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赏读“在做中学”的教学策略探微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el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潘庆玉曾说:“语文教育,应当开启语言作为符号世界的惊异力量,唤醒人自身的创造精神和意志自由,激发人们对于未知世界与神秘事物的无限渴望。”可见,如何引导学生提升对语言的敏感度,打开思维的闸门,唤醒探求的欲望,是提升语言教学效果的关键。笔者通过实践,发现活用“在做中学”的教学策略在语言赏读教学中效果显著。
  一、“做”比較,体味语言的微妙
  洪镇涛老师主张,学习语文要多尝试换一换,调一调,增增、减减等方式,对文本语言进行咀嚼、品味,积淀语言感受力。比如《沁园春·长沙》的开头,让学生尝试换一换,如“伫立”“深秋”调一调,如“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增一增,如“独立寒秋,滚滚湘水向北奔流”减一减,如“立寒秋,湘江去,橘子洲”。从产而体会文字中渗透的特立独行的精神。又如将《荷花淀》中“你走,我不拦你。家里的事怎么办?”一句调为“你走,家里的事怎么办?我不拦你”后,则不难发现冰生嫂少了些识大体,多了些小情绪,少了些理解,多了些埋怨。又如《祝福》一课,引导学生调整句式:“‘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当学生将这一变式句调整为常式句后,就会发现,四婶语气里的惊惶、嫌恶及呵斥减轻了许多。通过比较,方显语言的优劣与高下。这无疑是锻炼学生的语言感悟力的便捷方式。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和物质外壳以及表现形式。如果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捕捉语言背后的思维规律,那么学生便能快速掌握并灵活而广泛的进行运用。在讲冯至的《蛇》时,为了让学生自己发现新奇比喻的构思规律,我精选了三句诗提供给学生探究:“念李白的诗句,咀嚼着‘低头思故乡’,‘思故乡’,仿佛故乡是一块橡皮糖。”(《月》杜运燮),“呵,不要探望你的家乡,朋友们,家乡是个贼,他能偷去你的心!”(《你看》闻一多)“世界很重,世界不稳,世界是上上下下的跷跷板。深思熟虑的人们怀抱着忧愁,聚坐在世界的一边净名夺利的人们披戴盔甲,拥挤向世界的另一边……”(《世界》陈黎)经过独立思考与合作讨论,学生发现了使比喻意象新奇的一些规律有同学说,“故乡”与“橡皮糖”两者的本体和喻体距离很远,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有着“品着甜”“咀嚼有味”等微妙的相似点,所以要新奇就要拉开距离有同学说,对“家乡”与“贼”,一是爱一是恨,因“偷”心与“偷”物的相似而产生联系,所以喻体可以选择情感色彩相对的事物.还有同学说,除了选好喻体,还要对相似点进行解说,如果不解说,单说“家乡是个贼”,只能让人莫名其妙,但加上了“能偷去你的心”,就柳暗花明了……最后教师进行写作策略的小结.反向思维拉距离,选取一处相似点,解说喻体组诗句。由此可见,只要给学生提供一片探究的土壤,生成的新思维便随处可破土而出。
  二、“做”情境,感悟语言的深意
  情境表达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学习活动形式。情境表达既符合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又能够满足学生渴望表现的性格特点,教学效果十分突出。设计情境表达活动,既要考虑学生学习兴趣的提要,更要考虑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的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比如品鉴人物对话语言时,几个小组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去演绎,由此挖掘语言背后的深意。如《鸿门宴》中,张良问刘邦:“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第一组学生则依照原文进行对话,“刘邦”作答“鲰生说我也”。第二组学生想象当时情境对话,并明确作答,“刘邦”扮演者情不自禁的透漏了出主意者的姓名。于是,学生不难发现,文中的刘邦含糊其辞,必有深意。接下来,学生便纷纷对刘邦的心理作了猜测;或许这本是他自己所想,自然答不出别人的名字,可见其深藏不露威许真有人出主意,但他没将其供出,哪怕对自己信任的属下也有所保留,可见其讳莫如深。虽是一句平常言,却极显其城府。通过情境表达活动,学生对语言中潜藏着的深意便有了更深入的思索与柳暗花明的收获。
  三、“做”追问,剥开语言的外壳
  抓住语言的矛盾式表达,追问其语言背后的深意,体会作者匠心独具之处。如《记念刘和珍君》中反复陈述“无话可说”“说不出话”,又反复说“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对这些矛盾的表达,可引导学生追问-一问矛盾的情感,实则源于对学生的哀痛、对段政府和流言家的悲愤、对大众庸人的失望:二问矛盾原因,即因痛苦愤怒至极而无以用语言表达,但责任感与正义感又充斥于胸不得不表达.三问如何消解矛盾,即鲁迅“不说”是假,“说”是真。又如《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有“启超没有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一句,引导学生透过矛盾语言体会“自信又谦逊、率真而睿智”的个性。《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中“四个不该”“两个永远”体会作者对法西斯暴行的切齿痛恨。学生在追问中不断消解矛盾,也不断在推敲中体会语言含义的深邃及作者感情的丰富。
  运用“在做中学”的教学策略,无疑能唤醒学生麻木与倦怠的神经,让学生在语言世界里触摸到微妙和变幻,获得鲜活而灵动的感觉,激发美好而丰富的想象,从而在神圣的语言殿堂中获得心灵与精神的享受,促进语言感悟与运用能力的提升。
  ★作者单位重庆市朝阳中学。
其他文献
尽管学生从小就开始接触诗歌,但是,不得不承认,诗歌教学容易碰到这样的尴尬:对很多同学来说,诗除了背诵,仿佛什么都不是。对于这个问题,笔者经过思考,结合教学实践,有了以下拙见:创作时,诗歌的生命力在于作者;阅读时,诗歌的生命力在于读者;思考时,诗歌的生命力在于读者能否与作者进行沟通。所以,诗歌教学的生命力在于人。这里的人,可以是诗中人,也可以是诗外人——只有让诗中人走出,走到现在,只有让诗外人走进,
摘要:目的:总结空气灌肠小儿急性肠套叠整复的经验和治疗效果,提高整复成功率。方法:对2004年2月~2009年10月间59例小儿肠套叠行空气灌肠,并辅以手法按摩、解痉剂辅助,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59例中有回结型占41例(69.5%),3例为小肠型(5.1%),剩余15例为结肠型(25.4%)。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率为98%以上。结论:空气灌肠是基层医院诊治小儿肠套叠最直接、最有效的首选非外科治疗方法
仿写式读写结合作文教学,能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提升,使语文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所以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仿写式作文教学,以此来提升初中写作教学质量,使初中学生语文写作能力得到提升。  一、仿写式作文教学的作用  在以往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总是会将阅读与作文之间的重要性忽略,使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分离,这样的教学思路使作文教学偏离本质目标。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阅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古诗文、现代文是阅读材料的主体部分,我们必须慎重处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一、根本目的  我们阅读课的根本目的应该是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素养)以及提高学生获得这些知识的能力(阅读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阅读的习惯和能力可能比阅读本身更为重要。阅读开展得好不好,阅读的“量”是一个衡量的标准,而阅读的”质”可能是一个更重要的标
生物药剂学是一门新兴的药剂学分支学科,也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主要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用药对象的生物因素与药效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新药的研究开发、药物制剂的体内质量控制、药物的分子设计与剂型设计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该学科又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到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体内药物分析、数学等多个学科
目的探讨大肠埃希菌产β-内酰胺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之间的关系及耐药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Nitrocefin法对该院感染标本中分离的108株大肠埃希氏菌分别进
一、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的原因分析  1.教师的原因  当前,有些语文教师不够了解初中语文的教学情况,使得初中和高中的语文教学特点和规律不能契合,影响了初中和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部分教师掌握不了教学衔接技巧。有的教师尽管能意识到教学衔接的重要性,但在教学实践中,初中和高中语文教师都还是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因此影响了语文教学衔接。一些教师受中考和高考的压力在教学上是考什么教什么。有些初中教
本文通过对高职会计专业现状的分析,结合郑州经贸职业学院的教学实践,对高职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活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郑州轻工业学院崔光照教授领导的河南省信息化电器重点实验室智能信息处理研究团队主要致力于信息安全中的信息获取与处理、分子逻辑电路及智能机器人等的研究工作。团队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