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公立医院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建设思考

来源 :上海党史与党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x0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培养好公立医院党支部书记队伍,使其切实发挥“双带头人”作用,在新时代强化公立医院基础党建工作中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政策文件、理论文献和实地调研分析公立医院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结合实践提出针对性对策,以期为新时代加强公立医院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立医院;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对策建议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党支部书记一般应当由内设机构负责人中的党员担任”,由此提出了新时代公立医院党支部书记、科室主任“双带头”一肩挑的命题。医院基层党支部是贯彻中央方针政策的最基础组织,是党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而党支部书记则是基层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核心关键人物,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落地生根。公立医院党支部书记实现基层党建工作和科室业务工作“双带头”,才能真正发挥“领头羊”作用,真正强化公立医院党支部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因此,在新时代如何培养好公立医院党支部书记队伍,使其切实发挥“双带头人”作用,在公立医院基层党建研究中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系统分析梳理文献及实地调研了解公立医院党支部书记建设现状,结合实践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以期为新时代公立医院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建设提供参考。
  一、新时代公立医院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建设的必要性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有力举措。去年以来,公立医院在防控新冠肺炎等重大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发挥了主体作用。特别是在抗击疫情的战役中,公立医院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体现了在公立医院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性。进入新时代,公立医院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全新阶段,而公立医院党的建设仍存在薄弱环节,这和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不完全适应。公立医院党支部书记作为基层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核心关键人物,其政治素养、党性修养、党务能力等履职能力直接影响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公立医院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建设,强化示范引领作用,激发临床一线党组织整体活力,全面提升公立医院基层党建工作质量。
  (二)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客观需要。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健康中国上升为战略地位。纲要中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作为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主体力量,建设以公益性为主导、落实人民健康优先的战略,离不开公立医院基层党支部对卫生健康行业的正确引导和落实推进。而建设健康中国的进程中,仍面临着医疗资源和人民需求不匹配、看病难、看病贵等棘手问题。为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加强党组织对公立医院的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而党支部书记作为公立医院党组织的“第一责任人”,是医院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的组织者、实践者,加强黨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建设是职责所系,也是组织要求。
  (三)打造高素质党支部书记队伍的内在要求。实施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后,公立医院党支部书记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但是部分书记的能力水平与新时代全面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的队伍要求还有一定差距。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干部要“勇于直面问题,提高七种能力”。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实施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党和政府对公立医院党支部书记建设要求不断提高,公立医院应主动对标对表,主动加强党支部书记的政治能力、业务能力建设,进一步增强其政治意识,提高其政治站位,督促其聚焦主责主业,勇于担当作为。
  二、新时代公立医院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文梳理了2017年至2021年4月公立医院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建设的相关文献,并对上海市相关办医主体组织工作负责人、部分公立医院党组织负责人进行了咨询访谈,使用逻辑归纳法得出现存具体问题如下:
  (一)医院党支部书记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大多数公立医院采取科室正职或副职兼任党支部书记,或从科研骨干中选任支部书记,坚持党建和业务“双带头”。公立医院党支部班子成员绝大多数是兼职,既要干业务,又要抓党务,对党建工作不够重视,存在把党务工作看成是“额外负担”现象。一些党支部班子成员不能正确认识党建工作对中心工作的重要推动作用,对党建工作缺乏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还有的党支部班子成员对开展党建工作存在畏难情绪。
  (二)医院党支部书记党务工作能力还不够强。部分党支部书记身份意识和职责意识不强,在开展党建工作时,对支部工作怎么抓、抓什么心中无概念,满足于完成“规定性工作”,跟不上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同时,由于党支部书记大多数为是医务人员出身,缺乏对党建工作系统的理论学习,对党建工作的特点、工作途径等缺乏专业认知,从客观上限制了支部工作的创新和发展,进而导致党支部书记在工作中缺乏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难以发挥“双带头人”作用。
  (三)医院基层党支部书记考核激励还不够完善。调研发现,目前公立医院在干部的考核评价体系方面,特别是在党支部书记履职方面还缺乏一套相对系统、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制约了党务人才的活力;公立医院党务工作者职称晋升渠道尚未真正打通,少数医院仍未做到按照工作量落实绩效待遇的要求,导致党支部书记队伍“动能”不足。
  三、加强新时代公立医院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深化党建引领,努力破解党建与业务工作“两张皮”。在公立医院,将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要破除“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意识,又要在日常实践中统筹兼顾党建与业务工作。   第一,思想上,摆正党建工作位置,坚持“党建能力与业务能力”等量级重视。公立医院是否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统一部署、统一落实,党支部书记这一“关键少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立医院需要以“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为目标,以“七种能力建设”为抓手,把支部书记培养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党建工作的内行人、干部职工的贴心人。把在素质上精明强干、工作上高效快捷,能力上一专多能的优秀人才纳入党支部班子,建立起一支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和决策部署,与新时代医院改革发展需要相匹配的,能够围绕医院中心任务开展工作的高素质一线党务干部队伍。
  第二,工作中,突出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的责任落实。党支部书记一方面需要深化党务知识学习,另一方面在业务中注重挖掘党建资源,发挥主业优势,思考如何用党建引领业务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坚持以党建促发展,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制定措施,推动业务工作的落实。在党建活动中,不断增强党员的责任意识,将党员意识转化成推动业务工作能力提升的内生动力。
  第三,考评中,将业务工作纳入党建考评,实现党建工作引领业务工作。在党支部书记业绩考评中,需提高对业务发展的考核比重。以加强促进党建引领业务为目标,优化党建考核指标,切实发挥好党建考评的“指挥棒”作用。同时,真正建立和落实党建工作责任追究制度,释放失责必问、问责必严的信号,形成以责任落实推动工作落实的良好局面。
  (二)基于战略思维,构建“选拔—培训—实践—评价”联动机制。把党的领导融入医院治理全过程各方面各环节,离不开党支部书记的抓实推进。在对医院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长期规划中,需要从战略上全盘考虑。党支部书记队伍各个环节建设应坚持战略思维,以公立医院党支部书记践行“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为总目标,系统梳理“选拔—培训—实践—考评”四大机制,进而实现环环扣紧的“责任链条”,做好目标和手段、激励和约束的协调,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向基层有效延伸。
  第一,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机制。首先,对标要求明确选拔标准。对照党章要求,结合卫生事业行业属性、医务人员群体特点,坚持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这一定位,明确公立医院党支部书记的岗位胜任力清单。其次,形成公开、透明的人才发现、推荐机制。各个医院应制定符合医院发展现状的各类人才发现选拔机制,并根据医院不同岗位的胜任力清单,制定人才培养规划,不断做大各类人才“蓄水池”,实现各类岗位包括支部书记队伍的“选优配强”。
  第二,形成针对性强、可操作的培训机制。首先,培训机制需具备行业属性、群体属性。医院党支部书记大多是“半路出家”的医务人员,且日常工作繁忙,需要通过政策内容分析、岗位要求等制定培训清单。其次,需要进行分类、分层培养,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需求确定针对性培养目标,制定“一人一案”的培训方案,深化细化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培训方法和培训预算等内容,将设定的培训目标变得具体化和可操作化,最准实现“精准培优”。
  第三,制定工作责任制评价体系,实现责任传导。定期评价公立医院党支部书记工作落实情况,可形成责任倒逼机制,推动基层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首先,需要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既需要具备中央等文件要求的“导向性”,又需要具备符合工作时间的“实际性”,探索建立以医德、能力、业绩为重点的评价体系,通过医院党务专家对指标进行遴选及指标体系构建的评估,確保指标选择的科学性。其次,通过模拟运行测试,对指标进行检验,确保指标体系的合理性。最后,将评价结果与党内评优和干部考核、晋升等挂钩,激发评价工作活力,实现“以评促建”。
  本文系2021年度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党建研究会课题(wj2021016)成果
  作者单位: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医院发展研究院公立医院党建研究所
  (责任编辑:丁  达)
其他文献
[摘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始终追求的伟大目标,也是弘扬和传承伟大建黨精神的最终目标。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最新重大创新成果,体现在命名方式的独特深意、精神内涵的高度凝练、与百年精神谱系的关系等方面。伟大建党精神在近代以来追求民族复兴的历史图景下生根发芽,从丰富的创党实践中凝练内涵,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与不同时期的时代主题相结合并不断升华,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诸多研究显示母亲积极教养能够促进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但是迄今对其内在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基于“基因-环境-内表型-行为”模型,采用问卷法和DNA分型技术,对1082名青少年(初测年龄为12.32±0.48岁,50.3%女生)及其母亲进行为期2年的追踪研究,考察共情在母亲积极教养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间的中介作用,以及OXTR基因rs53576多态性对该中介机制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青少年认知共情(观点采择)在母亲积极教养和亲社会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而情绪共情(移情关心)的中介作用不显著;(2)O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是一篇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宣言。为了更好地学习2021年“七一”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核心要义,更加深刻地領会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宣言,有必要联系历史上党的其他重要历史文献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七一”重要讲话。从文本比较学习和分析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与司法程序的深度融合发展,诉讼电子化正推动着人证的作证方式由传统出庭作证向远程作证转变。远程作证在便利人证直接向法庭提供言词证据的同时,对作证主体的表情、下意识反映等情态证据也产生着过滤作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法官对言词证据真实性的认定。为充分发挥情态证据的证据效力,有必要对远程作证制度进行改造:一是应当进一步规范作证环境、完善程序保障,从而消除远程作证对情态证据的过滤效应;二是应当降低适用条件、扩大适用范围,从而实现远程作证对情态证据的保障功能。
[摘 要]新中国成立后,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一直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中央领导从战略上先后对上海提出“有前途、要发展”,勇当“排头兵”敢为“先行者”等要求,不断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本文通过研究党中央关于上海发展战略与时俱进的演变历程、主要特点,总结其经验启示,从而为新时代进一步深化中央关于上海发展战略的实践提供借鉴思考。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史的主要书写者、伟大塑造者。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系统回顾了我们党一百年走过的峥嵘岁月、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高度评价了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立的伟大历史功绩,精辟概括了党在百年奋斗中形成的光荣传统和崇高精神,系统总结了党在百
[摘 要]上海解放前,沪语广播存在着内容低俗化、结构大散乱等问题。随着广播技术的进步和城域面积的扩大,沪语广播从都市辐射到乡村。中国共产党从顶层设计、内容创新、广播网建设、人员优化等方面,对沪语广播进行了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造。这段历史启发当下的媒体人,必须把人民广播的政治性和方言的贴近性优势结合起来,坚持系统集成改革,坚持向群众学语言,摆正执政党、新媒体与地方话的关系,立足于网络传播的新时代,探索一
为探究中国人社会善念的心理结构,研究采用人格词汇法,在开放调查收集的词汇中选取代表社会善念的心理词语,确立了社会善念词库。通过两次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到包含18个人格特质词的社会善念词汇评定量表和包含17项描述的社会善念自陈量表。研究表明,中国人的社会善念是一种具有二阶四因素结构的人际特质,二阶是指宜人特质和外倾特质,四因素分别是善良尊重、谦和恭逊、包容理解和积极开放。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建,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对江苏及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江苏与上海相邻相连,同处长三角核心区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江苏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率先承接上海的辐射和影响。加上上海和江浙地区党的工作长期统一领导,更是形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格局和水乳交融的紧密态势。  一、思想之光投向江苏,使江苏成为全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省份之一  上海是新文化运动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基地。192
今年,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盛大庆典。一百年,在人类发展史上只是短短一个瞬间,但无论对于中国、还是对于上海而言,这一百年却是一段砥砺奋进的难忘岁月、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一、中国共产党的党团组织在上海从无到有孕育诞生,是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政党属性所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上海是马列主义传播重镇,也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大本营。从五四运动中认识到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