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教学中的自我锻炼能力就是指学生没有教师监督的情况下,独立自主的完成练习任务,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自我锻炼能力是对学生锻炼的自觉性、锻炼的内容和方法,锻炼的目标程度,和独立处理锻炼中出现问题的综和能力的衡量,是学生自我能力的一种体现。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中,我们初中的一线体育教师要学会总结过去,放眼未来,转变教学观念,敢于剖析自己,在教学中要不断的改革,在实践中寻找突破口。完成我们素质教育的重任。
关键词:体育教学;培养;自我锻炼能力
每位教师在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都会自觉不自觉的形成一种具有自己特征的教学模式,这些习惯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学顺利进行,却也束缚教师的思维方式,让自己陷入一些条条框框之中,影响体育教学的创新和改革。如在体育课程准备中,体育教师一半习惯采用慢跑,之后是做徒手操,不管是什么课题,教学内容怎么变化,都是如此模式。这种固定的、毫无新意的模式,时间长了就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甚至令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不能达到新课标所要求的多种教育的作用。类似这样的问也会出现在对教材的选择和使用上,教师往往自我感觉良好,不想创新,不求进取。
体育教学必须适应社会需求,必须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从现代教学发展的角度来看,强调人的能力培养,是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为了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就必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课堂结构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着落后的模式。体育教师在上课中一般采用“四部分”的结构模式: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结构由于对课的几个部分限制过死,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了基本部分的作用,而忽视了其它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也被限制了手脚,一味追求时间在各个部分的合理分配,以达到整节课在结构上的平衡,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通过多年体育教学,在教学课堂结构这方面进行的改革实现了很大的突破。
例如:
(1)三部分式结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技术学习和身体素质练习)——恢复和结束部分。
(2))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有机体的生理活动规律安排的六段式结构。
(3)按人体机能的活动规律,练习与休息合理交替,使练习按照一定顺序连续地进行,侧重学生情绪与心理活动的调节,而不分阶段的顺序式结构。
“教无定法”,现代体育教学提倡课堂教学、结构的多元化,根据课的类型、教材内容、组织形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人有机体的活动变化规律,合理地安排课堂结构,并在实际操作中灵活掌握和运用,既完成一节课所要完成的各项任务,也要在内容之间巧妙转换,体现体育教学的连贯性,不断发展和突破,提高教学质量。
二、传统教学模式阻碍素质教育的发展
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重点是优化课堂教学。优化课堂结构的过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好方法。从教学最优化的实现条件来讲,教学过程最优化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最优化一起构成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应现代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需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应试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七八十年代的青少年,形成了一定的效应。但是,我们的教学对象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地变化进步的。现实中,我们面对的是在优越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小太阳、小皇帝”,他们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易产生兴趣,思维敏捷,活泼好动,爱上体育课,却不愿意参加剧烈或难度较大的活动,更不愿意在活动中受到太多的约束。再加上班级人数多,肥胖儿多,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弱,给我们的体育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我们本来可以利用这些因素有针对性地加以突破,但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条条框框,无形中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使课的形式单调,同时也无情的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我们的任务不仅是要让学生的身体好,更重要的是把学习和锻炼的方法教授给他们,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掌握方法,通过正确的身心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发展人际关系,开发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掌握对美的认识和理解。传统的教学是在应试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生长并形成的一种固定模式,片面强调了身体锻炼,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和教育,不能以大多数学生为主要教学目标,这与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任务并不相符。
三、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模式
达到体育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可以多样化。纵观我国学校体育的历史,几经起落,步履蹒跚,历经了太长的封建社会,受太多重文轻武的思潮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才真正是我国体育事业的初创阶段,由于未能结合自己的国情而照搬前苏联的体育理论,造成了学校体育实践发展的单一模式,再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停滞甚至倒退,给体育教育带来了空前的灾难。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体育机制的不断完善和深入,体育教育迅速发展,体育改革方兴未艾,但体育理论和实践还不尽如人意。
现代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是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外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步被发展学生自主能力和乐趣为主的新方法所代替,表现在教材由原来的六项运动改为“基本运动”和“比赛”两大类,使教师有更多的主动权去选择教材教法。近些年来随着“音乐舞蹈进课堂”“激发兴趣教学”“能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为我们体育教育开拓了新的天地。随着新思想的不断涌現,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新生事物所代替。
总之,必须改革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教学模式,才能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在实践中充分利用体育教育自身的优势,转化限制条件为有利条件,正视自己,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大胆突破,既尊重传统,也不要被传统所束缚。既学习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也要创造适合本校实际的方法,使每节课都做到教法新颖,措施有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让我们面向跨世纪的青少年,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新方法,每节课都体现自身的价值与特点,在教育改革中走出适合自己的路。
关键词:体育教学;培养;自我锻炼能力
每位教师在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都会自觉不自觉的形成一种具有自己特征的教学模式,这些习惯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学顺利进行,却也束缚教师的思维方式,让自己陷入一些条条框框之中,影响体育教学的创新和改革。如在体育课程准备中,体育教师一半习惯采用慢跑,之后是做徒手操,不管是什么课题,教学内容怎么变化,都是如此模式。这种固定的、毫无新意的模式,时间长了就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甚至令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不能达到新课标所要求的多种教育的作用。类似这样的问也会出现在对教材的选择和使用上,教师往往自我感觉良好,不想创新,不求进取。
体育教学必须适应社会需求,必须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从现代教学发展的角度来看,强调人的能力培养,是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为了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就必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课堂结构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着落后的模式。体育教师在上课中一般采用“四部分”的结构模式: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结构由于对课的几个部分限制过死,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了基本部分的作用,而忽视了其它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也被限制了手脚,一味追求时间在各个部分的合理分配,以达到整节课在结构上的平衡,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通过多年体育教学,在教学课堂结构这方面进行的改革实现了很大的突破。
例如:
(1)三部分式结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技术学习和身体素质练习)——恢复和结束部分。
(2))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有机体的生理活动规律安排的六段式结构。
(3)按人体机能的活动规律,练习与休息合理交替,使练习按照一定顺序连续地进行,侧重学生情绪与心理活动的调节,而不分阶段的顺序式结构。
“教无定法”,现代体育教学提倡课堂教学、结构的多元化,根据课的类型、教材内容、组织形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人有机体的活动变化规律,合理地安排课堂结构,并在实际操作中灵活掌握和运用,既完成一节课所要完成的各项任务,也要在内容之间巧妙转换,体现体育教学的连贯性,不断发展和突破,提高教学质量。
二、传统教学模式阻碍素质教育的发展
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重点是优化课堂教学。优化课堂结构的过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好方法。从教学最优化的实现条件来讲,教学过程最优化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最优化一起构成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应现代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需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应试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七八十年代的青少年,形成了一定的效应。但是,我们的教学对象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地变化进步的。现实中,我们面对的是在优越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小太阳、小皇帝”,他们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易产生兴趣,思维敏捷,活泼好动,爱上体育课,却不愿意参加剧烈或难度较大的活动,更不愿意在活动中受到太多的约束。再加上班级人数多,肥胖儿多,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弱,给我们的体育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我们本来可以利用这些因素有针对性地加以突破,但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条条框框,无形中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使课的形式单调,同时也无情的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我们的任务不仅是要让学生的身体好,更重要的是把学习和锻炼的方法教授给他们,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掌握方法,通过正确的身心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发展人际关系,开发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掌握对美的认识和理解。传统的教学是在应试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生长并形成的一种固定模式,片面强调了身体锻炼,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和教育,不能以大多数学生为主要教学目标,这与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任务并不相符。
三、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模式
达到体育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可以多样化。纵观我国学校体育的历史,几经起落,步履蹒跚,历经了太长的封建社会,受太多重文轻武的思潮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才真正是我国体育事业的初创阶段,由于未能结合自己的国情而照搬前苏联的体育理论,造成了学校体育实践发展的单一模式,再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停滞甚至倒退,给体育教育带来了空前的灾难。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体育机制的不断完善和深入,体育教育迅速发展,体育改革方兴未艾,但体育理论和实践还不尽如人意。
现代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是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外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步被发展学生自主能力和乐趣为主的新方法所代替,表现在教材由原来的六项运动改为“基本运动”和“比赛”两大类,使教师有更多的主动权去选择教材教法。近些年来随着“音乐舞蹈进课堂”“激发兴趣教学”“能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为我们体育教育开拓了新的天地。随着新思想的不断涌現,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新生事物所代替。
总之,必须改革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教学模式,才能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在实践中充分利用体育教育自身的优势,转化限制条件为有利条件,正视自己,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大胆突破,既尊重传统,也不要被传统所束缚。既学习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也要创造适合本校实际的方法,使每节课都做到教法新颖,措施有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让我们面向跨世纪的青少年,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新方法,每节课都体现自身的价值与特点,在教育改革中走出适合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