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初中生的阅读能力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liping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書读百遍,其义自见。”此话道出了阅读的至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那么,对于教师而言,又该怎么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引导学生的阅读行为。对学生来说,兴趣是阅读的第一原始动力,只有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他才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激发学生兴趣放在处理教材的首要位置,即教学时要先考虑文章怎样教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促使阅读效率提高。如教学《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一文,我先让学生闭目两分钟,又让两位学生扮作古人闭上眼走上讲台拿东西,再回到座位,设身体会盲人的处境,然后让他们说出自己的体会。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阅读课文时,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也就容易把握了。
  二、明确阅读目标
  阅读是一种心理需要,目标是这种需要的结果。由于一篇文章可学习的东西有很多:可以理解主旨,可以揣摩结构,可以品味语言,也可以分析表达方式。因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应十分明确,每一个教学步骤也应十分清楚。所以每一次阅读前要提出一些指导性的问题,明确告诉学生读什么,为什么读,怎么读。如果阅读目标不明确,面对阅读材料时学生就可能不知所措。反之,如果阅读目标明确,学生见到阅读材料就能激发欲望,产生阅读冲动,克服阅读困难。
  三、掌握阅读方法
  阅读的方法很多,在课堂教学中可让学生掌握以下几种方法:首先要明文体,其次要掌握朗读、略读、精读的方法,除了这些还可以通过图表阅读、比较阅读、情感阅读、想象阅读来提高学习兴趣。
  四、创设阅读条件
  语文与生活同在,语文学习离开了鲜活的社会生活,无疑是缘木求鱼。教师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切不可忽视、忘记课外的延伸、拓展,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
  1.组织图书角:为了解决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角落,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
  2.开展读书活动:班级经常开展活动,如故事会、朗诵会等,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介绍已读的书,交换之后,你读的原是1本,可能就成了2本、3本了,知识面也就更广了。
  3.课内外拓展延伸: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及时推荐与课文相关的著作,实现课内外沟通。如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可推荐阅读《约翰·克利斯朵夫》,加深对贝多芬的认识。
  五、积极评价
  阅读教学应允许学生见仁见智地解读作品,尽量做到多角度、有创造性地阅读。如学习《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有的学生从“影子”和“萤火虫”对盲孩子的关爱、帮助中,概括出大家都应该关爱弱者,只有“爱”才能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这个主题;也有学生从“影子”中获得体会,概括出给别人幸福自己也能获得幸福的主题;还有从热爱生活、执著追求和人家都伸出热情的手,人人献出一点爱等方面去概括。这样从多角度思考理解,从而更准确地把握童话主旨。学生这种独特的思考,我们不应该扼杀,应该允许学生创造性地研读课文。
  六、培养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增强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学生在预习、自学的过程中,能够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可以迅速解决随时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中学生应养成随手查阅工具书的习惯。
  2.在速读中养成整体感知的习惯:要提高阅读能力首先要掌握阅读的基本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研读——拓展创新。对一篇文章经过最初几分钟的阅读之后,要能迅速整合对比做出恰当的判断,这点习惯很重要。
  3.在精读中养成鉴赏的习惯:阅读时重点品读词、句,从而提高鉴赏力。
  4.勤思考、勤动笔的习惯:阅读时,要让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考边做笔记的习惯,让学生根据阅读过程和体会在纸上“涂鸦”,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深入思考、认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如摘抄要点,制作卡片等。◆(作者单位:江西省抚州市金巢开发区城西中学)
  □责任编辑:王 江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应对升学和就业压力,学校和家庭在对待学生教育上,往往重分数、技能而轻思想品德。道德品行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长期以来都是中学教育忽视和缺失的领域。近年来,学生犯罪的事件屡有发生。作为一个中学教育工作者和学校教育的管理者,笔者一直在思考,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应该通过怎样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来达到道德品行教育的目的?  一、道德品行教育的目的和方向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才兼
由于受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师的教育观念难以更新、学校教育引导不力等诸多问题以及家庭因素的影响,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难免出现一些学业落后、思想品德不良的学生。如何教育与转化这些学生,是摆在农村高中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 学困生存在的问题  1.意志品质比较薄弱。他们往往学习情绪低落,只听某些感兴趣一点的课程,上其他课程大多睡觉或讲话,课后作业不认真完成,更谈不上去预习和复习功课
随着人们对计划生育认识的加深,加之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的家庭也日益增多,这些独生子女容易成为“太阳系的中心”,成为家长们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宠儿,这种行为明显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利于孩子日后走上社会。  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优势呢?笔者认为:  其一,“自己的事自己做”。从小培养孩子自理家务的能力。有的家长认为小孩子干家务活动既累又干不好而不让孩子插手,其实,越不做越不会做。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生产和管理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的职业技术教育。中职教育的教育效果对培养合格人才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社会就业还存在不少困难,不以就业为导向,不结合社会实践需求开展教学是部分职业学校的教育现状。但笔者仍然认为,“以就业为导向”是中职英语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向。  一、以“就业为导向”,把握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专业与就业紧
一、提倡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和能力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在班级的活动中学生既是参与者又是管理者,或者说,班级管理应该是以学生的自我管理为主。在自我管理中进行自我教育,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加社会交际能力,提高组织能力和创造的能力。班主任的职责是协调、引导,应该给学生最大的自主权和最好的表现舞台,让他们充分表现自己。  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班主任必须要有民主思
SIRT1 (Sirtuins 1)是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依赖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通过对组蛋白及多种非组蛋白底物的去乙酰化修饰,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细胞凋亡、分化等诸多生理过程。SIRT1激动剂在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代谢综合症中有潜在的应用前景,而SIRT1抑制剂目前可用于肿瘤治疗。以白藜芦醇为代表的天然SIRT1激动剂近年来引起了学界的极大关注,而从中药中筛选发现SIRT1激动剂的技
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理念,口头表述自己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学程序等进行创造性设计的一种教研形式。在全面推行教学创新和改革的今天,开展说课形式的教学活动,能使教师及时地摄入最新的教学理念和信息,自觉地运用最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行为,使自己的教学目的更具前瞻性,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一、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不仅仅是传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