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解应用题的技巧

来源 :南北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jy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应用题的解决一直是小学教育的一大难点,很多小学生在应用题解决方面做得不是很好,从而导致学生成绩低下。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方式方法,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解决应用题中的问题,提升学生的成绩,使得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也能得以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应用题 解题技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3.029
  小学时期,应用题是学生的一大难点,也是教师教学的一大痛点,很多家长也会因为,自己的孩子学应用题学不好而苦恼。这个时期,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应用题解题需要学生有很高的智商才能解出,并且学生也认为,应用题无规律可循,误认为学习数学很难,从而在很小的年级就失去了对数学学习兴趣。这就导致学生在很小的年级就开始厌学,这是很不利于学生在之后学习和生活的。这个时期,如果家长和教师不正确的引导学生的话,学生很可能就出现心理压力,从而进一步导致问题学生的出现。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和教学方法,应用题的难点就能不断地得以解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教师的套路,解决繁杂的问题,对应用题的难点一一解决,各个击破,从而达到学生快乐学习、教师乐于教学的目的。只有做好学生在学习上的引导活动,使学生掌握好学习的方式方法,掌握教师总结好的经验,学生才能在之后的数学学习中走得稳健,走得更远。
  一、克服心理恐惧,重新认识数学
  小学生在初识小学应用题时,学生一旦遭遇困难就会产生心理恐惧,这样进一步导致学生厌学,对数学产生恐惧感,使其在之后的数学学习中会有学习恐惧感,进而使得学生越来越落后,本来是应用题引起的问题,却影响了学生之后的学习和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加強对孩子的引导,学生才会克服恐惧,渐渐地重新爱上数学,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当学生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教师应该积极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对学生遇见的问题进行指导。学习应用题有着自己的一套解题方法,学习应用题并不是无规律可循的,恰恰相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学解习应用题的方式。一方面,鼓励学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教师的鼓励对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激励,使得学生在不断地肯定中得到提升和锻炼,增加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另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应用题的解答和练习,增加学生的熟练度。这样一来,就可以做好练习和学习,从而使学生克服学习恐惧的心理。
  二、加强学生对数学提問方式的练习,增加应用题结构熟练度
  好的练习方式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对应用题型的理解,还可以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减轻作业量和做作业的压力,使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因此,增加对问题提问方式的熟练度,同时,也是学生学会应用题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通过对应用题结构进行剖析,这样学生能够把握好问题的核心,掌握问题提出的分支和关键数据,明白出题人的意图,这样对学生解好应用题有很大的帮助。
  凡是数学题都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了解数学的解题规律,才是数学的正确思路,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了解应用题结构,一步步地教会学生如何阅读题目,找到有效数据,分清数据和重要有效信息,然后进一步给每个学生讲解,学生一开始是生疏的,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深入的亲身指导,教师此时要学会一步步对学生的不懂的地方进行讲解,此时,教师的爱心和耐心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关系到学生今后是否会对教师的教学以及数学产生恐惧,只有教师在教学前期足够耐心仔细,观察学生的变化,接受学生的有效反馈,学生才能在之后的学习中,建立足够的信心。遇见数学问题不是先害怕,而是学会如何找到问题的关键,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使学生克服恐惧,找到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味地练习,只会让学生思维更加混乱,教师应该选取合适的题型对学生进行合适的训练,这样,会使学生对此类题型有一个深刻的认知。在练习的同时,学生不会被误导,使得学生有更好更清晰的思维来面对这些数学应用题。心理学上认为,多数人具有可变的优势,所以,通过大量优秀的题型的练习,学生可以优化自己的解题方式,不断地激发和挖掘自己的潜能,从不同视角去观察一道题目,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看问题,发散自己的思维,不断地进行拆题,扩题,压缩等方式进行训练,使得学生见过的题型更加丰富,这样,应用题的经验就更加丰富,使得学习游刃有余,更加轻松。
  三、利用各种媒介,进行应用题学习
  学生应该进行多方面的学习,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习更加全面。首先,利用网络,对不懂的知识点进行重复学习,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在家里运用电脑进行网上学习,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知识的全面了解;其次,学生之间还可以相互讨论学习。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分组学习讨论,这样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经验,相互借鉴,使得学习的成效在学生的交流中,提高数学成绩,增强学习积极性。在交流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派代表进行成果展示,交流过后,教师要学会采用鼓励式教育,首先要鼓励学生,肯定学生的交流成果,然后教师要进行有效地引导,使学生对应用题有一个更加正确而深入的认识。
  另外,教师要学会教会学生认知问题。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并且适时的将二者联系起来,通过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题型的判断,避免将二者孤立起来。当遇见学生对二者有所不知时,这是很正常的。而在这时候教师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给学生上一堂“结构课”,帮助学生分析题型和题的内容,进行内容的压缩,扩张训练,不断让学生知道“万变不离其宗”的思路。还可以进行题型的判断训练,教会学生对题进行分门别类,不断进行拆题,看问题,使学生能够依葫芦画瓢,学会运用规律对习题进行分类解决,学生在学会这些以后自然而然就学会了。如何轻松应对应用题,使得应用题规律化,格式化,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而然就能够提升,学习效率也会提升,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也会得以提升。
  四、结束语
  数学的应用题是小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也是教师和家长的一大痛点,只有通过对应用题解题进行规范化解决,学习应用题解题的思路和章法,应用题才能被学生更好的接受和学习,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在之后的数学学习中,拥有更多认识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幼儿教育小学化忽视和违背了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幼儿教育规律,对孩子们的身心发展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幼儿教师应该不断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审视和反思,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出现,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教育 小学化趋势 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0.200  幼儿教育在一个人的學习和成长历程
【摘 要】人作为世界的一份子,接触到的各类物体都有其数量特征,或大小、或远近、或形状都是有数学的元素在里面。对于幼儿来说,对事物的感知过程尽管看起来是漫长的,但通过平时环境的营造和有意识的影响,一定会有数学思维的生根发芽,以联系其他思维一起,提升综合学习的能力和素质。在与孩子们的接触中发现,他们并不喜欢枯燥的数字,不喜欢面对无趣的加减,笔者以扑克牌为媒介,用游戏的方式激发幼儿的数学兴趣,促使幼儿数
本文对英语写作进行全方位审视,主要论述当前学生的写作能力及写作现状,探讨写作理论,评价写作教学方法,讲解写作技巧.通过听写,说写,读写和情景作文等几个方面的培养和训练,
【摘 要】强健的体魄、优美的身姿、自信的神态,是空乘人员所必备的基本形体素质,高职院校必须依据实际状况合理开设空乘专业形体课程,优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就业优势。  【关键词】空乘专业 形体训练课教学 内容设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200  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在即将面临的巨大就业压力下,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
"五四"时期,在法国象征派诗歌影响下的中国现代派诗歌,是中国新文学时期诗人们自觉地寻求现代意识、张扬个性精神的结果。被称为"诗王"的法国象征派先驱诗人保尔·魏尔伦,对
【摘 要】建构与体锻相结合的户外建构方式,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有利于学前教育开展。  【关键词】建构游戏 材料 主题公园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206  进入大班,随着孩子空间思维、想象力、动手等方面能力的提升,建构能力有了实质性的变化,小型的桌面建构已远远不能满足孩子们的操作需求,你看问题还真不少:  
【摘 要】本文主要了解关于幼儿午睡的重要性,并对幼儿午睡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解决。午睡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针对幼儿午睡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幼儿午睡质量。因此,为了孩子们能够健康地成长,我们必须重视幼儿午睡的管理。  【关键词】 幼儿 午睡 管理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209  
【摘 要】幼儿时期是教育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对孩子智力的开发与心理健康成长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幼儿教师应该肩负起从小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责任,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得知识,对学习初步产生兴趣。  【关键词】幼儿教学 游戏教学模式 生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1.199  在中国幼儿园教育属于学校教育系统,我国的
【摘 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深藏既久,蓄势待发。一朝被引,即成疾风。所向披靡,倾倒一方。  从历史上看,中国曾经创造出灿烂辉煌的文化,这些文化不仅对周边国家影响深远,而且还跨过千山万水,传播、影响到欧洲。  【关键词】历史 中国风 中国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214  利玛窦游走“赛丽斯”  在元代以前,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