鳙鱼骨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来源 :中国食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kh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5种蛋白酶对汽爆预处理过的鳙鱼骨进行酶解,以水解度(DH)为指标,碱性蛋白酶和复合蛋白酶为试验用酶,制备不同DH(5%,10%和15%)的鱼骨酶解物,考察不同DH的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结果表明: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与其浓度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在不同的抗氧化体系中,酶的种类和DH对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影响趋势不同。当DH为10%时,复合蛋白酶酶解产物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较高,其IC50值分别为2.85,0.99,4.91 mg/mL
其他文献
探究微环境气调(mMAP)结合相温贮藏对百合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以兰州百合为试材,将百合装入微环境气调箱中,分别置于冷库和相温库存放。设计为3个处理,分别为CK(无气调)+相温、mMAP+冷藏、mMAP+相温,每15 d记录箱体内气体成分含量变化,检测百合硬度、感官品质、营养物质含量、生理指标及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百合在O2含量9.4%~15.6%,CO2含量4.7%~10.8%的贮藏环境内可有效控制腐烂程度,维持硬度在较高水平。与mMAP+冷藏相比,mMAP
为考察添加不同杂豆对糙米米粉食用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研发低血糖指数的糙米米粉产品,选择10种杂豆,在糙米中添加20%全豆粉制备鲜湿糙米米粉,分析杂豆糙米粉的糊化特性、水合特性、质构特性、蒸煮特性、感官品质及体外血糖生成指数。结果显示,添加20%全豆粉对糙米米粉的品质影响显著,且添加不同品种全豆粉对米粉的品质影响也存在品种间差异。红小扁豆糙米米粉、花芸豆糙米米粉、红小豆糙米米粉的估计血糖生成指数较青豌豆糙米米粉、绿豆糙米米粉、花腰豆糙米米粉、糙米米粉显著降低(P<0.05),其感官评分较高,质构评价指标
通过比较不同物理、化学和物理化学协同消毒方法对蛋源表面微生物的作用效果,确定最佳蛋源前处理方法。采用宏基因组学技术系统分析消毒处理前、后蛋壳表面菌群的多样性。结果表明,物理化学协同消毒方法对蛋源表面微生物的作用效果最好,确定最佳前处理方法为鸡蛋经质量浓度为125 mg/L二氧化氯溶液浸泡5 min后,用65℃热水冲洗120 s,对蛋壳表面的微生物的杀菌率达99.9%。前处理后的蛋源表面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及群落多样性均显著降低(P<0.05),门水平OTU(操作分类单元)由19降低为4,属水平OTU由2
接种清酒乳杆菌,与自然发酵组作对比,分析菌株对臭鳜鱼发酵过程中食用品质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清酒乳杆菌腌制发酵后,臭鳜鱼特征蒜瓣肉与自然发酵组同阶段相比,更规则和白亮。接种发酵组的鱼肉色泽,包括亮度和白度均优于自然发酵组,鱼肉硬度低于自然发酵组,且弹性、黏附性、胶黏性和咀嚼性均高于自然发酵组。两组发酵过程中共检出36种挥发性风味物质,接种发酵组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较自然发酵组变化更明显,产恶臭味的甲硫醇含量明显减少,芳樟醇、α-松油醇、α-蒎烯和柠檬烯等具植物花香的物质含量明显增加,产品风味有
不同乳酸菌因代谢特征存在差异,故在发酵豆浆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气味物质组成亦有差异。采用pH值测定、GC-MS定性、定量分析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德式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嗜热链球菌5种乳酸菌在发酵豆浆过程中的产酸能力及挥发性气味物质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干酪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在豆浆发酵过程中的产酸能力较强;5种乳酸菌发酵豆浆中挥发性气味物质的含量与组成数量均显著增加,其中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德式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4种乳酸菌发酵豆浆挥发性气味物质组成相近,与未发酵豆浆、嗜热链球菌发酵豆浆之间存在差异。主成
利用光散射技术,结合Stokes-Einstein方程,以食品中常见的4种蛋白质(溶菌酶lys、β-乳球蛋白BLG、牛血清白蛋白BSA、卵清蛋白OVA)为研究对象,研究聚苯乙烯微球(A)、聚苯乙烯微球-羧基(B)及聚苯乙烯微球(C)3种胶体粒子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筛选出合适的胶体粒子。优化一种有效测量溶液黏度的微观方法,增加一种快速、便捷监测食品体系微流变行为的方法。
为探究蛋白质氧化和谷氨酰胺转氨酶(TGase)对草鱼重组鱼肉品质和体外模拟消化的影响,采用芬顿氧化体系对草鱼重组鱼肉进行不同程度的氧化,通过测定重组鱼肉肌原纤维蛋白的羰基含量和总巯基含量,以及重组鱼肉的质构特性、色差、持水性及体外模拟消化率,比较不同氧化时间和TGase对重组鱼肉品质和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只添加NaCl)和试验组(添加NaCl和TGase)的羰基含量均随氧化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加(P<0.05),总巯基含量随氧化时间的延长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羰基含量明显低
为探究冷鲜猪肉在贮藏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的演替规律。将新鲜猪肉使用非密封包装进行低温贮藏,每天取样1次(共10 d),测定每日样品的pH值和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并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细菌的多样性、群落组成和演替规律,探究细菌群落变化与腐败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通过Alpha多样性分析可知,猪肉在冷藏过程中细菌丰度和多样性总体上呈“三级台阶”的下降,丰度和多样性最高点在D3。在门水平上优势菌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在目水平上优势菌为假单胞菌目和肠杆菌目;在属水平上优势菌为假单胞菌属、不动杆
以罗望子种仁提取多糖后的残渣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碱溶酸沉淀法提取罗望子种仁球蛋白(TSG),对其结构及功能特性进行研究,以期为TSG新蛋白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试验基础。结果表明:TSG分子质量主要分布在10~70 ku之间,属低分子质量蛋白;游离巯基及二硫键含量分别为(33.97±2.94)μmol/g和(44.08±3.79)μmol/g;亲水性氨基酸含量为54.98%。TSG结构上的特点使其具有良好的溶解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且溶解性、乳化性优于大豆分离蛋白。
目的:母乳及动物乳汁中含有丰富的N-乙酰神经氨酸。本研究拟建立方法用于测定不同乳汁中N-乙酰神经氨酸。方法:本文采用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偶联脉冲安培检测器法(HPAEC-PAD)建立并验证测定母乳及牛乳中总N-乙酰神经氨酸的方法。结果:方法前处理简单,在较宽的分析范围(20.7~4000 mg/L)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母乳样品中的检出及定量限分别为4.3 mg/L和20.7 mg/L,准确性和精密度良好,加标回收率在86.1%~99.3%之间,平均回收率92.7%,6次重复测量RSD低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