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语文学科要具有综合实践性,小学语文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小学生对丰富的课堂、多彩的自然、有趣的活动充满了好奇。其思维发展和语文学习能力都具有独特的个性但却不够成熟。在注重启蒙教育的小学阶段,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更应该突破常规,让学生自我超越,自主发展。为此,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引导小学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策略分析
作为一项新的教学形式,小学语文综合实践课堂是根据学生所掌握的语文知识,结合小学生的实践经验和知识水平,围绕某一课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积极的实践体验,通过实践活动探究获取语文知识,并应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综合性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仅符合小学生思维特点和学习习惯,也适应了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要求。但是如何保证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综合语文知识与生活实践让课堂活跃起来?下面本文将就此谈几点实施策略的分析。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老师的创意和学生的配合。要让学生跟着教师安排的实践活动走,首先要求活动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对教材的熟悉感;其次还要求老师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而创设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都满足这些要求,促使学生积极投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提高课堂效率。实践活动的情境要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以学生为根本,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出易于被学生学接受和理解而又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网络化的自主探究实践情境。如在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东方明珠》一课的教学中,某老师利用网络的优越性,让学生随意欣赏东方明珠的图片,学生不仅知道了东方明珠其实就是上海广播电视塔,同时对“像巨人一样”的东方明珠有了直观深刻的印象。在网络化环境中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课内外知识信息,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创造性地在生活中运用知识。另外,情境创设还可以以问题为切入点,用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学生引入综合实践活动。例如在教学《小动物过冬》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你家里养小动物了吗?你知道他们是如何过冬的吗?”等问题,将课堂学习的视角引入孩子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带着问题搜集资料、进行社会调查或具体生活体验,在大自然中进行生活发现,深入了解青蛙、小燕子、蜜蜂是如何过冬的。
2.设计任务,合作学习。设计任务,进行合作学习是小学语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该积极拓展教材、挖掘教学资源,善于发现学生感兴趣的、符合教学要求的实践课题,采用综合性实践性的学习方式,鼓励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自主思考问题,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语文知识。比如在《走进历史人物》一课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拓展课堂内容,就四大名著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尝试。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深入探究四大名著的相关内容和搜集学生自己感兴趣的故事等。学生要在自主思考问题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分工合作,制定活动计划,搜集整理资料,形成研究成果。最后还可以由学生自主主持成果展示活动,通过话剧、小品、图片展或精彩片段朗诵等形式,将每组对所研究的名著的解读展示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实现自主发现、思考、解决问题,自主开展有效活动,还能合作互助、共同进步、共同分享学习的乐趣。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还增强了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和协作能力,达到综合实践目的。
3.学科整合,提高实效。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开展,离不开课堂教学、课外延伸和开放性作业等的整合,而且往往是和多门学科相联系的。如“走进艺术”这一实践活动,就涉及到音乐、雕刻、绘画、书法等多门艺术学科。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应注意学科融合,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在这一实践活动中,可以选择音乐作为实践主题,选定某首歌,比如《少先队队歌》,了解它的创作背景,并进行歌唱表演。还可以选择绘画或雕刻作为活动主题,但不论选择了哪个主题,都得对语文之外的其他学科相关内容进行研究,都将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陶冶小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将课内学到的语文知识和方法延伸到课外,在实践中亲身体验语文的魅力,享受学习的乐趣,对于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以及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都大有益处。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还不太成熟,小学语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维创新和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重任。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春风化雨的过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要注意做好思维方法与情感的引导,把学生培养成文化素质高、综合能力得到充分开发的智慧之人。
【参考文献】
[1]蒋丽萍.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J].教育教学论坛,2013,51:187~188.
[2]宁云萍.浅谈语文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J].现代农村科技,2014,11:56~57.
【关键词】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策略分析
作为一项新的教学形式,小学语文综合实践课堂是根据学生所掌握的语文知识,结合小学生的实践经验和知识水平,围绕某一课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积极的实践体验,通过实践活动探究获取语文知识,并应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综合性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仅符合小学生思维特点和学习习惯,也适应了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要求。但是如何保证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综合语文知识与生活实践让课堂活跃起来?下面本文将就此谈几点实施策略的分析。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老师的创意和学生的配合。要让学生跟着教师安排的实践活动走,首先要求活动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对教材的熟悉感;其次还要求老师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而创设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都满足这些要求,促使学生积极投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提高课堂效率。实践活动的情境要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以学生为根本,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出易于被学生学接受和理解而又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网络化的自主探究实践情境。如在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东方明珠》一课的教学中,某老师利用网络的优越性,让学生随意欣赏东方明珠的图片,学生不仅知道了东方明珠其实就是上海广播电视塔,同时对“像巨人一样”的东方明珠有了直观深刻的印象。在网络化环境中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课内外知识信息,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创造性地在生活中运用知识。另外,情境创设还可以以问题为切入点,用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学生引入综合实践活动。例如在教学《小动物过冬》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你家里养小动物了吗?你知道他们是如何过冬的吗?”等问题,将课堂学习的视角引入孩子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带着问题搜集资料、进行社会调查或具体生活体验,在大自然中进行生活发现,深入了解青蛙、小燕子、蜜蜂是如何过冬的。
2.设计任务,合作学习。设计任务,进行合作学习是小学语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该积极拓展教材、挖掘教学资源,善于发现学生感兴趣的、符合教学要求的实践课题,采用综合性实践性的学习方式,鼓励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自主思考问题,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语文知识。比如在《走进历史人物》一课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拓展课堂内容,就四大名著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尝试。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深入探究四大名著的相关内容和搜集学生自己感兴趣的故事等。学生要在自主思考问题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分工合作,制定活动计划,搜集整理资料,形成研究成果。最后还可以由学生自主主持成果展示活动,通过话剧、小品、图片展或精彩片段朗诵等形式,将每组对所研究的名著的解读展示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实现自主发现、思考、解决问题,自主开展有效活动,还能合作互助、共同进步、共同分享学习的乐趣。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还增强了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和协作能力,达到综合实践目的。
3.学科整合,提高实效。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开展,离不开课堂教学、课外延伸和开放性作业等的整合,而且往往是和多门学科相联系的。如“走进艺术”这一实践活动,就涉及到音乐、雕刻、绘画、书法等多门艺术学科。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应注意学科融合,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在这一实践活动中,可以选择音乐作为实践主题,选定某首歌,比如《少先队队歌》,了解它的创作背景,并进行歌唱表演。还可以选择绘画或雕刻作为活动主题,但不论选择了哪个主题,都得对语文之外的其他学科相关内容进行研究,都将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陶冶小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将课内学到的语文知识和方法延伸到课外,在实践中亲身体验语文的魅力,享受学习的乐趣,对于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以及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都大有益处。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还不太成熟,小学语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维创新和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重任。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春风化雨的过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要注意做好思维方法与情感的引导,把学生培养成文化素质高、综合能力得到充分开发的智慧之人。
【参考文献】
[1]蒋丽萍.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J].教育教学论坛,2013,51:187~188.
[2]宁云萍.浅谈语文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J].现代农村科技,2014,1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