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认同感的渊源和理解研究

来源 :记者观察·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关民族关系的要求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中华民族认同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笔者梳理了中华民族的渊源,阐述了中华民族认同的涵义,进而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认同意识的路径。
  关键词:民族;中华民族;中华民族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民族干部群众都要明白,没有民族团结,整天乱哄哄的,哪一个民族也过不上好日子。”民族关系于国家、于人民事关重大。中华民族必须团结一心、互融互通才能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一、中华民族的渊源何在
  1874年,王韬在《洋务在用其所长》中提出“民族”。1901年,梁启超在《十种德行相反相成义》中使用“民族”。1919年,孙中山先生提出“夫以世界最古、最大、最富于同化力之民族,加以世界之新主义,而为积极之行动,以发扬光大中华民族,吾决不久必能驾美欧而为世界之冠。”1922年,党的二大通过《关于国际帝国主义与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决议案》,提出“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1939年,硕颉刚先生发表了《中华民族是一个》。1940年,毛泽东同志在《论新民主主义》文中也谈及中华民族。194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部民族方面著作——《回回民族问题》出版。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是我党在民族工作方面的阶段性实践成果。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写入“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1984年,我国颁布实施了关于民族关系的基本法——《民族区域自治法》。2014年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明确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
  二、中华民族认同如何理解
  中华民族是个56个民族的集合,石榴籽一样凝聚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有三层涵义:对自身所属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之中非属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集合的认同。
  各个民族有其各自的历史和文化,各有特色、各有区别,如何认同他族、接纳差异,互融互通、互助互荣?为此要摈弃几个错误认知:中华民族是占大多数的汉族的,其他少数民族无足轻重;此观点轻视了其他55个少数民族,与民族平等精神相违背;中华民族中各个民族应该自成一家、坚守本性、排斥外来。此观点是一种盲目排外,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各有短长,应客观对待,取长补短、超越民族,要打开族门;中华民族中各民族一家亲,可以毫无顾忌,无视他民族的风俗习惯、信仰禁忌。此观点有无视差异之嫌。中华民族大家一体,但相对独立,各有特点,要彼此尊重。
  三、中华民族认同感如何建立
  (一)夯实物质基础
  我国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事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即起步阶段(1949-1957年)、发展阶段(1958-1965年)、停滞阶段(1966-1976年)和恢复阶段(1977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的努力使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结构由传统农业为主发展为多元一体的产业结构,经济实力大为增强,生活水平稳步改善;但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一直以来少数民族经济政策多围绕扶贫,没有结合利用民族特色,所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还是低于其他地区,少数民族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高,从而降低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二)搭建精神建筑
  首先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入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深厚的文化根基,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凝结,更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源泉。要让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統文化,了解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从而由衷萌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认同感。其次要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整合实施,习近平总书记说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入脑、入心,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而中华民族认同感的铸牢就是要借助大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才能实现。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军队信息化建设对军队战斗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军队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风险.所以本文针对军队信息化建设中所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对建设中存在的问
在语文教学中,既要重视认知目标,也要重视情感目标.学习语文有利于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新媒介是Blog向Vlog演变的主要动力,但它带来的改变并不局限于文本向视频的转化,还包括“自我中心”叙事手法的进步强化与完善.本文立足新媒体语境,对Vlog的“自我中心”叙事
摘要:本文通过针对当前社会背景下电视新闻专题节目中编导人员所应具备的意识进行深入探讨,从而提高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播出特色,进一步为广播电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  关键词: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编导意识  一、现阶段电视编导面对的挑战  在大数据背景下,新媒体的发展已经占据了很大的市场,这也对传统媒体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由于传统媒体的传播渠道较窄,
摘要:新媒体时代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而新媒体技术就是指基于互联网技术下的新媒体具有先天的技术优势与作为媒体的信息服务功能。在新媒体时代下,新闻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大众对新闻的传播以及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由此,本文针对新媒体时代下新媒体技术给新闻采编所带来的新的机遇以及新媒体技术在新闻采编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新闻采编;互联网技术  新媒体时代下,新闻
德育教育日趋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在新课改中尤其强调了德育的重要性.新课标要求中提到,数学教学应当结合数学内容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在实际教学中注重逐步树立
随着新闻传播的变革,网络新闻以个人喜好出发推荐新闻,极大地丰富了用户的资讯个性化体验.但对于政治鉴别力相对较弱的大学生,网络新闻推荐机制大行其道,将对大学生的价值观
摘要:在新媒体时代下,网络舆情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其不仅可以帮助政府治理朝着廉洁化、科学化、大众化与时代化发展,同时可推动社会的稳定发展。但网络舆情是一把双刃剑,也给政府治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不利于政府今后的政策实施与推行。因此,政府的相关部门必须要做好舆情引导工作,通过建立预警机制、加强法律制度宣传、控制媒体评论等方式,将网络舆情的引导权与主控权牢牢掌握,进而推动国家治理能力更加现代化。  关键词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整体的的人体颈椎(C1-C7)有限元模型、该模型用三维的方式精确显示人体解剖结构,数据来源于从健康志愿者中获得的CT/MRI数据,并使用建模软件Hyperme