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步法移动技术与教学训练的研究

来源 :当代体育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towdp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的网球运动迅速发展,使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对网球的认识不断提高,然而网球技术当中步法移动技术对初级和高级的选手来说是尤为重要的。有诸多学者更是提出了网球是用脚打的说法,不是没有其道理的。再好的手法如果没有优秀的步法移动技术是很难打好网球的。本文以山东理工大学体育教育专业11级和12级网球专选学生20人为实验对象,其中训练为20个学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人。实验前与实验后都进行网球移动正手底线击球、移动反手底线击球。
  关键词:网球 步法移动 教学训练
  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3(b)-0040-02
  1 专选班学生现状分析
  1.1 网球专选学生具有的特点
  网球步法是指网球选手调整身体的空间位置、方向、速度时利用的各种方法的总称[2]。步法训练在网球各个训练阶段的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占相当的比例才能掌握快速灵巧的技术,充分发挥技战术水平。(1)网球专选班的同学在学习了一年多之后,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球性,对网球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了,但是对于击球来说失误率特别高。由于击球时身体与来球的距离调整不到位,不能及时调整击球步法导致击球失误。(2)击球前没有一个合理的准备动作,所以击球时的重心也不能及时调整好,在击球结束后不能很好地还原导致失去好的击球时机,缺乏击球完成之后的回到合理的位置。(3)来球反应慢是身体无法调整或是调整缓慢。学生需要在移动时和击球时重视准备姿势,可以通过跳跃步进行调整。
  1.2 调查结果显示
  调查结果显示有65%的学生对自己的网球步法移动技术不满意,45%的学生认为步法移动技术不重要,而每周主动进行步法移动技术训练的时间有65%的学生在1h以下。可见网球专选学生对网球移动步法技术的重视不足,同时对自己的技术不满意而且主动进行网球步法训练的时间太少。
  1.3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分析
  一般普通高校网球受教学资源欠缺、场地不足、师资不足的影响,所以,在网球步法教学时有很多问题。步法训练的方法针对性不强和训练的时间不足都导致技术很难提高,山东理工大学网球专选课中步法移动技术的教学训练,新授课中比较注重击球步法和击球的训练,而训练课中很少有时间是专门的步法移动技术的训练。在教学中步法移动技术训练的比重太小,影响学生技术水平的提高。
  2 步法移动的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
  网球手法再好,如果没有优秀的步法移动技术是很难打好网球的[2]。步法移动与身体素质、快速判断、注意力、准备姿势、启动方式、击球步法与熟练程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1)身体素质是个体的形态、机能与素质的综合表现能力。也是一切运动项目的基础,也是运动训练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是保持技战术稳定发挥的决定性因素。
  (2)快速判断是大脑神经系统快速转换的能力,有助于节省更多的时间,有利于快速移动到最佳的击球位置,从而加大了击球的准确性。
  (3)注意力是人集中注意,仔细观察对手击球动作,注意力的集中与分散也是影响步法移动的重要因素,分散时反应就慢进而移动慢。
  (4)准备姿势是两脚平行站立,两腿微屈,重心在前脚掌,上体前倾注视前方,这种正确的准备姿势有助于快速启动,进而提高了步法的移动[3]。
  (5)启动方式和击球的步法,根据击球点选择合适的击球步法和启动的方式都有利于步法的快速移动,快速移动到最佳的击球的位置,从而节省了更多的时间来调整身体与球的合理位置关系。
  (6)熟练程度就是一定的量变的训练会引起最终的质变,每一项运动都是上千上万的重复和艰苦的训练得来的。
  3 步法移动教学实验
  3.1 实验分组
  以山东理工大学体育教育11级和12级网球选项课中的两个班学生20人作为教学实验。20名同学的身体素质与正反手技术水平相当,然后分层随机的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目的为了使11级和12级学生合理的分配到两个组。对照组只进行底线正反手技术的练习和常规步法练习,实验班除了进行同样的技术训练另外增加针对步法移动的特定的步法的训练。
  3.2 实验过程
  在课的一开始实验组与对照组同时进行一定时间的准备活动和一定强度和量的正反手技术训练,时间为1h。然后对照组进行的训练是一些常规的步法移动如围着网球场进行各个方向的滑步、跳步、交叉步、跑步、碎步等练习方式,而对实验组进行的是一些特殊的针对步法移动的训练方式,分别是:(1)发球区内“米”子捡球。具体就是在发球区的4个边线分别放置3个球让选手以最快的速度捡到发球区的中间的球拍上。(2)底线追球是由同伴的配合,选手在底线两腿分开并微曲准备启动,同伴站其后方在两腿之间向球网的方向滚球,选手发现球后迅速追逐启动以最快的追上球。(3)听口令的移动就是根据同伴的口令向不同的方向以不同的步法移动,同伴的口令喊出“启动”就需要迅速加速,喊出“停”时就要迅速制动徒手做出击球的动作[4]。(4)“八”字绕行是用10个球间隔1m距离,通过练习不断提高速度缩短时间。(5)两手腰部接球是两手置于腰间掌心向上,两腿微曲手不离开腰部去接住同伴跑来的球。对照组与实验组的练习时间都是30min。(6)全场不定位抓球是教练在网前向整个单打区内抛球,学生尽最大努力追求并在落地前抓住再扔向对面场区。
  通过一个月的教学实验的训练,测试两组的训练成绩。测试方式为底线移动正反手各回击10次,测试者把球的落点都发在底线边线的附近,被测试者每回击一球都应迅速回位继续准备下一次击球。教练员与工作人员做好记录的工作。
  3.3 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击球成功的情况做显著性差异检验结果是P>0.05,说明无显著性差异。教学实验结果表明了对照组与实验组成绩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实验后实验组正反手与对照组正反手显著性差异检验,结果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的成绩与对照组成绩差异显著,所以实验组的训练方式对步法移动技术的提高更快,实验组所采用的训练方法主要针对学生的基本素质、身体对球的快速反应、平衡的调控等方面进行了针对性的练习。由于利用实验组的训练方法提高了同学们训练的积极性,时时刻刻都保持高度的精力集中。训练的各个阶段都应安排步法训练,拥有一个好的步法移动技术,才能使各种技战术得到更好的运用,才能更好地适应比賽。步法的训练应结合实际,其特点具有合理性、准确性、快速性。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应该更加重视网球的步法移动技术的训练,网球步法常常是制约一般水平运动员的技术提高的因素,只有步法移动到合理的位置才能使击球更加稳定。
  (2)通过对步法移动技术的影响因素分析得到训练过程中还要注意身体素质的训练和步法移动技术的训练,选择训练方式的标准是方便简单、针对性强、效果比较明显。
  (3)在针对网球专选的学生来说,有了步法训练教学内容后,使网球专选班的课堂更加活跃,同时是网球更具有了趣味性,增添了许多积极的氛围,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技术的提高。
  4.2 建议
  (1)根据网球步法的诸多影响因素,综合全面的进行步法的训练,包括从正确的站位和准备姿势到对球的预判、反应以及移动方面下手使学生全面提高步法移动的技术。
  (2)重视启动方式分腿垫步的重要性,使学生养成分腿垫步的习惯,目的就是通过分腿垫步来提高学生启动时所需的能量,注意垫步高度要适当不能太高。
  (3)在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保持身体的平衡尤为重要,身体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有利于各项技术的稳定的发挥,从而提高击球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董杰.网球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陶志翔.网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
  [3] 王钊,户子悦.影响网球步法的因素及练习方法[J].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2011,5(23):15-26.
  [4] 神谷胜则.实用网球技巧提升200[M].北京:外文翻译出版社,2013.
其他文献
摘 要:体育电影文化是体育电影研究的核心议题,大部分学者都认为,从文化视野切入体育电影的研究,是解释体育文化现象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奥斯卡最佳影片《火之战车》进行哲学现象学的考察,为中国体育文化研究的发展启发思路。研究结论认为:电影主人公亚伯拉罕的人生逆转在运动员群体中并不常见,尽管已经职业化的运动项目的生存取决于那些对竞争中体验方面不感兴趣的观众的资助。到了20世纪20年代,体育世界已经分化,一半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岩院古寨传统体育活动舞龙灯项目进行初步的了解;走进秀山县岩院村进行访谈,通过与岩院村人们的谈话,收集当地历史见证者的描述内容,更深入的了解从古至今舞龙灯活动的发展历史和岩院村的变迁过程;从当地村民的口述中,对重庆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历史时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岩院古寨 舞龙灯 变迁  中图分类号:G812.47 文献标识码
摘 要:本文通过对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进行4年跟踪监测,旨在探究专业学习是否使该群体的体质健康状况发生变化。结果显示,体育专业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总体处于及格和良好水平,在大学二年级和四年级时期达到最好状态。男生速度提高幅度最大,而女生身体素质发展具有相对稳定和集中的特征。初步判断经过3年多的专业学习,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身体素质总体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体育专业 体质健康 监测  中图分类
摘 要:随着定向运动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定向运动针孔式打卡器计时设备和电子计时系统已经满足不了定向运动的开展需要,直接影响了定向运动的普及和推广。在二维码技术的支持下,结合手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功能,开发出更加便捷的二维码定向运动管理系统,可以改变传统的定向运动设备操作模式,极大的降低教学及设备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二维码定向运动管理系统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
摘 要:对于举重运动而言,运动员的力量直接决定着举重成绩。对此,要高度关注力量对运动员自身的决定性作用,针对性地开展训练。现阶段,举重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模式较为单一,造成力量训练效果不佳。为解决这一问题,开展系统研究。本文拟从举重运动的力量训练出发,明确举重运动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分别从专门性训练要求、超负荷训练要求、均衡发展训练要求以及目的性训练要求几个角度着手,在明确具体要求后,制定举重运动的力
摘 要:当前,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以湖南科技大学在2017年创建并实施的大学生体质测试挑战赛为研究对象,采用了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考察、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从湖南科技大学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现状研究、大学生体质测试挑战赛的组织模式研究、湖南科技大学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存在主要的问题以及大学生体质测试挑战赛的应对策略四个方面对大学生体质测
搞 要: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的要求,对本校全体学生进行体质测试,对测试项目:坐位体前屈、一分钟仰卧起坐、立定跳远、一分钟跳绳、耐力跑的成绩进行分析总结。测试合格率为96.32%,优秀率2.83%,良好率32.58%,学校学生整体健康状况一般,优秀率较低且仍有部分学生不及格,需要进一步提高;平均分为76.64分,男生标准平均分为76.39分,女生为76.95分,女生体质健康综
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收入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正在加强。武术作为传统体育的代表,正试图通过不同的嘗试来展示一个以中国文化为基础的灿烂而有意识的世界,这意味着武术将成为一种文化产品,而不仅仅是体育比赛。近年来,武术有多种表演形式。然而,大多数作品在创造利润方面都失败了,因此它正努力将环境调整为表演艺术。本研究采用实地调研的方法来考察中国各大武术文化演出的准备工作者、组织者和运营商,探讨武术表
摘 要:校园文化是高校办学实力和社会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太极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立足于以太极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提升学校人才培养水平层面,从探究民办高校太极文化建设践行的途径及成效着手,为后续研究与实践指引方向。太极文化是最能体现中华传统文化气质的文化体系,是儒、道、释一脉相承、合而为一成为中国哲学思想史上的一股潮流,共同成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高校 太极文化 践行与成
摘 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向上海市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和嘉定校区大学生随机发放自编的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调查问卷,了解大学生日常体育锻炼的频率、锻炼持续时间、运动项目、锻炼时间段、锻炼方式、锻炼目的等信息。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具有较为积极的课外体育锻炼动机。大部分学生喜欢在下午和晚上进行课外体育锻炼,跑步是目前在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目前大部分在校大學生尚未形成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