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兔耳增生性瘢痕的研究进展

来源 :化工时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daide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体皮肤组织在受到损伤后,如烧伤、手术、外伤等,必然会引起外观和组织学的改变,伤口损伤愈合后形成瘢痕.瘢痕给患者带来局部不适感,导致功能障碍,大大地影响正常生活.兔耳增生性瘢痕在组织学上已被证实与人类增生性瘢痕相似,其获取成本低,并可动态观察瘢痕发展演变的全过程.从而可以加以药物干预,运用生化等检测结果,评估多种治疗方法对瘢痕的作用.本文对国内外单独及联合应用在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中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希望能启发临床工作者实验思路.
其他文献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其部分金属配合物的活性会增强.本文研究山奈酚-铜配合物的制备及其生物活性.以山奈酚和新戊酸铜为原料,按照摩尔比2∶1和1∶1进行配位反应,合成山奈酚-铜配合物.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比较了山奈酚及其铜配合物清除O2-·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山奈酚能够与铜离子发生配位反应,生成山奈酚-铜配合物,反应物配比2∶1和1∶1得到的两种配合物经分析后推断为同种结构;配合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要略优于山奈酚,对O2-·自由基的清除效果在
采用纳滤(NF)分盐工艺处理煤化工废水“零排放”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含盐反渗透浓水(高盐RO浓水).运行结果表明:NF的平均水回收率为58.5%;SO42-,Cl-,NO3-及F-的平均截留率分别为98.7%,27.3%,55.8%,74.3%;Cl-分离比为2.03,NF浓水侧存在相当浓度的Cl-;NF水回收率与Cl-、F-的截留率均呈线性负相关关系.因此,通过提高NF水回收率可有效降低一价阴离子的截留率,提高Cl-分离比,简化下游水处理中的结晶流程.
核电站常规岛的充电装置给蓄电池充电时,蓄电池的浮充电流和均充电流的数值相差近百倍.为了确定应急柴油机启动后通过充电装置给蓄电池充电的电流(功率)是浮充电流(功率)还是均充电流(功率),针对柴油机加载时蓄电池可能发生的工况,分别进行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此时的充电电流既不是恒定的均充电流,也不是浮充电流,而是随时间快速衰减的电流曲线.
采用水热沉淀法制备了ZrO2-(NH4)3PW12O40复合光催化剂.采用XRD、SEM、TEM、UV-Vis DRS和FTIR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RhB)评价其光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ZrO2与(NH4)3PW12O40的配比对催化剂的形貌和光催化性能均有影响,当n(Zr):n(W)=1:5时催化剂的分散性好,光催化活性较高;紫外光照射90 min后,RhB的降解率达到96.69%;重复使用4次后,该催化剂仍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
目的:研究香茅挥发油的组成成分,为该药材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蒸馏法对香茅药材进行挥发油的提取,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香茅挥发油的主要成分.结果:香茅挥发油提取率为1.56%,分析出22个成分,主要化学成分为:2-甲氧基乙基乙烯基醚、(E)-3,7-二甲基-2,6-辛二烯醛(即(E)-柠檬醛)、(Z)-3,7-二甲基-2,6-辛二烯醛(即(Z)-柠檬醛)等,含量分别为20.63%、14.64%、12.37%.
趋化因子CXCL12及其配体CXCR4和CXCR7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例如冠心病、肿瘤.趋化因子CXCL12因其复杂的致病机制已经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近几年关于CXCL12及其受体在冠心病及肿瘤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可渗透反应墙(PRB)技术是一种经济高效的被动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技术,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地下水处理技术之一.污染地下水流经PRB墙体时,污染物被墙体内的反应材料截留或降解,实现污染物的去除,因此,PRB材料的研发是该技术的研究热点.迄今为止,基于种类众多的反应材料,PRB已被成功用于多种污染物的去除.本文在分类阐述PRB反应材料的基础上,解析了各类材料去除污染物的作用机制,并对PRB材料的选择和研发应用进行了展望.
本文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微波法提取北五味子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实验工艺条件,并确定了微波法相比于其它方法的优越性.
“立德树人、强农兴农”理念下,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知识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结合新农科背景下课程教学建设要求,探索“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以期待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等农林人才、补齐涉农人才短板.
利用大豆粉状磷脂,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灰黄霉素磷脂复合物,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复合率.研究了灰黄霉素磷脂复合物配方中不同成分的比例对磷脂复合物复合率的影响,得到其最佳制备条件为:m(磷脂)∶m(灰黄霉素)=3∶1、V(四氢呋喃)∶V(二氯甲烷)=1.5∶1、固液比=8∶1、超声温度50℃、超声时间150 min.在此条件下,复合率为91.97%.体外释放研究中磷脂复合物表现出持续释放行为.磷脂复合物制备工艺简单可行,复合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