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推进需要教师能力结构不断丰富完善,二者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为此本文对职业教育改革和教师能力结构的关系首先做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并最当前教师能力结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
关键词:高职 教育改革 教师能力
一、高职教育改革与教师能力结构关系
我国高职教育经历了长期快速发展目前已经由规模化发扎模式开始向内涵式发展转型。目前,我国经济结构优化过程中产生了对职业人才的新需求,以往的单纯以技术素质取胜的人才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激烈的人才竞争态势。为此职业教育将人才的综合素质、人文素质、职业素养等能力的培养列为人才培养目标中的重中之重。学生在校期间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能力结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最为明显的。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能力结构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推动作用是根本性的,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传统职业教育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这一教学元素在职业教育中具备了先天的优势。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在推动高职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优化和提升教师能力结构对于整个改革进程的影响也是非常关键的。总体来看,传统的教师能力结构主要包括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等,但是随着职业教育内涵的不断扩大,以及人才需求结构的不断升级,一些职业技术之外的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将更加深刻,例如学生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素质等。这些都对教师的能力结构产生了新的需求,因此在原有的职业能力之外,教师还应当在将职业素养和个人魅力列为教学能力结构中的新项目,惟其如此方能更好的适应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当前高职教师能力培训中的问题
1.课程理论与教学现场的差距。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适应职业教育战略调整中做出了积极的尝试,尤其在教师能力结构完善中拿出了大量的资源和经历对现有教师进行能力培训。在此过程中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教学能力不断提升。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课程理论与教学现场之间的隔阂仍未完全消除,教师最然在理论上接受了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但是在实践的教学现场中还是不能将这些理论与自己的教学融为一体。由此造成了理论转化能力存在不足,学生并未因教师的理论素养提升受益。
2.师资培育机构的教师对职业教育不了解。高职教师在参加能力培训的过程中同样面临学生学习中普遍遇到的一些问题,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培训老师对他们的实际需求不是很了解。不知道他们在教师中遇到了怎么样的难题,因此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培训内容也大都以普遍性的空洞理论为主。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院校不断在提升教师能力结构和职业素质的工作中加大投入,加大力度。种种努力虽然获得了一定的回报,教师教学能力在稳固上升。这些收效和投入的精力还不成比例。参加培训的教师和没有参加培训的教师在教学能力提升幅度上的差异不是很明显。因此,培训的效率仍然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3.教师能力结构在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中的主导性不足。职业教育改革是一个动态的、永恒的过程,社会在变,经济在发展,职业人才需求就会持续上升。因此职业教育改革也会永不止步。在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中,教师的作用是主导性的,无论是教学资源,还是教学模式要想落到实处,要想在学生身上发挥实际效果主要是看教师如何执行。因此教师能力结构对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具有主導性作用。但是目前情况来看,这种主导性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教师在参与改革中的积极性不够高,教学能力提升和教育理念创新跟不上职业教育改革步伐。
三、高职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能力结构拓的建议
1.增强教师理论转化能力。理论素养向教学实践转化的能力时教师能力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往的教师培训中,高职教师们接受了大量的理论灌输,但是这些理论对实际的教学能力提升还没完全发挥出潜力。为此增强教师的理论转化能力成为影响教师能力提升的一个关键,同时也是一个瓶颈。为此高职院校应当组织科研力量,对教师教学实践进行单独的指导研究。首先应当系统整理实践教学课程,总结出这些课程的特点和对教师能力的需求,要知道上好实践课需要教师做什么。在此基础上对教师对应能力进行严格的检验检测,发现有所欠缺的应当及时了解情况,摸底调查教师是不具备理论基础,还是没有将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有针对性的对教师开展二次培训,同时还应当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组织教师到企业一线观摩学习,了解实践现场和企业职工的实践操作流程,这对他们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提升教师培训的有效性。高职院校在教师培训中一直给予高度重视,但是所起到的效果并不是完全令人满意。为此提升教师培训的有效性应当成为下一步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造成教师培训有效性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二是培训机构对教师的实际需求不了解。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当首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制定培训效果验收激励机制,对教师参加培训前和培训后的教学表现及时跟踪了解。变化幅度较大的教师给吴物质或者精神奖励。其次,还要与培训机构之间深入协调沟通。将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难题介绍给他们,或者邀请一些培训教师到教学一线来了解实际情况。只有充分了解教学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才能组织更加行之有效的培训。
3.制定适当的培训激励机制。当前教师能力结构在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中的主导性不足,其中一个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师的积极性不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培训结束后,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积极性不高等等。为此高职院校要想充分盘活教师这一重要人力资源应当制定适当的培训激励机制。首先应当对于培训中表现良好的教师给予精神奖励,其次在培训结束后能够积极的将培训成果转化为教学能力的教师给予物质奖励。除此之外还应当完善教师管理机制,给教师能力结构完善创造更丰富的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滕祥东.谈大学教师新的核心能力结构[J]. 中国高等教育. 2016(21).
[2]郝文星.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问题初探[J].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6).
[3]周奇.论现代教师能力结构[J]. 江西社会科学. 2012(05).
作者简介:肖建东(1983—),男,江西省南昌市,工程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关键词:高职 教育改革 教师能力
一、高职教育改革与教师能力结构关系
我国高职教育经历了长期快速发展目前已经由规模化发扎模式开始向内涵式发展转型。目前,我国经济结构优化过程中产生了对职业人才的新需求,以往的单纯以技术素质取胜的人才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激烈的人才竞争态势。为此职业教育将人才的综合素质、人文素质、职业素养等能力的培养列为人才培养目标中的重中之重。学生在校期间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能力结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最为明显的。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能力结构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推动作用是根本性的,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传统职业教育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这一教学元素在职业教育中具备了先天的优势。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在推动高职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优化和提升教师能力结构对于整个改革进程的影响也是非常关键的。总体来看,传统的教师能力结构主要包括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等,但是随着职业教育内涵的不断扩大,以及人才需求结构的不断升级,一些职业技术之外的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将更加深刻,例如学生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素质等。这些都对教师的能力结构产生了新的需求,因此在原有的职业能力之外,教师还应当在将职业素养和个人魅力列为教学能力结构中的新项目,惟其如此方能更好的适应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当前高职教师能力培训中的问题
1.课程理论与教学现场的差距。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适应职业教育战略调整中做出了积极的尝试,尤其在教师能力结构完善中拿出了大量的资源和经历对现有教师进行能力培训。在此过程中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教学能力不断提升。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课程理论与教学现场之间的隔阂仍未完全消除,教师最然在理论上接受了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但是在实践的教学现场中还是不能将这些理论与自己的教学融为一体。由此造成了理论转化能力存在不足,学生并未因教师的理论素养提升受益。
2.师资培育机构的教师对职业教育不了解。高职教师在参加能力培训的过程中同样面临学生学习中普遍遇到的一些问题,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培训老师对他们的实际需求不是很了解。不知道他们在教师中遇到了怎么样的难题,因此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培训内容也大都以普遍性的空洞理论为主。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院校不断在提升教师能力结构和职业素质的工作中加大投入,加大力度。种种努力虽然获得了一定的回报,教师教学能力在稳固上升。这些收效和投入的精力还不成比例。参加培训的教师和没有参加培训的教师在教学能力提升幅度上的差异不是很明显。因此,培训的效率仍然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3.教师能力结构在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中的主导性不足。职业教育改革是一个动态的、永恒的过程,社会在变,经济在发展,职业人才需求就会持续上升。因此职业教育改革也会永不止步。在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中,教师的作用是主导性的,无论是教学资源,还是教学模式要想落到实处,要想在学生身上发挥实际效果主要是看教师如何执行。因此教师能力结构对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具有主導性作用。但是目前情况来看,这种主导性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教师在参与改革中的积极性不够高,教学能力提升和教育理念创新跟不上职业教育改革步伐。
三、高职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能力结构拓的建议
1.增强教师理论转化能力。理论素养向教学实践转化的能力时教师能力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往的教师培训中,高职教师们接受了大量的理论灌输,但是这些理论对实际的教学能力提升还没完全发挥出潜力。为此增强教师的理论转化能力成为影响教师能力提升的一个关键,同时也是一个瓶颈。为此高职院校应当组织科研力量,对教师教学实践进行单独的指导研究。首先应当系统整理实践教学课程,总结出这些课程的特点和对教师能力的需求,要知道上好实践课需要教师做什么。在此基础上对教师对应能力进行严格的检验检测,发现有所欠缺的应当及时了解情况,摸底调查教师是不具备理论基础,还是没有将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有针对性的对教师开展二次培训,同时还应当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组织教师到企业一线观摩学习,了解实践现场和企业职工的实践操作流程,这对他们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提升教师培训的有效性。高职院校在教师培训中一直给予高度重视,但是所起到的效果并不是完全令人满意。为此提升教师培训的有效性应当成为下一步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造成教师培训有效性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二是培训机构对教师的实际需求不了解。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当首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制定培训效果验收激励机制,对教师参加培训前和培训后的教学表现及时跟踪了解。变化幅度较大的教师给吴物质或者精神奖励。其次,还要与培训机构之间深入协调沟通。将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难题介绍给他们,或者邀请一些培训教师到教学一线来了解实际情况。只有充分了解教学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才能组织更加行之有效的培训。
3.制定适当的培训激励机制。当前教师能力结构在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中的主导性不足,其中一个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师的积极性不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培训结束后,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积极性不高等等。为此高职院校要想充分盘活教师这一重要人力资源应当制定适当的培训激励机制。首先应当对于培训中表现良好的教师给予精神奖励,其次在培训结束后能够积极的将培训成果转化为教学能力的教师给予物质奖励。除此之外还应当完善教师管理机制,给教师能力结构完善创造更丰富的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滕祥东.谈大学教师新的核心能力结构[J]. 中国高等教育. 2016(21).
[2]郝文星.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问题初探[J].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6).
[3]周奇.论现代教师能力结构[J]. 江西社会科学. 2012(05).
作者简介:肖建东(1983—),男,江西省南昌市,工程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