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刺绣工艺技术对连南瑶绣的创新应用与实践——以职业装为例

来源 :纺织科技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kstar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现代刺绣工艺技术对连南瑶绣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使用电脑绣花程式来呈现瑶族手工刺绣图案,并结合现代绣花软件、面料、绣线及电脑绣花机将连南瑶绣图案呈现在服饰上,不仅可以呈现出全新的视觉感,还能保留它原来的韵味。在应用与实践的基础上,将连南瑶绣与职业装相结合,通过实践总结了连南瑶绣在机绣操作中的难点,提出了解决方案,使得瑶绣这一非物质文化能得以市场化、现代化,推动现代刺绣工艺技术对连南瑶绣的创新应用和发展,从而得到新的传承方法。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纳米颗粒对城市污水处理厂低有机质剩余污泥厌氧发酵性能的影响,将纳米CuO(Nano–CuO)和纳米ZnO(Nano–ZnO)投至低有机质剩余污厌氧发酵系统。研究表明,Nano–ZnO发酵系统低有机质剩余污泥水解酸化性能显著高于Nano–CuO发酵系统。蛋白酶活性随着Nano–CuO和Nano–ZnO的投加量增加而增大,其中,投加量为100 mg/L时,蛋白酶活性分别为25.15 EU/mg VSS(Nano–CuO)和46.71 EU/mg VSS(Nano–ZnO),α–葡萄糖苷酶活性随着Nan
全真丝半色织提花产品以100%桑蚕丝为原料,采用浅经深纬的颜色组合,生经熟纬工艺,先半色织,后练白再染色后整理。研究探讨了半色织提花工艺染丝、织造、染整工序的生产难点和技术解决方案,筛选出比较合理的工艺参数和配方。生产出的全真丝半色织提花系列面料具有色彩丰富、花型立体、手感丰满等特点。
为确定光煤互补系统中太阳能辅助发电系统的适配容量,通过计算得到在不同光热流量占比下光煤互补系统的全厂热耗量,对2个热源耦合输入系统进行定量分析,计算耦合及解耦后运行时的双源输入焓,确定互补方案下不同运行模式下光热辅助系统的发电热耗量及其储热系统所需的熔融盐需求量,通过Ebsilon软件仿真模拟得到不同光热流量占比中,与互补系统解耦运行后的单一太阳能辅助发电系统的估计最大装机容量为16.965 MW,最后得到互补系统在节煤型方案3种工况运行下所能达到的节煤量.
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是一种严重的环境地质灾害,其具有土层变形长期发展的特点,弱透水层黏性土与含水层砂土的流变性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采用广义开尔文模型描述弱透水层和含水层的流变性,结合太沙基1维固结理论和连续性条件,建立了水位变化诱发弱透水层–含水层双层系统流变固结的控制方程和定解条件。利用Laplace变换,给出基于传统矩阵传递法和边界转换法,分别推导了该双层系统在Laplace域内孔压和沉降的计算公式;采用Stehfest逆变换方法进行数值模拟并编写计算程序,得到真实物理空间解。
围岩破坏模式分析是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分析、控制和支护设计的基础。围岩开挖是一个径向应力减小、轴向应力增大的复杂加卸载过程,当前常采用超载试验研究隧洞围岩的破坏模式。围岩的应力路径是影响其破坏模式的重要因素,而超载试验的围岩应力路径不同于加轴压、卸围压路径。为对比隧洞围岩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破坏模式,利用WE–600B型液压式万能试验机和自主设计的隧洞模型试验仪,采用相似模型试验方法,研究隧洞围岩在超载和开挖卸载过程中的应变演化规律及破坏面发展过程。应变演化规律方面:两种工况下,拱底均产生一定的拉应变;开挖卸
研究双面钙钛矿太阳电池正极窗口叠层MoO3/ITO(氧化钼/掺锡氧化铟),通过蒸镀法沉积制备具有不同厚度的氧化钼(MoO3)缓冲层.结合PV Lighthouse模拟计算,系统分析MoO3缓冲层对太阳电池光电性能的影响.得益于电子传输层的宽禁带和MoO3/ITO的减反效果,当光从玻璃衬底(SnO2电子传输层)一侧入射时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较高.实验表明当MoO3缓冲层厚度在10~15 nm时,钙钛矿太阳电池填充因子和短路电流密度达到最佳值,此时电池光电转换效率最高,电池的双面率为69.5%.
现有跨海桥梁抗震分析研究仍选用陆地地震动而忽略了海底与陆地地震动间的差异,且处于海洋环境中的桥梁下部结构在长时间流水冲刷下,桩周土体流失进而导致结构稳定性降低。本文以某跨海大桥引桥段为例,利用ABAQUS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考虑桩土作用和动水压力等因素影响,采用概率地震需求分析方法对不同冲刷环境下陆地和海底地震动作用下的桥墩、支座进行易损性分析。通过绘制桥墩、支座超越概率易损性曲线和超越概率增幅柱状图研究桥梁关键构件在海陆地震动和不同冲刷深度下的损伤发展规律。结果表明:对比陆地地震动作用,海底地震动作用下
以保护和传承山西和顺地区“牵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宗旨,将“牵绣”应用于旅游纺织纪念品的设计中。追溯“牵绣”的发展历史,剖析了其刺绣技艺和纹样特征,基于以上特定因素,探讨了“牵绣”在旅游纺织纪念品这一领域的应用原则及方法。“牵绣”在借助旅游纺织纪念品传承的过程中,应保留“硬质绣”技艺的特点,纹样上多采用富有地域特色、浮雕感较强的狮、虎、葫芦等纹样,构图可呈中心线镜像对称或以中心点为中心呈发散式对称。旅游纪念品开发从产品多载体、产品系列化、文化软嵌入、附加技艺体验以及增加时尚感等角度着手应用于服饰品与家用
利用1961—2017年全区119个气象站的辐射量和气象要素,按气象行业标准《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QX/T 89—2018)将全区分为3个分区,分别为:太阳能资源丰富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区;选取分区代表站,分别统计分析各分区太阳辐射的时间和空间变化以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太阳辐射分布是自西向东,自南向北递减的,全区太阳辐射量变化趋势是先减少然后再缓慢增加,在1980—1990年之间辐射量达到最低;辐射量受季节影响,夏季波动较大,春季其次,秋季冬季基本平稳;影响辐射量变化的气象因子主要是云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蔺草编为研究对象,介绍了蔺草编制作步骤,对其文化艺术价值进行了总结。整理了蔺草编织技法,对蔺草编在面料、款式上的创新应用进行归纳提炼并运用到成衣设计实践中。对蔺草编织的传承与创新途径进行了探索,一方面有助于拓展传统手工艺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将传统手工艺融入现代时尚设计,能更好地丰富设计语言,对于服饰创新设计有着重要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