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ybul8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91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质的运动、物质结构及变化、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同时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不断的创新性。要想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符合生物科学的特点。因此如何在新课程下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在中学生物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进行有效教学。
  1.合理“消化”课程,做好高效课堂出发前的准备
  备课是课堂教学工作的首要环节,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所以我们应深入解读教材,把握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备好每一堂课。而备好课又是以“消化”课为其基本条件的,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源泉。然而,教材并不是教条,不能完全死搬硬套,所以,我在写教案前先将课本、教参、《探究报告册》等材料详细、仔细的阅读、理解,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确定教学目标,并且结合学生实际,分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与关键,以重点、难点来带动全面,系统科学地整理安排教学的内容,熟练把握自己的课堂设计,做到游刃有余。
  把教材钻得越深,悟出来的道理就越透彻,这样讲起课来就收放自如,也能够讲在点子上。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感受到,这样“消化”课,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将一部分习题和一些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内容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一来可以弥补自己知识上的不足,二来可以将我们的课本、教参、《探究报告册》等材料揉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三来对学生完成一些必要的练习及课本上的讨论题也是一个帮助。
  2、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浓厚兴趣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是以他们的学习兴趣为转移,当学生对某学科知识产生兴趣时,他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觉得是种沉重的负担。由此可见,要提高教学效率,挖掘学生内在潜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前提。教师应充分施展个人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若学生对教师感兴趣,对他所任教的这门课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应给每节课开好头,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导入,激发兴趣;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处在一种快乐的学习情绪中,培养学习兴趣;教师应利用成语、诗词、顺口溜、小故事等生动形象的描述,培养学习兴趣;教师应充分联系现实生活和社会热点,学以致用,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应利用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活动,使学生对生物“入迷”,培养学习兴趣;教师还应及时评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保持和增强。
  3、构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和谐课堂教学关系
  融洽的师生情感可以调动师生双方的情绪,焕发教师“教”的激情和学生“学”的热情,营造出和谐的教学氛围。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就必须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创设民主与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在这样的教学环境里,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且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学生一起观察、一起操作,一起讨论。学生消除了胆怯和依赖心理,他们便可以无拘无束地充分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不怕出错和失败。师生互动,融为一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学信息的获得、反馈和调节上。学生的学不仅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也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焕发出课堂的生命力。如在课堂上适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教学中创设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等。
  4、用好“实验及标本”,开启高效课堂的新航道
  实验与标本是我们生物学科的特点,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重要途径是做好实验教学,加强直观教学。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近期使用的各种版本的中学生物教材,都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编了大量的实验内容。因此我在教学中尽量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才能,做好教材中实验的教学。通过学生大量的动手实验,能够增强学好生物学的信心,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做好观察实验,加强直观教学,上出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学科特色是实现生物学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首要途径。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动学生,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搞好教材中所选编的每项观察和实验的教学。通过这些观察和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养成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在《蒸腾作用》一节的教学中,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简单的演示实验:将一新鲜枝条的下端插入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茎的纵切面呈红色,从而直观地让学生意识到“植物体内的水可以往高处流”,这样就自然地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兴趣和欲望,为学生探究新知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总之,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效率是整个生物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通过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浓厚兴趣、构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和谐课堂教学关系、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发挥生物学科课堂教学特色等,努力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使我们的生物科学教育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是每一位生物教师不懈的追求目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我们能够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就一定能实现这一目标。
  以上是我个人在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点滴体会。当然,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学习的地方,这些都有待于我不断去摸索和学习探究。今后,我一定要强化“有效教学”的理念,不断思考课堂教学效益,改进与探求有效教学策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有了关于棉花花粉收集贮藏保活备用的技术,即可大大便利在异时异地开花的各品种的杂交工作。这种技术是保存种质和减轻病虫害传播的手段,因育种所需植株在各地区间运输往往
【中图分类号】G631  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经验,他们的良好品质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也是通过实践活动表现出来的,然而传统的应试教育只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与掌握,教师、教材、课堂是教学的主旋律,忽视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表现为学生知识与践行脱钩,分数与德行脱钩。我认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根本落脚点在于学生思想品德的
摘要:新课改理念下,对于语文教师的个人素养与能力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语文教师只有具有了更广博的知识,更好的施教能力,才能有效在教学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作用。本文将对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应具备的素养进行分析,从而探讨新背景下语文教师的转变,进而进一步针对语文教师施教能力的培养与强化提出建议。  关键词:语文教师;新课改;素质;培养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3.3  一、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1.语文教
【中图分类号】G630  依据新课标精神编写的语文版七年级语文新教材中选用了一篇写人的散文《小巷深处》。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作者通过选取典型的生活琐事,在“我”对家、对养母感情的变化过程来展示养母对“我”的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读后不禁令人潸然泪下。  笔者在教学这篇优美的散文过程中,在深受感染的同时也发现了点滴疑问,在此特提出来与各位同仁老师商榷。  课文在叙写自己被深深的母爱所感动而悔悟时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