题,最后问题得以解决,提升学生的自我价值感。
  参考文献:
  [1]宋心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选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周琪.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及实践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201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王向军.论生活化情境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创设[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26):71-72.
  [5]高杰,刘银.“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的探究式教学设计[J].化学教育,2015,(9):26-29.
  [6]魏光,林银钟,易军,等.初探卢嘉锡的化学哲学思想[J].化学通报,2001,(7):398-401.
  作者简介:神芳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州回民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现代教育模式多元化发展,在这样的形式下,江苏省开始试点“中职 本科”七年一贯制的培养模式。本文主要介绍了常州工学院和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合作的“3 4”物流管理专业,分析了“3 4”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要求、具体内容和特点。  关键词:“3 4”培养模式;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一、 “3 4”中职 本科培养模式的介绍  (一) “3 4”中职 本科培养模式的宏观背景  国家
摘 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阅读力”成为检验世界各国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只接触教科书,而教科书承载着太多应试的因素,使得英语阅读变为越来越枯燥的活动。作者在实践中发现英语绘本极其吸引学生的眼球,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回归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终实现学生的自主阅读。  关键词: 英语教学 图感 语感 阅读力  一、引言  关于阅读能力,国际儿童评估计划(Program
摘要: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形成对其一生的发展都有很重要的价值,而幼儿在阅读区的阅读活动是培养早期阅读能力的良好时机。教师应该充分重视阅读区的作用,关注幼儿的阅读行为,营造温馨的氛围,对幼儿进行科学指导,以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区;早期阅读;指导策略  阅读区,是設置在幼儿园教室中供孩子阅读图书的专门区域。很多幼儿园在班级中都设有相当完备的阅读区,可以说硬件很到位,那么软件呢?  一、
摘要:英语专业四级考试(TEM4)作为国家级测试,旨在检查各高校基础阶段的英语教学和学习情况,该测试的内容效度成为试题使用者最关心的问题。本研究以2012-2016年的TEM4阅读真题为对象,采用Bachman
摘要:综合性学习是课改的新内容,其“综合”二字,一是将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融合为一体,尤其是将写作与口语交际渗透于综合性学习之中,综合性学习的中心内容是在综合性语文活动中提高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二是突出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性,重点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所以,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一定要让学生主动开展活动,明确学习任务。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语文教学;学习兴趣  综合性学
摘要:内积空间是大学线性代数或高等代数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分为实内积空间和复内积空间两部分内容。在实内积空间的教学中我们引入了特殊矩阵正交矩阵,而在复内积空间的教学中我们对应于正交矩阵引入了特殊矩阵酉矩阵。本文对内积空间的教学中正交矩阵和酉矩阵的两个字面叙述相同容易引起学生困惑的充要条件即“矩阵的列向量组是一个单位正交向量组”进行仔细分析,指出了它们之间虽然字面叙述一样但却隐藏着本质性的不同之处,
摘要:引导学生通过物理知识形成的历史之中去探求物理的本质,是对中学生施以物理教育的一条捷径。本文结合物理教学实践,对如何发挥物理史的作用,构建高效的初中物理课堂进行了全面解析。  关键词:初中物理;本质;物理史;影响  物理教育的核心是什么?笔者认为是两个问题,一是让学生明了物理知識从何而来,怎样形成;二是清楚物理知识应用于何处。物理之于中学生现实生活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但为什么很多学生却根本感应
摘 要: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两个教育阶段的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是儿童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转折。我园尝试通过挖掘园内资源,搭建幼小衔接平台;借力家社资源,促成幼小衔接共鸣;优化整合资源,缩短幼小衔接距离等途径将各方资源整合,快乐地游戏、快乐地体验、快乐地成长,将多重生态融入幼小衔接工作中,使幼小衔接工作更具科学性。  关键词: 园内资源 家社资源 整合资源 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教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突飞猛进的发展,教育事业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家长的关注。由于民勤县的农村人口在逐年减少,现在好多农村中小学都提倡小班化教学。当然小班化教学确实有一定的优越性。笔者就民勤县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开展小班化教学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就笔者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结合民勤县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分层教学;小学数学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近几
摘 要: 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也迎来“微”时代,以微课为代表的教育技术创新备受瞩目。微课以其“短小精悍”的特点赢得了新课改环境下基础教育的青睐。这种教学模式,既能突出学生的中心角色,促进其积极性的提高,又能对教师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进而助推教学方法的变革。  关键词: 微课 辅助教学 促进学习 教师成长  微课自从被介绍到国内以来,以其短小精悍、灵活快捷的特点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