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的生命咏叹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co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十年前的淳化,是贫困和落后的代名词,迁延不绝的子午岭遥远得似模模糊糊的一条围裙,半拥半裹着方圆百里的余脉断岭,奔流东去的泾水冲刷出数不胜数的沟壑梁峁,土瘠民贫,因而缺的是名人雅士、骚人墨客,多的是凡夫俗子、村野乡愚。人窝蜷在山里出不去,山外的东西进不来,面朝黄土背朝天以外只剩下一样事——生娃!生娃就要养娃,养娃就要教娃,山里娃启蒙教育的基本途径就是晚上熄灯后听古经。
  冬夜初至,屋外北风呼啸,冷雪急坠,喝汤既罢,钻进热烘烘的被窝,蜷缩在大人胸前的娃娃一时难以入眠,哼哼唧唧的古经声就回荡在温暖的炕边,悬挂在黑乎乎的窑梁上。
  说古经、道古经,大人说、碎娃听。爷爷惯讲前朝旧事,父亲喜说当代新典,娃娃最爱听省城气象、口外风光!姑姑的古经一成不变,不是花狐狸扮媳妇,就是美仙女嫁穷汉,讲得自己心旌神摇,热泪烫醒了小侄子,问她为啥哭,姑姑不回答,却讲起了黄鼠偷鸡、老狼叼娃的唬人玩意儿。奶奶一辈子没出过远门,说得最多的自然是世代相傳、口口相授的北山乡谣,说法似说非说、似唱非唱、如吟如诵、如泣如诉,既要引人入胜,又能及时引出瞌睡者最佳。
  夏日夜短,当家人劳烦一天,头一落枕,沉重的呼噜便已闷雷般炸响在院子里,睡意沉沉的屋里人,唯恐搅扰了掌柜的,撩起奶头,第一时间堵住了娃娃即将出口的号叫,轻轻拍打着娃娃的脊背,慢悠悠哼着:
  我娃乖,我娃婵,妈给我娃谝闲传。
  我娃婵,我娃灵,闭上眼窝听古经。
  秋夜耿耿,萤火般的豆油灯闪闪烁烁,暖和宽展的土炕是学堂,爷爷是老师!窗外呼啸的风,掩盖不住那被老旱烟熏得略带沙哑的声音:
  天上下雪,糊里糊涂;下到地上,明里明白。
  雪要成水,容容易易;水要成雪,万万不能!
  “记下了没?” “没有。”“为啥?” “没意思!”
  光溜溜的沟蛋子上“啪”的一声脆响:
  “呵呵,狗日的,还挑剔得很!好,爷给我娃说个有意思的。”爷爷沙哑的声音再次响起:
  骑驴过桥,糊里糊涂;过得桥来,明里明白。
  人要骑驴,容容易易;驴要骑人,万万不能!
  “有意思没?” “有……” “记下了没?” “……”
  半天不见娃吭声,老汉伸出粗糙的大手在孙子的“瓦盖”头上掩摸了半天,确认碎怂睡着了,取下嘴上的烟锅子,在炕沿上“梆梆梆”敲了几下,“噗”的一声吹了灯,嘴里喃喃骂道:
  说古经、道古经,说了古经狗不听。
  漆黑的屋里氤氲着幸福、满足和安详。
  二三月里肚肠饥,熬到五更难入睡。奶奶温暖而悠长的声音,盖过了咕咕噜噜的肠响:
  天上没雨旱死了,沟里没水河干了。
  肚里没食咕噜了,没大没妈瞎塌了!
  没想到孙子听后燥了:“婆哎,我大我妈好着哩嘛!” “娃呀,婆说的是我大我妈!”“你大你妈在阿达?”
  黑洞洞的窑洞里是长长的静寂,过了好半天,那温暖而悠长、遥远而忧伤的声调又哼了起来:
  瓮里没水——井塌了,缸里没面——咥光了。
  锅底没火——倒灶了, 肚里没食——失火了!
  古经是对沉重的喟叹,对苦难的无奈;是生活的真诚写照,是时代的真实素描;是情绪的真挚抒发,浓缩着过往,沉淀着未来和期望。
  庙里没神鬼凶了,院里没狗狼来了;天不下雨草枯了,地不养人瞎塌了!
  渭北山区山大沟深、环境窘恶,乡人自谓“下苦人”,于是诉说苦痛心酸成了说古经永恒的主题:
  割不净碱畔的白莎草……天呀,晒不透路边的铁秆蒿……地呀;
  捡不完坡坡的羊粪蛋……哎呀,捣不烂地里的土疙瘩……哎呀呀!
  时间一长,孩子们掌握了这类“古经”的窍门,稚嫩的嗓音等不及大人在长句之后展开的气声咏叹,便抢先一步,“天呀、地呀、哎呀呀、哎呀呀”起来。
  环境艰苦,过活不易,苦中作乐尤其重要,说古经便不仅仅是为了哄娃瞌睡。对山里人来说,闭上眼睛往往比睁着眼睛要好过些!
  睡不上躺椅有板床哩,攒不下硬元有麻钱哩;
  种不下大葱有小蒜哩,吃不上饸饹有涎水哩!
  孩子一天天长大,古经的理解难度也随之提升,其中的许多道理孩子当时是明白不了的,有些甚至需要他们用一生去感受和体会:
  大了小了大大小小了,长了短了长长短短了;
  多了少了多多少少了,没了有了没了就有了!
  儿时听过太多太多的乡谣,而现在却大多记不起来了,梦中偶尔闪过关于爷爷奶奶的零星回忆时,耳边总是真切地响起或沙哑或清亮、温暖的说古经的声音:
  说古经、道古经,说个古经给狗听……
其他文献
村上春树是日本现代主义作家。1949年1月12日,村上春树出生于京都府京都市伏见区。《挪威的森林》由日本讲谈社于1987年9月4日首发。由于卖得很好,至2009年,发行超过1000万册,这本书打破了日本文坛的沉寂,也出现了“村上春树现象”,可以说缔造了日本纯文学小说的销售神话,足以证明在日本的受欢迎程度。毋庸置疑,《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文学中影响最大的小说之一。《挪威的森林》也被认为是一部讲述“怀念
台湾现代诗诗人郑愁予在诗中写道“如雾起时,敲叮叮的耳环在浓密的发丛找航路……”跨越香港、台湾和美国三地的华人女作家钟玲以《雾在登山》为名出版诗集;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双城记》中写道“变成了浓雾的细雨将五十尺以外的景物都包上了模糊昏晕的外壳”……不言而喻,雾意象总能得到文人的青睐,舒巷城也不例外。雾意象的应用与雾自身的属性是否有关系呢?舒巷城自身的人生经历与雾意象的运用又是否有关系呢?舒巷城又
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1885-1972),是美国著名诗人与文学批评家,同时也是英美意象派和新诗运动的领导者,他的思想和诗歌创作对于现代主义文学影响至深。漩涡主义是埃兹拉·庞德所创立的未来主义艺术流派。漩涡主义将“漩涡”作为极力之点,融合各种因素进行文学创作,这种创作原则深刻地影响了庞德的诗歌创作,以及对于世界的理解。本文以漩涡主义诗学为基础,分析庞德所理解的儒家思想,其中最为主要的
红桃依翠柳,粉艳伴娇柔。  春鸟含香唱,云飞水上楼。  岁寒三友  梅松摇曳竹青葱,傲雪凌霜梦里丛。  歲冷迎春心意暖,节高品正古今同。
摘 要:《包法利夫人》是福楼拜发表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他最有世界影响的代表作。本文以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切入,从场域、惯习、资源入手,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文本分析法,通过分析女主人公爱玛这一形象,充分探讨其性格包括的各种资源、场域等具体内容,细化对这一人物的研究。在分析这人物性格命运的基础上,探究其背后幻想与真实的对立,进而发现女性成长所必备的资源,总结特定时代女性解放的一般性规律。  关键词:场域理论;
登上高原彝古寨,采风夜宿老農家。  白云萦绕千山树,红水流滋万壑花。  客舍门前堆灶木,厨房壶内煮香茶。  迎宾燕子悠然展,碧绿梯田映彩霞。  减字木兰花·赏春城花海  偷闲览卉,呈贡商家花为最。  懒洗尘埃,先去花场观景来。  华灯初上,余韵芬芳仍荡漾。  欲问余年,愿与云游结个缘。
我是一枚石子,倔强而孤独  拒绝加入多声部的合唱  长河,顺势而下  河床,赤裸地守望  风雨、日晒  凝固着大地刻下的模样  岁月的年轮  把我围绕在中央  我笑看风霜  生活总被粗暴修正  河床在手术刀下  已體无完肤  钢筋水泥,堂而皇之  霸占了巢穴,我选择逃离  在通往故乡的路上  甘愿做一枚不起眼的石子  负重于来往的行人  时光剥离着无奈  踢来踢去,行人的足迹  存放,我片刻的安息
鲁迅在《祝福》当中塑造的祥林嫂形象是中国近现代文学中经典人物形象之一。“我”回到鲁镇,借住在四叔家,见到祥林嫂并由此对祥林嫂的经历展开了回忆。小说末尾,祥林嫂死在冬日祝福的前夜。祥林嫂形象所具有的鲜明的普适性以及对传统社会女性生活样态的代表性至今仍然具有典型意义。对祥林嫂悲剧的解读一般着眼于封建社会的道德教化对“活生生的人”的戕害之上;而以女性主义视角对此悲剧重新关注则又将解释重心放在“男权社会”
摘 要:孙频善写校园之中的边缘人物,致力于书写这一在世俗眼光中拥有光明未来的群体在现实生活与现实人生中的精神困境,关注他们在被社会放逐之后的身份认同焦虑与精神焦虑,同时在作品中反复叩问,追寻挣脱身陷焦虑困境的最优解。  关键词:孙频;焦虑叙事;认同焦虑;精神焦虑  作者简介:虞艳芳,女,汉族,福建邵武人,兰州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楚门的世界》于1998年上映,是一部由彼得·威尔执导的奇幻喜剧电影。该电影记载了主人公楚门的生活,一个三十多年都生活在一—人为建构的真人秀节目中的“演员”。故事设定在一个名叫“海天堂岛”的假想小镇,是由导演克里斯托夫人为建造的巨型摄影棚。整个城镇的人都参与拍摄了这个由克里斯托夫制作的24小时播出的真人秀节目“楚门秀”。电影主人公楚门在婴儿时期被克里斯托夫从5个孤儿中选中,成为该真人秀的主角。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