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人类文明的更替演进--兼及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加剧大变局进程

来源 :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5621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正面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一种影响人类文明阶段更替的全球性变化和系统性变化,其核心内容是统治世界三四百年的资本主义文明由盛转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大变局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从西方文明的内部考察,是其经济、制度等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政治、文化、外交等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内部矛盾致其从极端化转向走下坡路,近几年其民粹主义上升、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失败及席卷全美的反种族主义浪潮,更加剧了这一趋势;从外部考察,是前落后国家利用后发优势奋起直追的结果,其中,中国依据特色制度更好地
其他文献
初中地理和生物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有着培育学生人文素养和自然科学素养的重要功能,它们既是高中阶段相关学科的基础,又有着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教育意义。2022年,我省即将推出“3+1+2”模式的新高考,地理和生物学将作为选考科目,各占100分的原始分值,学科性质决定了选考地理、生物学的学生会迅速增多。“高考指挥棒”充分凸显了这两科的重要地位,对初中生的核心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新课改的逐
针对由确定性因素导致的非平稳序列的建模拟合预测问题,在经典指数曲线模型和修正指数曲线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具有二次多项式项的指数曲线模型;采用分段求和的方法给出模型各个参数的具体表达式,并将模型应用在我国稻谷产量的分析上.计算结果表明:新型指数曲线模型比经典指数曲线模型和修正指数曲线模型有更高的精度.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处于深刻变化之中。今年以来,在许多重大场合,习近平主席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阐述中国主张,贡献中国智慧,展现中国担当。
江苏省海安市按照“123456”建设体系,围绕“传思想、做志愿、育文明”主题主线,推动文明实践工作“全线展开、全域覆盖、全面深化”,努力打造可操作、可推广的“海安样板”。2019年,海安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高分通过省级评估验收,相关特色做法人选《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
7月20日,“同行五十载扬帆正当时”——庆祝中奥建交50周年图片展在成都博物馆正式开展。该展览由四川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奥地利驻成都总领事馆联合主办,成都博物馆、四川省各相关市州对外友好协会协办,《一带一路报道(中英文)》杂志独家媒体支持。
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倍受教育者的关注。作业引领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教学效率。具体的实施方法有作业引领有效预习、作业引领合作探究、作业引领巩固提升。  近年来,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成了广大教育者研究和追求的目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些课堂确实成效显著,但也有一些不足:(1)部分教师依赖于现代化教学手段,片面地认为多媒体课件
【关键词】能源转型 新能源革命 全球能源治理变革 生态文明思想  【中图分类号】 D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1.14.009  能源在国家统筹发展与安全、参与全球治理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新能源革命与全球能源治理变革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学术界和政策界需要厘清新能源革命与全球能源治理两者间的关系,把握其互动性
美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领域的必修课程之一,其既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相衔接,又有自己的特点,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针对当前美术课程教学现状,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筛选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向,制订合适的教学方案,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形形色色的美,有自然环境的美,也有事物的美……高中阶段的美术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审美和艺术鉴赏能力的
新课改下,教师要根据数学课堂教学的需求,引导学生充分动脑思考,探究还未解决到的新问题。高中数学课程对学生而言,内容枯燥抽象,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快速地融入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对探究的问题要进行较好的情境创设,使之能够吸引学生,并激发出他们的求知欲望。  一、情境创设的意义  数学教师在课堂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学需求,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教师个人的文化底蕴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意在将学
我国发达地区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引领了全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改革的风向,对其特征、产生机制和问题地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一般而言,由于面临巨量的治理任务,发达地区的社会治理体系不仅具有复杂性、多元性的特征,而且因为具有充足的治理资源而拥有较强的治理能力。总体而言,发达地区的社会治理体系植根于当地的社会基础之中,二者相互匹配。由于发达地区的社会治理体系仍然是一种强行政控制模式,其本身存在着窒息基层治理活力、导致制度空转的风险。发达地区的社会治理仍然需要不断改革创新,通过坚持分类治理的理念,推动多元共治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