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租太高引发杀人案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s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51年的一天,镇江府衙前来了一个年轻人。他一身京城衙门差人的打扮,跟府衙警卫说,他是京城秦太师府里派来送知府迁转命令的差人,要当面将迁转命令交给知府张楠。
  府衙警卫见他一副公差模样,又声称携带了中央来的重要文件,不敢怠慢,立即汇报了张楠。张楠很热情地在书房接见了这位年轻人,京城差人也很有礼数,而后,他的眼神扫了一眼站在张楠身旁的衙役,对张楠说:“秦太师另有指示,请让其他人暂时回避一下!”
  张楠当然照办。衙役们出去后,京城差人从袖子中取出一卷装潢精美的黄纸公文,表情恭敬地在张楠旁边的桌子上展开,请张楠来看。张楠移步近前,突然,京城差人抽出短刀刺向张楠心脏。张楠眼疾腿快,躲过几次,脸上被划破了几道小口子。
  京城差人又用刀狠狠地刺向张楠的脖子,他一仰头,短刀就顺着他的嘴前虚空而过,一时之间,张楠一口咬住刺客握刀的手指,刺客一声大叫,短刀随即落地。这时,书房外面的几个衙役闻声而人,将刺客抓住,“遂捕送入狱,鞫成,具奏”,处死刺客。
  此案的关键有两点:一是刺客的身份,二是他为什么要刺杀张楠。《云麓漫钞》上给出了答案。这个刺客不是什么京城公差,而是镇江城里一个做小本生意的卖药人,名叫高嵩,19岁,家境贫寒。他刺杀地方长官的缘由,从他展示给张楠的貌似公文的黄纸上透露了出来——上面写着“镇江府张楠违背圣旨,不放房钱!”
  当年,宋高宗有诏,从首都到地方,无论公房、私房,房租一律降低一半。于是,真相大白:镇江府不执行中央政府要求降低租客房租的通知精神,引发了穷租客高嵩刺杀知府张楠的案件。
  这件与房租有关的刺杀案在南宋经济政策史上很有典型性,案情公开后,南宋朝廷再下落实降低房租的圣旨,各地方官府也严格执行了。如淳熙八年(1181年)、嘉定二年(1210年),多地发生灾害,宋孝宗和宋宁宗分别下令各地房租降低三分之一,这些都是按比例的永久性减免房租,实质上是打压居高不下的高房租。
  宋代公租房减免房租尚有如此波折,让民间房东一起降房租,更是难度颇大。实际上,遇到朝廷降低房租的通知,那些与房东有勾结的州县官员或者藏匿公文不发,或者拖延。而一些贪婪刁钻的房东更是阳奉陰违,或者先故意抬高房价宁愿租不掉,再假装房租降下来,实际上房租常常是不降反涨,或者一段时期干脆停止出租房子,以避风头,这样一来,反而给租客们增加了更大的负担和麻烦。
  这就是整个宋代,尽管每隔一段时间,朝廷都要求各地官府关注民生,降低公私房租,然而房租却越来越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他文献
元和年间出了两篇惊天动地的奇文,一是白行简的《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二是柳宗元的《河间传》。二者都是涉及隐晦话题的“大黄文”,之所以能在宪宗朝集中出现,是有特殊原因的。  白行简创作“肉文”的原因比较简单。他在开篇里说“情所知,莫甚交接。其余官爵功名,实人情之衰也”,将权欲之乐和男欢女乐作比,不难看出他对当时污浊官场的厌弃。他性格耿直,不肯屈从,所以终生不过官至五品。既然升迁无望,他干脆用文字彰显
提起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欧洲人,人们首先想到马可波罗。其实,在明朝末期,有一位从波兰来到中国的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研究远比马可波罗广泛、深入,甚至为中国献出了生命,他的名字叫卜弥格。  1612年,卜弥格出生在波兰勒阿波城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曾在帕多瓦大学读书,获得哲学和医学博士学位。自幼耳濡目染的卜弥格精通数学与生物学,又对远东地区的传奇式描述心存向往,便于1642年出发,历经三年航行,到达中国。
1904年,被鲁迅誉为“中国济慈”的天才诗人朱湘出生在湖南沅陵。他从出生便注定了一生的磨难,三岁时,母亲因病去世,后来父亲带着他举家迁往安徽居住,可惜十岁那年,父亲也撒手人寰。  年幼的朱湘失去了双亲,这无疑给他心里留下了孤独的烙印。此后,朱湘跟着大哥生活。由于大哥脾气暴躁,又比朱湘年长很多,朱湘一直过着寄人篱下、无人关爱的生活。这个家庭只能保证不让他饿死,除此之外,别无其他了。再加上朱湘年少时缺
慈禧最显著的行事风格就是独断专行,生杀予夺常常在一念之间。她对人刻薄寡恩,对“鬼”却充满敬畏之心。  一次,一名太监到玉泉山押水(特供皇宫用水),回来走到西直门外时,天已经黑了。当经过一个特别陡的坡时,太监怕发生意外,于是牢牢攥紧缰绳,大声吆喝,马却一反常态,就是站立不动,不肯前行。车身左右摇晃,险些翻倒。正在太监不知所措,无计可施之时,突然间感到车身前移,慢慢驶入平道,他回过头看,身边并无异常,
隰桑有阿,其叶有难  怀桑路过寒霜殿时,宫女匆匆来报,“娘娘,碧鸾殿的苏贵人小产了。”她的脸色变了变,立刻赶往碧鸾殿。  苏贵人名叫苏青,是怀桑的表妹。苏青13那年,父母相继病死,怀桑的父亲在京都任镇江将军,怜悯苏青孤苦,便将她过继到自己这里,改了姓氏,叫沈苏青。  苏青到沈家时,沈怀桑15岁,色艺双绝,德才兼备,被皇室当作太子妃的内定人选。  当时的太子便是萧珏,且不论他以后是否能继承大统,单说
公元10年,王莽听了方士的鼓吹,习“黄帝谷仙之术”,耗万金而建八风台,顺风作液汤,又在殿中种植五梁禾,煮鹤髓、瑇瑁、犀玉等二十多种珍稀之物,用煮好的水来浇灌谷物。这种谷物每成一斛,成本就要一金。  公元20年,天下岌岌可危,王莽却听信术士之言,大兴土木,在常安(即长安)修建供奉祖先的九庙,又将城西十余所大型皇家建筑拆除。两年后,九庙才告完工,耗财数百万之巨,累死万余人。  随着王莽各项荒谬的改革,
脱发是一个残忍的现实,明明还是小鲜肉,却被人喊成大叔,十分尴尬。其实,古人也有脱发烦恼,只是古人的寿命普遍较短,很多人还没活到脱发的年纪就去世了,所以这个烦恼并不普遍。但在很多大诗人的诗词中,吃瓜群众还是能看出来古人脱发问题确实存在。  白居易曾作过一首《嗟发落》:“朝亦嗟发落,暮亦嗟发落。”一个靠才华吃饭的男子,也会从早到晚感叹自己的头发掉得太多,真的压力好大。他后来想开了,于是又写道:“落尽诚
那一晚,在距离恒山千里之外的福建廿八铺,看着天上的月亮,《笑傲江湖》中恒山三定之首定静师太默默祈祷着。在这个黑沉沉的小镇里,到处都埋伏着敌人,大战在即。她本来就不太善于临敌指挥,何况身后还拖着几十个武功差劲的女弟子。定静师太感到很疲惫。  她萌生了退意,把心事告诉了菩萨,希望以后“青灯礼佛,不动刀剑”。这实在是一个毫不过分的要求:“我想放下刀剑,难道还不可以吗?”  可是一天之后,她死了。  整部
成为药童  东汉时期一个静谧的午后,天气晴好,阳光照进了南阳郡涅阳县(今属河南南阳)一座官僚宅子里。宅子四周偶尔有鸟发出悦耳的叫声,一个小男孩席地而坐,背靠着高大的书架,手里捧着一本发黄的书卷,看得忘乎所以。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棂洒进来,又一寸寸移走,直到天色黯淡,再无光亮。院子里响起阵阵呼喊声,有人叫着男孩的乳名。男孩这才恋恋不合地丢下书卷,站起来跑出书房。  这样的情景是“医圣”张仲景童年时最常见
叶城率领平乱的军队回朝那日,天气很好,初夏的微风里弥漫着草木气息。正德门前是朝廷派来迎接的官员,为首的丞相许致身着庄重的玄色朝服,身形挺拔宛若一竿翠竹,眉目舒展,似是心情极好。  行至城下,叶城翻身下马,卸下头盔行礼道:“劳烦许大人相迎。”  “叶将军客气。”许致伸手接过叶城的头盔,放在身旁侍从的托盘上,“南部流民作乱已久,将军为国平忧,微臣于公于私都应迎接将军凯旋,何来劳烦一说。”  叶城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