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模式。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当中有效开展合作学习不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而且还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本文旨在探讨中学化学课堂中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中学化学课堂;合作化学习
合作学习是以培养学生集体团结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为主要目标,从而使得学生与他人进行合作沟通过程当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新课程改革中的中学化学教学要求教师要组织学生有效开展探究性的化学教学活动,并且要尽快培养出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合作,从而在互动过程当中完成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有效开展合作学习具体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合理设计合作学习活动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人类的大脑中的八个部分能够控制多种智能。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则会涉及到这些智能的大部分,这也就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同时也能够使得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挥,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进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多元化智能理论主张在中学化学教学探究活动设计中必须要将每个学生的任务进行明确,从而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一定的能力培养,同时还要依据学生的学习与个性特点来制定出合理化的设计内容,以此来实现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比如在讲授Na与H2O反应的探究实验当中,教师首先可以让动手与操作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观察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进行实验过程的记录,让思考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让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说明,另外教师还要对其他学生观察到或者分析到一些细节问题时要进行及时的积极评价,从而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自身能力的发挥,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生兴趣。又比如在同分异构体这节内容讲授中,有些学生自身抽象思维与空间思维能力比较差,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会感觉困难,这时教师就可以实施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来让学生扮演分子当中各个组成元素,从而在扮演过程中了解和掌握分子的结构与作用。
二、科学合理分配教学活动的任
在合作学习活动当中,教师在分配任务过程中要做到科学合理,从而使得每个小组的能力与素质水平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从而形成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同时也能够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充分合作,以此来营造出人人发挥自身专长、共同完成目标的良好学习氛围。在小组组长的设定上,教师要选择组织与交流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担任,从而使得在合作学习中小组长可以有效地与教师指导进行配合,以此来保障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开展和活动目标的实现。比如在讲授H2SO4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化工厂进行实地采访,从而了解硫酸的生产过程:首先教师要安排一位负责问题设计的学生、一位与厂家联系的学生、一位协助厂家开展此次采访活动的同学以及一位负责采访过程记录与拍照的学生。通过对此次探究活动中的每个环节的合理设计,就可以充分保障学生们在采访硫酸生产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而且还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到硫酸的生产过程及其反应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自主探索能力的提升。
三、创设合理化的合作学习情境,充分落实合作内容
课堂氛围的营造水平主要是受到合作学习水平的影响,同时也能够有效反应出学生学习兴趣程度,而学生在合作学习上也会受到整体学习氛围的影响,所以合作学习应当对学生产生积极促进的作用,从而在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效率上发挥出重要的提升作用,而小组合作就是最为重要的开展手段,从而能够将学生的学习与个性特点发挥到最大水平,同时也能够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将学生的各项能力发挥到最高水平。因此,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当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实际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化的创新,从而使得教学内容与合作学习活动相统一,同时再进行合作学习清净的创设,进而给学生接下来的小组合作留出更多的发挥空间,最终创造出能够自由交流和能力有效发挥的合作平台。比如在讲授陶瓷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陶瓷厂进行采访这一活动,来让学生了解陶瓷的具体生产制作过程和用途,然后再适当的将预先设计好的问题引入到探究活动中,从而使得学生能够进一步陶瓷的制作生产中的化学反应进行思考,以此来使得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四、设计合理的问题,有效组织小组合作
在充分安排好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任务以后,教师应当将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进行安排,而合作学习所需要研究的问题是需要学生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分析以后才能够解决的,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问题的挑战性,进而激发出其研究兴趣,以此来全身心的投入到探究活动当中。
比如在讲授金属Na的内容中,教师可以预先设计几个和Na相关的问题,并且在Na与S实验、Na在H2O中的反应实验、Na和H2SO4的反应实验等这些实验都可以成为此次小组合作所需要探究的问题,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问题的分配上要根据学生的学习与个人特点,并且还要结合教材内容要求,来将合理的问题分配给各个小组。在教师进行充分考虑以后认为Na与S的实验以及Na与H2O的反映实验时最佳的问题,然后再让学生对实验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和总结,从而顺利完成此次合作探究活动。通过合理问题的设计与分配,不但可以使得学生在问题解决时可以将自身能力充分发挥出来,而且也可以使得学生始终保持对研究的兴趣。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中学化学教学当中开展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比较普遍的教学模式,并且也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所以,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设计、开展以及总结上不但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教学资源情况,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与个性特点,从而使得合作学习的内容与开展形式体现出合理性与科学性的特点,以此来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戴菁菁、周素琴.演示实验巧改进化学课堂显活力[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02)
[2]袁来德.化学课堂提问中“度”的把握[J].中国教育学刊.2010(04)
[3]史云.学生作为自主研究者——创建富有意义的化学课堂[J].江苏教育研究.2010(23)
[4]辜正友.增加“五味”让化学课堂更精彩[J].教育教学论坛.2010(34)
[5]齐秀国.如何实现化学课堂生活化[J].教育教学论坛.2010(24)
关键词:中学化学课堂;合作化学习
合作学习是以培养学生集体团结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为主要目标,从而使得学生与他人进行合作沟通过程当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新课程改革中的中学化学教学要求教师要组织学生有效开展探究性的化学教学活动,并且要尽快培养出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合作,从而在互动过程当中完成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有效开展合作学习具体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合理设计合作学习活动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人类的大脑中的八个部分能够控制多种智能。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则会涉及到这些智能的大部分,这也就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同时也能够使得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挥,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进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多元化智能理论主张在中学化学教学探究活动设计中必须要将每个学生的任务进行明确,从而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一定的能力培养,同时还要依据学生的学习与个性特点来制定出合理化的设计内容,以此来实现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比如在讲授Na与H2O反应的探究实验当中,教师首先可以让动手与操作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观察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进行实验过程的记录,让思考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让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说明,另外教师还要对其他学生观察到或者分析到一些细节问题时要进行及时的积极评价,从而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自身能力的发挥,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生兴趣。又比如在同分异构体这节内容讲授中,有些学生自身抽象思维与空间思维能力比较差,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会感觉困难,这时教师就可以实施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来让学生扮演分子当中各个组成元素,从而在扮演过程中了解和掌握分子的结构与作用。
二、科学合理分配教学活动的任
在合作学习活动当中,教师在分配任务过程中要做到科学合理,从而使得每个小组的能力与素质水平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从而形成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同时也能够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充分合作,以此来营造出人人发挥自身专长、共同完成目标的良好学习氛围。在小组组长的设定上,教师要选择组织与交流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担任,从而使得在合作学习中小组长可以有效地与教师指导进行配合,以此来保障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开展和活动目标的实现。比如在讲授H2SO4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化工厂进行实地采访,从而了解硫酸的生产过程:首先教师要安排一位负责问题设计的学生、一位与厂家联系的学生、一位协助厂家开展此次采访活动的同学以及一位负责采访过程记录与拍照的学生。通过对此次探究活动中的每个环节的合理设计,就可以充分保障学生们在采访硫酸生产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而且还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到硫酸的生产过程及其反应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自主探索能力的提升。
三、创设合理化的合作学习情境,充分落实合作内容
课堂氛围的营造水平主要是受到合作学习水平的影响,同时也能够有效反应出学生学习兴趣程度,而学生在合作学习上也会受到整体学习氛围的影响,所以合作学习应当对学生产生积极促进的作用,从而在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效率上发挥出重要的提升作用,而小组合作就是最为重要的开展手段,从而能够将学生的学习与个性特点发挥到最大水平,同时也能够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将学生的各项能力发挥到最高水平。因此,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当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实际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化的创新,从而使得教学内容与合作学习活动相统一,同时再进行合作学习清净的创设,进而给学生接下来的小组合作留出更多的发挥空间,最终创造出能够自由交流和能力有效发挥的合作平台。比如在讲授陶瓷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陶瓷厂进行采访这一活动,来让学生了解陶瓷的具体生产制作过程和用途,然后再适当的将预先设计好的问题引入到探究活动中,从而使得学生能够进一步陶瓷的制作生产中的化学反应进行思考,以此来使得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四、设计合理的问题,有效组织小组合作
在充分安排好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任务以后,教师应当将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进行安排,而合作学习所需要研究的问题是需要学生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分析以后才能够解决的,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问题的挑战性,进而激发出其研究兴趣,以此来全身心的投入到探究活动当中。
比如在讲授金属Na的内容中,教师可以预先设计几个和Na相关的问题,并且在Na与S实验、Na在H2O中的反应实验、Na和H2SO4的反应实验等这些实验都可以成为此次小组合作所需要探究的问题,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问题的分配上要根据学生的学习与个人特点,并且还要结合教材内容要求,来将合理的问题分配给各个小组。在教师进行充分考虑以后认为Na与S的实验以及Na与H2O的反映实验时最佳的问题,然后再让学生对实验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和总结,从而顺利完成此次合作探究活动。通过合理问题的设计与分配,不但可以使得学生在问题解决时可以将自身能力充分发挥出来,而且也可以使得学生始终保持对研究的兴趣。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中学化学教学当中开展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比较普遍的教学模式,并且也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所以,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设计、开展以及总结上不但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教学资源情况,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与个性特点,从而使得合作学习的内容与开展形式体现出合理性与科学性的特点,以此来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戴菁菁、周素琴.演示实验巧改进化学课堂显活力[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02)
[2]袁来德.化学课堂提问中“度”的把握[J].中国教育学刊.2010(04)
[3]史云.学生作为自主研究者——创建富有意义的化学课堂[J].江苏教育研究.2010(23)
[4]辜正友.增加“五味”让化学课堂更精彩[J].教育教学论坛.2010(34)
[5]齐秀国.如何实现化学课堂生活化[J].教育教学论坛.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