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锐湿疣角质形成细胞中陷窝蛋白1的表达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相关性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yon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陷窝蛋白1在尖锐湿疣角质形成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相关性。

方法

免疫组化En Vision法和TUNEL技术检测40例尖锐湿疣皮损组织和10例健康人包皮组织中角质形成细胞陷窝蛋白1、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和细胞凋亡,计算陷窝蛋白1平均吸光度、增殖指数和凋亡指数,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尖锐湿疣组中陷窝蛋白1表达与增殖指数、凋亡指数的相关性。针对陷窝蛋白1基因设计3条siRNA,用脂质体转染法将siRNA导入HaCaT细胞,用荧光定量PCR方法筛选出干扰效果最佳的siRNA,转染HaCaT细胞为实验组,转染非特异序列的细胞为阴性对照组,未转染的细胞为空白对照组。Western印迹和免疫荧光检测转染48 h后陷窝蛋白1的表达水平;MTS法分别测定干扰陷窝蛋白1基因24、48、72 h后HaCaT细胞增殖的变化;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干扰陷窝蛋白1基因48 h后HaCaT细胞的凋亡情况。

结果

尖锐湿疣角质形成细胞中陷窝蛋白1的表达(0.042±0.021)显著低于正常包皮组织(0.181±0.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843, P < 0.001)。尖锐湿疣皮损中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指数(65.63%±19.86%)和凋亡指数(24.12%±10.86%)均显著高于正常包皮组织(23.51%±4.00%,3.13%±1.1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2.440、11.970,均P < 0.001)。尖锐湿疣组陷窝蛋白1表达与增殖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798, P < 0.05),与凋亡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 0.825, P < 0.05)。荧光定量PCR显示siRNA-2在浓度25 nmol/L下抑制效果最佳。Western印迹和免疫荧光显示,转染siRNA 48 h后,实验组陷窝蛋白1的表达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 < 0.05)。MTS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24、48和72 h时的A值分别为0.563±0.013、0.628±0.006和0.811±0.018,高于空白对照组(0.541±0.009、0.575±0.012和0.722±0.004)和阴性对照组(0.536±0.006、0.571±0.015和0.719±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HaCaT细胞凋亡率为(8.90%±0.06%),低于空白对照组(20.59%±0.87%)和阴性对照组(20.64%±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尖锐湿疣角质形成细胞中陷窝蛋白1表达下降,可能与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加快、细胞凋亡减少有关。

其他文献
花花平底VS校园rn如果水晶鞋是公主的权利,那么这花鞋就是平民女子的享受,谁说完美的平民就不能是公主呢,我认定,穿上这最纤弱的自然风,自然的意境和你至善的秉性是我心中的
直流系统的正常运行是变电站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如果直流系统两点接地,产生直流回路故障,危害极大.本文对变电站直流接地故障进行认真分析,重点阐述了故障的分析和处理,主要
压滤机是过滤机中的一种,欧洲是压滤机使用最早的地方,目前已广泛的应用于煤 炭、化工、医药、冶金等过滤行业,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属于一种间隙过滤设备.主要由机架部分
期刊
期刊
以总酚吸附率为指标,筛选吸附纯化汉麻籽壳抗氧化多酚的最适大孔树脂。通过静态和动态吸附试验,研究吸附机理及特性;通过体外自由基清除实验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评价大孔
武汉汉口江滩,一个可以摸到长江水的地方.我们的生态之旅就从这里开始.rn放眼望去,大江东去,黄浪翻滚.虽然没有恣肆汪洋,但壮阔奔腾的大江性格跃然眼底.整个3月的“桃花水”,
目的 探讨三七皂甙单体Rg1 、Rb1 (三七Rg1 、Rb1 )在脑损伤时对脑细胞凋亡和分泌型磷脂酶A2 (secretoryphospholipaseA2 ,sPLA2 )及其相关介质的影响。方法 用线栓法制成
建立了实际刚性转子电磁轴承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了系统的稳定区域,以扰动量平方和最小为目标函数分析了系统的最优控制参数并运用于实际系统。最后比较了不同参数对系统性能的
目的探讨豚鼠结膜炎衣原体(GPIC)噬菌体衣壳蛋白Vp1对GPIC及E型沙眼衣原体的抑制作用,为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用Vp1-pET30a(+)重组质粒菌表达Vp1蛋白,Western印迹法鉴定蛋白,透析袋纯化蛋白,BCA法测定蛋白浓度,将GPIC、E型沙眼衣原体分别与Vp1蛋白、Tris甘氨酸溶液、S蛋白及培养液室温孵育3 h,衣原体培养过程中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上述液体,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