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骂的就是皇帝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aw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和年间出了两篇惊天动地的奇文,一是白行简的《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二是柳宗元的《河间传》。二者都是涉及隐晦话题的“大黄文”,之所以能在宪宗朝集中出现,是有特殊原因的。
  白行简创作“肉文”的原因比较简单。他在开篇里说“情所知,莫甚交接。其余官爵功名,实人情之衰也”,将权欲之乐和男欢女乐作比,不难看出他对当时污浊官场的厌弃。他性格耿直,不肯屈从,所以终生不过官至五品。既然升迁无望,他干脆用文字彰显人性,来个“燃犀下照”,让伪君子们无处遁形。
  《河间传》的创作背景则复杂得多。一来因为柳宗元创作态度严谨,虽不乏寓言作品,但大多“拟人必于其伦”,要有现实原型;二来柳宗元参加过“二王八司马”主导的“永贞改革”,曾是呼风唤雨的“决策圈”的人物,他的皮里阳秋往往富含更深的政治意味,不只“涉黄”那么简单。
  故事的内容相当劲爆,在带“马赛克”的情况下大概是这个样子。
  话说河间有个著名的贞妇,未嫁时便水骨冰肌、操守如玉,亲戚中的淫奔之徒无不对她敬而远之。她嫁人后更是善待寡婆、敬爱丈夫,闺门清风远播四邑。正应了“人比人、气死人”的俗话,那些“淫亲”更加相形见绌。为了拉贞妇下马,他们假说要办“闺门讲习班”,请贞妇担任主讲,半路上又假说寺庙里的南方佛画精美异常,哄她去看。其实那里早埋伏了几个无行恶少,准备羞辱贞妇。好在她很警觉,听到帷幕后有陌生男子的咳嗽声,马上赤足奔出,上车逃走。
  一年后,那些“淫亲”不死心,又百般敦请贞妇出游。这回他们事先做了手脚,撤去帷幕,把恶少们藏在北边的一个耳屋里。贞妇竟毫无顾忌地走了进去,听到动静后并没像上次那样落荒而逃。大家看有机可乘,便一涌而出,男女之间毫无顾忌地搂抱起来。其中,最英俊强壮的男人抱起贞妇,而她这回稍作抵抗后竟就范了。
  一天两夜后,直到丈夫来接,贞妇才和对方“啮臂而盟”,洒泪分别。回家后她心乱如麻,吃不下,睡不着,见到丈夫更是反射性地恶语相向,后来竟以袖遮面,不愿再见丈夫。后来,贞妇假说自己中了邪,让丈夫设坛祭祀、驱邪避凶,而她却向官府报告丈夫私下诅咒皇帝,导致丈夫被鞭挞而死。得到自由的贞妇大开四门,延请恶少到家狂欢,未等新欢成旧爱就移情别恋。10年后,贞妇终因纵欲过度而暴亡。
  按照韩、柳古文“文以载道”的原则,这篇作品到底载了什么道呢?此文和蒲松龄“思无邪”的《聊斋志异》不同,不是对纯洁爱情的赞美;和《如意君》等作品也不同,少了许多赤裸裸的描写,看来作者志不在此。那么他一反敦厚、儒雅的文风,如此异军突起地留下这篇奇文,骂的是谁,或者说谁和他有如此深仇大恨呢?
  著名报人张铁夫曾论述过此事,认为柳宗元矛头直指“永贞革新”的实际掌控者唐顺宗。为什么一向理智的柳宗元会向自己的恩主开炮呢?其论据主要来自韩愈所著的《顺宗实录》。
  不错,韩愈在宪宗朝文名大著。但以他和革新党的关系,(在当权者看来)似乎并非写实录的最佳人选。当时正掌权的“守旧派”之所以要借韩愈的大名,就是为了给肆意歪曲史实制造烟幕弹。比如《实录》中多处反映顺宗和王叔文集团“交恶”—李淳(即后来的宪宗李纯)在当广陵王时便洞悉了王叔文的奸谋,累次向皇帝谏言罢黜二王。再加上内官的浸润、外藩雄阵的压迫,所以顺宗才“厌倦万机,恶叔文等”,这也是他内禅天下的直接原因。
  其实明眼人不难发现,这是拥立宪宗的权奸们的自圆其说。首先,不要说李纯以藩王之身不敢议论大政,即便有此心,他即位时不过16岁,会有什么见识?倒是被触及利益的藩镇、内监们诋毁二王更真实些,李纯不过是他们事后拉来的挡箭牌罢了。实际情况是,顺宗对“二王集团”的支持是一以贯之的,这也是明知他身体不好、时日不多,太监们还要急切地发动政变逼宫的原因。
  张铁夫又说顺宗贬逐二王诸人的圣旨是自己决意的,是对改革事业的背叛。其实顺宗内禅后一直被软禁,最后连性命都丢在宪宗派来的小黄门手里。处于这种生死由人的绝境,又能说出什么真心话呢?所以,说柳宗元把顺宗当作“河间妇”来嘲弄、谩骂是没根据的。
  又有人根据《河间传》最后那句“天下之言朋友相慕望,有如河间与其夫之切密者乎”的反问,断定柳宗元针对的是同为“八司马”之一的“郴州司马”程异。理由是他俩同为天涯沦落人,但程异通过走太监的“内线”得到宪宗的赦免,并因搜刮民财有功而坐上宰相高位。这位青云直上的昔日难友没对柳宗元施以援手,所以柳宗元对他恨之入骨,不能不借小说一“损”为快。
  这么说就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首先,柳宗元在其他诗文里从未流露过对程异的不满;再者,以当时的政治环境而论,走太监路线起复的大有人在,比如名重一时的元稹,可也没听说白居易与他反目成仇啊!程异没有任何卖友求荣的资料,不过是政治操守没那么坚定而已。这么乱戴帽子,估计柳宗元地下有知也是不服的。
  那柳宗元到底在针对谁呢?两宋之交的著名学者胡寅在《致堂读史管见》中明白无误地说,《河间传》怼的就是有始无终的唐宪宗。
  从公来说,宪宗取消了“贞元革新”的既定路线,让内监之祸愈演愈烈,最終要了自己的命,大唐在回光返照后很快奄奄一息;从私来说,柳宗元被宪宗流放,不仅身中风痹,英年早逝,政治波折更给他带来精神磨难。他到永州后,当地官府不给房舍,他和母亲只能避居简陋的僧舍,不到半年母亲便病逝了;他娶妻时,当地士族竟不屑与婚,逼得生于河东望族的他只能和当地的普通农户结亲,这在将门阀制度当成立身之本的唐代,无疑是一生的污点。
  柳宗元当时的心绪很可能非常纷乱甚至到达崩溃边缘,他在同时期的另一篇作品《谪龙说》中将自己想象为被贬下凡的龙女,在拒绝凡人侮辱后闭关七天,最后呵气成云、化龙升天。这绝对是一种用来平衡心理的臆想,现实中的“龙女”逃不过世俗的魔掌,一如柳宗元不可能在柳州保留精神上的“完璧”。
  所以,彼时怒火焚心的柳宗元不可能像后来写《永州八记》那般淡定从容、超然物外,一篇把“皇帝”比作人尽可夫的女子的奇文就应运而生了。其实他在文末还是露了些真情,一句“君臣之际,尤可畏哉”所包含的信息量就足够大家琢磨了。
其他文献
明治十六年(1883年),日本政府修建鹿鸣馆,招待各国使者与社会名流来跳西洋舞,以示文明开化。起初日本民众对男女扭成一团、几近伤风败俗的西洋舞全无好感,旨在助力外交的鹿鸣馆收效甚微。但次年起,首相伊藤博文之妻伊藤梅子带头参加舞会,一举扭转成见,“鹿鸣馆外交”的初衷也逐渐达成。  为什么这位首相夫人如此“长袖善舞”?因为,在嫁给伊藤博文之前,她是一位科班出身的艺伎。  无独有偶,“明治三杰”中的木户
对于她,他挂念了一辈子,晚年身体抱恙都想去见她一面,她是他心口上一颗朱砂痣,生活中没了痕迹,却永远留在心底。他是林语堂,他挂念了一辈子的人则是陈锦端。  1895年,林语堂出生于福建龙溪,父亲是一名教会牧师,林语堂从小就受到西方教义的影响,并在17岁那年以第二名的成绩考进上海圣约翰大学。在校期间,博学多才的林语堂领了不少奖,惊艳四座。与圣约翰大学有一墙之隔的圣玛丽女校的女生们也对林语堂仰慕不已,其
赵四小姐出生时,天上有一道霞光,所以她有个名字叫“赵绮霞”;又因她的英文名字叫Edith,谐音“一荻”,所以又叫“赵一荻”;她还有名:赵多加和赵妮。至于她为何叫赵四,原因很简单,她在姐妹中排行第四。  赵四小姐出身显赫。她的父亲赵庆华是北洋政府时期多处铁路局的局长,后来官至交通次长,她家的姻亲也都很显赫。不过,不知为何,这样一个显赫家庭竟没让赵四小姐接受高深的教育。她有个美国神学院的函授文凭,仅这
《雪山飞狐》中有个人叫刘元鹤,是御前一等侍卫,奉命争夺闯王李自成留下的宝藏,与天龙门、饮马川、平通镖局一干人及江洋大盗宝树和尚,一起来到玉笔山庄。闯王宝藏的秘密随之被揭开,打开宝藏的军刀和地图就在眼前,众人无不眼红,一场混战在所难免。如果这样,武功不高的刘元鹤无法占得便宜。殊不知,他却成功掌控了这个近乎失控的局面。  书中说“刘元鹤为人精细”,饮马川山寨的陶百岁把解开宝藏秘密的关键物件——装有军刀
唐朝人喝酒,往往酒到杯干,十分豪爽。那么,唐朝人喝的到底是什么酒?据记载,唐朝时,蒸馏技术还没有发展起来,当时的酒主要由粮食和水果发酵而成,酒的度数一般较低,当然不容易喝醉,就算真的喝上千杯,只怕也是想比比谁是大胃王。不过,唐朝酒的度数虽然不高,讲究却不少。  唐朝人根据酒的品质不同,对酒进行区别定价,导致酒一度成为区别人们社会地位的标志。  比如用粮食谷物来造酒,造好后的酒含有杂质,这样的酒被称
三国是一个吹牛者横行的时代,他们在同一个舞台上竞技,相互切磋吹牛技巧,共同编织了一场扣人心弦的吹牛大会,让一部严肃的战争题材作品,变成了喜剧色彩颇重的无厘头大戏。不过事实也证明,吹牛有风险,耍酷需谨慎。  三国时期,第一个吹牛吹出高境界的人叫韩馥。不过,作为割据一方的诸侯,韩馥毕竟是见过世面的,他并没有过度吹嘘自己的水平,反而不遗余力地给下属打call。  当时,十八路诸侯齐聚汜水关讨伐董卓,而董
清朝末年,随着欧洲列强入侵,一大波西方文化进入我国。受凡尔纳等科幻大佬作品的影响,各路文人也搞起了科幻的“西学东渐”,从平淡科普到无脑爽文,各种类型应有尽有。  其中最常见的莫过于打着科幻旗号的科普小说,比如《黑暗世界》。文章伊始,作者便勾勒出魔幻的一幕:1925年某日下午5点,华乐夫妇在室内关窗点灯闲聊。大白天为啥要关窗点灯呢?因为开窗也没用,全世界都被黑暗势力所笼罩,各类生物纷纷开启“癫狂丧尸
翻开书帝王将相,合上书煎炸煮烫——这就是淘编们的跳跃日常,若无美食撑肚,早被上下五千年的爱恨情仇虐到虚脱了。既然无法戒吃,那就做个理直气壮的吃货吧!  小荷:如果我明日午时将被斬首,狱卒说:“这是你最后一顿饭了。”我肯定来不及难过,而是愤怒地吼:“你们明天不管早饭了吗?”  决微:还要顺便问下这顿晚饭有没有加麻加辣,哦,对了,不要香菜。  子玉:作为资深吃货,我多年下来积攒的经验包括但不限于:徒手
一直以来,人们被蓝色的神秘和美丽所吸引,尤其那被誉为理想之蓝、绝对之蓝的“国际克莱因蓝”更是几乎主宰了整个艺术世界,成了一道孤绝而闪亮的风景。人们沉浸在蓝色的明净和空旷之中,始终没有忘记这位缔造“蓝色狂想曲”的男神——法国艺术家伊夫·克莱因。  1928年4月,克莱因出生在法国一个艺术之家。他的父亲喜欢具象艺术,母亲喜欢抽象艺术,但他偏偏不喜欢艺术,也不喜欢上学读书。由于经常无故旷课,再加上战争的
喜欢书法的人都知道有个名帖叫《远涉帖》,是诸葛亮亲笔所写,王羲之看后爱不释手,又亲笔临摹,这也使《远涉帖》的神采得以延续千年,苏轼、宋徽宗都见过它,墨写的原迹一直流传到清代。这件名帖是诸葛亮唯一传世手迹,奠定了诸葛亮作为书法家的地位,但也正是这件书法作品,揭示了诸葛亮的一个秘密:假公济私,即利用国家快递写私信。但事实是怎样的呢?  《远涉帖》是一件章草作品,文字只有3行,共27个字,内容如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