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gang1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一些所特有的疾病在临床上缺乏典型病例,如重度营养不良、重度脱水的腹泻病等已很难见到,加上临床见习常常缺乏典型的病例,甚至没有相关的患者,教学内容和临床疾病脱节的现象尤为突出。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好儿科护理学这门课,协调授课内容与临床见习的矛盾,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一项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儿科护理 改革 建设
  由于一些所特有的疾病在临床上缺乏典型病例,如重度营养不良、重度脱水的腹泻病等已很难见到,加上临床见习常常缺乏典型的病例,甚至没有相关的患者,教学内容和临床疾病脱节的现象尤为突出。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好儿科护理学这门课,协调授课内容与临床见习的矛盾,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一项艰巨的任务。为了摆脱儿科护理学教学工作面临的困境,也为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下面是我对儿科护理学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上作的一些改革尝试:
  1教材建设
  目前我校护理专科生使用的儿科护理学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以后应由我校儿科专家、教授和护士长等尝试着编写一本适合护理专科的儿科护理学教材。根据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本书从护理临床与教学实际出发,重点突出了病情判断、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强调了以患者为中心,有利整体护理的思想和原则贯穿其中。
  2教师建设
  以往历届护理专科生的儿科护理学都是由护理系内儿教研室的教师承担。
  以后应有自己的专职儿科护理教师,并充分利用临床的护理教学力量,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既解决了专职护理教师不足的问题,又较好地发挥了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在教学中的作用,兼职护理教师每次授课前均要进行试讲,由教学组长严格把关,保证教学质量。
  3教学内容更新
  以往儿科护理的教学是理论授课和生产实习为主,理论与临床实践有脱节。
  3.1调整授课内容,该精讲的必须精讲,如总论、新生儿常见疾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腹泻病、支气管肺炎等;一些临床极少见的疾病,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学,如遗传性疾病、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同时开设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儿童学习困难等问题内容的讲座课,以补充学习内容的不足。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能较系统地了解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的学科[1]。
  3、2补充见习内容,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首先认真制订见习计划,细化带教内容,从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出发。增加儿科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适应症,老师边操作边介绍。如蓝光照射箱、保暖箱、超声雾化治疗仪等,使学生增加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为早下临床实习打好基础。同时组织安排学生下社区幼儿园1次,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体格测量,给予初步的评价,写一份体检报告。另外安排学生外出参观1次,主要是儿童专科医院,加深学生对儿科护理现状和发展的认识。
  4教学方法和手段更新
  加强临床思维改革后我们除原有传统讲授外,增加病例讨论课、自学课和讲座课等,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病情判断能力。
  4.1精讲课 及时收集教学图片,在讲课时,注重把握重点和难点。在授课形式上采用多媒体幻灯、相关疾病的VCD、录像、模型或国内外各种典型教学图片。这种“由形象中来又回到象中去”的教学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深刻的记忆,也补充临床病例的缺乏现象,每次课后根据所学内容布置2~3题简单病例分小组进行讨论,提高学生学习儿科学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主动性。
  4.2病例讨论课 在整个课程中组织1~2次病例讨论课。
  课前1周将病史摘要分发给同学,每组6~8人,按要求准备该病例的病史、诊断、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等。然后课堂集中先由各小组同学代表上台发言, 对该病例进行整理分析和判断,时间为10分钟,其他同学向发言者提问,然后老师总结该病例的病史特点,介绍临床诊断和护理措施,最后围绕本病讲课时间 2学时。通过病例讨论课,学生学会收集临床资料、寻找疾病诊断和护理问题。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临场应变能力都得到提 高。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能运用所学知识指导临床实践。
  4.3自学课:儿科学内容很多,由于学时有限。有些内容只能通过自学来完成。对儿科临床常见住院疾病的某些章节,我们采用自学为主,,根据疾病特点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老师随时进行辅导,培养学生的自 学能力,并提高总结归纳水平。通过自学,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提高了自学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4.4开展第二课堂,了解学科动态为满足学有余力同学的需要,结合教研室老师专业特色,我们开设儿童保健专题讲座,讲解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意外事故的预防等;儿童心理专题讲座,讲授小儿常见心理问题与干预措施如行为问题、情绪问题、多动综合症等。让学生了解并关注儿童健康已从单纯的躯体健康发展到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健全的综合问题,更好地贯彻整体护理的主导思想。
  4.5改革考核方法,以往主要采用理论考试,常常是“上课记笔记,下课看笔记,考试背笔记”的应试教育,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时不能马上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改革后的理论考试成绩为60%,并制定考核认知领域方面的目标层次,即记忆、领会、应用、 分析、综合能力等,其中基础层次目标(理解+记忆占2/3),高层次目标(综合分析占1/3),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评价。护理操作成绩为30%,包括儿科常用护理技术,如小儿生长发育指标的测量、头皮静脉注射,小儿喂药方法、保暖箱和蓝光箱操作及适应证。综合素质成绩为10%,包括课堂回答问题、病例讨论发言、体检报告的书写、爱伤护伤的观念和学习主动性等项目。这样的考评方法,既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认知水平和技能水平,又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合儿科学科的发展,合理调整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既保留了传统授课在知识传递方面的優势,又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为儿科护理学临床教学不断地开拓新方法,探索新路子,也为即将进入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范玲,住院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2007
其他文献
机会中的智慧教育,即抓住稍纵即逝的契机,在最恰当的时间里和合适的情境中运用智慧的方式进行入情入理入脑入心的教育。  那么究竟如何做才为机会中的智慧教育呢?  一天早上,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在上面,另一碗蛋在下面,这是在父亲盛时无意的一个举动,可是细心的父亲发现儿子先拿了蛋在上面的那碗。  第二天早上摆在儿子面前的是和昨天一模一样的两碗面条,儿子仍像昨天一样拿过带蛋的那碗吃起来,吃着吃着儿
摘要:体育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必修课,大学的体育课也首次成为纳入学生总成绩考核的科目,由此其性质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发生了改变。部分学生会因考核难度的增加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部分学生会因为体育成绩的不理想影响整体成绩的评定,那么,学生该如何看待大学体育,教师又如何对大学体育进行教学的改革,这些都是需要重视起来的问题,那么,本文就将大学体育工作的开展这方面做一个较为详尽的论述。  关键词:大学体育 教学
摘要:加强师幼互动,为幼儿区域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促进区域活动顺利开展。教师以丰富多样的互动形象为重要媒介,为幼儿创造宽松的心理氛围,吸引幼儿参加区域活动。教师运用生动、多彩的语言与幼儿互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从而積极参加区域活动。教师以平等关爱的伙伴身份与幼儿互动,提高区域活动的质量。  关键词:师幼互动;幼儿园;区域活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
【摘要】:中专的课改不可谓不重视,但如何改?改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许多专家都在研究,本人作为一名中专一线教师在教学中也一直在思考中专的教学有效性是什么及如何在中专物理教学中提高有效性。  【关键词】:物理 有效 教学  现在都提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
【摘要】通过对 PBL教学法 、病案教学法、 直观教学法 、 比较教学法、 歌诀法以及与科研和临床的结合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总结,结合内科学这门学科的特点,阐述以上教学方法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而起到的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内科学 不同教学方法 探讨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内科学是一门临床学科,它要求学生学习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它既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组成部分,又是语文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一些看法。  一、培养学生“敢问”意识  孩子来到世界,便开始认知世界,他们认为世界真奇妙,有许多自己不明白的“为什么”,进一步想探索“是什么”的强烈愿望,我们要细心呵护学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是针对传统班级授课制“以教师为中心”的弊端改革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生生交往为方式的一种开放性的学习形式,它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构成,组成结构及交往结构,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性。  一、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合作学习既是一种教学方式,同样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合作者、帮助者、指导者、组织者,学生
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决定正式印发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并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2011年版语文新课标的实行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上好课,首先要学会听好课。  听课、评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其作用正如一位教师所言――老师的教学理念在听评中升华,教研能力在听评中加强,技能技巧在听评中产生,业务水平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下面就新课标下引导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