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满意度及其提升策略研究——基于浙江省10所地方本科高校的实证分析

来源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qq1036191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创"背景下,创业教育满意度是评价地方高校教育质量和综合改革成效的重要参考指标。本文利用对浙江省10所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调查的数据,从课程与师资、实践平台、政策和组织四个方面对高校创业教育的影响因素及其机理展开主因子分析。研究发现,学生个人背景对创业教育满意度存在差异性影响。学历与课程和师资、政策的满意度具有显著正相关,但与实践平台的满意度存在显著负相关。父母从商与实践平台、组织两方面具有显著负相关。财经类院校在政策和组织方面的满意度有很大提升空间,而理工类院校在实践平台满意度方面有较大提升空间。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重症肺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对其凝血功能及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表达触发受体-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1,sTREM-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8月—2021年3月呼吸科和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共120例
目的:探讨层级化管理结合正性音乐刺激对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谵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1日~2020年8月1日接受治疗的97例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层级化管理结合正性音乐刺激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住院基本情况(机械通气时间、一次性脱机成功率、ICU住院时间)、病情[采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序
为了探究不同形式的风挡对高速列车气动性能的影响,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采用三维、定常、可压缩雷诺时均方程和κ~ε两方程湍流模型,对配备了3种不同形式风挡(仅具内风挡、内风挡+半开放式外风挡、内风挡+全封闭式外风挡)的3辆编组的CRH380A型高速列车的气动性能从气动阻力和气动升力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采用不同形式风挡的高速列车的气动阻力系数:仅具内风挡工况>内风挡+半开放式外风挡工况>内风挡
目的 探讨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重症肺炎(SP)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68例SP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134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134例)患者接受一体化急救护理。收集两组患者时间指标,分析干预前后心、肺功能,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急救反应时间、急诊科救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
目的:对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处理办法的分析与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于2017年3月-2019年11月间收治的32例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同期收治的重症肺炎无并发感染性休克的50例患者资料为参考,分析和探讨临床医护措施的治疗效果和并发感染性休克的危险因素。结果:32例患者成功救治23例,治疗成功率达71.88%。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患者中营养不良(62.5%)、
目的 评估中小学校学生流感疫苗接种效果,开展疫苗接种的卫生经济学评价,为制定流感疫苗接种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易感者-潜伏者-显性感染者/隐性感染者-移出者/恢复者(susceptible-exposed-infectious/asymptomatic-removed/recovered, SEIARR)动力学模型对既往疫情数据进行模拟,计算累计罹患率评估疫苗接种效果,计算成本-效果和成本-效益
群文阅读是指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结构化文本,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集体建构达成共识的多文本阅读教学。目前,单元编排的组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使用单篇教学模式而忽略了学生的人文主题体验和核心素养培养。而小学语文教材中设置的“交流平台”板块要求教师完成单元中若干文本的教学后,再对教学文本进行重组建构,根据语文核心素养与单元组文之间的关系展开教学,这与群文阅读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本文基于“交流平台
高速公路隧道构造特殊且通行环境复杂,因而通常事故多发。为探究高速公路隧道路段与开放路段事故影响因素和严重程度致因机理的差异,采集沪昆高速邵怀段2011—2016年期间1 537起事故为研究样本;以事故发生路段为响应变量构建逻辑回归模型,解释各种风险因素对事故发生路段倾向性的影响差异;分别针对隧道路段与开放路段建立模型研究事故伤害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建立二元Logit回归模型分析事故的发生倾向性和2
深度学习就是学生在先拥知识的支持下,学会在相关的社会、文化情境中形成新知、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解决过程的相关研究较多,但在现实情境中学习者遇到新的问题情境仍然难以有效解决,因为解决新问题的关键是生成能力,即学习者将先拥知识打散重组以生成新的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关于生成能力的研究不多。本研究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问题解决过程中生成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整合能力和自我效能感,同时在体验学习圈和“条件建构—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