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兴趣到志向:走进科学原动力的升华

来源 :物理教学探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_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对向仲怀院士的采访内容为主要素材,例谈了科学家从兴趣到志向,走进科学的原动力升华问题。
  关键词:向仲怀院士;兴趣;志向;走进科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08)11(S)-0001-3
  
  序言
  
  2003年11月15日重庆市政府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在重庆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世界宣布由西南大学(原西南农业大学)向仲怀院士领衔攻关的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绘制完成了。这一世界突破性研究成果刊载于国际权威期刊《科学》。自此,我国家蚕基因组研究便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今年,距向院士团队的攻坚突破已5周年,且恰逢向院士从教50周年。在逐一婉拒各方拟进行的庆祝活动的同时,向院士却为了基础教育一线老师爽快接受了我们的系列采访。
  
  家蚕基因组研究似乎与物理学科有一定距离,然而联系笔者自2005年来对一些国际著名科学家的系列采访(如采访20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Carl Wieman、美国国家理科教师协会常务主任Gerald Wheeler、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祖洽教授、北京大学赵凯华教授等),可知对于这些国际一流科学家,尽管学科有别,研究方向有异,然而他们“做科学”的原动力、研究方法、科研决策、思维模式等则有不少相似之处。
  本文以对向院士第一阶段的采访为主要素材,例谈这位科学家从兴趣走进科学、继而转化为“做科学”志向的原动力升华问题。
  
  1 一本书引发了对大自然的探索
  
  向仲怀先生一生勤奋好学,苦读不辍,极具科学研究洞察力与创新精神,在桑蚕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据向先生回忆,最初引发他对大自然探索兴趣的则是一本科普书,一本孩提时候的他认为很神奇的书——《伟大的自然改造者--米丘林》。向先生回忆说“是这本书吸引了我走上学农的道路”。
  1937年夏,向先生出生于长江、乌江交汇处涪陵城半边街,1941年为避日寇轰炸,先生随父迁回原籍涪陵凤来乡。回乡后,他在私塾中先后读了《三字经》、《百家姓》、《四书》、《五经》、《五字纲鉴》、《诗经》、《左传》等书,时至今日,其中的很多内容向先生仍能背出。乡村私塾教育中日复一日的读书写字,使他积淀了厚重的传统文化。而且,位于巴楚交界的川东南涪陵地区武隆县的凤来乡,山峦起伏、植被丰富、稻黍农耕、植桑养蚕,孩提时代的向先生曾在这里养蚕、抓蛇、逮蝈蝈、上树捉知了,乡村的田园生活给他带来无穷的乐趣,同时也在他年幼的心灵中留下了对大自然最初的美好印象。
  
  抗战胜利后,向先生随家人回到涪陵城里继续读书,其父赠其《伟大的自然改造者——米丘林》,此书对他产生了终生影响。米丘林能将南方的苹果,移栽到北方,还嫁接成功了苹果梨,这对少年时代的他,真是太神奇了!他被米丘林的伟大创造所震撼,也被米丘林人生经历和科学成就所深深吸引。从此,他年幼的心中便有了朦胧的志向,探索自然、了解自然、让知识服务人类! [1]
  一本书、一个物品、一件事往往可能成为外在诱因,激发孩子的兴趣,从而引发他们进行科学探索的志向。而这志向最初通常由兴趣引发,兴趣常是其走进科学的原动力,也是其产生“做科学”志向的推动力——原动力的升华!如,爱因斯坦四、五岁时看到了不可思议的“奇迹”——指南针。那指针恒定指向方,似乎被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所牵引,“真奇妙”,这迷住了孩提时的爱因斯坦,并使他坚信在这背后一定有“某种东西,某种深藏着的东西”,他常说:“我没有特殊的天分”,“只是有强烈的好奇心”[2]。爱因斯坦就这样踏上了他穷其一生的探索之路。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祖洽教授也曾谈到过:“父亲给我看了一本书——《趣味的数学》,我看之后很喜欢,认为很有趣,从那时起我便开始喜欢数学,并且算术成绩就一直很好了。”[3]
  从行为发生的基本心理机制看,动机是推动个体行为的直接动力,而个体的行为动机则是在主观需要和客观事物的共同作用下,通过内驱力和诱因的形式被引发的。《伟大的自然改造者——米丘林》、指南针、《趣味的数学》就起到了一种外在的诱因作用,引导科学家们开始进行科学探索。与物质奖励(外在)对照,内在动机更可能产生高层次成就,因为它牵扯到追求纯熟(自我实现的一个方面)[4]。当个体某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其兴趣不但不会减弱,反而会更加丰富和深化,产生与更高的认知活动水平相应的新兴趣,而这种新兴趣又会产生新认知活动的内在动机。在这一过程中,最初的兴趣引发了走近科学的原动力,接着在一定条件下,由兴趣引发的走近科学的原动力便逐渐转化为一种走进科学的持续推动力,使这一原动力得到进一步升华,兴趣便转化成了一种终身的志向。
  2 教师引导是从兴趣到志向的转化条件之一
  中国有句古话:“亲其师,信其道”,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可以通过将学校主题与个人需要和兴趣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目标上。[5]这说明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引导作用。
  1951年夏,向先生在涪陵农校开始高中学习。其间,向先生依然凭着兴趣学习,他认为学习的成效与学习兴趣有关,而学习兴趣的引导与发展则与教师的素质及教法密切相关。中学时代的向先生与一般中学生类似,也有些挑选老师,对教书好的老师,他特别尊重,愿意与这样的老师交往,对应的功课也学得好。例如,有个教几何的老师,课讲得好,让他特别尊重,因此他特别爱学几何,能从学习几何中获得乐趣,获得成就感。后来这老师又教化学,并放手让向先生协助管理实验室,这不仅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信任,而且进一步激发了他探索科学的兴趣,也为其“动手做”提供了空间。向先生回忆道,有次准备有机化学实验:提取香精,即将薄荷叶捣碎、煮沸、冷凝,搜集薄荷精,然而善奇思妙想的他则克制不住想看看王水——一种什么都能溶化的神奇液体。他取来盐酸,准备自己配制这魔力无比的液体。好奇心让他忘记了危险,结果不小心让盐酸洒到了右半身,并顺着长裤流到了地面,地上的盐酸即刻冒起了浓烟,好在聪明的他处理及时未受伤。这位老师让中学时代的向先生管理实验室的事,向先生至今记忆犹新,感触很深[6]。中学时代的教师引导为其走进科学构筑了台阶,而且促进了“做科学”从兴趣到志向的转化。
  与此类似,在本文作者采访20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Carl Wieman时,曾问及:“当回忆中学时代的物理学习时,您认为对您影响最大的是什么?”Carl答道:“如果回忆中学时期的物理学习,我感到吃惊的是我几乎想不起什么了。不过我仍然记得在7年级时遇到的一位老师,他对科学很有兴趣,他给我们介绍原子是如何由电子、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以及化学反应等。我当时认为这些很有趣。”这位老师引导他了解周围的世界,并明白其中的道理,这可能就是他开始喜欢物理的原因。[7]
  如果说《伟大的自然改造者——米丘林》、指南针、《趣味的数学》等最初偶然激发了科学家们对大自然的好奇与兴趣,那么,教师的引导则在进一步激发他们兴趣的同时,坚定了他们探索自然的志向。
  
  3 责任与使命感推动科学探索不断深入
  
  对大自然的好奇促使孩提时候的向先生对探索自然产生了兴趣;学校教育、教师引导促使向先生由科学探索的兴趣转化为科学探索的志向;而科学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则让向先生执着地进行科学探索,为了民族,为了人类。
  1959年,毕业留校仅一年左右的他赴四川射洪等地蹲点,参加四川省蚕病防治工作。面对连年爆发的无名蚕病,研究人员束手无策,失去信心,有些人相继离去,而向先生则与其合作者一起坚持每天探究病因,最后终于从某次偶然观察中找到了导致川北蚕病的罪魁--壁虱!科学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感促使其在近半年的单调测查与不断失败中百折不饶、持之以恒,他坚信“科学发现源于细微,成功源于坚持不懈”。[8]
  已得到大家认可的他越发热衷于科学探索。1962年,他有幸成了遗传基因专家蒋同庆教授的助手,从此与家蚕基因结下了不解之缘;1982年东渡日本,他从不同角度了解了日本的蚕学基础,学习了相关的研究方法,从此他意识到自己肩负的重大使命——恢复中国蚕业科学的历史地位;回国后的1991年,他担任西南农大蚕桑系主任、1992年任蚕桑丝绸学院院长、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6年任西南农大校长等等,这些都为他完成神圣的使命奠定了基础。
  2003年5月18日,面对日本蚕桑学者的回绝:不与中国合作,我们自己单独干!向院士及其团队成员的责任与使命感被进一步激发了,“当今之世,舍我其谁”[9],向先生作为中国蚕学领域的唯一院士,义无反顾地挑起了历史赋予他的重担!在比日本起步晚,且经费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向院士及其团队凭着科学家的民族责任感与使命感,自筹经费,夜以继日,高效拼搏数月,终于抢在日本前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人首先完成了家蚕基因组框架图。
  
  结语
  
  奥秘无穷,探索无限!从兴趣到志向,走进科学原动力的升华与诸多因素有关,而责任与使命则是促使科学研究者永不停止探索的重要动力之一。向院士及其团队为了人类,为了民族,也为了自己的追求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执着地奋进着……
  
  附向仲怀院士简介:
  向仲怀,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著名蚕学专家,农业部蚕学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所长。生于1937年7月,重庆市武隆人,1958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1982年4月至1984年4月在日本信州大学纤维学部家蚕遗传及发生学研究室留学,并在九州大学作短期访问研究,其后,获日本信州大学博士学位。早在1959年,研究发现川北广大蚕区灾害性蚕病为壁虱病,为该病的防治解决了关键问题。1960年以来,一直从事家蚕基因资源研究,建立了当今国际上最大的家蚕基因库。2003年主持完成世界第一张高质量家蚕基因组框架图,其中约有6000个为新发现。同时,在家蚕基因组结构特征、基因的组织、进化和比较基因组学方面,也获得了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理论成果。该成果为中国科学家继人类基因组、水稻基因组后的又一重大贡献。向先生先后获日本蚕丝学会特别奖、香港何梁何利基金会科技进步奖、香港桑麻基金会纺织科技大奖、中华农业科教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四等奖、省(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教学成果奖等20余次,获“科学中国人(2004)年度人物”,“2005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2006年度荣获“全国茧丝绸行业终身成就奖”等。
  致谢
  本文仅为系列采访之一,然却打搅向先生数次,在此特表歉意,同时也对向先生的拨冗赐教、接受采访深表谢意。另外,笔者还要感谢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张诗亚教授,他为本次采访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指导;感谢蚕桑文化研究人员陶红博士,硕士研究生邓蓉同学等,他们为笔者采访提供了必要的帮助。
  
  参考文献:
  [1]2008年5月3日笔者对向先生的采访记录整理.
  [2]参考:http://www.hebust.edu.cn/jpk/dxyy-ty/ty3/unit2/translationa.html;http://www.cctv.com/lm/308/-1/28285.html.
  [3]廖伯琴. 对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祖洽教授的采访[J]. 物理教学探讨,2005.12.
  [4]Lyle E.Bourne Jr.Nancy Felipe Russo, Psychology-Behavior in context, w.w.norton,new york.london,P359.
  [5]Jeanne Ellis Ormrod, Educational Psychology-Developing Learners, R.R.Donnelley
其他文献
摘 要:物理作为自然科学领域中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进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就要求,物理教学不应仅仅致力于物理知识的传授,而应该培养学生具备科学的思维、科学探究的意识和方法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等。为此,笔者将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模式应用于物理课堂上,以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关键词:基于问题的学习;课堂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摘 要】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品质、学习能力的终身发展。通过分析影响教师价值取向的因素,进而从调整课堂学习方式、重构教学内容、激活融和师生关系等几方面来探寻有生命意义的教学行为价值,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促进专业发展,从而提升课堂品质。  【关键词】儿童需要;生命课堂;教学行为;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
在日益加剧的汽车工业市场竞争中,发动机无疑属于核心类竞争产品。长期以来,先进的发动机生产技术由外国所垄断,而我国没有具有与之抗衡的自主品牌产品。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至今,绵阳新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下称“新晨动力”)始终在向汽车发动机领域进军,且开创了我国汽车发动机自主研发的第一品牌,市场保有量达60万台以上,国内同机型市场占有率已达40%,近六年创利税11亿元,连续五年创全省机械工业企业利润总
摘 要:高考试题特别突出基础性,注重贴近教材和实际,使不同能力的学生都有获得感。日常教学中也应该强调基础知识的落实,重视科学思维和关键能力的培养。2020—2021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三起点质量检测物理试卷中考查了一道有关位移-时间图像的题a目,此道题的高错误率引发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怎样才能有效进行基础知识教学?文章分析了此题的多种解法及学生的各种错因,以此挖掘日常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延伸到
继成功登陆香港股市后,中国银行近日表示,已向中国证监会申请发行不超过100亿股A股—很有可能,这将成为股改启动后,优质大盘蓝筹公司首度回归内地股市。我们对此表示欢迎。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曾几何时,一系列新股发行(尤其是大盘股发行)导致内地股市跌跌不休,为此,2004年8月31日,证监会发布《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试行询价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规定在正式通知未颁布前,暂停新股发行
高二适(1903-1977),原名锡璜,后取“适吾所适”之意,改名二适,字适父,曾署瘖盦、舒凫、麻铁道人、高亭主人。当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一生精研文史、书法,博涉诸家,自出新意,成就卓著,与林散之、胡小石、萧娴并称为“金陵四老”。  高先生出生于江苏姜堰兴泰乡小甸址村(原属东台)一个塾师家庭。幼年入塾,1915年毕业于东台县高等小学,18岁任立达国民学校教员,21岁时为校长。25岁考入上海正
一场因历史遗留问题而引发的私抢国有橡胶、私分国有胶园的流血冲突,已经在海南农垦持续半年之久。  “最初只是某些农场要退场,可原本正常的退场被升级为冲突,再后来更演变为某些人哄抢、甚至私分国有橡胶园,直至最后恶化为流血冲突。”海南农垦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私抢、私割暴力冲突背后的真实原因是什么?是职工利益没有得到保护?还是近年来天然橡胶价格上涨的诱惑力太大?  农垦提供的数据显示,在这场风波中,
尊敬的各位同仁、各位朋友:  今天,第四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成都隆重举行,这是海内外华文传媒界的又一次盛会。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参加会议的境内媒体,对本次论坛的举行表示热烈祝贺,向来自五大洲的海外同仁表示诚挚问候。  有人说:“哪里有蓝天碧海,哪里就有华文传媒。”此话很好地概括了中华文化香飘四海、海外华文传媒蓬勃发展的状况。我曾访问过不少国家和地区,对当地华文传媒雨后春笋般的发展势头印象颇深,我看
顧佶琪
期刊
2007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的成就举世瞩目,但是,经济运行中一些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同时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情况新问题。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趋势尚未缓解,价格上涨压力加大,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节能减排形势相当严峻,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比较突出。针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并及时出台了各项相关政策予以化解,以下十条可为其中主要部分。    央行年内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