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化汉字 简化识字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1425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到读写开始的早晚和阅读能力的高低。所以,优化识字教学,打下扎实基础,对小学语文教学,甚至学生的终身教育都是大有益处的。
  识字教学中的困难是每个低年级语文教师都能体会到的。一年级从学拼音开始就有汉字的认读,那几个汉字就成为一部分学生艰难的费劲的事。课堂上看到那些学生对于刚刚认读过的生字,竭尽全力地辨别,那些线条在他们眼前跳动,交织成无法辨认的花纹,表情是那么紧张,目光是那么茫然。教师挖掘诸多的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猜谜语编儿歌,等,但到后来,遗忘率还是非常高。其次,在教学中,笔者发现一年级学生的差别太大。有的学生新课还没上,本课的十多个生字早已会读,会组词,会说句。而有的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十几个生字只记住几个而已,更谈不上组不同的词语,并进行说话练习了。因此遗忘是记忆的天敌,如何让学生能长久地、快速地、有效地记忆学过的汉字,成为教师们努力的方向。
  教学实践中发现低年级学生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教材中,每篇课文都有丰富的图画,形象地表现材料的内容、含义,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学生非常乐意接受与识记。
  《中国文字学》中指出:“文字的产生,本是很自然的,几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有很好的绘画,这些画大抵是动物和人像,这是文字的前驱。”从此不难看出,文字的本身就是一种图画,是一种符号。
  心理学表明:形象记忆是人脑中最能在深层次起作用的、最积极的也是最有潜力可挖的一种记忆力。因此,如果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能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汉字的特点,引导他们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即给生字配“画”,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识记率。
  一、教材直观展现,带领学生走进奇妙的汉字世界
  1.感知象形文字的形神兼备
  学完汉语拼音后识字第一部分的第2课《口耳目》,教材已经为我们做了引领,用图文结合的办法展示了汉字构成法中的一类——象形字。这些“画成其物,随体诸诎”的象形文字,与事物的外形特征是直接对应的,它们个个形神兼备,生动活泼,描绘出了各类大自然事物最典型的特征。学生不用过多地分析和拆解,从一个个如画的汉字,想象着与之相应的事物,既理解字义,又记忆字形。
  2.感受会意字的意趣横生
  第二部分的第4课《日月明》,这篇短短的韵文,揭示了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也让人隐约感受到中国人造字的智慧。会意字的巧妙,能让学生感受识字的乐趣并激发学生更大的识字热情。这些“比类合谊,以见指撝”的会意字从它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字根,可以触摸到汉字所表现的那种意趣横生之味。
  如这一课里的“鲜”,由鱼和羊组合而成,羊被古人视作大吉大利的吉祥征兆,羊肉又有一种特殊的美味,热量高。在古人的心目中,羊肉和鱼肉都是刺激味觉和嗅觉的特殊食品,把它们两者结合,那自然是鲜美至极。学生想着热腾腾的羊肉,香喷喷的鱼肉的画面,再让他们动笔画一画,他们已控制不住自己的味觉,直说:“老师,口水都流出来了!”
  对“鲜”字的领会,自然帮助了对第14课生字“美”字的理解,上羊下大,羊大为美,那肥胖强壮的“美羊羊”,浮现在学生眼前,那肥厚多油的羊肉刺激着学生的味觉,那柔软暖和的羊毛毯给学生们带来舒适之感,这美的享受悄悄地震撼着学生们幼小的心灵。
  羊、鲜、美的认识,揭开了日后学习与羊有关的文字的序幕,善、羡、羞、群……一个个生动有趣的与羊有关的故事期待着学生们去发现。
  二、教师潜心挖掘,揭开汉字神秘的面纱
  教材的引领,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揭开了汉字神秘的面纱。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如果打开汉字写的一本书,那就好像进入了一个画廊,一幅幅画争先恐后地向你的感官申述它的喜怒哀乐。”
  1.以画记意
  那善良温顺的羊,带领我们走进了有趣的“羊”的世界,那忠厚老实的牛,也展示了它的实用。
  课堂回眸:
  (学习第12课,书写汉字“半”)
  师:(在黑板上板画牛的象形字■,并在上方一分为二■)同学们,看老师画了什么?
  生:好像是一头牛。
  师:是的,就是我们在识字课文《比一比》里学的“牛”,那么把牛一分为二又是什么字呢?
  生:难道是今天要学的“半”?
  师:你很聪明,根据自己的预习进行联想了。大家觉得呢?
  生:好像是一把刀把牛对半劈开了。
  师:听起来有点残忍,但是与古人造这个字的本义是相符的,《三字经》:“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牛在六大家畜中为大物,可以把它一分为二,所以这个“半”与牛有关。让我们进行观察如何把半字写漂亮。
  2.以画记形
  课文《操场上》一课就要学生认识14个汉字,对于刚刚结束拼音学习,并且又没有一定阅读量的学生来说,一下子要认识14个字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通过归类,学生能发现提手旁的字与手的活动有关,足字旁的字与脚的活动有关。可是“身、步”这两个字,与手和脚没有特别明显的关系,几个学生读过就忘,于是,我采取了以下方法尝试教学:
  课堂回眸:
  师:小朋友,老师在黑板上画两个字,请你仔细看看,像我们今天学的哪个字呢?(师在黑板上简笔画“两个一前一后的脚印”“一个大肚子的孕妇”,即步和身的甲骨文)
  生:老师,看不出来,不知道。
  师:那老师再画一个,再猜猜看。(师书写这两个字的小篆)
  生:老师,我看出来了,后面一个字像身体的身。
  师:你能说说怎么像吗?
  生1:这个圆圆的,像大肚子阿姨,黑黑的一点像肚子里的小宝宝。
  生2:那条长长的弯弯的线就像那个阿姨走起路来手托着大肚子,现在变成了撇。
其他文献
课堂交流是学生数学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它对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激发学生主动积极探索,提高学生的评价与反思能力,充分发挥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互补作用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效的交流能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初步估算一下,一节课的教学有百分之八十都是在交流中进行的。也就是说,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知识的建构、思维的碰撞,都是通过教学交流来实现的。  那么,怎样的交流才是有价值、有实效的课
在学校开展的苏州市级《从“关注效度”走向“关注人本”:构建幸福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中发现,目前音乐课程改革呼唤关注人本,同时教师专业发展也要求教师能自觉追求教学特色。因此,教师应自觉树立“专业发展”和“教学特色化”意识,并把二者有机结合,实现特色化发展的课堂教学,以主动适应音乐基础教育发展与改革需要,让音乐教育职业成为彰显自身生命价值和艺术追求的舞台,让音乐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笔者试从通过特色化的
当前小学劳技课堂中常用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则是以课堂为中心的,课堂中的教学活动又以教师单方面的讲解为中心,而教师的讲解则以教材为中心,讲解的内容就更加单纯的以应付考试或考查为中心。传统的劳动与技术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让学生先观察思考,然后师生交流制作方法,最后进行动手制作。但在学生的凭空思考中,怎么能顺利地解决问题和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呢?这样的教学过程显然是不利于学生进行独立思
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程总目标中指出: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即由以前的“两基”到现在的“四基”,增加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由以前的“两能”到现在的“四能”,增加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并指出“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小学英语是学生学习英语的起步阶段,也是基础阶段。在该阶段的学习过程中,由于英语是一门外语,与汉语学习存在一定差异,而学生的语言环境又是汉语学习环境,所以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存在一定畏惧感。基于新课改理念和建构主义思想,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语境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合作,是现阶段小学英语教学研究的关键课题。小学英语单词学习和记忆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本文探讨了小学英
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第一次接触到“分时秒”,课本的教学目标是结合现实背景和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分时秒”的含义,在学生的头脑里建立这些时间单位的概念;通过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促进个f生思维的发展;同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我在一次“分时秒”的教学中,对这一教学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
孙双金老师说,“每个老师都可以拥有自己的课程”。如果换作是两年之前读到这样的话,或许我会默默地从心底里不加以认同。“课程”,一个曾经多么让人凛然起敬的名词,总觉着它要多庞大就有多庞大,以至于有那么多老师战战兢兢地不敢近其边缘,就算偶尔触碰,也是心有所畏。  时至今日,当翻开2015年第3期《小学语文教师》扉页,读到孙老师所写的这一篇《老师,你可以拥有自己的课程》时,我给了自己一个不易察觉的微笑。 
在我区进行的小学毕业数学调研测试中有这样一道题目:  下面四句话中正确的一句是( )  A.比的后项可以是0。  B.分母是100的分数叫做百分数。  C.数a除以分数,等于a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D.甲数除以乙数,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在进行试卷分析时,笔者发现这道题目的错误率高达68.9%,翻阅试卷后又发现大多数学生选择了答案B,答案B显然是错误的。为什么那么多学生会这样选择呢?  我的思
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的综合板块通常包括E、F、G、H四个部分,主要是阅读板块E、活动板块F、语音板块G和歌曲歌谣板块H。这四个部分不仅内容和形式都各不相同,而且各部分之间也缺乏联系,从而使综合板块呈现出主题不突出、形式繁杂、内容零散的特点。因此,我们有些老师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显得不够准确甚至有些偏离,有的仅仅停留在说的层面,忽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一节课下来,学生没有丝毫提升,只是简单、机械地重复再
《学记》日:“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学生的阅读有许多关键期,小学阶段就是其中最为关键的时期。班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阅读、成长的群体生活环境。通过班级阅读体系的构建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我们希望通过在班级这个特定的群体内所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以教师和班级成员共读活动为主,辅以学生个体自读活动,达到促进小学生心智的全面成长的目的。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