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巧练笔提高学生写作才能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tou5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才能,在作文教学中巧施小练笔不失为一种省时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中学生;作文教学;写作才能
  作文是高层次的语言积累过程。要使大脑的语言信息系统灵活自如地运转,必须加快语言运用的频率。那么怎样指导初中生巧用笔,使其像数学练习一样,课课练,日日练呢?我认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除了结合单元小练笔和作文专题指导写作外,更重要的还是恰当地把握课堂练习的时机。
  一、情感交融寻找灵感炼
  梁启超先生说过:“情感教育的目的,不外将情感善的、美的方面尽量发挥。”可见情感在语言学习训练的过程中极其重要。新课标也强调:语文教学更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要通过教学给学生留下情感、语言和形象。笔者发现课堂教学中情感的合理调控,对于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尤为重要。那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调控情感呢?
  (1)以情带情,即以良好的情景带动学生的学习情感。创设情景是通过生活再现、实物演示、音乐渲染、语言描述等手段,把学生带入一定的情景之中,使学生内心产生体验和情感,产生强烈表达欲望的教学手段。但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形要似,情要真,意要远,这样才能带学生进入情景之中,打开情感之门。感性上升到理性,是认知的普遍规律,所以形似才能神往。
  诗歌鉴赏,对学生来说难度很大。因为缺少方法,很多学生无从下手,鉴赏的角度不能向中心思想倾斜。虽然点到了典型的词语,却又不能明白诗歌中叙事写景是为抒情服务的,思路很偏颇。另外,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尽管课件做得很朴素,还是有很多学生只顾看画面,而忘记了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丰富了课堂教学,却忽视了学生思维,实在得不偿失。教学过程中,应从背景入手,解释为辅,诵读为主,鉴赏为最终目的,循序渐进,水到渠成。学生的积极性要充分调动起来,诵读水平要提高,课堂教学的环节的时间分配也要合理。
  (2)以情激情。叶老说过:“入境始于情,句句悟其神。”教师对学生、对教材的真挚情感,是使学生情感深化、语言内化的催化剂,是开启学生智慧和美好心灵的钥匙,也是激活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的指挥棒,所以教师要合理地调控情感、正确地运用情感。
  教师是如导演。一名好的导演不仅要选出好的剧本、出色的演员,更重要的是对戏的深入理解、对角色的情感剖析。只有置身于戏中,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物,把握情感。所以要激活课堂气氛,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首先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从作者的写作意图出发,把自己置身于环境之中,激起自己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
  (3)以情控情。物极必反、乐极生悲,这是世间真理。教学情感的投入和激发也应保持一定的度。只有合理、适度地运用情感,才能使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如果教者在一节课上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情绪、亢奋的状态,置学生于风急浪高之处,容易使学生精神紧张、疲劳不堪。但教者情绪低落、泛泛而谈,语调平直无奇、语速缓若荡舟,学生必定昏昏欲睡,更觉得索然无味,兴趣荡然。所以教师应学会情感调控,创设轻松、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以己之情,动彼之情,把知识的种子播撒在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壤里。借助情感的准确切入,激活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二、思维发散中寻找素材炼
  语言作为一种声音的、光波的、运动的刺激物,是思维的发动者,又是思维过程的凭借和物质外壳,还是表达和思想交流的工具,是和思维密不可分的。为了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我们可以在语文教学时进行续写或寄语等练习。例如,在教学《孔乙己》时,我们可以布置任务:“请你设想一下,孔乙己用手爬着走出咸亨酒店后的情形,以‘走出咸亨酒店的孔乙己’为题进行续写”。在教学《窗》时,也可以发散练习:“‘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小说至此就戛然而止了,这位病人以后会怎么样呢?”然后再将学生的续写与原文的结局进行比较,看看哪个更好,引导学生多维思考。
  不难看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诵读、博览、作文,三者都以语言积累为轴心,只要坚持不懈,学生的语文素质定能得到提高。
  在阅读教学中,勤写读后感。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又有利于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好习惯。如教《滴水穿石的启示》《山谷中的谜底》等文章后,可让学生写写自己的感受,在教学《读书要有计划》后,让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制订自己的读书计划。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随文练笔的方式多种多样,内容也丰富多彩。我们要做有心人,及时捕捉练笔机会,适时引导学生进行练笔,日积月累,学生的潜能、个性、才情就会得到充分的挖掘、培养、展示,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不断地提升,写作才能就会不断提高,这也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的初衷。
  参考文献:
  [1]方茂芝,方来明.作文教学中的语感训练[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3(6).
  [2]刘桃妹,王文章.初中作文教学要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上用功夫
  [J].江西教育,2012(9).
  [3]李文,李水娟,在作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智力[J].广西教育,
  2009(Z2).
  [4]赵国兵,赵小林.关于语文作文教学的若干思考[J].雁北师范
  學院学报,2013(4).
  [5]李维鼎.“中语教材阅读实用套路”展示当前阅读教学“误区”
  举隅[J].语文教学通讯,2012(6).
其他文献
飞来峡水文站通过建立水力因子与流量的关系,进行流量测验,推求水文要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解决了受上下游水利枢纽影响。常规水文测验方法无法进行流量测验的问题,可为同水文站
《中华少年》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的最后一篇课文,且是略读课文,作者李少白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的
摘 要:思想品德教学对于初中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灵活地进行课堂目标的预设,巧妙地进行课堂目标的生成,可以使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更加生动与高效。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情感体验,重视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把握好目标的弹性,营造和谐生动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思品课堂的高效生成,从而不断提升学生整体素质,为学
对于小学生而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任务要求主要有:一是寻找信息,学生必须将自己需要寻找的信息,与阅读文本中原始的信息相联系,以快速得到所需要的结果;二是解释原因,要求学生结合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一直梦想着让我们的历史课堂变得快乐起来,教师能在课堂上找到轻松感、成就感,学生能在课堂上得到满足感、快乐感,那该多好啊!新的课程改革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倡“开放式教学”,正合吾意,但是,怎样才能让课堂变得快乐呢?  快乐的课堂必须尊重学生,生生平等。在历史课堂上,要充分尊重学生,要创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和谐的民主学习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下,历史课堂才会充满快乐。尊重学
自主有效课堂模式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通过学生独立自学、合作探究学习、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完成学习任务。  现在本人结合历史学科,谈谈如何用“自主有效课堂模式”学习历史。  一、“在快乐中学习”——培养兴趣是成功开展历史教学的前提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学历史学科是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之一,被视为“枯燥、没
中华美学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它基于中华文化,又通过具体的审美活动传递和展示中华文化。一个民族的美学精神往往植根于历史、作用于现在、辐射于未来,对整个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