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阅读在成长类故事中的有效运用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04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各个学段都将整本书阅读研究作为一个重点领域在不断探索。整本书内容涉猎广泛,其中,以绘本、小说、戏剧等多种文学样式表现的个人成长类故事受到许多读者尤其是小学生的青睐。为什么喜欢阅读这类故事?原来,个人成长类故事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通过曲折的故事,讲述主人公“破茧成蝶”成长的历程,反映积极向上的人文主题。处在成长发育期的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往往会遇到许多成长的烦恼,他们通过阅读,在潜意识中希望看到自己未来理想的样子。那么,怎样阅读这类故事?如何促进小学生认知、思维、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获得发展?笔者结合对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生活即教育”及法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罗曼·罗兰“在书中读自己”有关思想的研究,结合指导一线教师上课、磨课的实践研究,发现生活化阅读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
  一、什么是生活化阅读
  生活化阅读就是读者在阅读时,有意识地联系自身生活中的境遇、经验、感受进行生活再现阅读。生活化阅读既是过程又是策略。具体地说:通过联想、想象、角色体验等方式与文本互动互构,得以还原生活、认识生活、感悟生活,完成个人在认知经验、情感体验、思想启迪等方面的成长,进而形成对人生意义、生活价值乃至世界观的再认识、再升华。
  二、如何实施生活化阅读
  1.建构生活经验“发现自我”
  故事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无论是写实的自传体小说,还是想象的魔幻故事、动物小说,其实,都离不开现实生活的人、事、物,折射出生活百态、人间万象,因而,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参与到阅读中来是自然而然的事。如《丑小鸭》中因丑陋而自卑的丑小鸭、《小黑鱼》中因弱小而胆怯的小黑鱼、《柳林风声》中因自大而落魄的癞蛤蟆、《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中虽然家境不富裕,却心怀感恩的查理……这一个个生动的形象,让学生在阅读时展开联想,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相似的生活经验或个性特点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学生因此会更加迫切关注故事情节的发展及主人公命运的起伏。
  当然,阅读仅仅靠自己直接的生活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一个人的生活經验毕竟十分有限,阅读是借鉴别人的生活经验,并通过间接的生活经验补充自己生活经验的不足,唤起并制造自己的生活体验。如获得冰心儿童文学奖的长篇儿童小说《青草湾》,作者张吉宙展现了自己童年乡村生活的成长画卷,以诗一般的笔触描绘了不同季节、不同时段的乡村风光,令生活在城市的孩子眼界大开。小说以生活化、儿童化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个有笑有泪、有喜有忧的乡村儿童故事。“芦花鸡”“黄鼠狼”“麦草垛”这些远离城市生活的新鲜事物,“粘知了”“撞红皮鸡蛋”这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充满向往。在阅读中,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仿佛自己穿越时空隧道,回到30多年前,化身成文中的小伙伴,与作者一同经历那物质匮乏却充满温情的乡村生活。在阅读中,建构起从未经历过的生活经验,打开了一扇扇认识世界、认识生活的窗子,在其中,发现崭新的自我,获得成长的愉悦。
  2.联结生活体验“认识自我”
  阅读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儿阅读的过程,总是夹杂着因阅读而产生的感知、思维、情感、意志、注意力等心理现象。阅读产生的情感体验在保持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认知、推动阅读进程、形成阅读习惯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个人成长类故事虽然是写的别人的成长经历和感悟经验,但是在阅读中,只要教师巧设引导问题,使学生移情入境,进行角色体验,往往能唤醒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实现自我再认,进而产生自我表达的愿望。
  例如:《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每次在美好的生日早晨收到这样一块巧克力糖时,查理总是把它小心地放在自己的一个小木盒里,宝贝得像是一根金条。开头几天他只是看着,从来不去碰它,后来实在忍不住了,他才把包糖纸的一角拉开一点点,露出一点点巧克力糖,然后轻轻地咬一点点,只让那可口的甜味足够在舌头上慢慢地散开。第二天他再咬一点点,第三天再咬一点点,一天天这样一点点咬下去。用这个办法,一小块六便士的生日巧克力,查理可以吃上一个多月。
  教师设计了以下问题引导:
  (1) 这段话中,查理是怎样吃巧克力的?
  (2) 你在生活中是怎样吃巧克力的?
  (3) 将查理与自己对比一下,你感受到什么?
  (4) 想象一下,假如你是查理,在吃梦寐以求的巧克力时,你心里会想什么?
  (5) 文中“一点点”反复出现,你觉得作者为什么这么写?这个词应该怎么读呢?
  理答分析:根据PIRLS对阅读能力的分类,作如下分析。
  问题(1)考查的是学生提取信息和直接推论的能力。通过阅读,学生很容易就发现查理很舍不得吃这块小小的巧克力。问题(2)(3)通过联结学生生活体验,与文中查理产生对比,感受到查理对巧克力的“珍惜”,理解了查理因家境贫穷,而更加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考查学生形成解释的能力。问题(4)移情入境,角色体验,考查学生的推测能力。问题(5)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评价能力。学生通过层层深入的思考、内挂外联的体验,实现了自我再认。
  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有的学生说,我觉得查理每天只吃一点点,是为了让幸福的感觉再长久些;有的学生说,我觉得查理很懂事、很自律;有的学生说,作者反复写“一点点”是为了强调查理对巧克力的珍惜;还有的学生说,我觉得“一点点”应该读得慢一些,而且不能读成“一点儿点儿”,那样读就不能表现查理对巧克力的“珍惜”了。可见,通过仔细阅读品味和感受进行一种想象性的还原,能够还原文中
  主人公的生活世界和情感世界,还原作者的创作过程,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作者表达的匠心所在。
  3.思考生活意义“超越自我”
  文学接受的相关研究表明:文学作品的审美属性表现为从感官感受、情绪情感和思想深度等方面吸引读者、感染读者、震撼读者,并给读者带来精神愉悦、人格自由和心灵净化。学生通过阅读成长类故事,往往能从文中获得看待周遭事物、选择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启示,从而思考生活的内涵意义,完成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自我超越”。
  如《窗边的小豆豆》,曾经被退学的特别调皮却善良纯真的小豆豆,来到充满新奇的学校——巴学园,在小林校长平等、理解、包容的关怀下,后来成为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亲善大使。 在阅读交流中,学生就小豆豆的“变”与“不变”的话题展开讨论,在师生思辨交流中,达成共识:小豆豆的表现变了,不再不顾后果地调皮捣蛋;不变的是她纯真、善良的本性。我们在生活中要保持自己的本性,也要顾及事情的后果和别人的感受。
  学生在交流是什么原因使小豆豆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时,纷纷流露出对巴学园的向往和对小林校长的敬慕,有的学生甚至说要是到巴学园上学就好了,也希望有像小林校长一样的师长。此时,顺势抛出第二个话题:你能发现自己的学校、自己的老师有什么与众不同吗?引导学生与自己当下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说说自己学校的独特之处,谈谈自己身边尊重学生的老师们,从而引导学生发现自己身边的美,感受现在的幸福生活,从而懂得生活的意义。这样的思辨性话题讨论,把散落在学生心中的、联结文本与生活的信息重新进行排列组合,形成新的更深层次的阅读认识,完成了个人价值观的提升和世界观、人生观的超越。
  (作者单位:山东青岛市市北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
  责任编辑 杨 伟
其他文献
一年多来,我们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分析,总结出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不牢固,部分教学内容与学生现有体验脱节,教学目标不够明确,语文学习重写轻读,教师过于注重文本人文性、弱化了语文学科的本体性与实践性,命题方向不正确,复制粘贴现象严重等。特别是小学语文教什么、怎么教成了影响教学的最大问题。  基于此,我校语文教学团队在统一认识、寻访借鉴、试验验证的实践过程中探索出了“单
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选一种动物作为主角,想象它拥有相反的  特征。  2.能围绕一个话题展开大胆的想象,创编故事。  3.创编的故事里有奇异、有趣的情节。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欣赏儿歌,点燃逆向思维  师:来,我们欣赏一首有趣的儿歌。(播放视频)  师:这首儿歌的题目是——  生:《颠倒歌》。  师:在这首儿歌里,你发现了哪些有趣的颠倒  现象?  生:老鼠成了森林之王。  生:公鸡
统编本一年级教材每个单元增加了一个板块“和大人一起读”。将这一板块纳入教材体系,用意是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将阅读从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家庭,提倡亲子阅读,全民阅读,自主阅读。如此,语文教学便形成了精读课、略读课、课外阅读延伸课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  一、贴切的阅读内容,伴儿童轻松悦读  选择贴切的阅读材料是激发儿童阅读兴趣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它指明了学生阅读的方向,身心发展的方向。梳理
中国是文章大国,也是文章古国。如从殷墟中发现的甲骨文算起,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有文字,就有意义符号的表达。这样的表达,即使很简单,也是文章的雏形了。之后,进入封建社会科举时代,“八股文 ”的写作竟成了选才取士的重要手段,文章写作自然更受到全社会的重视。“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也就成了千口一辞的信条。   既然写文章如此重要,但是现代中小学作文教学中却一直没有独立的作文教材。一本语文课
老舍说:“历史中没有比我们正在创造的这一段更有价值。”这价值,就是现实的价值。歌德说:“依靠体验,对我来说就是一切;臆想捏造不是我的事情,我始终认为,现实比我的天才更富于天才。”说的也是现实的价值。   想象的价值在哪里呢?雨果说:“想象就是深度。”想象能突破时空的束缚,达到思接千载、神通万里的境界。   想象有如此深远的境界,但在我们的生活中,仍有超出想象的现实。我始终认为,这超出想象的现实
教学目标是课堂的灵魂,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过程的调节者,还是教学的最终归宿。要使教学过程科学化,教学任务合理化,必须科学地确定与编写教学目标。  一、精准性——切合四个目标  任何一篇课文,其教学目标皆由以下几个方面决定,从大到小依次是总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在课标中,总目标共有10条。1~5条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上提出要求,6~10条则从汉语拼音识
进入“高原期”  我以前只知道小孩子有“青春期”,中年人有“更年期”,不知道对教师的职业发展来说,还有一个“高原期”。  “很难感觉到自己像前一个时期那样快速成长,相反,发现很多事情都是在重复;工作内容和范围长期没有变化……经常感觉到累,虽然能维持着基本的工作状态,但确实有些职业迷茫……”  以上这番话是2017年10月我在上海师大听李海林教授讲课时他罗列的教师进入高原期的标志,当时的我简直有被闪
“儿童是天生的诗人”,童年应该有诗的陪伴,这些主张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士的共鸣,儿童诗成为小学生诵读的重要内容,各地还涌现出不少小诗人。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了解一点儿童诗创作的规律,掌握赏析儿童诗的角度与方法。为此,笔者采访了著名儿童诗诗人王立春女士。  “用儿童诗表达对大自然及生命的艺术见解”  周益民:你是怎么爱上写诗的?  王立春:我从两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方面,自认字开始,我就开始了文
教学改革走过了长长的历程以后,经历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喧嚣以后,逐渐寻找到了衡量学生成长的标准所在,逐渐回归到了学生的真成长上。那么,怎样的成长才是学习给予学生的“真”成长呢?不仅仅是知识的累积,也不仅仅是某项或者某些学科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和学生的思维力有关,所以,培养学生的深度思维,就成了当下教学最重要的追求。  什么是思维
教学目标:  1.归类识记四组表示职业和工作地方的词语,引导学生认识5个生字,会写“工、厂”两个生字,并能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职业。了解汉字“先中间后两边”和“先外后内”的书写规则,养成按笔顺正确书写汉字的习惯。  2.拓展积累6组熟字构成的新词。会正确朗读并背诵古诗《风》,激发学生朗读积累古诗的兴趣。  3.读通、读顺《春节童谣》,了解春节风俗,体会过年的快乐。参照课本中贺卡的书写格式,尝试写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