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是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实际问题。我们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和措施进行教学改革。
关键词:能力培养;提问的“度”;改革;优化
创新教育是教育改革的焦点和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其核心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是推行创新教育的关键环节之一。我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和体会。
从教十多年,经历过不同的教材,在长期的教学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逐步形成了自己“务实创新,活泼严谨”的教学风格,不断以较高的课堂教学艺术赢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然而,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化,更多的问题和挑战摆在了自己的面前,如何将课改的先进理念融入到自己日常的教学行为中,如何全面熟练地驾驭初中各册教材,准确把握和理解新教材的编排意图并有效组织学生学好数学等都是我近阶段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教学生涯中所必须探索和研究的新课题。结合我校推出的“暴露问题式”教学法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改革尝试,逐步形成自我教学特色。
一、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加强自学能力培养
基础教育要着眼学生今后的发展,培养学生后继学习的能力和品质。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坚持让学生做到课前预习,提出预习要求,明确预习的步骤(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②主要内容的重点和难点;③你认为最容易出错的是什么?④你有什么发现或收获?)。以学生自习为主,人人参与,可独立学习,也可小组讨论,教师只做积极的引导,主要任务是解决预习与展示中的问题。当然有的学生能独立答出,有的要通过小组合作,也有个别问题通过合作也难以解决,要他们做上标记,有待于第二天在课堂上寻求帮助。通过实践,学生基本学会了预习的方法,更进一步提高了自学能力,也对预习课本产生了兴趣。
二、课堂提问的“度”
美国教学法专家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要使提问真正收到满意的效果,提问不仅要做到具有启发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全体性,而且还要做到适时、适度。
我们的课堂过去以教师教授为主,被称之为“满堂灌”,改革后强调教师的启发,有的老师把它变成了“满堂问”,即课堂教学采用的是一问一答的形式,表现方式有两种:
其一,如果学生的回答不符合教师备课中的要求,立即要其他学生回答,直至学生的回答与教师设计好的“答案”为止。这样的提问与教师的讲授没有本质的区别,学生的主动性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其二,老师一节课总是马不停蹄”地提问,把每一个要教学的内容,分得很细很细,每一步都给学生搭好了“台阶”,问题的设计缺乏合理性、科学性,提问对象随意性大,提问时机把握不准,忽视对重点、难点的点拨和讲解。这样的“满堂问”,学生顺着“台阶”一步一步地走,课堂上表面上很热闹,学生参与度高,实际上学生的参与是浅层次的,学生并没有真正地参与思维,当然更谈不上思维得到发展和提高,远离了我们培养人的目标。把握课堂提问的“度”,就是要注意问题的设计与提问的时机。对问题的设计要有启发性,通过提问活跃学生的思维;问题的提出要有针对性,对不同层次的问题要选择不同层次的提问对象;提问的时机要成熟,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探索其中的奥秘,体验探索的乐趣,获取成功感和自信心。
三、开展课堂教改实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暴露问题式”教学法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课堂交给学生,变“讲堂”为“学堂”,使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人。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一步展示,时间15-20分钟,主角是各小组成员,按照题目前后顺序根据组长前一天分配的任务,轮流出场,各行其事,最大限度地暴露同学们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讲解者就是一个小老师,可以对题目进行补充、延伸或者总结,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及疑问。在这一过程中人人可当小老师,个个积极性都很高,能够主动参与,整个课堂处于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之中。当然这中间本组的疑问,其他组可以帮忙,有什么不当的见解,其他组可以参与讨论,全班都解决不了的就轮到老师出场,但此时老师只做适当的点拨、引导。
第二步反馈与矫正,时间10~15分钟,这部分以学生演板为主,通过演板再次充分暴露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如何,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如何,这时教师可在巡视时对个别同学说几句悄悄话,若有共性问题在巡视时做二次备课,有针对地精讲,即所谓的“后教”。为了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在展示的过程中我实行小组积分制,根据小组内各同学的表现,以百分制给予打分,有突出表现的可以另加分,通过奖励增加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步达标测评,一般15分钟左右,训练形式有考试、竞赛等,要求人人独立完成,教师不辅导,学生不抄袭,下课全部交齐,教师在最短时间内批改完毕,既检测本节知识,也锻炼学生考试心态,这一环节也就是我们四清中的“堂清”。
四、坚持分层施教,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1)每月进行一次优等生竞赛。
(2)把优等生,缺腿偏科生分成学习小组,坚持一日一练,加强辅导。
(3)作业布置分必作题,选作题,使好学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差生消化得了。
(4)防止分化,对于学困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倾注爱心,要注意发现闪光点,课堂上给他们提供成功机会,有意识提出一些较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回答正确的要及时肯定表扬,使他们树立学习信心。
总之,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聚焦课堂,提高四十五分钟效益”是我们每位教师关注的重点。“暴露问题式”教学法,紧紧围绕课改新理念,只要我们教师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科学制订教学目标,切实转变教与学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优化学习训练,运用现代化手段,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空间。相信学生的各种能力都能得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会有质的飞跃,数学课堂教学就会不断地进步。
关键词:能力培养;提问的“度”;改革;优化
创新教育是教育改革的焦点和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其核心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是推行创新教育的关键环节之一。我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和体会。
从教十多年,经历过不同的教材,在长期的教学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逐步形成了自己“务实创新,活泼严谨”的教学风格,不断以较高的课堂教学艺术赢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然而,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化,更多的问题和挑战摆在了自己的面前,如何将课改的先进理念融入到自己日常的教学行为中,如何全面熟练地驾驭初中各册教材,准确把握和理解新教材的编排意图并有效组织学生学好数学等都是我近阶段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教学生涯中所必须探索和研究的新课题。结合我校推出的“暴露问题式”教学法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改革尝试,逐步形成自我教学特色。
一、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加强自学能力培养
基础教育要着眼学生今后的发展,培养学生后继学习的能力和品质。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坚持让学生做到课前预习,提出预习要求,明确预习的步骤(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②主要内容的重点和难点;③你认为最容易出错的是什么?④你有什么发现或收获?)。以学生自习为主,人人参与,可独立学习,也可小组讨论,教师只做积极的引导,主要任务是解决预习与展示中的问题。当然有的学生能独立答出,有的要通过小组合作,也有个别问题通过合作也难以解决,要他们做上标记,有待于第二天在课堂上寻求帮助。通过实践,学生基本学会了预习的方法,更进一步提高了自学能力,也对预习课本产生了兴趣。
二、课堂提问的“度”
美国教学法专家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要使提问真正收到满意的效果,提问不仅要做到具有启发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全体性,而且还要做到适时、适度。
我们的课堂过去以教师教授为主,被称之为“满堂灌”,改革后强调教师的启发,有的老师把它变成了“满堂问”,即课堂教学采用的是一问一答的形式,表现方式有两种:
其一,如果学生的回答不符合教师备课中的要求,立即要其他学生回答,直至学生的回答与教师设计好的“答案”为止。这样的提问与教师的讲授没有本质的区别,学生的主动性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其二,老师一节课总是马不停蹄”地提问,把每一个要教学的内容,分得很细很细,每一步都给学生搭好了“台阶”,问题的设计缺乏合理性、科学性,提问对象随意性大,提问时机把握不准,忽视对重点、难点的点拨和讲解。这样的“满堂问”,学生顺着“台阶”一步一步地走,课堂上表面上很热闹,学生参与度高,实际上学生的参与是浅层次的,学生并没有真正地参与思维,当然更谈不上思维得到发展和提高,远离了我们培养人的目标。把握课堂提问的“度”,就是要注意问题的设计与提问的时机。对问题的设计要有启发性,通过提问活跃学生的思维;问题的提出要有针对性,对不同层次的问题要选择不同层次的提问对象;提问的时机要成熟,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探索其中的奥秘,体验探索的乐趣,获取成功感和自信心。
三、开展课堂教改实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暴露问题式”教学法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课堂交给学生,变“讲堂”为“学堂”,使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人。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一步展示,时间15-20分钟,主角是各小组成员,按照题目前后顺序根据组长前一天分配的任务,轮流出场,各行其事,最大限度地暴露同学们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讲解者就是一个小老师,可以对题目进行补充、延伸或者总结,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及疑问。在这一过程中人人可当小老师,个个积极性都很高,能够主动参与,整个课堂处于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之中。当然这中间本组的疑问,其他组可以帮忙,有什么不当的见解,其他组可以参与讨论,全班都解决不了的就轮到老师出场,但此时老师只做适当的点拨、引导。
第二步反馈与矫正,时间10~15分钟,这部分以学生演板为主,通过演板再次充分暴露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如何,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如何,这时教师可在巡视时对个别同学说几句悄悄话,若有共性问题在巡视时做二次备课,有针对地精讲,即所谓的“后教”。为了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在展示的过程中我实行小组积分制,根据小组内各同学的表现,以百分制给予打分,有突出表现的可以另加分,通过奖励增加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步达标测评,一般15分钟左右,训练形式有考试、竞赛等,要求人人独立完成,教师不辅导,学生不抄袭,下课全部交齐,教师在最短时间内批改完毕,既检测本节知识,也锻炼学生考试心态,这一环节也就是我们四清中的“堂清”。
四、坚持分层施教,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1)每月进行一次优等生竞赛。
(2)把优等生,缺腿偏科生分成学习小组,坚持一日一练,加强辅导。
(3)作业布置分必作题,选作题,使好学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差生消化得了。
(4)防止分化,对于学困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倾注爱心,要注意发现闪光点,课堂上给他们提供成功机会,有意识提出一些较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回答正确的要及时肯定表扬,使他们树立学习信心。
总之,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聚焦课堂,提高四十五分钟效益”是我们每位教师关注的重点。“暴露问题式”教学法,紧紧围绕课改新理念,只要我们教师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科学制订教学目标,切实转变教与学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优化学习训练,运用现代化手段,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空间。相信学生的各种能力都能得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会有质的飞跃,数学课堂教学就会不断地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