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幼儿教学中如何教孩子做人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z8290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人良好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发展过程。幼儿正处于一生中的第三期,是学习做人的奠基期。“一岁看小,三岁看老”。幼儿德育将影响到整个德育工程的质量。因此,德育应从小进行,那么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教孩子做人呢?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
  其一、从小重视孩子的良好品格行为的养成
  孔子日:“少成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是说:一个人小时候养成的习惯是非常稳固的,终生都会起作用的。知识需要首先的引导,幼儿良好品格的养成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作用。在教学中,有一位小朋友游戏时表现得非常棒,老师奖励他一个小礼物,过了一会,这个小朋友由于开始顽皮,老师把小礼物收了回来,孩子受不了此打击,觉得很委屈边哭边打老师。这个案例中,孩子自尊心太强而内心脆弱、任性、固执表现得尤为突出。别人当班长了,我得不到就哭闹,今天你有一盒好看的彩笔或新买的书、玩具,明天我也让妈妈买,老师让他分东西时,先选一个最好、最大的留给自己,小的分给别人等等,有很多例子。造成孩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孩子不具备分享行为,没有建立分享规则所至,另一方面孩子的道德意识方面的残缺。但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是家庭和社会中的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当前家庭中的幼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长辈们把所有的心血都放在自家的独苗身上,很少需要孩子为自己做什么,久而久之这种过度的照顾,过分的关心和保护,养成了孩子只知享受,不知分享和付出,唯我独尊的心理。其次,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如:“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人不为已,天诛地灭”等幼儿在耳闻目睹、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变得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具体表现在:小朋友摔倒了,没有人去扶他,玩具扔了一地,没有人主动拣起来等等行为。良好行为习惯、品格的形成应从小培养和纠正,使幼儿从小积累经验,形成一种正确的首先规范和行为。
  其二、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随时随地进行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教育入手,使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针对幼儿接触过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我们要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幼儿在具体的行为中,逐渐萌发爱家长、爱社会、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幼儿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真正地为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比如,有的孩子帮助别人穿衣服、系扣子,游戏时玩具主动让给别人,孩子偶尔说出有礼貌的话语时,教师和父母要善于抓住这些机会进行随机表扬,鼓励好的典型;对于那些抢别人东西、打架、骂人的孩子随时用建议的方式引导、教育,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引导幼儿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净化孩子的心灵。通过典型的日常小事,孩子亲眼目睹、亲耳所听,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它的重要性和效果都是显而易见的。
  其三、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幼儿德育的发展
  家庭教育是幼儿人格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授,父母的人格力量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俗话说:孩子的行为表现的是父母行为的一面镜子。著名文学家老舍曾说:“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过起码有百位老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可见父母在孩子以上中的地位。因此父母时刻要注意自己的广告。生活中相互尊重、相互谦让,与邻里友好相处,关心别人,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幼儿做出榜样。其次,父母在生活中对幼儿的做法做出正确的评价,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应该做,什么是不应该做,为孩子指明方向,有条件的家长带幼儿去旅游,去认识我国的山山水水、名胜古迹等,使幼兒认识到我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激发幼儿从小爱祖国的情感。因此,家庭环境是幼儿接受教育的基础教育,也是最关键的教育。
  其四、通过各种感官进行丢弃渗透
  孩子通过阅读图书、听故事、看动画片等辅助手段及时进行德育渗透教育,通过书中、故事中的人物行为帮助幼儿分清道德标准去认识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生活中的事情。同时要引导幼儿从中发现哪些是应该学习的,哪些是不应该学习的,去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因此,运用感官进行教育是德育教育的辅助手段,也是最直观的德育教育。
  树木只有根深才能叶茂以至开花结果。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教好孩子怎样做人,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修养,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世纪人才。
其他文献
“以學生的发展为本”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而自主探究的过程又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既然自主探究性学习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向学生充分提供从事探究活动的机会,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探究呢?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一、研究缘起    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应注重语言文学素质的养成。评价语文教师优劣的标准固然很多,然而有无扎实的语言文学素养则是决定性因素。在强调“科学发展,以人为奉”的时代,在推进继承传统文化精髓,文化经典诵读等人文活动的进程中,如果语文教师的语言文学素养缺失,实在是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重大疏漏。鉴于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对重庆市中学语文教师语言文学素养状况进行认真的调查和梳理,以便提出有理有据的语文教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是必不可少的四个环节。阅读理解是外语教学的重要一环,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在教授阅读理解这一环节时,一定要清楚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语言知识,获取文章提供的信息,领悟文章的内涵,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能,真正成为有阅读能力的人。  阅读能力是一种语言的综合能力,它的获得需要两个最基本的因素:语言能力和阅读技巧。语言能力的形成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它包括一定的
摘要:新的课改理念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教学研究。  关键词:理念 兴趣 研究     教学方法既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载体,又是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学研究是教师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下面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一些经验和做法:  一、爱是教育的灵魂  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我
【摘要】计算机技术应用广泛,日新月异。一个人只有具备自学能力,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培养;自学能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计算机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
【摘 要】本文分析了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并根据Java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对实践教学进行了探析,以提高教学质量,缩小在校学习Java的学生与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的差距,增强学生的就业技能,满足社会对Java编程人员的需求。  【关键词】Java教学 实践教学 理论教学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是软件工程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我系以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可见,评价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具有反馈、激励、导向的作用。它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既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行为,是教
三年磨一剑。造就一个班级难,造就一个好班级更难。担当一位教师难,出色的完成班主任的工作更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需要班主任对其学生进行强有力的感化、影响和强制作用。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加大改革和创新的力度,不断地总结与反思,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和教育风格,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有智慧,爱心型的班主任,用爱扬起青春的风帆。
【摘要】计算机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并且其发展速度也是日新月异,所以与那些传统的学科相比,因其需注重实践这一特点,目前的中学计算机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只有转变教学观念,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更应该运用启发式的创新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学习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学以致用”。  【关键词】创新能力;计算机教学;教师;学生    随着新世纪人才培养方向及计
摘要: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具有内在能动性和积极探索性。本文作者结合新课标要求,就高中数学学科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和举措,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 自主学习  教育学指出:“学生作为具有能动开展知识探索、问题分析、能动思维的客观存在体,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同时,教育心理学也指出:“学生作为特殊阶段的学习主体,内心具有丰富的情感,对事物或问题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