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教学的技术手段是越来越先进了,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也是逐年增加,一个重要的标杆就是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
利用课件进行教学具有巨大的优势:教学的内容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图文并茂,化枯燥为有趣,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化难为易,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又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
但是课件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作为目的还是手段?是否每一节课都需要运用?如何提高课件的教学成效?笔者认为课件使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以下的几个小问题:
一、课件要结合数学科实际运用,不要语文化
小学生的年龄小,认知水平低,好奇心强,利用课件辅助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能化抽象变为直观的、具体的。如小数的意义一课,由于由整数的认识转入小数的认识,学生往往感到比较抽象,难于理解,但课件的运用使学生能直观的理解由于整数表达的局限而产生小数表达的需要,进而体会小数产生的意义。数学知识具有自身的规律性,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但现实教学中,有的教师为追求创设教学情境而把数学教学语文化,弱化了数学的内容、因素。在“平均数”一课的教学中,上课教师首先进行故事化的情境创设:动物王国召开年度体育运动会,然后按最终的成绩进行奖励……教师的故事情境创设用时将近半个小时,最后的十分钟才匆匆进入主题。整节课充满了语文课的气息,学生数学活动与思考的时间极少,达不到教学的目标。
二、课件不应是堆砌,而应是整合、优化
一种好的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能够创造出生动、活泼愉快的教学环境,使教与学双方始终处于寓教于乐状态,只有这样才有助于知识信息的相互传递。巧用课件辅助教学,在概念、几何等知识教学中,发挥课件特有的感染力和表现力,直观、生动地对学生心理进行“催化”,将起到优化教学环境的作用。但如何结合教学内容整合、优化课件的使用?是值得我们教师应多考虑的事情。在教师中一般课件的幻灯片数量在10—15张之间,但有的则达到25张以上。听了六年级分数除法一课,教师从意义、法则、判断、练习等环节设计了30张幻灯片,从上课便开始播放,一张接着一张,非常紧凑流畅。课后学生说像看电影,但多数的同学还不会计算!教师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是多少呢?不要说小学生,连我这个听课的老师也实在没有多少时间在思考!有的课件其中的幻灯片前后并无联系,甚至与教学内容没有多少关联,只是简单的拼凑在一起。数学课件应注重数形结合,注重内容的整合、联系、优化,不应只是简单堆砌在一起播放,这样的课件对教学无益,徒增学生身心的疲劳。
三、课件教学不应忽略传统教学手段
课件由于能在短时间内释放大容量的数学信息,这对学生的思维有较高的要求,如果短时间内不能理解消化所学的内容,那学生体会不到数学的乐趣与成功的快乐,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也有影响。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少、辨知能力低,对新鲜事物认知持续时间短,如果很多课件是一闪而过,学生脑海里对知识没有深刻印象,也没有经历体验、思考的过程,更不会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利于学生积累数学经验、培养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有的教师认为只要运用课件教学便能把教师解放出来,只要轻松一点便能完成任务,教师不用再费时费力了,岂不知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在课堂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教师要认真刻苦钻研业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师教学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要远胜过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所以,运用课件辅助教学不仅对教师的计算机运用水平提出了挑战,同时,对教师的业务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如果教育思想落后,业务水平低下的教师运用课件,对提高课堂时效能有好效果吗?
另外,课件只不过是学习和教学的一种工具,就像教具一样。当教师把课件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教学中去的时候,课件辅助教学也就真正提高了課堂时效。但现代化媒体技术毕竟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它不能完全替代教师的教学和原有的教学手段,其真正价值在于实现原有的教学手段难于达到甚至达不到的效果。例如,几何图形的运动变化过程等内容。但有的教师一节课全部是使用课件,只有寥寥无几的几个字,甚至没有,也不利于学生对内容的掌握记忆。运用课件教学过程中,虽然可以使课堂教学的容量增大,但更应注意教学过程的时间控制、注重课堂教学的板书设计。必要的板书能有利于实现学生的思维与教学过程同步,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的脉络,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四、课件教学要结合学生实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数学新课标明确提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和结果的关系;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果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件不符学生实际的认知规律,教学中教师只是简单的把课件放映一遍,那么学生对结果目标可能了解、掌握,但对过程目标没有经历、没有体验,更没有主动探索,那学生便没有数学思想的感悟,学生数学的综合与实践能力便没有促进。缺少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
总之,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是现代教学的趋势和需要,应用课件教学时不要搞形式主义,要注重实效。要居于学生实际的认知规律合理灵活的使用课件,把现代教学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紧密的结合起来,协同互补使用各种教学手段,注重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整合、优化,使现代化教学技术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
利用课件进行教学具有巨大的优势:教学的内容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图文并茂,化枯燥为有趣,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化难为易,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又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
但是课件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作为目的还是手段?是否每一节课都需要运用?如何提高课件的教学成效?笔者认为课件使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以下的几个小问题:
一、课件要结合数学科实际运用,不要语文化
小学生的年龄小,认知水平低,好奇心强,利用课件辅助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能化抽象变为直观的、具体的。如小数的意义一课,由于由整数的认识转入小数的认识,学生往往感到比较抽象,难于理解,但课件的运用使学生能直观的理解由于整数表达的局限而产生小数表达的需要,进而体会小数产生的意义。数学知识具有自身的规律性,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但现实教学中,有的教师为追求创设教学情境而把数学教学语文化,弱化了数学的内容、因素。在“平均数”一课的教学中,上课教师首先进行故事化的情境创设:动物王国召开年度体育运动会,然后按最终的成绩进行奖励……教师的故事情境创设用时将近半个小时,最后的十分钟才匆匆进入主题。整节课充满了语文课的气息,学生数学活动与思考的时间极少,达不到教学的目标。
二、课件不应是堆砌,而应是整合、优化
一种好的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能够创造出生动、活泼愉快的教学环境,使教与学双方始终处于寓教于乐状态,只有这样才有助于知识信息的相互传递。巧用课件辅助教学,在概念、几何等知识教学中,发挥课件特有的感染力和表现力,直观、生动地对学生心理进行“催化”,将起到优化教学环境的作用。但如何结合教学内容整合、优化课件的使用?是值得我们教师应多考虑的事情。在教师中一般课件的幻灯片数量在10—15张之间,但有的则达到25张以上。听了六年级分数除法一课,教师从意义、法则、判断、练习等环节设计了30张幻灯片,从上课便开始播放,一张接着一张,非常紧凑流畅。课后学生说像看电影,但多数的同学还不会计算!教师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是多少呢?不要说小学生,连我这个听课的老师也实在没有多少时间在思考!有的课件其中的幻灯片前后并无联系,甚至与教学内容没有多少关联,只是简单的拼凑在一起。数学课件应注重数形结合,注重内容的整合、联系、优化,不应只是简单堆砌在一起播放,这样的课件对教学无益,徒增学生身心的疲劳。
三、课件教学不应忽略传统教学手段
课件由于能在短时间内释放大容量的数学信息,这对学生的思维有较高的要求,如果短时间内不能理解消化所学的内容,那学生体会不到数学的乐趣与成功的快乐,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也有影响。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少、辨知能力低,对新鲜事物认知持续时间短,如果很多课件是一闪而过,学生脑海里对知识没有深刻印象,也没有经历体验、思考的过程,更不会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利于学生积累数学经验、培养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有的教师认为只要运用课件教学便能把教师解放出来,只要轻松一点便能完成任务,教师不用再费时费力了,岂不知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在课堂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教师要认真刻苦钻研业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师教学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要远胜过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所以,运用课件辅助教学不仅对教师的计算机运用水平提出了挑战,同时,对教师的业务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如果教育思想落后,业务水平低下的教师运用课件,对提高课堂时效能有好效果吗?
另外,课件只不过是学习和教学的一种工具,就像教具一样。当教师把课件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教学中去的时候,课件辅助教学也就真正提高了課堂时效。但现代化媒体技术毕竟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它不能完全替代教师的教学和原有的教学手段,其真正价值在于实现原有的教学手段难于达到甚至达不到的效果。例如,几何图形的运动变化过程等内容。但有的教师一节课全部是使用课件,只有寥寥无几的几个字,甚至没有,也不利于学生对内容的掌握记忆。运用课件教学过程中,虽然可以使课堂教学的容量增大,但更应注意教学过程的时间控制、注重课堂教学的板书设计。必要的板书能有利于实现学生的思维与教学过程同步,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的脉络,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四、课件教学要结合学生实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数学新课标明确提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和结果的关系;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果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件不符学生实际的认知规律,教学中教师只是简单的把课件放映一遍,那么学生对结果目标可能了解、掌握,但对过程目标没有经历、没有体验,更没有主动探索,那学生便没有数学思想的感悟,学生数学的综合与实践能力便没有促进。缺少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
总之,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是现代教学的趋势和需要,应用课件教学时不要搞形式主义,要注重实效。要居于学生实际的认知规律合理灵活的使用课件,把现代教学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紧密的结合起来,协同互补使用各种教学手段,注重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整合、优化,使现代化教学技术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