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循证医学证据看肾性贫血治疗中缺铁指标的选择及评估

来源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f2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血是慢性肾脏病的常见并发症,其主要原因是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 rHuEPO)是治疗肾性贫血的主要措施,维持机体充足的铁储备对于保证rHuEPO的疗效非常重要。所以及时、准确地预测患者铁状态对肾性贫血的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近年来,国内外指南对评估肾性贫血铁缺乏指标的选择意见不断变化。本文将结合循证医学证据探讨肾性贫血治疗中如何评估铁的状态。

其他文献
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良性前列腺增生相关的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进展,尝试在病理生理机制上寻找两者的联系,重点分析了慢性低度炎症、性激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等因素对疾病产生的影响,最后对现有的行为干预和药物干预手段进行了讨论。目的是为BPH-LUTS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血肌酐含量和尿量目前仍是肾移植术后患者肾功能的主要监测指标,然而他们的变化无法及时、敏感地提示肾功能改变,因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年来,人类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被认为是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指标,并且它对移植肾功能的早期诊断价值也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NGAL对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的诊断价值相
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nterstitial cystitis/painful bladder syndrome,IC/PBS)是一种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以尿频、尿急、夜尿增多和慢性盆腔疼痛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临床上对于IC/PBS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目前主要有基础治疗、口服药物治疗、膀胱灌注治疗、膀胱水扩张治疗、膀胱内注射A型肉毒素治疗的综合方法。有临床研究表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
直接或间接引起的缺氧是各种肾脏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机制,作为机体内唯一一种调节氧稳态的关键核转录因子,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对其下游靶基因的调控是细胞缺氧后反应的主要机制。近年研究发现,HIF与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HIF在肾脏疾病中的调节作用进行综述。
溶瘤病毒通过复制、增殖、裂解杀伤肿瘤细胞可对恶性肿瘤进行治疗。随着生物技术进步与创新,传统的溶瘤病毒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再次引起研究者的关注。众多临床前沿数据和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了溶瘤病毒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展现了这一治疗策略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概述溶瘤病毒的分类、作用机制及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被认为是高级别、高危前列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证实接受雄激素阻断治疗(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ADT)3个月的前列腺癌患者约有30%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单个或多个代谢综合征组分表现,且随ADT治疗时间延长,发生率逐渐升高。前列腺癌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不仅可增加前列腺癌特异性死亡率,同时也增加前列腺癌非特异死亡率。
非梗阻性无精症(NOA)为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间充质干细胞(MSCs)作为一种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多向分化潜能和低免疫原性的成体干细胞,在组织工程的研究中显示出了很好的应用前景,为NOA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精索静脉曲张是青年男性的常见疾病之一,主要以左侧多见,严重者可引起睾丸发育不良和男性不育,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是很明确,其治疗的方法和时机的选择也存在争议。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精索静脉曲张的诊断中应用广泛。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法有传统开放手术(腹股沟管精索静脉结扎术、腹膜后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腹腔镜/机器人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精索内静脉栓塞术、显微外科外环口精索静脉结扎术
Wnt/β-catenin(Wnt)为一条在进化过程中极为保守的信号通路,在人类胚胎发育、细胞生长、组织器官形态形成以及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近年的研究发现,Wnt信号通路对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以及肾癌具有重要影响。
肾小管间质损伤在糖尿病肾病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能准确反映肾小管间质损伤的标志物可能是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的早期检测或预测临床结局的优良生物标志物。近年研究发现,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iver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L-FABP)可作为肾小管间质损伤标记物,尿中L-FABP水平还可以用于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疾病进展的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