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1987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要学好一门课,首先应该对这门课产生兴趣。历史是一门学起来较枯燥的科目,而且常常被学生当做“副科”来学,所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启发学生学习。课前在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时,设置悬念。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预习课文,并搜集一些与课外相关的材料,以便于更好地学习。例如在讲到《辛丑条约》的签订前,问学生可知清华大学是用“庚子赔款”建成的?而“庚子赔款”又是什么?大家可知道美国银行还存有清华大学几千万美金却取不出来呢?在提出以上问题后,告诉学生“庚子赔款”就来自《辛丑条约》。学生当然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后寻找“庚子赔款”的相关材料,从而达到提前预习的目的。
  但要做到更大程度地启发学生,必须做到因材施教,要看学生的所作所为,了解学生的经历和兴趣爱好。对学生不仅要“听其言而观其行”,而且还应“退而省其私”,即观察学生课后私下的言行举止,全面掌握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只有教师对学生有了全面的了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做不同的启发,有的放矢,循循善诱,而不是采取千篇一律的方式。了解学生后,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置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使之产生探求知识结论的强烈愿望,激励他们开动思维机器,自觉地把探索知识结论的思维活动进行到底。在教学中还应该点明问题的关键,启发学生用各种思维活动去解决问题,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给学生指引一条正确的思维之路,促使他们进行分析综合,感受积累知识的过程。可见,在启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过程中,因材施教是相当有必要的。
  另外,教师还应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去热爱学习。只有教师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因势利导,才能让学生发扬自己的优点,克服缺点。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表现为贪求过于庞杂的知识而不求甚解;有的学生表现为知识面狭窄,抱残守缺;有的学生表现为学不专一,浅尝辙止;有的学生表现为故步自封,知难而退。这四种类型反映出学生对待学习的不同心理状态,教师应抓住学生的不同心态,采用不同的方法,使之克服自身的缺点,发扬优点,在学习中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成绩提高了,也能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每时每刻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热爱,从而会更重视这一门课,学习自主性也会更强一些。
  其次,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做一位博学的人,言传身教,用自身丰富的知识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学生喜欢这个学科的教师,才能更喜欢这门课。而作为教师来说,怎样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呢?第一,教师要有尊严,能使人敬服。第二,要有崇高的威信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第三,要具备有条理有系统地传授知识的能力。第四,了解精微的理论,而且能够说清楚。第五,教师也应该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尤其历史课较枯燥,在教学中应该多给学生讲一些课外知识、小趣闻之类,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例如,在讲到孙中山这一历史人物的革命活动时,可以将他曾经爱听洪秀全的故事,要做洪秀全第二的故事,或介绍孙中山的一两件趣事以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前也可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搜集有关孙中山的资料到课堂上给大家来讲,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具备了扎实的学科知识后,能对课本进行创新,把课本枯燥的知识点归纳为有趣的成语或短语让学生容易接受,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南京条约》的内容有四条,我把内容归纳为“割、赔、开、商”,读来朗朗上口,学生很容易记住,觉得历史知识其实也很有趣。再如,把《北京条约》的内容归纳为“天经地义”,这样就让学生把较长的条约内容用简单的几个字记下来。
  最后,教师对待学生应有一颗平常心,尊敬和爱护学生,密切师生关系。这样才能使学生不讨厌这位老师以及这门课。教与学是互相促进不可分离的,教师的教是一个方面,学生的学是一个更重要的方面,只有教师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到“如沐春风”,热心教育学生,且教法得当,才能加深师生情谊,使师生之间感情深厚,关系融洽。这样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才更愿意投入到学习中来,努力学好这门课。反之,如果教师一上来就凶神恶煞的,本来历史这门课就乏味,加之教师的态度恶劣,估计学生更不愿意学这门课,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呢?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启发学生学习。另外,教师也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做到言传身教,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激励学生。
其他文献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教师的职责不仅仅只限于老师的“教”或让学生“学”,不能只满足于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会学”。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是广大教师的强烈愿望,也是教育的灵魂。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
现行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活动教学已成了思品课的一大亮点。粤教版教材每一课都安排了“探究园”“实践与评价”等活动,学生活动贯穿了思品课教学的始终。但是,在三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活动教学存在着不少问题:课堂缺少活动,仍以讲授为主;
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学生普遍反映世界近现代史比较难学,认为这一门课涉及的国家遍及世界各地,人物事件繁多,且人名、地名、事件名古怪冗长、五花八门,学起来无所适从,感觉只有一个字:“乱”。其实,这是由于没有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所致。世界近现代史知识看似凌乱繁杂,但只要找到历史发展的主线就有章可循,而且是非常有规律的。本文试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谈一谈世界近现代史的学习。  1500年前后,人类告别了彼此孤立、
地理教学中“整合”的含义,可通俗理解为把现代信息技术的各种技术手段较完美、较理想地融合到地理课程之中。整合强调现代信息技术要服务于课程,应用于教育;强调应当设法找出现代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增强学习效果;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必要性  1.“整合”是社会发展、技术发展、教育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地理学科与信息技术有效的整合,使学生接触大量的
在英语学习中,许多学生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记词汇,可总是记不住、记不牢,因而产生挫折感,甚至降低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下面我就根据个人的学习和教学体验谈一谈如何能够有效地记忆英语词汇,旨在帮助学生切实提高记忆英语词汇的学习效率。  一、 过好语音关 ,采用音标记忆法   根据多年的高中英语教学经验,我发现学生学习英语词汇时,有一个问题:拼读技巧不过关,导致词汇学习效率低。词的读音和拼写形式是词的存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于2008年4月11日被判处有期徒刑18年,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30万元。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认为,其犯受贿罪,数额特别巨大;犯滥用职权罪,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情节特别严重。从前几年的成克杰案、厦门走私案到陈良宇案,我们不难看出腐败虽然是个别现象,但还是时有发生,折射出了我国的党风廉政建设还要继续加强。  一、中国历史上的腐败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够很好地利用多媒体,对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获取语文知识的意识,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是本人的几点体会。  一、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拓展学生视野  语文科属人文学科,要理解教材的内容必须要有一定的生活基础和生活体验,中学生尤其农村中学的
语文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因此,让学生开口“说”应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始末,也是语文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  一、消除心理因素,锻炼学生“敢说”  说是人之天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所处环境的差异,不同家庭、不同性格、不同经历的人具有不同心理,久而久之会形成不同的说的能力,其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有胆怯型、羞涩型、内向型、口吃型等等。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尽可能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金科玉律。”作为一名传道授业的教育工作者,要想消除和减少师生间的距离感,使学生在宽松的气氛里接受教育,在和谐的环境中领悟道理,了解学生是前提。只有了解学生,才能做到教育有针对性,否则只能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了解学生的方式很多,我认为,与学生谈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谈心是师生心灵的碰撞,是沟通师生感情的纽
【教学设计思路】  运用板块式教学结构教学《孔乙己》。整个教学分为三大板块,以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小说内容为切入点,帮助学生了解小说结构和孔乙己的形象;以品析小说中丰富有个性化和动作性的人物语言为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再次围绕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展开课堂辩论,探究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整体教学实施】  第一板块: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小说内容,了解小说结构和孔乙己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